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2-04-17 11:33:52

渐进式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结合太原理工大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英语教学与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建设的实践,提出渐进式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即从低年级专业基础课的词汇引入到重在提高阅读科技文献能力的专业英语教学,及至完全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的全英课程。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促进“双一流”学科建设、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及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专业英语;双语教学;教学模式;“卓越”计划

一、人才培养与语言学习

建立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医学等专业认证体系是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中提出的建设目标之一,而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中,也将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作为主要目标之一。要与国际等效、要面向世界,就必然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而国际交流能力的体现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早在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中就已明确提出了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切实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语言是用来交流、学习和传承历史与文化的唯一工具,这是语言学习的目的和功能。但是我们现在的英语学习似乎已经偏离了这个语言学习的目的与功能,变成了为考试和各种考级而学习。于是出现了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后,甚至是通过了四六级考试的学生中都有相当比例的人无法用英语与外国朋友交流的奇怪现象,当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在本文讨论的范畴。本文讨论的主题是如何在现有的英语教学环境下提高学生英语应用的能力,以及以此作为工具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语言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学以致用的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够实现和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和功能。因此,我们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就需放在如何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将多年学习的英语知识“学以致用”。

二、渐进式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计划,太原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材料科学概论安排在第三学期,在第五学期安排专业基础课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第六学期安排较多的材料加工工程的专业课及专业英语。我们从这些课程入手,实施“点”→“线”→“面”→“体”渐进式专业英语教学。(一)画““点”——专业词汇积累。所谓的“点”,即在第三学期的材料科学概论的教学中让学生开始接触专业词汇。实际上,这个时期有一部分学生已通过了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部分学生还通过了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学生的词汇量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这个时候还需要专门学专业词汇吗?在我国1986年拍摄的电影《黑炮事件》中,不懂专业的旅游翻译将“轴承”错译为“支架”,致使WD在试车时,轴承全部烧毁,国家损失严重。可见,我们这个“点”是学生整个专业英语水平的基础。缺失了这个基础,无论多么熟悉语法,也不能对用这种语言所传递的专业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但面对科技英语,学生还是依然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来表达。比如,英文单词“die”,在基础英语中我们都知道这个单词是“死”的意思,但在材料加工方法中却是“模具”的意思,所以并不是说学生通过了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甚至专业八级考试,就一定掌握了与专业术语所对应的词汇。在材料科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在每章开始时给学生列出本章所涉及的主要专业词汇用语,但并不要求学生去记,在随后的教学中这些词汇会不断重复出现,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这些词汇。词汇是交流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在国内、国外的影视片中也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与不同语言的人交流,只要有词汇就可以开始。(二)连““线”——专业词汇应用。学习语言,一定不能少了开口说的过程,语言构成中60%以上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是来自于口头交流。而在口头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光是蹦单词,特别是在进行学术交流时,一定要利用基础英语学到的语法知识把所掌握的词汇串成句来表达完整的意思。这个过程不能像基础英语那样,学了一个句型就给学生几个甚至几十个句子去做翻译练习,作为专业课的教学没有这样的时间,这也不是专业课的教学任务。我们采用的是“随遇而安”的办法,这一方法我们主要在第五学期的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的教学中使用。这时学生的公共英语学习刚刚结束,除了要考研或出国之外的学生大多已将与英语相关的书籍束之高阁,这也正是我们多数地方高校英语教学的悲哀之处。我们将英语的应用结合到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教学中,这恰好可以让学生来实践所学语言知识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所谓的“随遇而安”并不是毫无目的和计划,只是并不刻意一定要用什么复杂的结构或句型,在碰到须用特定句型或结构来表述时,我们会让学生自己来组织表达,教师适当加以提醒。在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的教学中,我们给出了与中文章节标题对应的英文翻译,在教学中也小比例地使用英文作为教学语言。但我们更多的是给学生创造机会应用英语,使他们在实践中将“点”连成“线”。如在淬火一章中介绍淬火工艺的目的时,我们一方面让学生回顾在材料科学概论中学到的有关材料性能的专业术语如硬度(hardness)、耐磨性(wearresis⁃tance)、弹性(elasticity)、强韧性(strengthandtoughness)等,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不仅把每一个目的用完整的英语句子表述,还要求学生用一个句子来表述所有的淬火目的,最后给出学生英文原版教材中的表述。这样不仅让学生首先自己动脑把“点”连成“线”,而且让学生了解地道的科技英文表述。(三)成““面”——专业英语阅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体现。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作为未来的工程专业人员的大学生,更多的是要阅读以英文为载体的科技文献及撰写英文科技论文或技术报告。因此,第三阶段成“面”的重点就是提高学生英语科技文献的阅读能力。这一阶段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有专业英语。因为专业英语的内容多是从原版文献选取的,因此有学者认为[1],现在的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高,完全可借助字典阅读专业方面的英文科技文献,况且现在有很多院校开设的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较多,旨在通过学习学科内容帮助学生熟悉本专业的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特点的专业英语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但这样的情形只适用于一些重点大学,对于地方院校而言,一方面,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多数仅是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另一方面,由于师资缺乏,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并不多,以笔者所在的专业为例,只有两三门课程是采用双语教学的,其中包括笔者所承担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2],而与专业相关的词汇、专业表述并不能靠一两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就能了解和掌握。因此,在目前的情形下,专业英语的开设还很有必要。实际上,在这一阶段,由于前面已有了“点”和“线”的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将重点放在句法和篇章结构特点上。在专业英语教学中,选择文中有特点的句子做详细讲解,提醒学生注意原文的用词和一些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连接转折表述,以帮助学生有效地阅读,同时也为选修双语教学课程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提高学生对英文原版教材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让学生尽快适应双语教学[3]。正如前面所述,作为未来工程专业人员的大学生还要具有撰写英文科技论文或技术报告的能力。因此,在专业英语教学中,我们还安排课时介绍英文科技写作,重点介绍英文科技文摘的写作。我们通过对学生调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并没有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写作能力还停留在翻译句子的水平上,对于如何进行科技文章的写作毫无概念。蔡基刚等[1]提出要把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在学术英语上,改变和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基础英语定位所带来的严重的应试教学倾向、普遍的学习懈怠状态和系统的费时低效,笔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这对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都具有深刻意义。但就目前来看,大学英语教学还没有做出这样的变革。学术英语是以所有学术交流中英语的共同特征为研究对象,是提供给学生的一种手段,以满足他们使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的要求。(四)构““体”——专业课程双语或全英教学。虽然经过画“点”、连“线”和成“面”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科技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是要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强化这些“点”“线”“面”,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全方位的立体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构建学生全方位立体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可通过专业课程的双语或全英教学来实现。关于地方高校是否应开双语或全英教学课程、开设多少等问题,一直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方高校在双语及全英教学方面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虽然制约着双语及全英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可以通过发展来逐步解决其所面临的困境。作为地方高校,适应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需求,开展双语及全英教学活动,是时展的必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正确举措[4]。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双语教学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我们找到了适合于地方院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方法——渐进式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5]。这里的渐进式是指在从课程开始到结束逐渐增加教学中英语的使用比例。全英语教学对重点高校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更何况地方院校学生本来的英语水平就不高,特别是听力方面,如果课程一开始就用全英语教学,学生听不懂,一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对学生信心的打击也会很大。所以,在课程开始的第一周和第二周,课堂教学中使用英文的比例最好控制在30%左右,通常把当堂的专业要点用中文再强调一次,这样做不至于有些英语较差的学生一点也听不懂,从而避免学生在一开始就因听不懂而丧失信心。有了前两周的铺垫,学生逐渐适应了教师的口语表达,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从第三周或第四周开始可以将课堂英文应用比例提高到50%左右,在学生适应的基础上从第六周开始采用全英语教学。采用这种渐进的方法,学生普遍反映效果较好。“基于问题的学习”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首创,先后在60多所医科学校中推广、修正。“基于问题的学习”倡导学习要以问题为起点,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和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最终实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建构[6]。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双语教学中,在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一章中我们引入了“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有学者提出高校在双语教学中要构建“专业—语言—信息素养”三维目标体系[7],即专业技能、英语能力及信息技术素养三个子目标所构成的目标体系。为此,在问题设计时考虑这个目标体系,我们以某轿车零件中的小型盒形件为问题,要求学生从选材(要给出依据)、确定板料尺寸开始,最终设计出制造该零件的模具,并给出模具加工方法。另外,我们给学生提出了10个左右必须作答的问题,学生只有充分利用前期所学知识(数学、力学、材料科学概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制图等),并借助网络和小组讨论才能将问题全部回答。当然,当学生把问题都回答出来后,所要求的设计也就出来了。学生5~6人为一组,最后每个小组要用英文撰写报告,制作PPT并用英文在全班汇报。要求每个小组必须用英文给别的小组提问,最后由学生互相打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如查找文献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英文写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英文口头报告的能力等。由此可见,第四阶段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使学生具有全方位立体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从而完成了构“体”。

