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思维融入基础会计教学分析

时间:2022-12-16 08:59:13

大数据思维融入基础会计教学分析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大数据技术纵深领域应用的代名词,本文旨在通过基于《基础会计》课程中大数据思维如何嵌入为主题开展论述,为新技术背景下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思维;会计教学;应用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pathon正在逐渐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大数据处理工具,从减轻从事大量的表格业务的处理工作量的岗位来看,大数据技术确实为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种种便利。会计学属于传统学科,其“凭证——账簿——报表”的较为固定的业务处理模式已经风靡世界几个世纪,及时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也并未改变会计学科业务处理模式的本质。会计教育的基础仍然是复式记账原理,这是不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改变的。但,如何能找到一个契合点,解决传统会计教学中的大数据思维问题呢?

一、基本概念

(一)大数据。数据是人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反映活动过程或者结果的痕迹或证据。大数据(bigdata)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处理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二)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思维包括全样思维、容错思维和相关思维。全样是相对于抽样的概念,在大数据时代,借助技术实现全样数据的搜集正在变为现实。采用抽样方法处理数据时通过工具进行数据清理和加工以保证数据处理过程精准性的思维需要改变,全样数据中存在一定的错误率也是符合实际的。在全样数据下,将本家注重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从而发现规律为决策和研究服务。

二、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概述

传统《基础会计》的教学模式是基于工业制造业“采购生产销售”主营业务流程设计,以会计基础理论(复式记账、要素和账户)为基石,以会计等式为核心,以“凭证——账簿——报表”为账务处理流程的模式,重在培养学生对于会计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对于科目与账户的简单应用。学生经过大量的理论熏陶和简单的实验之后,形成的固化思维即“见到业务就考虑分录如何编写、账户的选用是否正确、借贷方对不对”的问题,而缺失了会计学科中最为关键的数据敏感性训练。

三、融入大数据思维的新型《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概述

改革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将传统会计账务处理流程视作“数据处理过程”,将财务报表视为“数据库”,重在培养学生理解发生的一笔经济业务而产生的数据是如何以原始凭证为载体一步步地流转到财务报表中的。图1融入大数据思维的新型《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具体模式表述如下:(1)将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主营业务划分为采购、生产、销售和费用处理等若干个子项目。按照虚拟业务发生顺序进行排序将各个子项目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基于制造业主营业务链的教学案例。(2)通过简单的数据计算理解会计。在教学案例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利润观的视角先学会运用“收入-费用=利润”计算案例企业的盈利和亏损情况。(3)在会计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环节,运用复式记账原理进行数据的计量、记录和报告(记账凭证和账簿)等专业化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融入全样思维,即所有与经济业务有关的活动全部纳入处理范围。融入容错思维,原始凭证中的原始数据在处理之前肯定存在不合理、不合法、不真实和不规范之处,需要指导学生用专业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融入相关思维,包括试算平衡、会计基本不等式、报告数据间的钩稽关系等,锻炼学生从数据流转的角度思考一个数据从原始凭证如何到报表的。(4)编制财务报表并学会用数据思维看财务报表。融入全样思维,思考是否财务报表中包含的数据已经反映了会计主体所有的可以通过数据反映的经济业务。融入相关思维,通过同一个报表数据指标的横向纵向对比,同一个报表年度内不同数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一个数据的增加或减少对于其他数据的影响或对于财务报表反映的企业资产负债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通过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基于现有的会计基础理论框架,融入大数据思维,对于学生后续进行更加深入的中级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乃至侧重管理、预算等管理会计知识的学习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胜青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