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时间:2022-03-28 09:34:58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必须通过语文学习养成的能力之一,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主要的教学任务。对此,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与对阅读能力重要性的分析,具体研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措施

语文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必修科目,学生的语文成绩一直是衡量语文教育程度及效果的重要标准。也就是说,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均可以通过语文考试成绩来衡量。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成效其实还可以通过课堂中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及提升程度来体现,而阅读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因为阅读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与写作构成了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能够衡量和体现学生的语文水平。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在语文课堂中阅读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其阅读能力。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一)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不够。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尽管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已经努力改进了教学方法,但因传统教学观念的长期影响,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强调语文基础知识抄写和背诵”的层次上,这样枯燥乏味的教学是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教师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必然会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关注[1]。(二)课堂中阅读教学的开展范围窄。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重视,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必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并留取一定的课堂时间供学生自主学习,以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阅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理应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以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在实践中,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范围太小,只在课堂前几分钟(5~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而其他时间都在讲解知识,且阅读的内容也仅限于课本。(三)学生本身的语文基础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配合,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这样,只有师生密切配合才能实现。但在实践中,因很多学生的语文基础差,导致高效的阅读能力培养无法顺利展开,影响了学生整体的阅读能力培养。鉴于此,教师在进行阅读能力培养之前,必须认真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以保证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得以同步进行[2]。

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小学阶段,“阅读”多数是在课前或课后进行的,少数时候在课中进行。课前阅读能使学生提前简单了解课上所要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后阅读通常在讲解完课文后进行,它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课中阅读,通常是为了加强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进行的,其作用就是提高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学习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3]。(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得到完善,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还能够促进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提高(主要是指书面表达)。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阅读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新词语和新句子的理解,有时还会通过小故事的阅读来解释重点、难点及抽象的词汇、句子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新词汇和句子,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进而提高语文表达能力[3]。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第一,将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进课堂。小学生都很有想象力,他们憧憬童话故事中主人公的生活,所以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讲一些童话故事,以激发他们阅读更多课外书籍的兴趣,从而巩固课本上的知识。第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创建语文教学情境,然后让学生在该情境中对课本及相关书籍进行阅读,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将学生感兴趣的短文、故事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具体化和形象化的情境中阅读,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第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图书馆、阅览室等地,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也可以开展一些阅读讨论活动[4]。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教师可以在课外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写读后感,并设置问题,如“我们的生活与故事中的小女孩相比有什么不同”,以此激励学生去阅读整个故事。(二)营造宽松愉快的阅读环境。第一,根据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书籍、报纸等,作为课堂阅读的素材,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阅读,并要求他们写读后感或用口头形式说出自己阅读后的所想所感。第二,教师自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在课前、课后进行阅读,并在课中融入其他的教学素材,融入的形式是让学生即兴阅读,并将教学知识与阅读内容联系在一起,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最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教师就可以先用朗读的形式将课文主要内容呈现给学生,即“又阴又冷的天,灰蒙蒙的,的灵车即将开来,长安街两旁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眼睛都望向灵车开来的方向”。教师在朗读过程中要流露出哀痛的情感,使学生进入伤感的情境中,从而调动他们更深入地阅读这篇课文。(三)教会学生更多的阅读方法。第一,教师指导学生分辨阅读内容,使学生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教育性的,对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书,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推荐一些符合学生爱好的书籍。第二,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将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谚语、格言记录下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发展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鲍兰英.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

[2]杨静.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9).

[3]张海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4]周德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纳税,2017(8).

作者:阚军 单位:砀山县周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