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技巧研究论文7篇

时间:2022-03-21 09:29:27

小学作文教学技巧研究论文7篇

第一篇: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当前形势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低,写出来的文章与生活实际相脱离,语言苍白而贫乏,真实性不强,也没有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很难打动人。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这些现状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的作为更加生动,并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1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问题

1.1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忽视了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教师为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通常会实行模板式的训练方法,即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重视对学生的写作训练,考试前才开展针对写作技巧的突击训练,或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几篇范文和写作格式。处于这样的教学范围下,学生很难真正学到写作方法,写出的文章也必然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并缺乏自己的真情实感。

1.2不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

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缺乏足够的人生阅历,心智还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只有让学生加强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逐步掌握到更多的知识与道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而从目前语文写作教学来看,学生不重视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学生难以积累到足够的课外阅读知识,对学生的写作思路产生了抑制作用。

1.3缺乏对学生的兴趣培养

为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还要重视培养他们的兴趣。学生只有保持对作文的兴趣,才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学习也才更加认真。但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造成学生不能深刻的认识作文。此外,教师也没有做好对学生兴趣的引导,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2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水平的几点建议

2.1结合教材内容,学习作文写作技巧

为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首先要立足于语文教材内容,让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学习里面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因此,教材知识是学生写作的基石,只有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送别的深情所打动。完成这篇文章的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以将其运用到作文教学中。笔者所教班级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思念父母的情感极易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所以笔者利用这篇课文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一位学生作文中这样写道:年前和父母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父母外出打工的前一天夜晚,我跟着妈妈的身边,紧紧的捏着她的手,害怕她即将离去。学生这样描写十分真实、感人,是一篇高质量的作文。

2.2渗透情感教育,让作文可读性更强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感到无话可说,主要原因是写作素材不够,很难将自己内心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为解决小学生作文不真实、空洞的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层次、全方位的实施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走出校园,感悟自然,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素材。例如:教师让学生写《一件难忘的事》这篇作文时,要让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同时要将“难忘”凸显出来,作文中要体现出“难忘”的原因。学生既可以采取记叙的写作手法,同时还可以议论,这样才能引起读者共鸣。议论部分应表达个人的情感,透彻地领悟教师传授的情感渗透方法。学生要敢于讲自己独特的观点表达出来,让作文的层次与结构更加合理,确保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这样的作文才具备真情实感,可读性也才更强。

2.3写好日记、周记,积累丰富生活素材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和周记的习惯,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不断提升写作能力。学生在写日记和周记的过程中,要将日常所思和经历的真实事情记录下来,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春游,或清明节到烈士陵墓扫墓,或看电影、参与文艺演出等,都是很好的素材,学生应该将自身的感受与印象记录下来。在作文课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将日记、周记中的内容融入到作文中,提高作文的阅读价值。此外,为让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宽阔,减少写作时的束缚,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半命题的作文题目。例如:在写作《某某某,我想对你说》时,由于诉讼对象不确定,教师要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将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对方,不能作假或无病呻吟,要将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学生可以根据日记、周记中经常写道的人,稍作整理添加到作文中。

2.4关注日常生活,让作文更显真实

小学语文新课改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生活是写作的重要源泉,为真正实现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要将生活引入到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写作,让文章有更多的真情实感。例如:春天来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春游,到学校附近的公园或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学生置身于春天里,感受着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刚抽出嫩芽的柳条、绿油油的麦苗、温柔的春风等,都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天的魅力。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学生都能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每位学生的笔下都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春天。

3结语

总之,作文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尤为重要,这对于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必须提高对作文教学的重视,正确认识到其中的不足,灵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更多优秀的作文。

作者:黄南江 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上埠镇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1)作文情感不真实。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生在写作文时最好能够真实表达自身想法,然而,现阶段的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字词堆砌现象明显,而且实际的表达方式也比较单一。

(2)作文模式化严重。小学生在学习写作的最初阶段都是模仿,而后才逐渐进入到自由写作阶段。如果教师在此阶段无法运用合理方法来引导学生写作,那么学生的写作将出现严重的模式化。现阶段,社会信息的交流相对频繁,所以,学生通过互联网能够找出较多的作文模板。互联网中的作文素材能够使学生积累词句,但同样也会使学生养成抄袭习惯,进而导致学生写作模式化,缺乏创新。

