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4:13:12

课程教学论文

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篇1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中拥有私人汽车也越发频繁,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国内汽车4S店业务上的竞争。从汽车生产、制造、维护、维修、销售等环节都需要人才的支持,尤其是对于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企业迫切需要。在国内中职院校中所培养的人才,在学校要掌握一定的工作理论和实践,能够在步入社会之后直接熟练的工作。并且,中职院校所培养的汽车销售人才,能够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在研究中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汽车销售情况进行了解,并提出合理建议用以改善校企联合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校企合作;汽车销售;问题;措施

1校企合作模式概述

首先对校企合作含义进行分析,其主要是以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基地,而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以此能够使学校在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能够将学校所具有的资源与企业所提供的机会相结合,以此作为未来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现今,社会发展迅速,各行业之间的竞争尤其激烈。在教育行业中,中职院校之间也存在一定竞争关系,所以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更加注重时效性和实用性,不但可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并且还能为社会培养一批批实用性人才。而在校企结合下的中职院校,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此将各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得到应用,对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校企合作采用五种合作模式:学院主导式;共建共享式;企业学院式;教学工厂式;基地集群式。必须遵循“目标导向的互利双赢原则、过程控制的共建共管原则、系统优化的互补互促原则”三大原则。从目前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来分析,能够在教育上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效果,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被社会所应用,且能够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在行业中站稳脚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校企合作模式能够为中职教育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生机。

2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汽车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也使得汽车行业发展达到一定黄金时期,所以对人才的需求上也越发迫切。而中职院校作为培育汽车人才的重要场所,每年都为社会输送大批人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职院校在培养大批人才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教师水平普遍偏低、实践设备缺乏等。虽然大多中职院校都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模式,但是在实践上过度依赖企业实习阶段,在学校反而掌握实践内容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1对于汽车营销的不准确定位对于中职院校来说,能够在社会需求导向下培养高素质汽车销售人才,才是其进行教育的主要方向。但是,从目前中职院校教育模式来看,对市场需求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仍不够了解,所提供的理论教学在定位上也较模糊。甚者有些中职院校对于汽车营销的理解只是卖车,而不是针对卖车进行一系列销售技巧的销售,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汽车销售知识。与此同时,专业学习的学生对于汽车营销的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偏颇,认为理论教学在今后实践中作用不大,所以在理论知识学习上也不够认真。在国内汽车交易市场中,很多汽车销售人才过多的将服务放在首位,而并没有将营销技巧同服务相结合进行销售。在国内一些高品质汽车4S店中,一些汽车营销人员在营销上并未接受系统培训,如果涉及到较为专业知识时,在服务水准上则会大打折扣,不但影响客户对4S店的印象,甚至还会给4S店声誉造成影响。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因为对汽车营销定位不准确所造成。因此,中职院校在培养汽车营销人才的过程中就要先了解市场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此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的培养。2.2知识与实践欠缺配合中职院校教师本身在专业水平上较为欠缺,所以在汽车营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也只是灌输简单的理论知识,并未结合当前市场营销相关知识,也并未将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一般在课堂中只是对销售行为和销售技巧进行讲述,并未将所教授的知识点进行外延,无法使理论同实践完美结合起来,对学生今后进行实践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对于中职汽车营销教学来说,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践以及市场需求作为教学活动内容,那么对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具有一定作用。2.3汽车营销教学无法适应现代汽车行业从现今中职院校汽车营销教学情况来看,其学校所具备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用设备等情况仍存在一定的欠缺。但是现今汽车营销教学上同社会对人才市场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造成中职院校毕业学生在社会就业过程中知识结构简单,对新知识方面不够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所掌握知识点少的问题。而在教师方面,因对汽车营销教学上注重汽车销售技术与行为方面,但是所涉及市场营销方面内容并未进行教学,自然也不会将企业营销同市场营销结合起来进行讲解,所以中职院校在教学上无法适应市场现今汽车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3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必要性与优势

3.1必要性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批高素质人才。因此,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能够将所培养的人才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达到教育的目的。但是,中职院校本身在教育理念上较为缺乏,并且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教学方面不够重视,所以所培养的学生在社会实践上难以开展。从国内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思考,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在教学理念和模式上要进行更新,以此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在教学模式改变的过程中,在中职院校教师水平方面也要给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教学中以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以此展开教学活动。中职院校汽车营销教学中以校企合作模式则是今后中职院校教学发展趋势。所以,校企合作模式是符合现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但改善了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且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吸收更多高素质人才,一举多得。3.2优势校企合作本身是符合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对于学校来说,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反馈给学校,学校则可以在市场导向下合理的调整教学活动;对于企业来说,能够通过联合教学的模式,为企业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对于两者而言,都能实现“双赢”局面。

4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4.1提高校企之间合作模式建设首先,从学校和企业教学理念方面来说,能够充分对校企合作模式方面给予重视。从政府层面来说,能够重视中职院校教育模式,从政策以及资金上给予支持,并且在能够积极的将这种模式进行宣传,提高大众对教学的认识。也可以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国内中职院校实际情况,以此进行教育上的改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的改革上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应盲目进行。4.2提高中职院校师资力量,提高校企之间的配置从学校方面来说,能够保障学生各方面发展全面,那么就要从师资力量方面给予完善,以此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也可以外聘联合企业中一些优秀员工进行讲解,确保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能够结合学习。企业也可以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将最新的技术以及设备知识向学生进行讲解,以此使学生具备更加全面。4.3学校按企业要求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在校实训实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对于中职院校来说,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达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也算完成实践教学的目的。校企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行实践,使学生在企业实际实习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对员工的需求进行管理,这对学生来说无疑也是一次真实的工作实习,能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知识结构和实际技能,以此促进教学活动的外延。4.4不断丰富校企合作方式中职院校除了跟企业进行联合教学以外,还可以积极的探索更多适合中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合作模式,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实习和就业提供更多机会,以此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如汽车营销专业学生教学方面可以建设实训中心,可以真实的模拟4S店场景,如汽车展示厅、汽车维修接待中心等,通过场景上的布置,让学生根据汽车品牌和性能等进行营销,以此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与此同时,通过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可以由学校教师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考核和面试,以对学生实践效果有一定了解,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深入情况起到一定约束作用。

作者:李军 单位: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蒋妮.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6).

