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时间:2022-03-04 03:41:32

广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摘要:在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智力来源主要依靠地方高校输送的人才。目前,广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紧缺优质国际化跨学科师资队伍、东盟相关学科专业设置薄弱与稀缺并存、教育经费总量不足且投资融资缺乏管理等问题。对此,广西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有必要加强建设国际化学科师资队伍、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并与东盟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加大财政性经费投入并借力东盟完善高校投资融资渠道等方面进行优化配置。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中国-东盟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广西对于东盟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关键是靠人才。人才是最根本的资源,而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一般而言,较低层次的资源配置是指在资源分配为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生产单位、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何组织并利用这些资源,并使之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2]那么在中国-东盟背景下,对广西高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形成的人才优势对广西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特殊区位发展社会经济就显得很重要。

一、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一)广西各高校加强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在中国与东盟十国加强教育高层对话的同时,广西各高校不断的推动双方教育的战略合作,不断开设东盟国家亟需的课程,双方互派留学生与教师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广西已成为大多数东盟国家学生留学的地方。目前,广西各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加强与东盟国家高校合作,与东盟国家院校的合作项目越来越多。广西民族大学与越南、泰国等国90多所大学合作,培养方向包括东盟十国的官方语种专业、经贸商旅和法律专业,培养层次涵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立于2005年1月的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从2003年到2017年,已经进行了47个科研项目。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的不断发展,广西高等教育与东盟合作步伐将进一步提速,有望为区域经济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利的人才支持。(二)高素质师资力量处于持续增长的过渡期。通过持续性的引入高素质师资力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教育本意。提升教师队伍的宽度、广度和深度,对于广西融入东盟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广西是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大通道。凭借这一区位优势,广西利用国家相关政策,积极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六大工程”,引进了一批发达省份的高校博士毕业生到广西工作。尤其是广西大学的中国-东盟研究院,通过引进“特聘专家”的方式,该院组建了跨学科研究团队。此外,据2018年1月国家有关机构公布的学位授权审核结果,广西新增博士点10个,体现了广西高素质师资力量在不断增长。依据表1,可以看出虽然广西教职工数每年以万级单位增加,但是依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得出广西普通高等学校平均每个教师负担学生数也在增加,从1995年的8人增加到2014年的18.6人[1],这表明高层次师资虽然不断被引进,但还未满足现在广西高等教育的需求,处于一个过渡期。(三)专业设置面较广。目前,广西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招生已经包括现行本科专业目录的11大学科门类。2017年广西新增85个本科专业中填补了广西高校之前的多个没有设置的专业。值得注意的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广西实行鼓励高校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专业的政策,在专业设置方面,广西高校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向高校放权,引导高校进行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进行“一流专业”的建设,围绕广西区域创新驱动的九大领域增加了一批新学科和新专业。广西高等教育办学思路从设置更多专业转变为设置更广更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广西高校专业不仅设置面较广,而且朝着科学化、区域化和特色化的专业道路进行发展。(四)对东盟教育发展的财政投入持续加大。为进一步拓展广西与东盟十国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推进高等院校国际化办学进程,加强人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07年和2011年起,广西区政府都设立东盟留学生相关的奖学金。2010年,广西自治区财政拨款1亿元资金建设广西区域的东盟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着手东盟学院的建设。为形成具有广西区域特色的高水平教学及学术研究机构的东盟学院智库群,广西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明确要将各高校已有的东盟学院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东盟研究基地发挥智库群智囊作用。同时广西各高校也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一批满足国家、自治区战略需求的学科骨干,让广西高等教育更深入东盟、服务国家战略。

二、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一)紧缺优质国际化跨学科师资队伍。我国对东盟各国投资额逐年增加,投资领域从货物贸易、加工制造等传统领域向新能源、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产业转变,与此相适应,对了解和掌握东盟各国语言及文化并具有专业特长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提出了要求。广西的各东盟学院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能力都需要优质的国际化跨学科师资队伍做支撑,才能为国家有关东盟问题的决策创新发挥作用。广西拥有独特的海洋资源和优质的港口,海洋产业与港口建设应该是广西的特色优势专业,但是目前有关海洋的国际化跨学科师资队伍非常缺乏。在一带一路的国际化背景下,广西迫切需要国际素养高和交往能力强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一流的高校,需要一流的国际化跨学科师资队伍。由于广西经济发展较靠后,来广西高校就业的高学历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人数很少。另外,与北部湾经济区、一带一路的经济线以及东盟十国的经济辐射区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仍然存在大量的优质人才缺口,没有相应的高质量师资队伍,这就使得广西经济发展不起来,吸引不了优质师资,从而难以培养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经济发展不了,留不住人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二)高校东盟相关学科专业设置薄弱与稀缺并存。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三大职能之一,广西高校有关东盟的学科专业设置为本地发展东盟经济所需要的人才服务。广西与东盟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撑,需要更多相关资源对学科专业设置的支撑。在学科专业的设置上,广西高校重头戏在于各国小语种翻译人才的培养,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既熟练运用语言又专攻某一具体专业的专业设置上没有突出广西独特的优势。目前广西大学有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发展研究学科群,广西民族大学有东盟研究、中国与东南亚、诉讼法、世界近现代史的立项建设等重点学科。这些重点学科的设置主要关注点在于中国与东盟双方的经济、文化、法律及东盟组织的相关问题及东盟一体化的研究,对于双方今后合作建设的其他具体学科设置比较薄弱。在食品、海洋工程等14个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这其中很多产业的建设与东盟十国有着非常广泛的合作前景,但是在这些专业的设置、支持上却发展迟滞,力量薄弱。(三)教育经费总量不足且投资融资缺乏管理。目前,广西普通高等学校投资来源多元化的格局已经成形。但是,从表2中可以看出,广西高校主要依赖政府投资和学杂费收入,社会捐赠和其他渠道经费基本没有参与进来。广西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没有把绩效因素考虑进去,容易使得广西高等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不高。广西高校的融资渠道比较依赖外部某一部分的力量,自身没有独立的模式,往往受制于外部力量的限制。在管理制度方面,比较限于政府的条条框框,在投资融资两方面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很少有设置专门的机构和捐赠管理制度,这就说明了2013年和2014年广西社会捐赠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份额不及1%的原因,与发达国家美国的公办高校社会捐赠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份额高达10%相差甚远,利用东盟外资发展广西高等教育还有待深入挖掘。