(3)教师示范能力薄弱。小学生在童年阶段比较热衷于模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喜欢模仿教师。如果教师在此阶段未作出正确的示范,那么学生就会效仿,最终在作文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掌握写作的技巧。

(4)作文内容与生活脱节。作文的写作,其本质就是将已经积累的素材重新加工与组织,并通过相应的语文技巧来整理成完整并且通顺的句子。然而,作文的素材一般都源自生活,若与生活实际相脱节,就会使作文丧失生机和活力。目前,小学生的语文作文学习的过程被限制在课堂中,无法走出教室去观察生活,导致其作文内容堆砌严重,缺乏真实的情感,和生活实际严重脱节。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1)与自然结合并联系生活。为了能够满足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但是,不管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最重要的就是不应该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写作类型大部分是记叙文,而该类型作文的明显特点就是具备真情实感。所以,学生的写作一定要有逻辑,并且融入真实的情感,不应与现实生活脱离。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作文教学,使学生能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通过亲身的体验与经历,学生才能够表达出真情实感,进而更好地释放思维,拓展思维,更热爱作文写作。在作文《愉快的一天》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大自然中,与自然中的生物接触,亲近花花草草。这样,学生就能够真实地感受一天当中的快乐,感受与老师在一起的愉悦、与小伙伴在一起的幸福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就能够将真实的情感融入写作内容中,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与生活相贴近,提高作文写作的质量。

(2)学会举一反三,更好地释放自身情感。教师要想创新作文教学的方法,就应该从情感方面入手。可以通过朗读比赛或者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教学,使学生写作热情得到激发,并在写作的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了解情感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在此方面对学生进行帮助与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中体验情感,不断地激发其想象的能力。在《我的家乡》这一作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学会举一反三,首先布置学生写《我的校园》,因为学生对校园环境较为熟悉,所以,写作的内容会比较丰富。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地感受与思考,并将对学校印象较深的内容当作重点段落,将真实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作文更加具有感染力。而后,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大声朗读,并由投票结果决定获得奖励的人员,这样就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写作的能力,并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

(3)注重积累,积极记录生活点滴。在小学,写日记也是写作教学中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对生活中的点滴进行详细的记录,进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写日记,并定期评阅。学生可以通过日记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增强自身写作的自信心,还能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积累词汇量,有效地提升写作能力。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站在实际教学的角度思考,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卢国平 单位:甘肃省临潭县冶力关镇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寓教于趣

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他们就会打开思维的窗口,自觉地、刻苦地练习,从而铺就出一条开阔的作文之路。多年来,我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在作文教学中,尽量做到以趣引思、寓教于趣。

一、话语引导,诱发兴趣

一个蕴含激趣的话题,会触及学生的灵感,从而打开话匣子。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揭示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时,话语应具有诱导性、趣味性,以此诱发学生写作兴趣。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作文《我会……》时,我采用的导语是:“同学们,你们都很聪明、能干,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据了解,大家都能做上一道自己拿手的菜,老师打算到你家做客,想请你自己做一碟小菜,以饱老师的口福,那么谁愿意老师去你家做客?你将打算做什么菜来招待我呢?”此刻,学生自我表现欲十分强烈,争着请、跳着邀“:老师到我家去。”“、老师,我会做西红柿炒鸡蛋!”“、老师,我还会……”紧接着,我掉转话题:“同学们,大家都真心诚意,我不知去谁家做客是好,现在老师想请你把自己做拿手好菜的经过写下来,看谁介绍得最清楚,文中的菜做得味道最可口,我就到未来的厨师家做客。”这样一来,学生写作兴趣盎然之极,于是我便抓住这一良机进行必要的写作指点。因此,学生写出来的一篇篇作文犹如一道道美味佳肴。诱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的话语除了要有诱导性、趣味性外,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亲切、柔和、形象生动,以消除学生紧张、畏难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

