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26 03:20:46

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1研究意义

1.1理论意义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倾向进行研究,识别影响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可以为学校的创业指导中心等相关部门拓宽创业教育的研究视野,明晰思路,为制定改进和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决策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对于政府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配套环境和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2现实意义

近几年受经济结构调整、大学扩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大学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这些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与日俱增.国家也结合实际积极提倡和引导大学生通过创业来解决自身的就业,同时也能吸纳更多的人来就业.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通过研究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倾向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2研究过程

2.1大学生创业倾向指标体系的构建

笔者在参考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包括个人背景、个体特质、学校环境、创业态度5个影响因子的创业倾向影响因素.

2.2本次样本回收情况的分析

2.2.1性别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男生16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9.8%;女生11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0.2%.男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大.

2.2.2年级分布

在本次调查的276个有效样本中,大一学生65人,占总数的23.6%,大二学生120人,占43.5%,大三学生46人,占16.7%,大四学生45人,占16.3%.可见,本次调查一、三、四年级的学生比较平均,大二学生占据比重较大.

2.2.3专业分布

根据调查显示,来自理工科学生又117人,占总数的42.4%;经管类学生76人,占总数的27.5%;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学生有59人,占总数的21.4%;农林类9人,占总数的3.3%;其它专业的有15人,占总数的5.4%.由此可见,在此次调查中,理工科学生占较大比例,这主要与该校的专业设置有关,该校主要以理工科专业为主.

2.2.4生源地情况

根据调查表明,来自于苏南地区的学生为11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0.2%;来自于苏中地区的学生为5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1.4%;来自于苏北地区的学生为106,占被调查人数的38.4%.其中,苏南、苏中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学生累积人数为61.6%,;而苏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学生比例也相对较少,只有38.4%.这表明,该校生源主要来自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2.2.5家庭年收入

调查显示,来自较低收入(家庭年收入在2万元及以下)家庭的学生占12.7%;来自于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家庭年收入在2至5万)占51.8%,来自于较高收入家庭的学生占(家庭年收入在5至8万)占29.3%,来自于富裕家庭的学生(家庭年收入在8万以上)占6.2%.以上数据表明,在此次调查样本中来自于中等以上家庭的学生占据绝大部分,这说明,该校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宽裕.

2.2.6父母是否有过创业经历

调查数据显示,父母有过创业经历的有115人,占调查人数的41.7%;没有创业经历的为161人,占调查人数的58.3%.

2.2.7是否接受过创业教育或培训

根据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完全没有接受过创业培训的占26.4%,非常少的占21.7%,一般的占15.2%,比较多的占27.9%,接受过非常多创业教育的仅占8.7%.由此可见,在被调查的样本中接受过较多创业教育培训的仅占36.8%,绝多数学生只接受过很少的培训,甚至没有接受过.

2.2.8是否有丰富的管理知识

根据调查显示,完全没有管理知识的占21.7%,有非常少管理知识的占24.3%,一般的占29.7%,掌握比较多管理知识的占18.5%,掌握非常多管理知识的仅占5.8%.由此可见,在被调查的样本中掌握较多管理知识的占24.3%,说明该校学生在与创业相关的管理知识方面比较缺乏.

2.3创业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通过对个体特质、学校因素与学生创业态度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计算相关系数,从而发掘变量之间的影响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2.3.1个体特质影响学生创业态度

将个体特质与学生创业态度作相关分析,个体特质与学生创业态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622,且显著性概率小于0.01,说明个体特质与学生创业态度显著正相关,说明该因素的有效改善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创业态度.在本文中,笔者参考各种文献将个体特质归纳为:风险承受性、内源控制、创新性三个维度.并且在上表中的数据也证明了学生个体的企业家特质对其创业态度的培养和鼓励有着正向促进作用.我们知道,创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是一项风险性较大的职业,在现实的生活中,那些勇于承担风险,认为事情的成败取决于自身内部因素、敢于创新的人常常会主动选择进行创业,而且这样的人往往更能取得创业的成功,如马云、刘强东等,他们所表现出的企业家特质要优于普通人.所以本文认为研究企业家特质对创业态度的影响不仅有理论依据,还有现实的依据.

