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学前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研究

时间:2022-03-26 11:24:41

改善农村学前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研究

摘要:一直以来,留守儿童被视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缺少父母陪伴,导致父母与儿童的亲子关系不容乐观。该文从亲子活动的价值和作用出发,提出相应的建议:一是了解每一户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做到因“情”开展活动;二是活动方案设计以幼儿为主体、促进亲子关系为主要目的;三是积极发挥专业人士的主导作用,解决活动中产生的突发情况;四是以村委会为依托,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亲子活动,建立长期、稳固的亲子纽带。从而建立农村学前留守儿童与父母良好的亲子关系,改善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农村;亲子活动;学前留守儿童;亲子关系

1研究背景

农村学前留守儿童一般是指生活在农村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常年在外(回家次数一年不超过三次)的3~6岁儿童。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大,在农村,幼儿在3岁左右、掌握了基本生存能力不需要随时都被监护时,父母就会选择外出务工,儿童就会被留在农村。但长期由父母以外的人监管,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儿童的生活、学习就得不到保障,甚至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被迫辍学,过早地进入社会,产生了心理、教育、安全、品行等方面的问题。[1]然而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成员关系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即亲子关系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纽带,是家庭重要的构成因素,是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也是影响幼儿社会心理发展和学习发展的决定性素之一,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了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有学者提出,留守儿童家庭亲子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孩子与父母沟通时间少、时间短、途径单一、不了解幼儿、对沟通没有主动意识等等。[2]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包含了很大一部分学前儿童,在教育上其更需要良好的亲子关系。那如何考虑留守儿童父母的特殊性并以此来改善亲子关系呢?研究表明,大多数农村家长不理解游戏活动的真正价值,其中,亲子活动更是一个家庭进行教育时不可缺少的一环,其内涵是根据教育对象的成长特点和需要,由儿童和他们的父母(或只有一方)共同参与的一项具有指导性、目的性、互动性的活动。[3]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我们就应该紧紧抓住农忙季节、春节返乡的机会,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亲子活动,以最有效的方式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与其父母的亲子关系。

2农村亲子活动对改善留守儿童家庭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2.1创新亲子活动形式,消除情感障碍。开展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形成道德准则、体验情感、培养个性的主要形式。亲子活动旨在创造条件让父母与幼儿积极互动,通过活动更加了解对方、更爱对方,以此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础。由于儿童的心智尚未发育完全,面对活动中的困难、疑惑时,容易表现出退缩、逃避和犹豫,而父母作为成年人,对儿童做出鼓励的言行会让儿童获得自信心,儿童克服了困难会对父母产生感激和崇拜的感情。活动任务的成功使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关心,父母的幸福感来自孩子在活动的快乐,由此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在活动结束后得到共同完成的作品,也能作为情感依托的载体。此外,儿童在活动中产生对父母的依恋感,高质量的、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依恋可以建立长久而良好的亲子关系。[4]2.2活动搭建桥梁,促进彼此的沟通。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又叫做亲子沟通,是指两者之间相互交流传递信息、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5]亲子沟通是亲子关系的第一步,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良好的亲子沟通基础之上的,亲子沟通有利于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此外,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学前阶段,父母应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幼儿交流,增加交流的时间,通过沟通可以帮助幼儿逐渐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养成良好的性格。与父母的频繁沟通有助于幼儿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尊的发展。[6]在农村留守儿童家中,在外工作的父母主要采用电话、短信的形式与留守在家的幼儿进行沟通。[7]因此,我们更应该抓住父母在农忙时间和节日假期在家中的时间,以活动为沟通桥梁,提高双方的沟通效率。2.3活动的外显性,让彼此更加了解。亲子活动是建立在父母与幼儿双方的互动基础上的,通过亲子活动,幼儿除了在言语上可以与父母交谈,同时还能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及眼神交流信息和传递感情。亲子情感的加深主要依靠的就是家长与子女的不断互动。[8]父母直接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言行举止,感受幼儿的喜怒哀乐,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能力更加了解,能比生硬地询问幼儿取得更好的效果,儿童也会减少因陌生感而产生的抵抗行为。2.4亲子活动的目的性,让彼此共同成长。农村学前留守儿童长时间与父母分离,大部分由老人抚养,即隔代抚养。老人的教育程度低、缺乏现代生活理念,而学前期是幼儿许多能力启蒙的关键期,由于发展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造成了生理、语言、人际交往、情绪情感方面的隐患,为此需要开展有效的亲子活动。[9]教育观念和方法的落后可以通过亲子活动,有针对性地改善父母在教育上某些方面的缺失。[10]在亲子活动中,父母和儿童是彼此的合作者,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生存技能。