二、科学命题,焕发兴趣

在指导学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时,我将过去的文题《我爱我的家乡》、《可爱的家乡》进行具体化。启发学生说出家乡有哪些可爱之处,这时学生中有的说:“家乡的红椒”,有的说“家乡的西红柿”,还有的说“家乡的路”等。然后要求学生选择题材,以点带面。拟出的作文题目有《我爱家乡的红椒》《我爱家乡的路》《我爱家乡的×××》,这样,作文题目虽然小,但是写作要求并没有降低,表达的中心没有变,而且唤发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丰富、生动。有的学生通过写家乡的红椒,歌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反映了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学生通过家乡的桥梁路道建设的描写,反映家乡的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家乡“路”的建设歌颂了党的改革开放之“路”前景光明、辉煌。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兴趣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人境始与亲。”学生作文只有入境入情,才能情动而词发。只有有了丰富的想象,奔放的激情才能写出扣人心弦的文章。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我常采取创设情境练习作文。如“吹泡泡”比赛,做“贴鼻子”游戏,组织学生“洗手帕”等。尤其是做些科学小实验,更能唤起小学生好奇的心理,产生浓厚的情趣。例如做“滴水不漏”小实验,(教师课前准备一杯水,一张白纸)上课时,我说:“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表演个“魔术”,请大家注意观察。我将口杯倒过来这张白纸能把杯里的水托住。”起先学生个个不信。当我把手中口杯倒过来,纸紧紧贴在杯口上水却一滴不漏时,学生感到好奇、有趣,纷纷要求自己也来试一次。学生置身其境后,我要他们说说刚才做这个“小魔术”的过程和观察时的心理等,再要他们议论纸为什么能把一杯水给托住的科学道理。在以上的活动中,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利用情境教学法指导学生作文从内容着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思维能力,达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四、捕捉素材,培养兴趣

(一)入境取材。大自然是学生生活的广阔天地,其乐无穷。因此,我充分利用周边生活环境,丰富学生生活,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大自然,接触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陶冶情操、搜集素材。如春暖花开时,组织学生春游,观赏大自然中的美好春光。秋天到来时,组织学生走向田野,观赏繁忙丰收的景象。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如清明时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传统教育月可以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接受的教育等,均有助于学生入境取材。

(二)即兴捕材。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往往在遇到什么好奇、新鲜事物时,玩赏兴趣十分浓厚。因此,我们应当抓住这个良好的契机,有意识地让他们玩个够、玩个会。如在校园生活中,曾有一次元旦前夕,不问年级高低,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新年贺年片送给同学,送给老师,我把握这个时机,要他们做出最精美的贺年片,送给老师或同学。于是他们兴趣盎然,做出的礼品无奇不有,各不相同;写出的文章真情实感,有血有肉。

(三)储忆积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由此可知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所经历过的人、事、景、物丰富多彩,而在此间,他们往往不注意留心观察、用心记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储忆积材的良好习惯。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常利用列表式帮助学生储忆积材。总之,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人、事、景、物,学会储存记忆、积累材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是解决“无米之炊”的关键所在。

作者:盛庆乐 单位:磐石市官马中心学校小学部

第四篇:小学作文教学难点问诊

说起作文,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周末爸爸叫小明起床说去公园玩,小明“蹭”地一下爬起来,高兴地搂着爸爸的脖子说:“爸爸英明。”一切准备就绪后,爸爸和小明说有个条件。小明眨着眼睛说:“保证不吃零食,不乱花钱。”爸爸一本正经地说:“不是这样,是你回来后必须写一篇作文。”小明一听,脑袋耷拉下来了,撅起小嘴把东西一摔不去了。周末的兴奋一扫而空。

一、说写作文——难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教师普遍反映作文环节不能按照课标的要求正常完成。笔者从事多年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经历过多种文体的书写;探究过诸多名家的相关说法;研读过专门讲写作的指导文本。可在教学中总是难以与实际操作形成一体,见到效果。根据课堂实践和孩子们反复交流,在认真思考之后,要想在作文方面突破,就要问诊其难点所在。

二、难点一:好词好句的追求

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写好日记后,拿给当教师的妈妈看,妈妈不假思索地一顿指责,没一个好词好句。孩子委屈得流下了眼泪。不仅是这个教师妈妈这样要求,作为语文老师有几个不是这样要求的?孩子们费尽脑汁写下一篇作文后,教师们在评语中往往写道:语言平淡、词汇匮乏、不生动、不具体、流水账……一颗幼小的纯真的心灵就这样被摧残了。一个三年级的学生能掌握多少词汇,如何才能生动?本校有个书法班,有个学生很热情地帮助别人,把纸和墨很大方地让给别人用。书法老师说:“这孩子将来有出息,人品好。”学生回头问:“老师啥叫人品?”老师说:“就是你乐意帮助别人。”学生骄傲地仰起头说:“小意思。”这是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好词好句不是与生俱来的,那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学习的进步,慢慢地积累掌握。真正的好作文,并不是好词好句的堆砌,是生活中的感悟、境界的提升、情感的自然体现,这需要一个过程。笔者认为,孩子们能够写出来就该肯定,鼓励。只要把话说清楚,把事情叙述明白就是好作文。

