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综述

时间:2022-06-15 11:56:37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综述

〔摘要〕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近20年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总结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研究的概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对课程教学及研究的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改革;文献计量学

我国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幼儿园准教师,课程体系中亦开设《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该课程的实施效果如何,是否能培养合格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师资。笔者搜索了1999-2019年以来近20年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上关于国内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的文献资料,采用文献计量的视角分析了课程教学的现状,以期对以后的课程实施有所帮助。[1]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搜索并辅之人工查找方法,在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搜寻1999-2019年近20年关于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论文,对文献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再从刊物概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学的分析。[2](二)研究过程。文献搜索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幼儿科学教育”为篇名或者关键词,中间用“或”连接。再加上限定词“教学”“改革”,中间用“或”连接。两组词语之间用“且”连接。对搜索的结果进行整理,剔除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文献,增补人工查找的与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育相关的文献,最终搜索结果为43篇,其中期刊论文42篇,硕士论文1篇。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论文概况。1.时间从图1看,国内高师院校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的研究大体分为两个时间阶段:1999-2007年、2008-2019年。第一个阶段除了2000年和2006年各有一篇研究论文,高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研究几乎是空白。第二阶段2008-2019年论文数量比较多,整体曾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9篇为最多,其次是2016年7篇。2.机构将论文署名的高校按照级别分为一本及以上、一般本科、高职高专三类。其中高职高专最多,占总数的55.81%,此类学校学前教育专科类学校发文量较综合类专科学校多。一般本科发文量占总数41.68%,此类学校以地方省属师范院校为主。一本以上高校包括几所重点师范大学,仅西南大学1篇,且论文作者是外聘教师,并非高校全职教师。3.地域表2为国内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研究地域分布,表中10个省份发文量为2篇以上,四川最多5篇。另外安徽、甘肃、广东、河北、湖北、吉林、江西、山西、上海、新疆、浙江11个省份数量1篇。4.论文研究类型将国内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论文按照研究模式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其中理论型31篇,主要从学理上阐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教学策略,或是基于经验总结当前课程教学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实践型论文12篇,主要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和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5.论文内容所搜集的43篇文献中,37篇论文专门论述或者附带提到一个共性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低,6篇论文提到整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科内容以及整合科学教育资源。图3对提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进行学科整合的论文进行了统计,涉及的学科有化学、物理、地理、信息。6.发文作者表4是对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作者的统计,李槐青最多3篇,所在机构是湖南一所高职高专类院校。(二)论文刊物情况。1.刊物名称43篇论文分散刊发在36种刊物上,整体较为分散。表5对刊发论文数量2篇及以上的刊物进行了统计,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刊发数量最多为4篇,新课程研究其次3篇,除开这4种刊物,余下的32种刊物刊发量为各1篇。2.论文质量将近20年关于高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的论文按照级别分类,结果如表6。权威CSSCI刊物2篇,学前教育研究和教学研究与实验各1篇。中文核心两篇,分别是中国成人教育和中国教育信息化。39篇在省级及其他一般性刊物上,其中18篇论文刊发在地方高师和高职高专的学报上。整体而言,论文刊发的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另外,近年来高师院校对课程教学改革有所重视,将教学改革纳入工作绩效考核,相应也有了各级各类专门的教学研究项目,在43篇论文中,13篇论文是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5篇是省级及以上教研项目,8篇是校级教研项目。(三)论文研究方法。将20年来国内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论文按照研究方法分类,分类结果如表7。34篇论文是基于经验论证的方法,阐释当前学前儿童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改进教学质量的策略,此类文章占论文总数的79%。4篇基于问卷调查方法的论文主要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研究。以某一所院校为个案,进行整体课程设计的个案研究论文3篇。另有2篇采用实验研究,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四)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发现,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涉及不同类型的高校,具体这些研究论文内容与不同学校的学制、起点、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紧密相关。文献涉及不同的研究对象,包括本科、三年制专科、五年一贯制专科、三年中专,且提出应该根据不同类型进行不同的课程设计。由于大多数研究论文没有指出所研究对象具体属于哪一类,本研究未能进行详细分类统计。

三、思考及建议

(一)对已有研究的思考。1.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的趋势较好。对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视逐渐提升。近20年虽然只有43篇文章,但以近10年的文章为主,且数量上呈加速度增长。另外部分文章是校级和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课堂教学实践方式的策略建构已较为完善。对不同层次学校的科学教育课程有针对性的研究,科学教育课程体系逐渐形成。2.研究需要加强的地方。(1)研究方法单一,发文质量不高。已有研究大多是教师对已有教学经验的描述和总结,用个案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方法的文章数量偏少,教学改革的结果缺乏可信度和推广性,整体发文质量也不高,核心刊物发文量极少。(2)研究机构的不均衡性。研究者主要来自高职、高专和地方性师范本科院校,一本及重点师范院校所做相关研究较少。(3)发文刊物中学前教育专业性刊物较少,且没有专门的学前课程刊物。(二)对课程改革的思考。1.建构合理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厘清不同层次学校的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打造师资队伍。目前这些工作正在做,但尚不完善。[3]比如整合课程内容,有些高职高专将理科课程和科学教育整合,并进行方向分流,因此有了专门的科学教育方向,但在任丽萍的研究中发现在科学素养及能力上本科科学方向的学生与本科其他方向的学生相比较,并没有明显差异。[4]大多数研究者都赞同整合自然科学和科学教育的课程内容,但如何整合和实施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2.编著适宜的整合性科学教育教材。目前的高师科学教育课程教材以理论讲授为主,有两点不足:一是缺少以幼儿生活经验为线索编著的自然科学综合知识,传统的自然科学以分科为主,且重视理论分析和公式演绎,缺乏生活性和生动性;二是已有教材缺少教大学生将深奥的理科知识转化为直观符号和经验的部分。可能正是这个原因,目前部分高职高专虽然已着手整合性教学,但效果还不明显。因此迫切需要能够补上以上两个短板,又兼顾教学活动设计部分的教材,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和无助感,方能保证课程教学的实效。[5]3.实训平台建设还需加强。研究中提到最多的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实践性环节的讨论,关于科学实训平台建设及使用只有一篇文章,少数几篇文章提及,实则是大多数院校尚没有建设完备的科学实训实验平台。多数研究者提到实践环节中模拟教学和小实验环节,相应的材料都是学生自发准备,其效果难以保证。科学教育需要进行演示和验证实验,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模拟教学也需要操作探究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专门性和精确性,需要配套提供。在实训室建设中,配备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所需和幼儿操作所需的基本探究材料十分必要,比如不同形状的磁铁、刻度量杯、水温计、放大镜等。4.采取多重研究方法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论证。研究者除了经验描述法之外,还需要使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如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使研究更有针对性,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EB/OL].2019-05-10.

[2]高明磊,刘秋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2,(6):151.

[3]王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学前教育研究[J].2008,(3):25.

[4]任丽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研究———以S学院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9):48.

[5]朱圣红.幼师高专理科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昭乌达蒙古族师专学报,2000,(1):74.

作者:李艳苹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