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创业教育启发

时间:2022-06-02 04:00:04

香港创业教育启发

一、香港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具体措施

1.搭建创业教育的制度和人才架构。早在2002年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发表的黄皮书第六章中就明确提出:协助求职人就业的概念,其中包括通过财政投入扶植本港居民创业。自此,以立法会的该动议为基础[1],财政司提供资金、教育局提供教育方案、香港贸易发展局提供协助,香港高校提供教育平台,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及香港应用科学院等非政府机构提供配合的创业教育系统工程拉开序幕。2002年至今,香港政府每年对于创业教育的投入未低于4亿港币。香港高校的创业教育对象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以经济及商科的文科生为主体,另一部分以工学部的理工科学生为主体。在组织实施上,创业教育主要由经济学院或商学院的相关教师负责;由于香港本土在成本和人力方面的优势不明显,香港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多与实业无关,而多是集中在创意产业方面,如设计、环保、策划等方面[2]。因此,以理工科学生为背景所参与的创业教育活动并不多见,因此,在创业教育的结果通常被引导成为一种创意后便戛然而止。对于类似的问题,香港高校也有所检讨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2.强调创业技能培养并因材施教。在香港高校的创业教育中,以专门性的创业教育课程是比较少的。绝大多数高校在平时的本科教育中,便强调以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3]。这与中国内地有着明显的区别,香港高校在本科教育中对于理论的强调明显偏弱,而更强调将教科书中涉及的知识变为处理事务的流程,并强调这种流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事实上,在本科教育中,“培训”的影子似乎无处不在。而这些技能的积累,就成为香港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基础。而不开设具体的创业课程的做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为,每个学生的专业不一样,所涉及的行业也不一样,而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特点及商业模式。如果以相同的课程去指导学生创业的话,那么,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明显是不科学的。虽然有些励志及关于创业意识的教育是普遍适用的,但是通过课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显然是浪费了教育资源。因此,从香港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观点来看,创业课程仅仅是创业教育所实施的平台之一,而创业教育的平台还包括讲座、研讨会、竞赛等方式。创业教育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以及不同的专业来综合调配,并根据本科所积累的培训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创业教育的效果。

3.建设具有商业实战经验的师资队伍。香港高校与内地高校的教师在教学工作内容以及兼职工作内容方面有明显差别,内地高校教师待遇普遍较低,很多高校教师利用教学以外的时间从事“副业”,从广义的角度看,也是一种创业形式,因此,很多教师具有创业经验,更有甚者拥有自己的公司并担任管理者[4]。因为香港高校教师待遇非常优厚,以香港城市大学的讲师为例,每月的薪酬不低于6万港币。即使是在经济及商科领域从事教研工作的教师也鲜有兼职从商的经历。只有一部分是曾经在商业领域从事过管理工作而后专心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因此,在香港创业教育教师中,有实际创业经验的教师比较少,具有创业经验的师资是其创业教育的宝贵资源。

4.设立创业教育论坛及创业大赛。香港在创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是非常积极的。首先,这有赖于香港政府每年的大幅度投入;而且也有赖于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更重要的是香港高校在类似活动上的执行力。从政府方面,香港政府专门成立了香港创新与科技基金用于创业项目的扶持以及创业人员的辅导,该基金每年都会邀请社会知名的企业家及专家做客介绍创业经验[5]。此外,社会力量也积极组织和参与创业活动,比如:香港企业支援与咨询中心每年都会组织“诚意用心创业创新”研讨会,这体现了企业对于社会力量的支持,并通过社会力量组织和鼓励创业活动,从而发现人才和商业机会。在这些平台上,企业经营者、风险投资公司、研究者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共同参加。各高校可将学校的创业教育内容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思考、教学教法等信息在论坛上进行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这种形式对提高学校创业教育质量有重要的作用。香港高校在创业教育论坛和创业大赛的组织上起到了核心的作用,也是最为活跃的因素。几乎每个香港高校均对创业活动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比如:香港教育学院每年举行的香港视觉艺术教育节;香港理工大学每年举行的青年设计才俊教育大奖赛。至今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于2009年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举办的“创业教育亚洲会议”,该会议是2003年由斯坦福大学科技创业风险项目(STVP)组织发起,是创业教育领域唯一的国际学术会议。参加者多数是从事创业教育及其研究的理工科、管理和高等教育领域的学者,也有企业界、政府创新创业基金、创投领域的专家。由于香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论坛及活动的层次、模式、方法有所不同,因此,积累了各个层面的经验和意见。目前,香港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在引进、吸收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香港自身的情况开发属于香港本土的创业教材,以便于教师之间、学部之间、大学之间通过各种形式交流课程的实施方案,将典型的教法作为推广创业教育的模板,以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