三、难点二:开头、结尾的误导

凡教作文的教师大多讲究“凤头、豹尾、猪肚子”。这是多年来作文考试时阅卷教师评判作文约定俗成的一个标准。通常是看看开头,扫扫中间,瞅瞅结尾,就给作文打出了分数。所以,作文开头成了教师们辅导作文的首选标准,而学生们在写作时,往往却因为开头耗时、耗力、耗脑筋。文章本身就是生活,生活本身就丰富多彩,没有统一,没有固定。用模式对孩子们要求,只能束缚孩子们的思维,封固孩子们的写作欲望。

四、难点三:背诵范文的质疑

在书店里,针对学生所列书目中,最畅销的书不是名家名著,也不是各学科工具书,而是名目繁多的作文选读。一部分教师既不指导作文,也不按照课标要求训练作文,而是要求学生们背诵作文文选里的范文。其结果是好心办坏事,学生们不仅没学会作文,而是学会了剽窃抄袭。其结果是孩子们的作文雷同,经历相似。会套用的并不多,能写出自己经历的也不多,大致的内容一是“我生病了,半夜爸爸把自己送到医院;天下雨了,妈妈撑着雨伞在校门口接自己。”再来说说这些范文,其本身并不是名篇名著,学生们大好记忆被白白地浪费了,如果说背,还不如让学生们背一些名篇、名句,对提升整体文学素养有好处,也对今后提高写作水平有帮助。背诵范文对学生们来说只能是贻害无穷啊!作文要给予引导,让学生们写自己的感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如:30年前笔者的一个学生作文中写到母亲的时候说:“寒冷的冬天,母亲总是第一个起床,起床生着炉子后把我的内衣一件一件的在炉边烘热,之后叫我起床。穿上母亲烘热的衣服,母爱的暖流传遍全身……”这就是生活,在讲评时充分给予了这个学生肯定和鼓励,也引导其他学生们从生活的细节处寻找素材。再如:某单位组织了一次中小学生作文征文活动,让笔者当评审。其中一篇文章富有感情而又真实,一个学生写吃鱼的一个过程:“爷爷总是将鱼刺一根一根的剔掉,确定没有毛刺的时候将鱼肉放在我的碗里,因为我爱吃鱼。”这样的作文,不就是真实的生活写照么?不就是小学生记录家庭生活的真情实感么?最终,这篇文章一等奖。这就是生活,好多人都经历过,但跃然纸上写在作文里的不多。作为教师就得鼓励学生们从生活的点滴写起,而不是从网上抄袭、照搬范文。

五、难点四:作文辅导的空洞

语文课标要求,一学期最少有八篇作文,基本上是两周完成一篇作文。第一周是辅导与写作,第二周是讲评和修改。在作文的教学中,这两周的课都非常重要。然而,仍然有部分教师在作文课上,基本上是打无准备之仗,好一点的教师还列个提纲,提一点要求,差一点的教师出了题目就结束了。余下的时间是教师坐在讲台上两眼呆滞,学生是笔杆杵在嘴唇上,抓耳挠腮,写什么,怎样写,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是一个不会写作文的教师辅导学生们写作文。二是判作文难,费时费力,干脆将作文课“改头换面”成了普通语文课,教师则省了判作文、讲评作文的程序。辅导作文很重要,学生素材贫乏,没内容写就已很困惑了,倘若教师再不辅导,又不给学生写的机会,作文难就成了常态化了。为了改变作文辅导空洞这一现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作文书写三环节:一是抓住信息拓展。这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抓住一个事物的特征,通过推理,把与这件事物的相关信息都展示出来,把与事物有关内容组织在一起,形成写作的第一手资料,也就是成为作文教学的素材。学生由此知道了写什么。二是抓住细节描写。这是一个形象思维过程,文章生动与否,情感细腻与否,观察细致与否,都体现在细节的描写中,学会了细节描写,可以说不仅学会写作的要领,重要的是学会了生活。三是特征感悟。这是文章的哲学思维过程。凡有生命力的文章,被人们广泛传诵的东西,大都体现了对生活感悟的思想。感悟是情感的一种自然升华,是内心深处对生活的一种深刻理解,是提升素质,升华境界必须的思考。实际上,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先要入门,学习写作文也要先入门,当教师的不要人为地去设置一个门槛,让学生迈不过去,只在门外徘徊,认为作文很难,久而久之,学生有了畏难情绪,对作文失去兴趣。教师应该是低标准,让学生先入门,敢想、敢写、敢说心里话。入了门才能看到路边的风景。至于要求写的东西,实践得多了,自然就会掌握;经历得多了,自然就懂得了。

