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与指导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13 10:35:31

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与指导模式研究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进程中,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会长期存在,如何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变化,已经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内容。所以高校内部应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改革创新,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变化,作出统筹安排,为高校大学生树立长期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就业指导模式

革新伴随近年来,高校逐步扩招生源,毕业生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就业岗位却并未以相同的趋势增加,甚至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岗位呈不断下降趋势。所以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然而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却发展滞后,在指导内容与功能、方法与手段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均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新时期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革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现状

(一)指导内容与功能层面。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在内容与功能方面,并未充分结合高校大学生的职业定向,且忽视了大学生职业观念教育的重要价值。主要是由于高校在践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未深入了解社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获取的调研信息有所不足,导致高校人才培养难以高度契合社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仅重视学校教育工作,却忽视了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去向问题。高校就业指导通常仅针对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时间有限,仅仅为学生组织就业讲座和招聘会。为学生讲解的就业内容大部分是当前的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将所收集的就业信息传输给学生,却并未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变化,导致就业指导工作缺少全面性,且忽视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样的就业指导模式难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其创新创业能力发展受到诸多阻碍,功能单一的就业指导模式,忽视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以及培养学生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使其在毕业后很难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变化。(二)指导方式方法层面。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所运用的方法和手段,长期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创新,仍然停留在常规的指导方法层面,按照相关的就业材料进行照本宣读,灌输式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难以充分引起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度。高校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前夕,通常会在校内组织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就业招聘会、就业形势报告会等,通常是近千人的大型现场讲座,并未结合大学生的个体特征设立独立咨询部门,导致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偏低。除此之外,高校就业指导模式中教师的主体性发挥过度,通常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讲解什么样的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讲解,学生缺少自主选择权。(三)指导队伍建设层面。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与业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效果。然而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足,不仅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大部分就业指导教师身兼数职,并非科班出身,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偏低。并且,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应付大量的就业相关工作,缺少充足的时间了解学生的个体特征,难以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就业形势本身在不断动态发展,加之就业指导工作需要结合就业形势与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的工作。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不仅要时时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同时还应掌握就业政策、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学、法律学以及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当前高校针对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尚未形成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与业务培训体系,导致就业指导人员难以得到实质性的培养,综合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不足,大大影响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效果。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与就业指导模式的革新路径

(一)以职业生涯辅导为导向,建立以人为本指导模式。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黄金阶段,大学期间学生的心智逐渐发展成熟,具备十分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思维敏捷,掌握各项知识和技能的速度和效果更佳。所以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应将职业生涯设计融入其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与奋斗目标,学会把握机遇,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引导,促进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模式,主要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组织求职讲座或招聘会,并未真正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就业指导模式缺乏长期规划。然而大学生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心理和生理均会持续的动态变化,所以高校就业指导模式不仅能跟随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改革创新,同时也应遵循大学生的个体发展规律,以分段的形式实施就业指导,充分凸显职业规划的长远性。高校立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而革新指导模式的过程中,应充分实现两个融合。一方面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充分融合,阶段性主要是针对高校学生毕业前的集中教育,连续性就业指导则是结合大学生个体特征,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个体的兴趣性格、特长和能力有机结合。并且应针对处于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模式和内容,充分发挥职业指导模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和锻炼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其充分了解当前的国情和就业形势变化,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可行性的发展目标和就业观念。另一方面,高校应与社会充分融合,就业指导模式作为实践活动本身则具有社会性特征,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扶持。高校应定期组织毕业生座谈会,并且对高校毕业生展开持续的跟踪调查,聘请企业的专业人士作为指导教师,协同促进就业指导模式的改革创新发展。(二)以订单培养为导向,从包装设计转化为产品设计。当前社会背景下,国民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高校就业指导模式革新必须立足于当前的就业形势变化,对于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订单培养都是根据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人才需求确立教育目标,在充分对行业和企业用人情况调研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规模、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与评估标准。这样的人才培养高度契合当前的用人实际需求,同时也实现了技能培训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应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逐渐将人力资源开发转化为能力本位。由于当前我国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模式,主要以成品包装的形式为主,将大部分的侧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了解求职技巧,对求职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作出分析并探寻解决方法。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已经发展滞后,所以必须将订单培养作为就业指导模式革新的核心内容,高校与企业共同展开产品设计,形成全新的就业指导模式。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成长成才并不是唯一的目标,更不是自我实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发挥主体性的过程,如果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塑造的位置,那么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判断与选择和追求。订单培养模式的应用,不仅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精准对接社会需求,同时实现了学生主体性与教育者的导向性有机统一。首先大学生通过客观的自我评价,了解最深的内在能力不足,通过主观思考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其次,就业指导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体特征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内容和方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三)以专业化、全员化为导向,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是影响就业指导工作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不断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以此来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质量。当今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不仅仅要为学生传播知识,同时还承担着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政策信息、劳动力市场信息、职业工作介绍与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责任。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赋予了更多的任务,在此背景下高校应高度重视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将其放在高校世界队伍建设的核心位置,不断加大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真正促进其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所以高校应立足于当前就业指导教师能力素质现状,引导就业指导教师加强先进理念的学习,掌握更多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指导能力,最大程度上避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或者存在临阵磨枪的现象。促使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始终跟随就业形势的变化而发展,所引入的就业指导方法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真正帮助大学生做出科学的职业规划设计,让高校就业指导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用的课程。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关乎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内部应由领导班子带头,组织辅导员教师、专业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共同形成就业工作组织体系,让就业指导工作成为高校协同发力的工作内容,促使各个部门均发挥自身的力量,将就业指导工作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革新需要长期探索,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工程,不能达到短期一蹴而就的效果。当前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只有逐步建立起契合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变化的就业指导模式,才能真正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效果,促进广大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实现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洪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变革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08):80-81.

[2]马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模式改革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31(06):33-39.

[3]赖婧,周烨.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18):44-45.

作者:任楠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