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教学与音乐课程的有机整合

时间:2022-03-04 03:37:50

民乐教学与音乐课程的有机整合

摘要: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总是围绕着歌谱教学,音符、节奏的认识,歌唱教学,乃至千篇一律的一个固定教学模式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学生学得很被动。如何提高短短40分钟的课堂效率而又令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去学、去探究?文章结合民乐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不同常规的教学方法——以音乐为中心、民乐辅助的教学方法,即通过“民族乐器——打击乐器的运用使节奏教学轻松进行”“民族乐器——古筝演奏的运用使音乐欣赏真正成为享受”“民族乐器——琵琶演奏的运用使教学导入充满感情”的辅助训练,来培养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表现,从而整体提高学生歌唱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民乐教学;体验情感

中小学属于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说,它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的、必须接受的教育,而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普及教育。在我国,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器乐教学也已经逐渐普及,并被国家教委正式列入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大纲》中,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举措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音乐课就是唱歌”的历史。当前,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将器乐教学整合并进行探讨,将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可以更加有效地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显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的,因此要提高音乐课的课堂效率,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有趣的民乐体验就显得尤为必要了。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只有人声——这个人生来就有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能体现音乐属于每一个人。如果先学唱歌,再学乐器,或者乐器音乐课重组,将使学生2020年07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于是,笔者也想大胆尝试一下,把民乐教学与音乐课程有机整合起来。笔者对所教的年级的音乐教材进行重组,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民乐特色课程并收到了一定成效。

一、打击乐器的运用使节奏教学轻松进行

小学生的感性经验缺乏,思维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导致音乐教学中抽象知识的传授受到影响。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而正是这种“骨骼”往往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拦路虎”。而打击乐器的介入,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抽象的感性思维上升到实践操作后的理性思维,问题就简单多了。例如,《旅行之歌》中开头的弱起小节教学。笔者先出示一段弱起小节的节奏谱,让学生拿起打击乐器合作,在休止处用小谷敲边沿,学生很开心、很认真,等笔者再出示歌谱时,弱起拍已经迎刃而解了。学生是好奇的,也是好动的,笔者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小组间良好的合作完成了弱起拍的节奏练习,并给他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渐渐得到提高。

二、琵琶演奏的运用使教学导入充满感情

导入是通向新课的桥梁,积极的导入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与内化,是一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催化剂[1]。所以,教师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把符合学生“胃口”的教材充实到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劲头和兴趣,丰富学生音乐审美的情感。例如,在教唱《牧羊女》时,笔者先告诉学生今天要让他们成为一名小小音乐家,再请学生仔细看笔者如何示范演奏。示范结束后,笔者提了一个问题:“要是让你来演奏,你会怎样处理?”学生回答:“我会进行强弱演唱形式、音色的处理。”笔者又问:“那你现在能直接弹奏出来吗?”学生摇了摇头,用期盼的眼神看着笔者,希望赶快学好这首歌曲。于是,笔者在进行新歌教学环节时,就发现学生在非常投入地学唱这首歌曲。

三、古筝演奏的运用使音乐欣赏成为享受

欣赏课难上,是音乐教学中常会碰到的实际问题。音乐欣赏特别是那些器乐曲的欣赏,常会令教师和学生觉得头疼。笔者发现,在以往的欣赏课上,学生不是忙着做与欣赏无关的事,就是呆若木鸡,教师只能艰难地维持着课堂纪律。这样的欣赏不听也罢,丝毫没有体现审美的宗旨。面对这种状况,笔者通过让学生与乐曲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使乐曲欣赏真正成为享受。例如,在欣赏教学《战台风》中台风来到时人们紧张的心情这一片段时,笔者先向学生介绍古筝的弹奏技法之一扫摇(∈)的演奏方法及其运用,然后让学生上琴自己练习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由弱到强的扫摇,并且感受出台风音乐形象。数分钟之后,学生争先恐后地告诉笔者:“老师,我觉得扫摇用的力度要大些,不然就形成不了台风形象!”“老师,我觉得这个技法真难,但通过努力,我能感觉到台风来了!”这时候,笔者适时点拨,告诉学生这就是这首器乐曲值得欣赏之处,可要将台风这个形象通过演奏表达出来确实不容易。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台风过后人们的心情会怎样呢?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到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变化,产生了共鸣,理性感知得到升华。欣赏课的目标由此水到渠成。

四、二胡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情操

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马可说:“一切伟大的音乐家总是继承着民间音乐所提示的方法和方向做进一步的艺术加工,而不是与它的方向背道而驰。”由此可以看出,民族音乐体现了一个民族的高尚情操。因此,笔者在平时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大力发挥民族乐器的功能,“以辅带教”,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实践操作,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了解民族乐器、民族音乐,使学生从小就形成积极的民族情感。实践证明,所有的人民音乐家都是沿着这一方向走下去的,所以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例如,笔者在教学音乐欣赏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由于这首乐曲已经走进国际音乐行列,其之所以名扬天下,就是因为它富有浓郁的民族音乐色彩,所以笔者先动情地给学生讲述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进行情境创设。然后笔者用二胡给他们拉上一段耳熟能详的主旋律,并问:“同学们,这段音乐片段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觉得哪个地方最能体现梁山伯和祝英台对爱情的期盼和对现实状况的无奈?”生:“我觉得是多处滑音处。”于是笔者又问:“你能用自己的声音来模仿一下这个滑音吗?”生模仿。笔者再问:“那你能像老师这样用民乐二胡来模仿吗?”生:“这个,有点不容易。”于是笔者趁热打铁,开始教学滑音处在二胡上应该怎么去拉。学生一个个在努力模仿着、感受着。最后,笔者再让他们上台来表演。本课结束时,笔者又因势利导进行小结:“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只要是源于生活的,都可以通过民乐的演奏来表现出来,是不是很神奇?”这更能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追溯乐曲创作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产生由衷的热爱与崇敬,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情操。

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而民乐教学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会给当代中小学生以美的熏陶,而且必然会感染、启发他们的后代。一代人音乐素质的提高,结果是几代人继续获益。一代人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加强,可使几代人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自己的爱心、真心、耐心、慧心,学生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习音乐真是一种享受,还可以触类旁通学到其他本领。不是负担,音乐课才能焕发出它应有的神采来,才能成为独树一帜的风景。笔者更坚信,只要我们在平时的音乐教学课上用心去探索、勇于创造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就一定会有更多意外收获!

[参考文献]

[1]殷赪宇.浅论名教师工作室对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J].江苏教育研究(25):32-34.

作者:陈玲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怀德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