作者:任素芳 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矿区平泉第一小学

第五篇: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作文教学受几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学生因素,作为写作主体,学生个人受多种因素限制,知识容量匮乏,视野狭窄。学生生活除了校园就是家庭,接触社会的机会和条件不多。农村小学的校园生活本来就比较单调,学校里开展的活动不多,除了书本上学的知识外,学生的课外读物少之又少。就课程来说,从学生到老师,从学校到家长对艺体科目的学习和重视都不够,这就造成学生知识的匮乏。学生回到家里要么帮家长干点活,要么和同伴玩耍,周末和节假日大多只是在家里度过,出门的机会不多。本身跟大城市的学生相比,就显得有一些缺憾,大城市里的孩子首先在旅游这方面就比农村孩子有优势,有些农村的孩子上到六年级了,最远只在灵台县城里转了一圈,更不用说其他方面了,那么怎样让农村的学生不再感到作文吃力,让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不再头疼,下面我谈谈在这二十多年来奋战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几点作文教学的体会。

一、老师作文教学的理念存在很大问题

就我们学校而言,每周星期三午饭后前两节课是作文课,农村语文老师的理念就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老师把写作提纲给学生说一下,便让学生自己写,例如让学生写一篇“游什么的有感”,农村学生哪里也没有去过,你让他写些什么,学生只能瞎编,编出来的肯定牛头不对马嘴。曾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是这样教学生写作的,例如让学生写一篇游记,可以进行套改,把学习过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套改成记灵台县的荆山公园,现在想起来感觉挺有意思的,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我们应该把学生带出去,让学生实地观察,学生只要把自己观察到的写出来,就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我不再相信学生无话可写,即使没有名胜古迹,就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我相信学生一定会有许多话说。

二、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缺乏开阔的视野

尤其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这方面,显得很死板,不会创新,更有甚者,别人说怎么教他就模仿,结果导致作文教学没有搞好,学生叫苦连天,我就说说农村语文老师是怎样教学生作文的,每一名学生都有三个作文本,正式的作文本,供学校检查用的,私下里还有两个作文本,一个是学生中午回家后必须在上面抄一篇作文,一个是学生下午放学后在上面抄一篇作文,早自习学生还要背一篇作文,要求每一位学生就不同的写作类型背诵一篇范文,以便在考场上进行套改。这些老师从来不想着怎样启发学生的写作思维,而想着让学生死记硬背,无限制地抄写作文,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检查,总是心不在焉地抄写一遍,最终效果什么都没有,只是造成学生越来越厌恶上语文课,作文课,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对老师的作文教学培训一片空白

老师既然在作文教学的路上越走越远,学生既然对写作明显感到厌恶,我们学校更是不闻不问,任其自由发展,明知道学生的写作历年来在六年级考试中都是最低分,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但就是无动于衷,每年都进行大量培训,为什么就不进行作文教学培训呢?因此,我建议学校抱着对老师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每学期都进行作文教学培训,久而久之,会有很大收获。

四、增强作文教学的有趣性,增强学生写作的趣味性

要达到这一点,老师必须认真备好作文课教案,而不是简单地找一篇习作贴在教案上,就叫范文,课堂上给学生把范文一念,让学生自己写,更有甚者,把作文布置在课后完成,作文课上用来上语文课,作文教案应该注重怎样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才能让学生乐意写,自己想写,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进而让学生千方百计地写好作文,我建议语文老师中午和晚上根本不用布置这么多的作文抄写,完全可以把这些时间省下来,写日记,这样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久而久之,写作能力一定会提高。另外,针对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应从培养兴趣入手。兴趣是增强学生求知欲的内在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很清楚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因此,针对学生对作文的厌恶、恐惧心理,首先培养他们对作文的兴趣。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富有魅力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写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五、教给学生恰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当然这个技巧和方法,不是像前面说的让学生欺骗阅卷老师,投机取巧,而是让学生针对不同的写作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进而写出具有自己风范的作文,而不是千篇一律,让人看了感觉没任何创意。我记得一位老师这样说过,曾经有一篇作文题目是这样的,让学生写一篇令我怎样的一件事,我们都写成了令我伤心的一件事,结果都得了低分,唯独有一位学生写成了令我高兴的一件事,结果得了高分,因为我们当时死记硬背的一篇作文就是令我伤心的一件事,老师当时说我们伤心的他都伤心了。当然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写作不能一个思维。

