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时间:2022-06-09 09:30:49

校本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摘要]校本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既包含了学生较高层次的基本素质能力的培养,又对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研究了校本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路径方法,探索了文化素质教育下的基本素质课程模块的创新发展和应用,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提出从改革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考核三个方面入手,提升教师素养、改进教学内容、简化考核形式,使学生的素质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双重提升。

[关键词]校本文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路径

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28号)明确指出,要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日渐加剧,在优化创业环境、发展创业载体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激发创业活力迫在眉睫。校本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精神,切实加强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为地方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校本文化融入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导向

当今社会,享乐主义、虚拟文化在大学生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学生的创业动机只是为了一定程度上的“名利双收”,创造物质财富仍然是其主要的创业目的,亟需加以引导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仍然处于“拔节孕穗”期,大学时期的创新创业教育能使大学生自我进取、奋发向上,树立通过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观念,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作用。校本文化与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有着本质上的共通之处,能起到育人功能:从道德上能规范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规范上能确立师生的工作作风和学风,从思想上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导向。这也正是校本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目的所在。

(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

疫情暴发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大循环动动能明显减弱,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社会大环境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优越的土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更要紧跟时代需求,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力度。“创新创业精神是指不甘平庸、勇于冒险的创业决心,不拘常规、捕捉机会的创新心理,不畏坎坷、坚持不懈的创业意志,不忘诚信、善于合作的敬业精神,以及不忘责任、回馈大众的社会责任感等。”当今社会,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缺乏这种坚定执着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创新创业决心,在准备就业创业时,“趋利思想”严重。吕凤子先生一生致力办学的伟大精神是我校(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校本文化的核心内涵。凤先生的敬业精神跨越时空,能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活力,鼓舞其勇往直前的创业斗志,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中,努力践行创新创业,最终实现创业致富和创业自强。

二、校本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实践

(一)“崇爱尚美”校本文化内涵

“崇爱尚美”校本文化是由“高专人”共同实践、总结,精心培育、积累,经过不断传承和创造,所形成的追崇具有爱的情怀、美的品质的学校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总和,其中,吕凤子先生的“爱无涯、无美极”的教育理念正是“崇爱尚美”文化的“点睛之笔”。“崇爱尚美”文化体系基本架构为:以爱与美为核心、文化要素和实践环节十字坐标为基本脉络,纵向逐层展现学校文化的各个要素层面,横向全面展开学校文化的各个实践环节;纵向、横向相互交融,形成学校文化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全覆盖;建设优良校风、学风,共建“爱与美”的校园环境。

(二)校本文化融入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校本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既包含了学生较高层次的基本素质能力的培养,又对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提升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软实力强化,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能胜岗+能转岗”技术技能人才。课程改革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内容。1.改革教学理念挖掘校本文化在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教育功能,不再单一进行理论+实践的简单切割,而是与所教专业学生的专业进行挂钩,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以专业的“美”和对职业的“爱”为切入点,强化校本文化在课程教学理念上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精神、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在校企融合的文化氛围中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诚信与责任意识,品德与人格修养,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2.改革教学内容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既要重视基本素质能力又要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既包含素质能力教育也包含实践能力教育,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内容动态的课程,教学内容需要紧跟社会发展和信息更新。同时,教学内容选择上要求任课教师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对社会热点和发展有清晰的明辨力。建立以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基本能力课程模块、和基本素质课程模块三位一体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3.改革考核方式以大学生创业大赛和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两项竞赛作为考核主要方式,在完成教学课时的基础上,通过班、院、校、市、省五级比赛,以赛促学,以赛评学,学赛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应用中学习,真正提升软实力,素质能力和实践能力双提升。此外,还可根据创业文化动态发展的特性,建立动态评估制度。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和实践方向。

(三)校本文化融入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及建议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具体的实施方案:(1)制定教学目标,选用合适教材、收集材料自编讲义;(2)组建教学团队,注重成员的学历资质和知识结构;(3)细化集体备课基础上的项目分工;(4)挖掘校本文化内涵,制定考核及评价方法,建立较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创新创业课堂中适时适量的融入校本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创新创业课堂教学的影响力。具体建议如下:1.校本文化渗透创新创业教师培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首先自己要全面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崇爱尚美”校本文化内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将校本文化的核心精神渗透进学生内心深处,而不仅仅只是教授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和方式方法,课堂教学要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培养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取向。2.校本文化融入创新创业必修课通过吕凤子先生生平介绍、办学精神和价值引领,使学生坚定个人理想信念;对学校发展史和创业史进行系列介绍和讲解,让学生领悟创业的艰辛;教学中增加校史校训和校歌内容,丰富创新创业文化内涵。3.创新创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任务型教学,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头脑风暴等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既能解决学生不爱学,老师不爱讲的困境,又能调动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4.严格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过程管理,课前教学准备检查、课中教学过程检查、课后教学复习检查三段检查缺一不可。定期举办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使任课教师通过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在教学管理上加强整体授课质量监控,以管理促提高、以质量促发展。

三、校本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路径

将校本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发挥校本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

(一)充分发挥校本文化物质载体的教育作用

引导学生扎根校本文化,全面系统了解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过程和成果,在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校本文化资源,探索基于校本文化的创新创业项目。同时,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利用创新教学方式如现场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来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学校常态化举办创新创业项目、讲座和创新创业比赛,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借助多媒体技术,开通教学微信公众号,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将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实践环节扩展到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中;以专业为“美”,以职业为“爱”,激励学生尽早对自身创新创业进行思考和规划。同时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力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企业实地考察和岗位实习体验等教学活动。

(二)加大宣传力度,传承校本文化精神

大力宣传并开展以校本文化为主题的创新创业竞赛、讲座等,重点培育校级乃至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融入校本文化,使学生在创新创业文化培育中传承和弘扬学校的奋斗精神和开创精神,从容面对创业带来的风险与困难(不确定的创业环境、复杂的创业选择、创业资源的缺乏等等)。只有传承和弘扬“崇爱尚美”的校本精神并持之以恒、艰苦奋斗,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

(三)重视校本文化和创新创业平台融合建设

线上线下相结合,采用各种形式将校本文化融入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中。1.将校史、校歌的相关资料与图片等上传至诸多线上平台,如学校官网、官博、微信公众号等,使学生能方便地接触并熟悉这些文化资料。2.与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加强联络与合作,联合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资源,宣传校本文化,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渗透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和创业精神。3.现代的大学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培育要与校园建设紧密相连。不管是学校的主体建筑(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食堂、文体中心、操场等)还是学校的校园环境都能适当地融入创新创业元素,通过校本文化布置和展示活动向学生传递创业创新观念。4.不管是校内的大学生创业区还是校外的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都能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而身边大学生的创业故事更能让学生感同身受,优秀创业学生代表的创业经验分享、创业小事业展示将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精神冲击和信心来源,帮助他们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勇于创业。

(四)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有效对接

校本文化教育与地方优秀文化、企业文化宣传有效结合,学校教学与所在地方政府、企业等共同打造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与环境,给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构建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采用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崇爱尚美”校本文化融入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举措,增强高职高专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择业和就业创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新思路对高职高专类学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

[2]眭姗.井冈山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实践路径[J].教育观察,2018(10):107-108.

[3]丁刚,徐铭,王桂龙.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驱动:吕凤子“崇爱尚美文化育人思想的传承与实践[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6:82.

作者:许辉 单位: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