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教学的意义

时间:2022-12-19 03:33:48

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教学的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艺术审美意识也发生了变化。民族声乐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表现形式在社会中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与喜爱。当前我国许多高等教育院校都开设了声乐专业,在开展实际声乐教学过程中,民族声乐教学缺少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因此,可以通过借鉴美声唱法来完善高等师范院校民族声乐教学。在美声唱法的影响下,有效提高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实效性,促进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美声唱法;师范院校;民族声乐;教学借鉴

对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中小学校音乐教师。因此,其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能够体现出较浓郁的民族风格。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为学生构建出多元化的教学平台。通过将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让两者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可以实现两种声乐艺术形式的相互融合与借鉴。在开展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继承民族声乐为目标,通过借鉴西洋声乐艺术,让民族声乐可以向着科学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让民族声乐成为广大民众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基于此,针对美声唱法对高等师范院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借鉴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民族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实现了美声艺术与民族声乐教学相融合格局。从而可以在其专业中延伸出了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丰富了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理论,并促进了高等师范院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从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民族声乐教学方式来进行分析,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起了以美声为主体的声乐教学模式。通过美声唱法的学习,高等师范院校声乐专业学生可以对我国民族声乐作品进行兼顾演唱;2、充分借鉴美声唱法理论。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借鉴了美声唱法教学理论,让学生掌握科学化、系统化的演唱技巧,主以民族声乐为主要演唱内容,有效实现了中西方艺术的完美融合。

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之间存在的区别分析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之间的文化差异分析。对于美声唱法而言,其主要是发源于意大利歌剧,从演唱方式来分析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演唱方法受到了基督教音乐以及希腊文化的影响非常大,让美声唱法表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此外,近代美声唱法还融入了歌舞剧的表现方式,以咏唱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但这样的演唱方法在一定程度了限制了演唱者情感的表达。从我国民族声乐来进行分析,其艺术形式主要是发源于民间。其演唱表达方式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一种情感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以及情感都产生了巨大变化,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以及内容都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同时,我国地大物博,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或者地域都具有自身特色的声乐艺术。因此,我国民族音乐从内容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拥有非常丰富的特征。在这样的文化差异背景下,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将美声唱法引入到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可以有效地弥补缺少教学理论的缺陷。(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气息运用的区别。演唱需要通过合理化运用气息来确保发音的稳定性。因此,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借鉴意义两种艺术形式对于气息运用都非常关注,只是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美声唱法在运用气息时,主要是注重呼吸连续性,在进行美声演唱时,应该要进行深吸气动作,让其作为真假音转化的驱动力。而民族声乐在进行气息运用时,主要是以一种“气沉丹田”的方式为主。简单而言,民族声乐演唱时,主要是依靠腹部气息调节来进行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更能够表现出演唱者的情感。现代民族声乐中借鉴了美声唱法的一些技巧,让整个演唱更加具有喜悦情感。比如:在教学《牧笛》时,可以借鉴美声唱法中的花腔表现手法。通过气息调节可以表现出不同风格的演唱效果。(三)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发声方式的区别。对于声乐发声方式而言,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性。美声唱法主要是以真假音混合的方式进行演唱,而民族声乐发声方式主要是依靠气息调节来进行发声,想要实现真假音混合演唱非常困难。美声唱法在演唱过程中,可以自如的进行真假音转换,并能够以混合声的方式来进行演唱,让整首演唱作品的连贯性更强,从而让听众在欣赏时产生真假难分的效果。因此,民族声乐可以借鉴美声唱法的真假音转换技巧,并最大化保持民族语言和特色。(四)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声带共鸣的区别声乐演唱时如果使用真假混合共鸣能够让所发出的声音更具色彩,增强了声音的动听性。美声唱法在进行声带共鸣时,主要是利用鼻咽腔和咽部的共鸣,在演唱高音时,则可以转移到头腔、口腔、胸腔进行共鸣。通过这样的转换,可以让演唱时所发展出的声音更加明显、自然、动听。而民族声乐在演唱时,通常都是以口腔共鸣为。这样的共鸣方式所表现出的音色较为集中,头腔共鸣的位置主要集中于靠前位置。

