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品质量检测与控制课程教改探讨

时间:2022-03-31 10:14:26

印品质量检测与控制课程教改探讨

要求员工厚基础、重应用,许多高校也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纷纷进行了教学改革,使学生适应社会需要,谋求自身的长足发展。《印品质量检测与控制》作为印刷专业的一门职业教育课程,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转变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理念的一个重要逻辑起点,教育理念对能否教好课程起着关键作用。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参与性。要一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引导式教学为基础,引进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二、革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课程内容的改革紧紧围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为目标,着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种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印刷设备及检测设备更新换代迅速,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或接触印刷行业的高新技术。例如在讲颜色复制时,不需要过多强调网点增大,应该把复制的重点放在色度值上。一些企业更新的设备也取消了网点值的测量,强调人眼对颜色的感知,这种改变更符合实际,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前沿知识,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满足印刷企业的要求,学生才会具有职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就业率。

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当下印刷专业的授课方式大多还是灌输式的,缺乏课堂交流。这就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生自学能力不足。针对印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的课堂教学现状,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如下改革:

1.绪论的教学方法

在上绪论章节时,首先回顾一下印刷品的生产工艺,并对印品进行分类,讲解什么是印刷品的质量,讨论对印品质量进行评价的原因,最后讲解针对不同印品的不同评价标准,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课程的教学改革

在教学实践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比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教学视频,引入课堂讨论等灵活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对相关实践操作带来一定的了解。例如在讲到相对反差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求取最大相对反差,以及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地密度。教学方式改革的同时,增加师生互动,让学生开动脑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立即解决学生的问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给予自由学习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学习印刷知识。

3.改革考核制度

采用综合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成绩、作业成绩和课程设计成绩和实验成绩三部分组成,各占总成绩的25%。这种方法能有效避免学生学习松懈,考前突击的不良习惯。

4.增加实践教学

为了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产,应在教学中设置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学习,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印品质量的检测方法,可以让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抽样程序。印刷过程中水墨平衡的调整等技术。只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技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增加实践教学的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实验,设置对印品质量进行评价的实验,比如色域图的绘制,网点扩大曲线的求取,以及如何在印前进行补偿等,这些实验可以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②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应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学生从查阅资料,学习设计原理,理清设计思路,再到最终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进行课程设计环节是必要的。③生产实习,就是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掌握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必须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场所和设施,有效降低实习成本。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只有把学生的实训工作做好,强化学生的定岗实习,从而让学生在实习中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让实践中的问题通过理论知识进行解决,形成一种理论与实践互补的教学模式,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印刷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必要进行课程改革,才能适应印刷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印品质量检测与控制是一门职业发展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实验及实习机会、改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是基础。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落实稳定的实习基地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实训条件。印品质量检测与控制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对印刷专业的发展一定会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李艳妮 单位:运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