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研究

时间:2022-01-07 09:53:24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研究

一、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构建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是指大学生创业主体在创业过程中能胜任创业角色,并带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具备的知识、素质、技能等的总称。高职院校应科学构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提高大学生创业胜任力。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分析,结合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的调查研究,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归纳为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精神)四个维度(如下图所示)。一是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指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是创业活动中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因素,具体包括动机、信念、需要、理想、兴趣和价值观,它不是一时冲动或者是凭空想象的,它是经过正确认识、理性分析和自觉决策的心理过程,它源自于一种强烈的内在需要。创业意识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他们的意识里种下创业的种子。二是创业知识。创业知识是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要具备的行业及专业知识、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以及社会经验等。对于创业者来说,熟练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以及精湛的专业技能非常重要。三是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指能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综合性的能力,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和很强的实践性的能力,它包括经营管理、战略决策、市场把握、人际关系能力等。其中,经营管理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础,战略决策能力能使创业者正确把握发展机遇,市场把握能力能使创业者识别并捕捉到市场机会,人际关系能力能促进创业者有效地管理好组织。四是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指创业者个体所具有的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创业精神与创业者个性特征、内在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个人品质是形成创业精神的基础,团队协作是创业精神的外延,心理素质是创业精神的后盾。

二、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现状

1.创业意识方面。从创业意识方面分析,45.85%的学生选择创业是因为学校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80.52%的学生对创业充满激情,认为创业是最好的就业,创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53.26%的学生认为创业可以满足对金钱和自由的渴望;22.62%的学生认为选择创业是一份社会责任,用专业知识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创业带动就业;5.36%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就业,为了解决温饱问题。

2.创业知识方面。从创业知识方面分析,60.26%的学生认为行业及专业知识良好,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识;58.35%的学生认为自己懂得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对于自己的创业实战来说基本够用;51.35%的学生从所学专业出发,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创业;95.65%的学生认为创业初期缺乏社会经验,不了解行业运行规则;90.65%的学生希望在校期间能够得到有关创业知识方面的培训。

3.创业能力方面。从创业能力方面分析,48.36%的学生认为具备一定的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具有市场洞察力和风险竞争意识;69.89%的学生认为自己计划组织能力欠缺,融资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不足;42.26%的学生认为决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尚可;55.81%的学生认为自己社交能力良好,公关能力佳;67.5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方面具有优势。

4.创业精神方面。从创业精神方面分析,85.5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有胆识、重诚信、心态积极、敢于冒险、勇于担当;79.6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善于沟通、注重合作,有着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65.1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意志坚定,能吃苦耐劳,心理素质良好,具有一定的控制约束力和抗挫折能力。

三、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影响因素分析

1.学校因素。一是创业教育缺失。有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只是对一小部分同学开设了创业培训。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创业课程,但只有20学时,未能将该课程作为一门体系化的课程来讲授。创业教育课时少,课程体系单一,无法满足学生未来创业对知识的需求。创业师资力量也很薄弱,许多从事创业教育教学的老师都是辅导员或其他行政人员,他们自身既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也没有创业实战经验,所以这样的老师来给学生上创业教育课程只能是纸上谈兵。二是功利化的创业教育观念。目前高校中所设立的创业指导中心或者是创业教育学院,把重点放在了创业团队的指导和创业项目的扶持,将创业教育的目标庸俗地理解为促进和帮助学生创立企业从而创造财富和利润的功利层面,没有上升到以社会为己任来开创事业的理性层面与价值论的高度。三是创业氛围不浓。激发学生的创业愿望和创业激情靠的是环境氛围,很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是非常缺失的,仅仅停留在传统的高等教育层面,在整个校园里感受不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氛围,更没有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极度缺少创业文化。

2.社会因素。一是对创业认识上的偏差。社会大众对大学生创业并不看好,大家普遍认为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不懂得经营管理和社会规则,对创业风险预计不足,更没有什么人脉,不如找个稳定的工作更保险一些。社会大众对大学生创业缺乏信心,这些因素给大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影响他们的创业激情和动力。另外,社会价值观的短视行为也会影响大学生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企业长远发展和战略规划。二是创业政策执行上的不到位。近几年来,各地区政府部门针对大学生创业均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从创业培训到开业补贴、从税收减免到小额担保贷款等,看起来很鼓舞人心,计算起来扶持的力度也很大,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门槛过高、手续繁锁、各部门之间要求不统一等,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创业的及积极性。

3.家庭因素。一是家长的求稳心理。中国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大多数父母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创业,他们希望孩子毕业后找一个稳定而又体面的工作。因此,大多数大学生缺少家庭创业氛围的熏陶。二是家庭背景。大学生来自家庭的职业背景会对其创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来自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个体工商户等家庭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最高,来自普通工人、农民和农民工家庭的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偏低。由此可见,家庭背景和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观念。

4.个人因素。一是创业准备不充分。大学生如果创业知识准备不充分,创业风险估计不足,抗压能力不强,缺乏实践锻炼,社会经验不足,不懂社会规则,对国家的创业扶持政策不了解,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缺乏自信心,就会影响到创业的热情。二是市场判断不切合实际。大学生年轻气盛,思维活跃,敢想敢干,但对市场机会把握不足,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容易冲动,不能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缺乏冷静的分析和思考,对市场的判断往往理想化,缺乏客观依据。

四、提升高职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建议

1.国家和政府方面。一是完善和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在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出台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关键是要抓好执行和落实,确保政策不流于形式并真正惠及创业者,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起到助推和保障的作用,从而调动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二是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扶持资金。政府部门应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帮助大学生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地方实际,对于一些对地方经济起到助推作用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无偿资金支持。牵头银行、企业、个人等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以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问题。对于有些大型创业项目,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政府可以引导企业一起参与到大学生创业项目中来,从而在大学生和企业之间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三是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除了为大学生提供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外,政府还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提供免费的大学生创业培训服务,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锻炼提供平台;引导企业老总和高管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等。

2.学校教育方面。一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首先,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其次,结合专业实际,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再次,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加强创业教育教材建设,提升教材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二是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学校应为创业教育教师创造条件下企业锻炼,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鼓励和引导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和帮助;分批选派创业教师参加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提升创业教育质量和水平;鼓励师生一起创业,发挥教师在创业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引导作用。三是构建创业实践平台。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训和实践场地四是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创业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创业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校应定期开展大学生创业讲座、创业大赛、创业培训、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在一些主干道设立创业展板介绍创业典型事迹,利用宣传栏介绍政策,定期组织优秀创业校友校园行等;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或者创业者俱乐部,定期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开展交流研讨活动等。从而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3.大学生个体方面。一是转变就业观念。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日益增多,就业难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事业,让自己在更广阔的领域寻求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机遇。二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不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选择。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打好专业基础;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阅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自学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参加创业培训和讲座等,针对性地学习创业知识;积极参与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提升组织协调、沟通、团队协作能力等,为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三是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有些能力和素质不是课堂上教出来的,是实践中锻炼得来的。因此,大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创业能力;到相关行业企业实习,积累行业知识和经验管理经验,了解社会规则。

作者:李淑娟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