三、美声唱法对高等师范院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借鉴方式

(一)借鉴美声唱法科学化的发声训练模式。美声唱法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后,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训练模式。特别是美声唱法训练过程中,科学化的发声理论以及训练模式成为了当前声乐训练领域较为推崇的基础理论。美声唱法具有非常华丽的音色,可以增强演唱过程中的感染力,其音域较宽还可以表现出了演唱时的张力。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虽然历史更为悠久,但对于一些演唱技巧主要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开展。这样的训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完整性以及现代科学理论支援。从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呼吸方式来进行分析,主要是延伸用吟唱的方式,在演唱时由于着力点较深,所表现出的音色较为高亢、明亮。通过美声唱法的借鉴,可以让高师学生在演唱民族声乐时具有许多声部,改变民族声乐传统的发音方法。更多地利用鼻腔以及喉头位置的发声来引起多个发音器官的共鸣。通过这样的发音方式,可以让所演唱的民族乐曲更具有层次感,并以一种较为饱满的声音来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在借鉴美声唱法时,可以保持传统民族声乐较为清脆的特征,让所表现出的审美更符合我国大众审美习惯。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多欣赏我国著名歌唱家阎维文的作品,让学生去感受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融合后的效果。通过较为科学化的发声训练模式,让高师学生可以自如地将两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统一。(二)借鉴美声唱法音区共鸣方式提高民族声乐感染力。美声唱法在引入到我国后,对我国的声乐领域发展形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传统民族声乐不断地借鉴美声唱法中的精华,让民族声乐得到了不断完善,让民族声乐更加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同时,美声唱法借鉴还打破了民族声乐缺少系统性、完整性的声乐理论,开始注重民族声乐教学的规范化理论体系的构建。通过规范化理论体系,让高师学校民族声乐教学水平发展更快。学生在融合了美声唱法之后,让民族声乐感染力、表现力更强。因此,民族声乐较为繁杂,不同地区以及民族都拥有各具特色的演唱风格。比如:江南地区民族音乐较为清新婉转,而北方地区民族音乐则表现出了豪迈粗狂的特征,西部地区民歌以嘹亮的特色表现出了高原特色等特征。通过美声唱法中的中音区共鸣方式,可以更好地拓展民族声乐的表现力。对于美声唱法而方,其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非常严格的声区划分,在演唱时需要按实际演唱需求划分为高、中、低声,并严格区分了男、女声。这种声区划分正是前文所提及的混合音区唱法。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欣赏我国著名歌唱家郁钧剑演唱的《说句心里话》,让学生对歌曲演唱时所运用的美声唱法进行感受。重点对歌曲高潮部分,演唱者采用了美声唱法中的宽阔音域来表现当代军人的情感,又在细节处运用了民族唱法来进行处理,让演唱内容更加婉转动人。通过美声唱法的借鉴,可以让高师学生对民族声乐进行重新认知,并尝试着将美声唱法中混合音区共鸣技巧应用到更多的民族乐曲中,让其民族音乐更具有层次感。(三)借鉴美声唱法让民族乐曲更符合当代审美习惯。在高师学生中开展美声唱法中的发声以及音区共鸣等训练之后,学生在选择民族声乐题材得到有效拓展。因此,许多经典民族声乐作品虽然动力性强,但以现代审美来进行分析,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声音的细腻度处理不够,同时音域范围也表现的较为平淡。因此,可以借鉴美声唱法来进行改进,有效提高了民族乐曲的表现力,与当代审美习惯更加贴合,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比如:近年来所涌现出的《好日子》、《母亲》等作品,都是融合了美声唱法之后的优秀民族声乐作品,这些作品深受民众的喜爱。可以说,借鉴了美声唱法之后的民族声乐作品,是我国民族声乐传承的最好方式,可以为我国的民族声乐提供发展的强大动力。此外,通过美声唱法借鉴,可以让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价值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展高等师范院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借鉴美声唱法,应该以坚守我国传统文化特色为原则。通过正确的题材选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讴歌伟大时代和人民的民族乐曲,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融合后的现代民族唱法。比如:可以让学生学习的现代民族唱法,体会其演唱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美声唱法的穿透力特征,兼具了民族唱法的“亲切、柔美、质朴、亮丽、传神”的特征。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针对近年所出现的“吴碧霞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吴碧霞如何以十足的韵味来演唱与创作我国传统民族乐曲,又可以对国外歌剧进行完美的演绎。让学生从本质上对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进行重新认知,体现两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方法所存在的异同点。认真总结出正确的训练方法,最终实现高等师范学生具备感悟语言以及演唱风格的能力,让其所演唱的民族乐曲更符合中小学生以及民众的审美。

四、结语

总之,无论对于美声唱法的借鉴还是对于民族声乐的传承,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要寻找到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来满足当前高等师范民族声乐教学需求。通过加大高等师范院校民族声乐教育力度,可以构建起规范、完整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声乐教育。不仅促进了民族声乐的发展,还有利于传统民族声乐的传承,让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登上世界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吴蕾.浅析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J].音乐时空,2016,04:122-123.

[2]许静哲.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J].北方音乐,2016,10:26.

[3]刘洋.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02:116-118.

[4]杨星.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教育科学,2016,05:104-105.

[5]刘国峰.美声唱法在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4:171-172.

[6]李星佚.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艺术评鉴,2017,20:101-102.

[7]张晶晶.从民声与美声唱法划分界限淡化问题看民族声乐教学[J].音乐生活,2018,03:66-67.

[8]阮小阅.从“跨界”现象看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J].当代音乐,2018,06:95-96.

[9]孙加航.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J].文艺生活旬刊,2016,01:118.

作者:黄丽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