5.确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的考核指标体系。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通过创业知识、技能学习,逐渐培养学生具有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争取在未来实现创业目标的教育,是通过一系列教育阶段(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逐步实现的,所以任何教育阶段都不能穷尽创业教育的全部。高等教育阶段创业教育的目的侧重于向学生教授创业所需的知识,使学生体验创业的过程。但是在现实中,大学生从事创业失败大多是因为缺乏社会经验,而这些社会经验是大学创业教育无法教授的,所以大学教育不可能涵盖有关创业和企业经营的全部内容。因此,大学创业教育也就不能通过学生获取的社会经验来评价与衡量。从创业教育的意义来看,不能单纯地以诞生企业家的数量来衡量,而应该从创业教育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就业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角度进行评价。总之,要根据创业教育的意义和目的,确立评价创业教育的方法,通过设定相应的指标来检验创业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实践中,香港高校并没有要求创业教育必须转化为创业成果,但是同时对于优秀的创业计划坚决予以资助与鼓励。在这种考核指标体系下,更强调以香港高校毕业生拥有创业意识为目的。因为,如前所述,在技能层面,香港的本科教育对于学生专业的培训,已经为其从事本专业方面的创业奠定了基础。因此,使得学生把创业理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从而扩大了具有创业意识的企业家预备军,并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式,即为现阶段比较科学的创业教育考核指标。

二、香港高校创业教育新的努力方向

1.建立学生与企业家交流机制。香港社会的重要资源之一,就是香港拥有亚洲最为杰出的企业家。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并将这种资源整合到创业教育中,是香港高校创业教育所构想的最重要的计划。创业作为实践性的活动看似非常具体,但是也很抽象。比如,创业者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以及什么样的素质?虽然众所周知,诚信、洞察力、创新力、勤奋务实、执着与冒险精神都是成为一个优秀创业者必备的品质,但是每个人对这些概念的标准并不相同。比如,什么是勤奋?在最近一届的企业支援与咨询中心组织的“诚意用心创业创新”研讨会上,天鼎集团总裁陈庇昌先生通过其亲身经历解读了对于勤奋的理解。成功人士对于勤奋的标准,永远高于普通人。因此,只有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和企业家直接联系、直接交流,才能使得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具体的认识,并指导自己的创业活动。这也是为什么在成功创业者指导下的学生在未来的创业活动中,成功率更高的原因。为了充分利用香港的企业家资源提高青年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香港欲构建一种由地方支援机构做支援,学生和企业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交流的机制。目前,香港政府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建立起了本港的企业家数据库,学校通过数据库可以查询到企业家的相关信息,从而为开展交流提供了方便。

2.建设创业支援中心对接风险资本。香港大学生创办的创业企业大致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依赖所在的学生社团;第二种是依靠有教师指导的“创业支援中心”。截至2011年年底,香港高校共有“创业支援中心”5个,大学生会员达到7981名。创业支援中心的功能在于:帮助校内的创业企业获得政府或校外投资机构提供的资金和经营技术以及为创业企业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场地。创业企业起初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实力薄弱、无财产进行担保、在管理上无经验。从组织构建的角度看,如果能出现一个为企业创建提供人、财、物帮助的机构,将对避免企业因资源缺乏而导致创业失败起到重要的作用。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用于投资的资本极其充沛和发达。各类投资公司及基金出于企业形象以及社会责任的考虑,通过股本投资、垫付、附条件贷款、技术开发贷款、租赁和融通等形式,为具有前景的学生技术开发活动提供全面的资金支持。同时该类基金接受政府有关机构的存款,并由政府授权可转贷政府基金,可支配的政府基金包括科技促进基金、信息和通信基金、新技术启动支持基金等。

