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探究

时间:2022-04-16 11:30:05

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探究

当今社会,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音乐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其中,节奏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音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是节奏感,教师要想让学生掌握唱歌的基本功,那么第一步就是教学生感受节奏,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在美。节奏训练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小学阶段是培养节奏感的最佳时期,教师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慢慢具有展示美、创造美的能力,让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顺畅。

利用语言、声音、动作培养学生节奏感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如果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超过了他们认知,理解起来就不太容易,因此教师利用一些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如简单的肢体语言、直接的声音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大有裨益。自古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依靠语言,而音乐是语言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节奏能够调动人们的感官认知,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学生感知音乐,就要教会学生掌握节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利用说话的节奏感,通过拍手、敲桌子、跺脚以及教师的手势指导等,慢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多的兴趣。

形象地开展附点音符教学,让学生了解节奏感

在音乐教学中,附点音符可以说是培养节奏感的基础,但也是最难的,要想让学生掌握附点音符,不是简单的事情。部分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单一地传授知识,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时间一长,学生若是还没有掌握,就会产生厌烦感,如此就难以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感。那么,这时教师讲解清楚附点音符的知识至关重要。例如,教师在讲解人音版二年级下册《郊游》时,可先为学生示范一遍,然后让学生跟唱,同时启发学生发现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再列出节奏,讲解附点音符的含义。在之后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长笛,采用“你吹你猜”的方法,让不同的学生吹奏,然后再由其他学生猜是什么曲目。这样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都活跃了起来,而且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白什么是节奏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也会与日俱增。

营造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掌握节奏感

纵观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个阶段,小学时期,他们最大的天性就是好玩、爱动,会更青睐娱乐性强的知识,因此音乐有着先天的优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授课的风格,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授课,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如教师在教授四年级上册《中国功夫》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先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武术表演视频,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先激起学生对中国功夫的自豪感,之后询问学生是否对功夫感兴趣以及具体原因,最后再引入教学内容。课堂教学采用的方式是让学生分角色随歌曲录音唱全曲乐谱,这首歌本身就气势恢宏,节奏感非常强,非常适合作为训练学生节奏感的曲目,还能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适度利用古诗文的断句技巧培养学生节奏感

诗、歌不分家,在古代,诗本来就可以吟唱,学生掌握一定的诗歌断句方法,对形成音乐节奏感大有裨益。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小学音乐教师可借助诗歌朗读,让学生学会划分节奏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一边打拍子一边讲解,利用声音和动作的双重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节奏感。教师在利用朗诵古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节奏感时,可以选择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前两句采用的是二三式子,后两句是二一二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然,还有很多诗歌可供选择,教师可以多挖掘。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划分节奏的技巧,而且能让音乐学科和语文学科形成互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的将来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小学生的能力不够成熟,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节奏感,不能依靠单一的教授方式,而要结合多种方式。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美感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的内在美。

总之,拥有节奏感是学生认识、感受美的基本途径,教师应不断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节奏感,最终让学生勇敢表现自己,甚至学会自己创造音乐美。

作者:李艺鲜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白山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