生物医药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时间:2022-11-11 11:45:32

生物医药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领域创新创业人才匮乏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给我国大健康产业培养复合型的创业人才,文章在研究国内外创业教育模式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生物医药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生物制药创新创业训练营”的活动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创业教育;生物医药;培养模式

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近几年已经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生物制药领域创新创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1,2]。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如何为我国大健康事业培养复合型的创业人才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践。在研究和学习国内外创业教育模式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生物医药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案、课程体系,并通过“生物制药创新创业训练营”的实践活动将创业人才培养的理论进行修正,最终总结出一套校企深度融合的生物制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的一种实用教育[3]。国外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最早始于美国,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如今欧美许多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创业氛围营造、创新创业课程模式、校企合作形式、师资团队构建等方面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89年首次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了“挑战杯”创业大赛,标志着我国高校由此开始自主探索创业教育。之后,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政策上推动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4]。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对创业教育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规范的教学模式,但是在课程体系构建、创业观念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程度不够,师资团队不够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转化少等等[5,6]。

二、生物制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在研究学习美国康奈尔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日本大阪商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国内创业教育的问题,我们进行校企合作的生物医药创业人才高效培养模式和课程设计的探索,试图寻找到一种行之有效且能持续运作的创业教育模式。(一)生物制药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构建。1.建设目标及总体思路从国家和社会对于生物制药创业人才的需求出发,有效的整合和利用高校、社会、政府多方的资源,从理论-实习-实践三个层面不断深入,建立完整、高效的大学生创业培养链条。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医药行业、市场、经营、管理的知识,将医药人才培养为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热情和创新创业能力或者潜力的创业者。2.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的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设计的基础,其设计时需要紧密联系一般的创业过程[7]。创业的整个过程是创业者不断寻找商业机会并对资源进行匹配管理的过程,创业者的个人能力是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8]。课程的设定围绕提升创业者专业素质和创业素养,以创业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和创业能力提升作为主要目标。依据创业过程和所需能力两条主线建立课程设计的模型,科学设计了三个培养阶段并制定不同的目标。第一阶段为成熟企业观摩学习,通过导师带领学生到发展成熟的医药企业参观、交流,使学生对企业创办和运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学习他们的创业经验,体会他们的创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第一阶段企业参观交流分为两大板块,分别是医药创新创业企业参观和创业支持类企业参观。医药企业分别参观两家具有代表性的成熟生物制药创新企业和初创型生物制药企业,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初创企业和成熟企业的异同。创业支持企业参观分为创业孵化基地参观,了解创新企业的孵化流程;高校产业研究园参观,认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企业生产的流程;医药投资企业参观,掌握初创企业投资相关知识。第二阶段为创业基础知识培训,从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出发,以讲座的形式为主,邀请中山大学药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等知识水平较高并具有一定企业从业经验的教授从生物制药前沿、企业创办、市场营销、法律法规、公司内部管理等不同角度,结合自身学识和经验与学生展开讨论。同时开办医药领域相关内容的辩论赛,调动同学积极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这一阶段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创建与运营一个企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一切理论的学习最终都要应用于实践,实践能力是创新精神的根基。第三阶段为初创公司创业实操训练,建立高校在企业的实训和教学基地,学生组队在导师带领下进行创业项目的实践活动。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同时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为今后的创业实战打好基础。三个阶段相互联系、交叉进行并逐层深入。每次课程从设计角度以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维度展开,注重调控和评价,不断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修改程序,不断收集反馈,从而有效控制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成果,形成高效的课程模式。3.管理与评估制度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障活动的顺利完成,要制定相应的管理与评估制度。对学生学习成果采取多维度考核的模式,每次活动后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进行问卷统计、调研学生的感想等多种方式对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对于优秀学员设立奖励制度,奖励方法同样采取多维度的考量方式,不仅聚焦于最终的项目汇报,更关注训练营开展过程中学员的积极性和作业完成情况,结合出席情况、知识掌握程度等综合评价。(二)培养模式的实践———“生物制药创新创业训练营”活动的实施。为对既定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验证,在全广州范围内开展了“生物制药创新创业训练营”活动。训练营招收了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六所高校的医药或化学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20人。在为期一年的课程内,为训练营的学员们举办了十多场次的生物医药、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创新创业系列知识讲座。由指导老师带领同学们深入清远国家高新区、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公司、嘉博制药公司等企业进行见习,了解企业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及所面临的问题。在完成前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企业见习后,学生们根据兴趣分头组成了三个项目组,分别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进行了中药产品的优化、药食同源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定位及生物药品的研发三个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训练营充分利用学校、政府、企业联合平台,以知识授课+企业实践+创业实操的链条式培养的方式,对一批具有生物医药行业背景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有效的创业人才培训实践。