3对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开展亲子活动的相关建议

3.1了解每一户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家庭、做到因“情”开展活动。活动开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每一个家庭进行考察,制订活动方案,提高家庭的参与度,对于家长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适当讲解,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缺席幼儿的日常生活,很少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因此,落实家长的教育准备工作在活动前期就尤为重要。帮助家长理解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了解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让家长主动参与,家长的参与度和配合度越高,活动的效果就越好。在沟通技巧上的训练尤为重要。一直以来,留守儿童与其父母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父母在幼儿学习和生活上的缺失,沟通时父母找不到话题,双方的共同语言很少,或是聊了几句便发现幼儿无动于衷、没有什么回应。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还不成熟,不善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且父母的沟通能力也不强。对此,可以在村上开展家庭课堂,培训家长的沟通能力,教给父母更多与幼儿沟通的技巧,包括线上和线下的沟通。3.2活动方案设计以幼儿为主体,以促进亲子关系为主要目的。亲子活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以学前教育的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可分为体育类、手工类、阅读类、表演类、社会生活类、安全类等等。亲子阅读活动促使幼儿学会认真倾听、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活动中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习得父母在活动中的某些生活行为习惯,从而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等等。我们面对的是农村3~6岁的学前留守儿童,活动开展前应该注意对象的特殊性,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设计合理的活动目标和内容,重过程、轻结果,即重要的是让幼儿和父母在活动中体验到愉悦和良好的情绪情感,使双方的感情升温。活动内容从宏观上把控当地的家庭教育情况,以幼儿为主体。活动地点最好以农村留守儿童熟悉的地方作为场地,这样可以使儿童减少约束感,在活动中能放得开,展现真实的自己。活动结束时,对活动进行评价与家长反馈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采取多样化的渠道获得学前留守儿童父母的反馈,例如问卷、谈话录像或是书信建议等,也可在活动后开展讨论小组,一起交流相互分享心得,这样在短时间内通过相互学习,既提高了活动的质量,又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养渠道。3.3积极发挥专业人士的主导作用,合理解决活动中产生的突发情况。组织者应对幼儿教育很熟悉,并且对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家庭和幼儿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家庭亲子关系的情况进行分析。掌握该年龄段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发展的一般性(社会性发展水平、认知水平等)和差异性(敏感、脆弱、易冲动等)。活动开始前应向父母告知活动名称、活动意义,帮助他们熟悉活动流程,提醒他们在活动中有哪些注意事项,避免在活动中过多地干涉幼儿的行为,保障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在活动中更多的是让幼儿处在没有束缚、没有太多言语命令的活动氛围中,有意识地纠正父母不合理的育儿方法,向他们示范正确的、科学的育儿知识。活动指导者也不能过多地干涉亲子的互动活动,更多的是观察和记录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活动结束后对父母的不适当行为进行述评,这样父母才能对自己不正确的行为有更直观的了解,并提出解决方法与大家一起讨论,取长补短,并谈谈活动后的感受,提出活动改善的建议,作为下次开展亲子活动的依据。将效果好的亲子活动不断完善,形成适合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系统的亲子活动教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的自然特色、文化习俗活动等进行改进,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针对不同地区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开展亲子活动的难度,使活动具有可推广性。3.4以村委会为依托,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亲子活动,建立长期、稳固的亲子纽带。组织者可以村委会为依托、以村小组为单位,开展亲子活动的延续活动,进一步拉近亲子关系。例如,在节假日,可通过幼儿园等幼教机构,将幼儿写给父母的祝福语、画的图画,以信件的方式寄给他们在外务工的父母,父母再以回信或礼物等作为给幼儿的奖励。与此同时,可将这一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题材,让幼儿互相分享交流,由组织者引导,让幼儿学会感恩,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并告诉他们,父母在外面挣钱是为了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受更好的教育,让幼儿以健康成长作为对父母的回报,让父母对幼儿美好的寄托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精神支柱。还可建立农村学前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关注学前留守儿童家庭亲子关系的动态,同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幼儿的身心健康。让父母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有利于父母在幼儿需要他们时,及时给予慰问、关心和照顾,这样也能够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关爱。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让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在社会的帮助下,持续地受益于良好的亲子关系。

参考文献

[1]冯彩霞.农村儿童学前教育文献综述[J].文学教育(下),2019(8):92-93.

[2]武海鸣,吴莹.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面临的问题及调适[J].今日科苑,2011(2):31.

[3]陈雪飞.农村家庭幼儿亲子游戏现状调查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34(6):102-105.

[4]王美华.依恋理论在亲子关系服务中的行动过程框架及其适应性[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5):40-46.

[5]罗洁颖.农村幼儿家庭亲子沟通现状调查:以腾冲县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138-139.

[6]贾文华.亲子关系对留守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和启示[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251-1253.

[7]刘宁,陈锡宽,闻增玉.上海核心家庭亲子沟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2):167-169.

[8]史爱芬.幼儿园亲子活动主体定位、互动现状及其改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4):33-35.

[9]巫秋云.当前农村学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J].文教资料,2017(31):173-174.

[10]赵巧娥.亲子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以甘肃省宕昌县A村留守儿童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作者:唐丹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