六、作文教学一定要学会创新

针对本班学生及本校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作文教学的一些方式方法,不要拘泥于别人的教学经验等,只要学生能写好作文,不管采取什么措施,只要学生爱好写作,那么这种方法就是正确的,就是一种成功的作文教学方法,就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总之,小学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学校和老师努力,多动头脑,多学习,多创新,灵活处理,而不是纸上谈兵,死搬硬套,这样既会剥夺学生写作的天赋,又会在作文教学的道路上困难重重,没有造诣。

作者:任海霞 单位:灵台县东关小学

第六篇: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一、写作意识培养的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背景

作文教学至关重要。不论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都不容忽视。然而教学现状多以考试的功力为目的,很多老师信奉“授之于鱼”,将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作为作为教学内容,甚至让学生通过模仿范文、“缩构”文章,轻而易举将备考作文改头换面成考场作文;或者将写作教学的流程呈现为“教师命题———简单指导改如何写———学生练笔”的单一模式,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写、写什么、写给谁看以及怎么写才能使学生进入最佳“写作状态”这些问题几乎是盲区。作文教学依然没有得到清晰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到提高。

二、写作意识培养的实践

(一)以“习作漂流”为形式展开。网络世界里有“漂流瓶”。你打开瓶盖,可以读到另一个人的心情或者故事。你可以只在内心分享它,也可以写一个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的一段心情装进瓶子让它继续漂流。“习作漂流”亦如此。每一个习作的流动从自己的小组开始,然后归入班级这个大集体,直到集体里的每一个组每一位成员都经历,就完成使命。每一个习作本都将因为流动,记载过身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故事或者精彩瞬间,尤其珍贵。那习作如何“流动”呢?以“本”定流。习作本是漂流的主体,就如同网络世界里那个漂流的瓶子。习作本的数量根据班级人数而定,一般每6-8人为一组,每个组准备一个习作本。习作本先在主人所在的组内流动,流动的顺序可以事先抽签决定,也可以由组长决定,一旦定下来就不再更改。以“组”分流。习作本的漂流以“组”为单位。开始前,每一个小组首先要确定组长一名,担任管理的职责。组长要负责征求组员意见给习作本拟名,以形成自己的小组文化,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合力,要开展评比哪个习作本名字最受欢迎,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602班的“四叶草”和603班的“金色童年”尤其受学生喜爱;组长要选择组内最擅长封面设计或绘画的同学为本子设计一个封面,也开展评比,以彰显各组的实力,增强各组的荣誉感、责任心;组长要负责为每一位组员排定流动的顺序,还要讲确定的顺序记录在习作本的扉页,一旦确定不再更改。以“生”助流。习作本的漂流需要借助学生的力量。首先,语文课代表是师生之间的桥梁。课代表需要将每一天的评价和日冠军公布在教室墙面的表格里。其次,小组长需要督促同学及时阅读习作上的教师评语,需要鼓励每一位组员认真写作,为自己也为小组赢得荣誉。

(二)以“师生合作”“读写结合”为原则拟题。学生习作,或叙述故事,或倾述内心的感受,或发表观点,都应该伴随丰富的情感活动,使他们体验表达时的快感,不知不觉中提高习作的水平。因此,设计习作任务时,最好提供一些真实生活的情景,让学生的写作更容易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如“五年级开学第一周作文”:周一:关于新老师、新同学的那些事(因为中途接班,有几个插班生);周二随笔;周三,半命题作文《窃记》或《走遍天下为侶(结合《窃读记》和《走遍天下书为侣》);周四,随笔。写一件发生在自己或身边的事;周五命题作文《我的读书故事》(结合单元作文)。

(三)以“及时评价”“多元评价”为契机推进。习作的批阅要及时反馈,每日表彰“日冠军”,并配合班级管理以加分形式计入当天小组考核,或发短信给家长,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其他的学生或家长以“跟帖”方式进行点评或提出修改建议,让习作的作者收获很多的反馈信息,从而感受到写作是一件被尊重和重视的活动,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刘云生先生说过:作文是一种心灵的舞蹈。只有内心有了独特体验后,才能舞得婆娑,舞得蹁跹。