三、生物制药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高校组织、政府支持、企业配合的多方合作的创业人才模式,形成完整、高效的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链条,制定理论-实习-实践三个层面不断深入的培养方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达到预期目标,并辅之以人为本的评价机制。这套生物医药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评价模式等方面都形成特色并有创新之处。(一)课程体系方面。1.课程设计科学严谨且有针对性课程总共分为基础知识培训、成熟生物制药企业观摩学习、初创企业的创业项目体验三个阶段,从观摩到学习再到实践,步步深入,并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不断评估检验,边实践,边研究,边提升。区别于一些高校开展的普适性创新创业教育,所有的课程和活动都紧紧围绕生物制药领域,更适合生物制药领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注重多种学科知识的融合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创新意识,还要具有创新能力,能创造性的解决各种问题。多种学科知识的融合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课程的设置从创业过程及创业能力培养所需知识出发,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到教学中。学生从多个领域掌握专业知识,从实践活动中学习专业理论内容,通过多种学科知识的学习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3.重视实践实操活动在理论讲授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和实操。常见的创业培训往往都是以粗放的创业知识教学和单一的创业孵化为主,缺少企业层面的参与和学生实战体验。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均是理论结合实践穿插进行,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校内拓展到企业和社会,将单向的知识传授转变成双向的研讨,将说教的思政转变成亲身经历的分享。(二)教学模式方面。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外,采用小班制教学、TBL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提高了学习效果。1.小班制探究式学习模式训练营采取20人的小班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实现把教学重心从识记转移到探究,更加关注过程锻炼而不是结果考核,有利于学生塑造独立的人格,形成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9,10]。小班制探究式教学也方便管理人员不断跟踪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及时修正和完善教学内容。另外,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化表现,在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考察,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来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2.体验式教学模式训练营的讲座、企业参观交流、创业项目实践等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吸取了体验式教学的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校内拓展到企业和社会,改变教师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为导师亲身经历的分享,通过再现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对所授内容自我理解并产生共情、建构知识、培养能力。这种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11]。3.多学科多层次开放式的TBL(团队导向)式学习模式区别于以往的创新创业课程局限于同一学校或同一层次的情况,训练营同学来自广州六所不同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多学科多层次的团队更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辩论赛、创业项目等小组活动也采用TBL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构建学习团队,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充分挖掘每名学生的潜力,激发团队合力。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终生学习能力[12]。(三)管理模式的创新。训练营采取学生半自治的管理模式,由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管理小组,负责训练营教学活动的策划、组织和推进。活动实施过程中则由学生分工完成准备、实施等事务性的工作。这种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模式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自主、和谐的教育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发挥学生自主积极性,也从多方面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偏重于评教而不是评学。训练营创新评价机制,兼顾教与学,双向评价。既通过收集反馈等形式评价课堂效果,加以不断完善调整课程方案,使之更好地适应学员;又通过问卷测试、教师点评等方式,发现学员学习中的漏洞,指出该阶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良好互动与反馈机制。训练营制定了对学生的评价和奖励制度,设定对优秀营员的奖励措施并采取多维度考量的模式。对学生的考核不局限于最后的项目汇报,更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出勤情况、平时作业、营内工作参与、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表现综合考核。另设突出贡献奖、最具人气奖、最佳展示奖、最佳策划奖等奖项,以这种正向鼓励的方式吸引学生们最大程度的参与到课程中。

四、生物制药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分析

为了评估这种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在训练营活动正式开始前期及后期分别发放前测和后测问卷,问卷题目一样,内容围绕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和看法、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观点、自身创新创业素养等。分析前测问卷与后测问卷的数据,得出如下结论:1.学生对生物制药创新创业充满兴趣:前测中,在有65%的同学将来的职业规划为医药行业的创业其中,而后测由此规划的同学达到了85%,说明我们的培训激发了部分同学的创业热情。2.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程度加深:通过前后测问卷对比显示学生在对于创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的认知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在大学生创业优势中,后测时认为“国家政策支持”是优势的人由35%提高到55%,说明课程很好地普及了关于国家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内容,使学生充分了解创业相关政策支持。在创业最容易遇到的困难中,后测时80%的同学选择“资金不足”选项,较前测上升30%,说明通过企业融资相关课程的讲授,同学们对于资金筹集的困难程度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在生物医药创业成功的核心要素中,前后测试变化不大,“技术、产品、市场”是同学们公认的关键元素,这说明同学们对生物医药领域的认知比较清晰。3.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在征求培养体系中各种因素的作用时,后测中学生对“课程体系”选项的选择人数上升。说明完备的课程和保障体系是学生非常期待的。在调查哪部分课程最受欢迎时,“市场营销以及案例分析”的选项比较多,反映出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欠缺并希望学习的。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不同活动,受访者认为重要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创业模拟训练、到创业成功企业实地参观考察、请成功人士讲授创业经验、请专家讲授理论。反映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大家更注重实践而不是理论知识,实操为创新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阶段。4.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明显提高:在关于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问卷中,前测时反映多数同学都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素养,在后测时“我熟悉并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我对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十分了解”两个题目总体得分明显提高,证明了课程模式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塑造的效果。在“你认为训练营对你有多大收获”中,学员普遍给训练营打出高分,表示对课程较为满意。5.学生的收获:训练营在开展过程不断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进行持续改进。同学们认为通过训练营的活动收获很大,主要是学习到了很多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对创新创业有了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对生物医药行业的了解;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志同道合的伙伴,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拓宽了思维角度,学会了从多角度看问题;从很多成功的企业家还有教授,老师那里感受到的企业家精神和情怀,对自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对训练营学员入营前后的对比调查,证明了该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整合多方资源,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以知识授课+企业实践+创业实操的链条式培养方式为主线的创新人才教育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达到预期目标,并辅之以人为本的评价机制。这种培养模式收获了良好的教学反馈,证明了在生物医药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是有效的且可复制和推广的。

作者:袁月梅 单位:中山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