3.构筑持续的学校创业支援体系。一直以来,结合香港本地经济的特点,香港高校的创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偏向于知识、财务及管理方面的培养。关于创业教育目的方面并非十分明确,这就导致了对创业支援的目的、意义理解的模糊化。所以,香港高校正致力于将创业支援目的、内容明确化,提高支援的针对性,为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专门设置“创业辅导中心”等,创建一个打破学科界限的横向组织,同时联合多所大学共同建立创业支援组织,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合理配置。此外,从纵向上,香港各个高校致力于建立校友资源的支援机制。校友是一所学校的潜在资源。他们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有的校友还是创业成功人士,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充分利用毕业生资源,使其参与创业教育及创业支援,可以弥补学校创业教育实务经验的不足,解决创业资金短缺等问题。

三、香港高校创业教育对内地创业教育的启示

1.整合创业教育与小微企业扶植政策。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从政府的角度,不仅要制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投入一定的资金,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对于小微型企业的扶植态度以及确立创业型经济的战略。香港政府为鼓励学生创业,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除了自己提供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还在政策方面为学生提供便利和优惠,使有创业头脑的学生敢于参与创业;更重要的是,香港政府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对小微企业的综合扶持政策。对于香港创业扶持,不仅基于大学生在校阶段,而且延伸到大学生毕业后的1~2年。这些企业均是小微型企业,因此,对于高校学生创业的扶植更多的应当是创业教育政策与政府关于小微企业扶植政策的联动和整合。

2.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企业家资源库。从产业角度,香港高校结合香港经济的特点,所设计的一系列创业教育活动总体上是有效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立足本港经济。中国内地各个高校,目前创业教育的同质化非常明显。事实上,一定要结合本地的经济实际情况,来制定各个地区高校自己的创业教育计划并和本地产业结合。此外,各不同地区的企业家资源是不一样的,比如:以东莞为例,大部分的企业家从事传统制造业;以苏州工业园为例,大部分企业家经营高新技术企业;那么,不同的企业资源也决定了各地高校所进行的创业教育的内容的不同。

3.利用学校自身资源并与外部资源良性互动。从学校的角度,学校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使大学创业教育模式建立在自身资源的优势基础上,构建创业辅导整合体系,提供创业的平台和环境,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创业竞赛、社团、实习;形成大学创业者的成功案例群、校友网,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创业;注重与地方产业的结合,充分利用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联系,努力构建学校特色,创设一个包括观念、理念、政策、课程、实施、产出等方面的创业环境。实践证明,只有实现政府、学校、社会的良性互动,创业才能形成一种潮流。

4.构建“整合型、多层次、差异性”的创业教育体系。“整合型”就是要考虑政府、企业、学校、社会中介机构、民间社团等各方资源,将各个创业教育的支援主体进行整合,既体现支援主体的多样化,又体现支援主体的协作性。“多层次”就是要关注创业者创业的整个过程,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要与创业的不同阶段有机结合,使每一阶段的创业活动都能得到可能的支持。“差异性”就是要考虑创业主体的多元化,不同的创业主体对创业教育有着不同的需求。

5.设计合理的创业课程。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在这一点上,香港高校也有努力的空间,但是香港高校在这一环节上的薄弱,可以由其本科期间的技能教育比较扎实的特点进行弥补。而反观中国内地的本科教育,更多强调理论和通才教育,而轻技能,最终形成了内地毕业生,理论较好,但素质较差的现实。因此,要深化各专业教学改革,为创业人才的培养奠定素质基础。为此,必须继续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以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为基础,在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中有机融入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培养教育。创业教育不能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的学习相脱节;相反,要强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教育的学习,特别是技能培训。此外,还应当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第二学历教育、辅修专业、中短期培训、专业证书认证培训、各种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等,积极探索和推进学生的读书、实践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文来自于《黑龙江高教研究》杂志。《黑龙江高教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孙志超工作单位:东莞理工学院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