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探索

时间:2022-04-28 02:40:08

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探索

摘要:不同的高校依托创业示范基地让大学生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本文通过梳理保障、人才培养和实践平台三大体系,并结合基于校内和校外两种创业基地的实际案例,总结了部分高校取得的成果,并发现存在的问题用于指导今后的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基地;制度保障

如何能让高校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使创业配套基金使用率最大,形成更浓郁的大学生创业氛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推动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要求高校开辟专门场地用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不同的高校依托创业示范基地让大学生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一、培养思路

1.完善保障体系。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制定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总体目标和主要举措,确保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机构、人员、场地、资金”到位。二是推动协同发展。加强与政府、企业、高校及产业园区的合作交流,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众创空间等。如重庆某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已形成与当地区政府、某创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大学城高校、高新区-英特尔联合众创空间和微电子产业园区共建、互联、互助的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三是优化管理制度。很多高校探索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设立创新创业奖励资金。纷纷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入驻与退出管理制度》、《学生奖学金实施办法》、《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项目团队考核办法》、《众创空间运营管理办法》、《做好困难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工作的通知》等管理保障制度,激发学生参与创业激情,加强对创业过程的指导。设立创新创业奖励基金和奖学金,奖励创新创业工作贡献突出的个人和创业团队,并增加评奖评优比例用于表彰创新创业优秀学生。四是加强师资建设。为加强在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是的授课及指导,学校成立了授课教师、指导教师和企业家三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2.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一是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将创业精神教育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完善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必修学分。根据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制订个性化成才方案,以现代学徒制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获得专利、获得创新创业奖项、参与众创空间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并建立学分累积制度,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情况认定为课堂学习;改革考核考试内容和方式,笔试面试、理论实践、日常期末考核结合,加重过程考核权重,增加非标准答案试题比例;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将学生参加各类型、各层次竞赛活动结果折算为学分,倒逼学生参与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探索建立参与创新创业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制度,学生休学创业,可保留3年学籍。二是健全融通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有的高校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加快完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分纳入必修学分,增加实践课时比例,且学分是从教师指导设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将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大力推进慕课、微课教学,利用学校虚拟社区互动交流平台推出创新创业在线开放课程,实现兄弟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学分互认;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研究方法、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互联网+等方面的创新创业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举办创业讲座、沙龙、创业沙盘模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有机结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3.健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一是模拟平台和实践平台结合。首先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安排创业模拟沙盘实训和在校园内开辟大学生创客空间、普创咖啡以及创客体验营,通过虚拟经营企业和亲身体验,熟悉创业流程,体验经营活动,参与团队建设,提高创新创业感知。然后建设校内的学生发展与协同创新创业基地,推进创业训练营、孵化基地建设,完善设施功能,扶持优秀学生企业成长壮大。最后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建设校外的创新创业基地,让毕业的学生有校外创业的土壤和通道。二是竞赛平台和交流平台结合。定期举办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和各级层面的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创业训练营、创业问诊、一对一辅导和项目路演等活动。通过比赛和交流活动,打造基于创业群里的校内外资源共享专区,进一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二、基于创业基地的成果

1.基于校内的创业基地。形成“政府支持、多方投入、企业运营”的管理体制。高校可引入风险投资企业对创新创业园进行专业化孵化运营,包括进行功能规划及改造,对入园项目进行遴选、指导、策划、路演及日常运营管理,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进行园区项目入股孵化,形成集“创新链、孵化链、资金链”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例如某学院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构造了“四步为营”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四步”是指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四个步骤,即创意、项目、孵化、运营。在各个步骤都分别组织创意激发、项目策划、培育孵化、企业运营等训练营,以培养学生企业营运管理的能力。四个培养步骤及其训练营活动方式构成了“四步为营”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2011年,该高校杨同学在学校创建了创业协会创新部,专门生产销售学生寝室自动遥控门的设备。之后,他和核心成员一起将高中时期做的专利花盆项目重新规划并开设模具大量生产。随着市场打开,创办微企、开设直营批发店。在外地成立办事处和实体店,创业蒸蒸日上。2.基于校外的创业基地。一是探索“旅游—生态种养殖—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创业基地。某校企合作的乡村旅游项目,除了选派优秀大学生参与,学校方配备了专业的指导教师,校领导还多次参与项目前期成果的讨论与实施方案的指导工作,成功将重点放在互联网对生态农产品及乡村旅游的营销方面,因为互联网营销相比其他传统市场营销推广方式而言,快捷、精准而且需要的费用小,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二是依托古镇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创业基地,点燃了本地大学生回乡创业的热情。某学院2014年毕业的大学生小刘放弃城区的高薪聘请,携女朋友回到家乡租了10多亩土地,发展养殖业。两年多来,两名大学生养殖的珍珠鸡、火鸡、绿壳蛋鸡、贵妃鸡等,每月向城区大超市和高档酒店销售上百只,还饲养了肉黄牛宰杀供应市场。另外,小彭也是古镇上最年轻的“老板”。前年10月,作为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她和男友、同学一起在家乡的家里开起了一家名叫“旧街角”的餐馆,生意颇为兴隆。趁着淡季,她决定让当厨师的男友去学几个新菜。20出头的年轻人,不去大城市当白领,却在老家开餐馆,小彭的选择无疑有些特别。而在她看来,道理很简单:“古镇的游客多,开餐馆不比上班差!”

三、问题发展方向

1.学生基于创新的创业项目比较少。学生的创业项目多集中生存型创业较多,多集中在商贸、服务类,还需在如何引导学生基于专业行业的创业狠下功夫,促进学生激发创意,形成创新型产品,投入商业化运营。2.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力度不够。虽然学院在构建全链条实践平台方面做了些努力,取得的一些实效,但还需政府、产业园区、实践基地统筹支持。

作者:张铁力 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夏丹,高校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实践平台《嘉应学院学报》,2016,34(1):74-79.

[2]沈国强,探索创业基地建设模式助推大学生创业与就业《中国高校科技》,2013(9):46-48.

[3]刘登菊,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索《江苏科技信息》,2011(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