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制模式下先进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10-17 09:13:39

学徒制模式下先进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的深入,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的健全、人才发展机制的创新、人才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成为实现制造强国的关键保障因素。本文以金华市先进制造业为例,以学徒制培养模式为视角,探索“新订单委培”人才培养模式,从相关利益者的诉求出发进行运行机制设计,为制造业解决人才困境寻找出路。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运行机制;校企合作

2019年3月,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了《浙江省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文件中规定优先支持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工作,以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这其中企业承担新型学徒制培养的主要职责[1]。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学徒制中学校一头热,企业积极性难以调动的局面,企业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提出人才培养需求,或者能成为破解企业技工荒困境的有效途径。

1相关概念及政策

1.1现代师徒制2014年5月2日,国务院了(国发〔2014〕19号)号《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提出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2]。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专门了(教职成[2014]9号)《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对如何开展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并于15年8月公布了首批165家试点单位名单[3]。2016年03月21日教育部(教职成司函〔2016〕31号)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6年工作要点》中再次强调要“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4]。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制培养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为适应现代工业化大生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职教模式。在这些文件中提及的现代学徒制,其核心内容就是“校企联合、双导师培养、工学交替、岗位成才”。1.2企业新型学徒制。2015年7月2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在12个省(区、市)进行试点,要求每个省(区、市)选择3~5家大中型企业作为试点单位,每家企业选拔100人左右参加学徒制培训[5]。2016年7月在河北等10个省(区)启动第二批新型学徒制试点。2017年1月1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要制定实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加快推进工学一体、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培训模式,健全劳动者素质提升长效机制,满足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6]。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与现代学徒制一样,都是将职业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但不同的是,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以企业员工作为培养对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辅助的“企校合作式”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以培养企业在岗职工即“学徒”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企校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作为支撑,突出企业为人才培养的主导者地位[7]。

2相关背景

2.1产业发展情况。金华市是制造业大市,依托市场,推动了市区汽摩配、义乌小商品、永康五金、兰溪棉纺织、东阳红木家具、浦江水晶、武义特色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块状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制造+市场”的独特优势。2017年,金华市五大千亿产业增加值1839.6亿元,现价增长7.0%,占GDP的47.5%。其中制造业增加值1102.1亿元,增长5.6%;先进装备制造增加值537.1亿元,增长6.3%;健康生物医药增加值226.0亿元,增长10.5%[8]。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6%、6.1%、13.9%、20%[9]。金华市的制造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在2019年金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光电子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培育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重量级未来产业,力争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各增长10%以上,力争八大传统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35%以上、规上产值4000亿元。2.2人才供需情况。制造业作为金华市传统行业,在人才招聘市场上一直以老大的身份出现。据人才市场数据统计,近几年,金华制造业依靠其原有的基础和体量依然延续着岗位贡献最大,缺工最严峻的状态,2018年制造业招聘岗位与求职者比例是1.7:1,从供求比上可以看出,1.7个岗位相对应1个求职者,岗位缺口较大的。通过调研发现,金华市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制造业人才结构过剩与短缺并存;二是制造业人才培养与智造企业所需人才并不够匹配;三是企业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四是制造业生产一线职工,特别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整体较低,发展道路不顺畅。2.3产业发展机遇。2016年12月27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中对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进行了预测:至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950万人[10]。《指南》中还提出了推进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改革、加快实现产业和教育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人才关键能力和素质、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造就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优化制造业人才发展环境七项核心任务全面打造先进制造业人才队伍等七项核心任务全面打造先进制造业人才队伍,并提出要加大制造业人才培养投入力度,确保制造业人才培养的落实[10]。

3金华市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基于学徒制模式

3.1目的。通过招生方法创新、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生态改良、新型学徒制教学、因材施教等改革措施,为制造类企业培养至少能够稳定工作三年以上;具有相关专业的系统性专业知识和灵活运用能力;能够熟练从事制造业相关岗位操作;具备班组长的基本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信息收集和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爱岗敬业的制造业人才;全面解决制造业基础人才用人问题。3.2学徒制模式实施方案——“新订单委培”。所谓新订单委培是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法律和国家相关部委的政策文件精神,应用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等方法、校企合作教学、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适合当前社会需要的新订单委培方法。具体如下。(1)用人单位提早一年制定用人计划,提出订单,受托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牵头与用人单位一起,共同制定并确认培养方案和课程开发计划,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培养协议。(2)学校把订单纳入当年招生计划,然后根据企业对生源地域的喜好和生源性格、习惯、生活环境等的要求,联系相应地域的合作中学和中职,在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行业、就业和职业发展情况,订单培养方法和过程,订单内容等情况的详细说明后,通过学生自愿报名、检验学业成绩、校企联合面试等环节,择优录取通过检验和面试的学生,学生与企业和学校分别签订就业和入学意向协议,明确涉及各方的权利和义务。(3)实施三段式培养方案。根据对金华市制造类企业的广泛调研和认证,针对制造类岗位的培养方案拟采取以下三段式培养:一年级,校内基础教学年,完成大专层次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二年级,专业教学年,结合岗位实际情境、通过校企双重师徒制和工学交替实施专业课程和通用能力教学;三年级,顶岗实习年,通过独立完成岗位工作,积累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职业能力、养成职业素质、达成教学目标。(4)专业教学考核方法。每一阶段结束,都由学校会同企业,对学生岗位操作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分别考核,全部通过为合格,并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和等级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未取得,视为本阶段不合格。3.3相关利益方的获得感。3.3.1对于企业。有利于解决企业用工数量和质量问题;有助于解决企业人员频繁流动的问题;有助于解决企业选人、育人成本高的问题;有助于企业获得政府的培训补贴;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3.3.2对于学生。能够帮助更多的中学(职)学生实现大学梦;大学一毕业就能成为知名企业技术员,而非新订单委培的学生只能从普通员工做起;一进校就签订就业保障协议,职业发展有充分保障;一年级专业基础扎实,二、三年级在岗教学、工学交替,享受企业、学校双导师指导,职业能力有充分保障;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在充分了解行业企业的情况下选学校和企业,更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3.3.3对于学校。有助于建立起稳定可靠的生源和高质量的就业渠道;引入企业兼职老师,强化了师资队伍;节省大量专业实训设备投入,有助于解决设备和技术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问题;有助于促进学校老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锻炼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学校做出专业特色,为学校的长久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能够为企业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

4结语

现代学徒制由于学校是主体,企业缺乏积极性,但学校有生源,是人力资源的主要提供者,而企业新型学徒制虽是由企业主导,但由于本身招工困难,其提供的又是非学历教育,人才引进难有保障,所以,两者都存在一定弊端。新订单委培是融合了现代学徒制以及企业新型学徒制两种模式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发挥现代学徒制中高校学历教育的优势,又能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确保为制造业输送稳定、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作者:陈晓萍 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