三、困难与机遇

“渐进式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只是我们在专业英语教学、双语课程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对所有参与的学生而言比较有效的方法,学生能初步实践英语学习的“学以致用”。虽然这种模式在现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参与课程不多,词汇积累覆盖面不够;学术英语教学开展不足,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较少,受益学生面不广;师资力量不强,专业知识与英语水平都较高的教师缺乏,等等。相华利[8]提出我国大学的学科双语教学有必要吸纳SIOP这一ESL教学法新成果,以提升实效性。SIOP教学法对我国大学英汉双语教学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个阶段均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困难是有,但我们也有更好发展的机遇。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第64号)对我国大学教育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我校材料加工与控制工程专业201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教高〔2011〕40号),并在2013年及2016年两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系、学院、学校三级管理层的共同重视下,相信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都会逐渐得到解决,我们所提出的渐进式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也会逐渐完善并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47-50.

[2]曹晓卿,许树勤,王文先.“板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双语课程的问题和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9(3):57-58.

[3]宫世云,周浩然:大学双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原版教材阅读理解力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5):33-34.

[4]李厚刚.地方高校双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1(23):121-122.

[5]BuchBJ,GrobSE,AllenDE.ThePowerofProblem-BasedLearning[M].StylusPublishing,2001.

[6]高磊,江克斌,李志刚,等.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工程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5(12):36-37.

[7]王靖.高校双语教学“专业-语言-信息素养”三维目标体系的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2011(1):69-71.

[8]相华利.创建“双一流”背景下SIOP教学法对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启示[J].高教学刊,2018(4):10-12.

作者:曹晓卿 王利飞 林 鹏 池成忠 陈少平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