三、写作意识培养的成效

自从以“习作漂流”为形式开展作文,学生的写作意识增强了,他们从害怕写作文成为自觉写作,一些学生开始爱上写作;他们从等待任务成为主动询问任务。

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善的问题

以“习作漂流”为形式的写作意识培养,笔者已经进行了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实践中也遭遇尴尬与困惑。如:1、学生之间的差异。九年义务教育,到了高段,学生的习作水平以及形成了差异,班里有的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叙事有条理,会表达真情实感,而有的同学无法流畅表达,几乎没有写作能力。这样的差异在“漂流”活动中会产生很多的不顺利。2、教学时间的分配。“习作漂流”让语文老师每天都能读到学生的作文,有时惊喜有时叹息,时常会有及时反馈的冲动并很多次付诸行动,结果耽误了原计划的阅读教学任务;反之,若完成自己的阅读教学任务,那作文的反馈就会滞后,失去了最佳的时机与效应,笔者时时顾此失彼。

五、结语

教学过程是一项不断创新的艺术,有创新就会与挑战。只要能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敢于创新并善于创新,那么问题会一一得到改善。相信我的“习作漂流”会成为我语文教学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促成我语文教学的提高。

作者:沃美珍 单位:杭州二中树兰实验学校

第七篇:小学语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探讨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素质教育在我国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与重视,当前的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有了很大的进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1传统作文教学方式的弊端

由于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起步比较晚,积累的经验也比较少,所以在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产生一些问题。小学语文课程的传统作文教学方式下,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很难将自己的思想和主观精神色彩融入其中,并真实的用自己的语言状况表达出来,大多数地学生在写作时是“照葫芦画瓢”。有很多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以考试要求作为标准,总体表现为应试教育作风。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把应该展示学生思想的作文写作变成了学生应付考试的无意义的文字堆积,学生很难产生写作兴趣。此外,一些教师的统一要求或拔高要求,很难提高小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就会对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阻碍。

2小学语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自我国实行教育改革以来,素质教育不断地推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教育目标。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个性化作文教学顺应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所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上。学生的作文写作从本质上来看是在精神上的创造性劳动,所以,其应具备创新性。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并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独特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小学语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探讨

3.1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意识

某学者在对中外学生的差异进行比较时发现:中国的学生虽然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非常好,但是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明显不足。创新在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学生却明显比较缺乏创新能力,追究其根源,这是因为我国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和思维习惯导致的。仅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面,教师采用同向思维,使小学生的思想逐渐僵化,长此以往,学生就不敢进行创新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时,要着重强调让学生用独特的、不同的视角来研究、思考问题,这种独特、不同的视角就是当现如今我国的小学生比较缺乏的求异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逆向思维,还应该让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让学生的思维向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进行扩散,从而得到不同的收获,从而有效地落实语文作文的个性化教学。

3.2锻炼学生的修改能力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专利”,教师按照自己的要求与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衡量,希望能够使学生的写作更加顺畅。但是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教师辛辛苦苦的改,学生对此却不屑一顾,学生的写作能力进步不大,甚至有些学生还会丧失写作信心和写作兴趣。修改作文是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的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质量与能力的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小学生爱模仿、好表现的心理特点,锻炼学生的修改能力,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当然,教师也要在旁边做好协助工作,指导学生进行修改,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原作,理解学生的语言,体会学生的心理。教师也可以选择几篇“病文”,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指出需要修改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点评。这种师生合作修改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明白作文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从而学会应该怎样写作。

3.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兴趣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产生写作兴趣,这是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关键。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生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最终使学生能够乐于观察,对写作产生兴趣。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因势利导,与学生进行聊天谈话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结束之后,将学生组织起来,让学生讨论与分享与这次话动相关的话题。有的学生说自己的跑步的经历,有的学生讲自己跳远的心情变化,有的学生讲同学间的合作与竞争,等等,学生之间各抒己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列出重点,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在小学语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利用“迁移”的规律,将学生的兴趣尽最大的努力迁移到观察与写作中去。例如,新学期伊始,大多学生都会买新的学习用品。一位教师针对这件事情对学生进行了“迁移”,以教师想要送学生一些学习用品为理由,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向教师介绍,教师趁机让学生更加详细的对学习用品进行介绍。这种方法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帮助。综上所述,个性化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乐于写作,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韩召同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土山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