三、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建议

(一)加强建设国际化跨学科师资队伍。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带来了巨大的区域影响,要实现区域产业的突破性发展,必须依靠有能力的人才带动。由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正越来越多地替代着其他生产要素,并在整个社会过程中发挥者十分重要的作用。[3]而这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的力量,尤其是具有国际化素养且能够跨学科培养人才的师资队伍的力量。广西高校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和引进外来人才两大方面进行建设国际化跨学科师资队伍。首先,根据广西各产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根据产业对人才需求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养,因为现有高校教师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上进行学习深造比单纯引入某一特有专长的师资更加容易融入区域环境,能够更快出成果。比如广西的农学本身发展比较早,早期广西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也取得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这类传统的经济支柱产业更需要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师资来改变行业发展模式。其次,应加大国内外优秀师资的引进力度。一要不断完善人才招聘机制,建立相关制度和体系,适应当前经济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二要积极营造一个鼓励各类高级人才为广西提供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环境。总之,在东盟的机遇下,广西高等教育师资的发展必须结合区域现况,借鉴国际区域高等教育师资源配置成功经验,高度重视跨学科师资队伍的培养,把握东盟带来的经济发展力量,以使广西区域高等教育建设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发展,与区域经济实现协同发展。(二)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并与东盟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一所大学的功能不仅体现在教学和科研上,也应服务于社会。在教育经费难以实现大幅度增长的环境下,为推进广西高等学校的发展,广西高校必须开源节流。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是高校服务广西经济发展大局的先导,同时也是提高高校办学质量的要求。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是区域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4]广西高校不能像其他地区高校的体系进行专业布局,而要根据中国-东盟背景下国家和区域战略、广西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以及学科优势针对性地优化学科专业的设置。因此,当前广西高校应该优化学科专业,走信息科技化与国际化的道路,着重培养国际性复合型人才。例如,南宁、钦州的高校重点建设石化、通信、能源、物流等产业的学科专业,尤其是与东盟国家有深入合作的港口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如桂林的高校则围绕区域旅游等产业发展设置专门的学科专业以培养紧缺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三)加大财政性经费投入并借力东盟完善高校投资融资。渠道“十二五”期间,教育经费投入3883.3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2164亿元,同比增长125.8%。[5]虽然广西教育经费不断增加,但是相比国内发达省份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还是远远不够,一方面广西高等教育过分依赖于政府性拨款,但是又缺少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比如在近期推选的双一流高校名单中,广西未有一所高校入选,难以获得中央的集中拨款发展高等教育。所以,广西政府还需进一步加大财政性经费投入力度。另外,仅仅依靠广西地方的财政实力还不够,因为广西经济发展较落后,地方财政实力较薄弱,以及现有经费筹措渠道利用不够合理,还有很多渠道还未发挥作用。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一方面应充分利用自身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学科获得国家的财政支持,利用其服务社会、科技创新的功能获取社会不同渠道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行不同的投资方式,增加创收能力,实现自力更生。在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高校可以利用东盟产业的力量、国家有关东盟的税收政策扩宽自身的投资融资渠道,比如对于投资高等教育的东盟产业,可以适当减少相应的税收,提供教育咨询、技术服务等,进而促进东盟产业与高校产学研密切结合,对区域经济发展持续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广西高校应在政府财政稳健投入教育,发挥政府财政主渠道的基础上,借力东盟完善高校投资融资渠道,因为单凭一方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建好高等教育,在节流的同时注重开源,实现良性循环,才能开创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高等教育道路。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15广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467.

[2]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1:3.

[3]范先佐.教育经济学新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31.

[4]李东航.广西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25.

[5]桂政发.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Z]广西政府,2017:8.

作者:龙飞飞 黄勇荣 田春 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