2.3.2学校因素影响学生创业态度

学校因素与学生创业态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223,且显著性概率小于0.01,说明学校因素与学生创业态度学生的创业态度呈显著正相关,该因素的有效改善能显著改变大学生的创业态度.我们知道学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直接影响源于学校为推动大学生创业所制定的各项政策以及开展的各项实践活动.间接影响源于学校针对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这将对推动大学生创业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从高校制定创业扶持政策、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及营造创业文化氛围等维度来验证学校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态度的影响,上述的相关数据也验证了学校因素对创业态度的正向影响作用.当前,高校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通过举办挑战杯等各类创业创新赛事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大学生创业.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高校的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缺乏创业实践机会、缺乏资金支持、创业文化氛围不足等.因此,各高校还需多途径的为大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校创业氛围,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创业.

2.4创业态度影响创业倾向分析

将创业态度与创业倾向作相关分析,数据可知,创业态度与大学生创业倾向间的相关系数为0.588,且显著性概率小于0.01,表明创业态度与大学生创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创业态度的有效改善能显著增强他们的创业行为倾向.很多研究人士提出态度与行为的可能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创业倾向是个体早创业实践活动对其起推动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是创业的内生动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对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工作自由度、是否受尊重以及有无安全感等高层次的需求看得越来越重,创业态度越来越坚定,其创业倾向也就越来越强.

3对策思考

结合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要想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就应该着力解决影响学生创业倾向的个体因素问题以及学校因素问题.因此,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措施,以提高该校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和创业倾向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3.1创新教育理念,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往往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对他们进行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动手能力差,缺乏敢闯敢试的进取精神.因此,高校需要及时转变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把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所谓的创业教育指的是培养创业意识和提升创业能力的教育,是注重能力培养而非学历获取的教育,是对高校以往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深化.它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其显著特征就是创新性和创造性.它要求高校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等,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从被动就业型人才向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转变.

3.2改革教学内容,构建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要实现如下几个目标:培育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完善创业知识结构、提升创业创新能力.因此,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更加科学合理,要能符合时展和市场需求,将普及性教育与针对性培养结合起来,既面向所有学生开设创业教育公共基础课,又针对有创业实践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教育核心课程.比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还应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推行案例教学、模拟情景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走出校门到企业里进行实地调研和开展岗位就业创业见习体验,增强对问题的感性认识,引发对问题的深入理性思考,强化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断培养创业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3.3打造一支优秀的创业导师队伍,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指导

创业活动因为涉及管理、心理、法律、工商税务等多个领域,因此,这对开展创业活动指导的导师要求很高,要求导师的知识面广、知识复合型强,不仅能系统传授创业理论知识,还能传授创业实践经验.但现实情况是高校的教师大多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较为缺乏;校外的企业家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理论知识有所欠缺.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创业导师队伍,实现博采众长,优势互补,这就要求学校要做好内培外引工作,内培指的是培养校内的双师型师资,鼓励引导经管类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同时还带着学生的实践问题去企业里去寻求答案;外引指的是聘任校外的企业家、创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或者创业顾问,到校举办讲座、进行授课,对学生创业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3.4建立创业实践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上.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需要把课程教学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搭建实践平台,丰富创业活动,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创业体验与感悟,培养创业创新意识、提升创业创新能力.学校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搭建创业平台:一是设立大学生创业俱乐部,有把创业兴趣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定期举办创业者沙龙、创业团队成员招募会等活动,激发创业火花,组建优势互补的团队.二是开展以“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为龙头的系列创业赛事,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创业竞赛可以使学生在竞赛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促进其今后自行创业.但是,目前创业计划竞赛的参与面较窄,参与率不高,需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氛围.三是创办科技创业园和创业基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让创业园成为师生创业的“孵化器”,指导学生自主创办、经营企业或科技公司等,为学生提供其自主创业的专门活动场所;四是设立大学生科创基金.对学生申报的创业项目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对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产品和项目,给予创业基金的扶持,鼓励学生研发自己的产品、创办公司.;五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企业见习实习等活动,增强对创业实践的体验和感悟,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创业提前作好准备.

作者:邓平安 单位:宿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