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自治管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

时间:2022-09-09 09:52:12

班级自治管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

针对现代班级自治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近几年一些专家学者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这些问题出现的条件和必然性,从而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可以顺利解决一直抑制班级自治管理模式优化发展的、令管理者束手无策的难题。

一、高校班级自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自治管理制度不完善。班级制度,特别是班规的制定一贯依据学校教师的主观经验去约束学生,很少考虑到学生作为班级自治管理主体的想法,减少了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机会,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情感,抑制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班级管理中,一直以辅导员监督为主,班委监督为辅,强化辅导员监督的绝对性,而忽视班级自治管理中班委的主导作用,不能达到预期的监督效果。班委的监督作用被弱化,形成一种班委形同虚设的现象。(二)班委职责不明,参与自治管理的积极性不高。班干部作为班级自治管理的领头羊,对于班级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委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每个班委的主要工作以及边缘工作相互交叉,在班级中往往出现团支书的工作由组织部来做、班长的工作由其他班委来做、班委的工作由学生来做、文娱部的工作无人做等混乱局面。由于班委的职责不明,在班级自治管理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够明显,不能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在这种局面下,班委参与班级自治管理的意识就会被弱化,其工作的积极性也会逐渐降低。(三)学生参与自治管理的意识淡薄、信心不足。在现代班级自治管理模式中,学生是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情感和各种需要的完整的生命体参与班级管理的。但是当代大学生长期受教师行政命令式管理模式的影响,逐渐养成了对教师权威的依赖习惯,学生即使对班级管理的现状不满,也很少发表个人看法和观点。长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普遍问题:大学生个人自主管理的意识不高、水平较低,缺乏参与班级自治管理的积极性,对于班级自主自治的管理模式感到茫然、无从下手。

二、班级自治管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对策

(一)建立健全班级自治管理制度。在班级自治管理的过程中,班规的制定应遵循教师监督、学生参与、自主制定的原则。班规的制定要遵守“三不得”原则,即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不得违反《学生守则》,不得违反校规。班规必须通过全班学生讨论和通过才能生效,同时辅导员要监督班规制定的全过程,保证班规是由学生内部民主产生的,而不是外部强加的,是公众决断的而不是个人专制的。班规一旦确立,就要对学生有约束力,成为多数学生认可并为之付出努力的规则。班规是一个班级学生集中意志的体现,让学生自主制定班规,有利于体现班级自治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也有利于学生的自觉遵守,促进班级的有序协调。(二)明确班委职责,鼓励其积极参与自治管理。在班级自治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班干部以班级目标为导向,以学生管理为中心,以管理效果为标准。明确班委职责,使班委工作难度均等化、管理结构合理化,以促进班级组织和学生个人取得最佳发展。这要求各个班委在参与班级自治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个人当前的具体特征的把握,还要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对班级自治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可以根据各个班委自身的特长与优势安排划分不同的管理区域,各个班委之间形成一种以班长为核心的管理模块,各班委在做好本职工作后,相互配合班长和其他班委的工作,分工合作,促进班级管理的有序运行。(三)加强学生参与班级自治管理的意识和信心。班级自治管理要达到有效目标仅靠辅导员和班委是难以实现的,还需要学生的自我管理。针对大学生自身参与班级自治管理的意识淡薄、信心不足等特点,需要其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有目的地锻炼自己,以达到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自治管理、增强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管理的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以自我管理的实现来协助班级自治管理的有效运行。

三、结语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自身有控制别人的欲望,在班级自治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生自我管理的直接需求,在主观上鼓励其参与班级自治管理,在客观上给其创造参与班级自治管理的有利条件,满足其参与班级自治管理的心理需求,提高管理的兴趣。其次,要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成效,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参与班级自治管理的和谐气氛。培养学生的管理兴趣,提高学生管理的意识,增加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欲望,对于班级自治管理的顺利运行和学生自身的有效锻炼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亚清 单位:五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