[2]罗智强.试析中职汽车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建构[J].科学咨询,2013,(39).

[3]沈杰.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31).

[4]李萍.项目导向下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84).

第二篇: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营销教学论文

摘要:针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宽泛,学生学习不主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培养目标难以有机融合的问题,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例,从教学的主要内容、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教学模式的保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教学模式是指将职业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的赛学一体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由于它能较快地提升学生的各种实践技能,近年来逐步得到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专业特点、课程性质及竞赛平台的不同,该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与竞赛融合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研究与实践为例,在分析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入手,制订基于技能竞赛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专业核心技能对应的技能竞赛项目,创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教学模式、革新“竞赛课堂”的教学方法,实施“以赛代考”的考评方式,对高职院校“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提炼与总结。

一、“以赛促学、以赛促训”

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一)制订基于技能竞赛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人才供求状况、企业组织架构、专业发展趋势、职业岗位需求、职业资格条件、学生就业去向等进行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技能大赛为切入点,以企业的用人标准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基础课、技能基础课、专业技能课、职业岗位课四层递进,实现校企无缝链接和学生零距离就业。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系统分析,组织行业企业专家进行论证,并结合教育教学规律,设计并制定基于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不断增加实践学时比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轨运行”模式,采用“教与学、学与练、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二)设计与专业核心技能对应的技能竞赛项目竞赛项目必须符合专业教学计划中对技能教学的相应要求。以赛促学所组织参加的各种技能竞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行为,而不是随意自由参加的单项竞赛,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技能教学的质量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所以组织各种技能竞赛必须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严格一致,必须与专业教学计划密切相关,必须完全符合专业教学计划中有关技能教学的相应要求。我们深入企业调研实际生产工作任务,以企业生产实践项目为载体,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规范为依据,制定比赛评分规则。结合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核心技能,按照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将企业生产实践项目设计成竞赛项目(如图1)。图1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技能竞赛项目与专业核心技能对应图(三)革新“竞赛课堂”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学校实施以培养名师带动名校的举措,大力培养“双师型”和“双高型”教师,选派教师参加部级的教师培训,到外省市大型企业参观学习,为专业教师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方便教师专业进修和下厂锻炼,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通过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以任务驱动,班级学生分小组进行竞赛的方式完成任务,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改善了学习效果。(四)实施“以赛代考”的考评方式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利用职业技能竞赛平台、实训软件、现场实操等方式组织专业竞赛,将竞赛结果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成绩。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考核过程相重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防止部分学生产生不认真的学习态度。课程考核方面也达到了既注重结果又兼顾过程的标准。我们改变以往的“平时表现+期末考核”的考核方式,对核心技能的核心课程(实训)实行“以赛代考”的考核方法。更加突出考核的过程化、真实化的特点,提高考核的实际效果。从知识、技能、素养三方面全面真实地考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真正达到以考促学的效果。

二、“以赛促学、以赛促训”

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其具体研究与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探索阶段(2009-2010)2007年9月,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作为专业方向开始试点招生,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与培养目标都处于摸索阶段。2010年我们申报的“2007-2010年近三年汽车专业毕业生情况跟踪调研”项目获学校批准,通过学生的调查问卷,我们深刻体会到该专业的当前实行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同时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学校技能竞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企业中发展更好,基于此,我们探索基于技能竞赛的教学模式。(二)实践阶段(2011-2014)专业团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基于技能竞赛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设计出与专业核心技能对应的技能竞赛项目,创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教学模式、革新“竞赛课堂”的教学方法,实施“以赛代考”的考评方式,并将这些成果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全面应用。通过实践,专业学生培养质量逐年上升。2011年-2015年麦可思调研报告显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逐年上升,学生的母校推荐度、专业满意度、平均工资均名列学校前茅。近3年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赛项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三等奖第一名),所获成绩均为当年湖北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高职汽车赛项的最好成绩。历年参加竞赛的8名学生均在汽车营销与售后服务企业担任部门经理。(三)升华阶段(2015-2016)通过成果实践和经验积累,我们公开出版了基于“竞赛课堂”活动教学法的改革教材《汽车销售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8155892),主持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参与部级教学资源库建设,牵头机械行指委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项目,并通过校际交流与教育部高职院校师资培训项目,在全国范围将该成果进行推广。

三、“以赛促学、以赛促训”

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及推广自2009年开始,该成果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7届学生中得到了全面推广应用,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省及全国技能大赛、兄弟院校参观学习交流以及利用2011-2015年教育部师资培训项目平台等方式推广该成果,取得如下效果:(一)依据2011年-2016年麦可思调研报告,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逐年上升;学生的母校推荐度、专业满意度、平均工资均名列学校前茅。(二)2012———2016年,学生连续参加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赛项,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三等奖第一名),所获成绩均为当年湖北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高职汽车专业最好成绩。历年参加竞赛的8名学生均在汽车营销与售后服务企业担任部门经理。(三)通过该成果的推广实施,本专业团队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团队教师获得2010年高职院校说课大赛一等奖(部级);获得2011年课程设计大赛二等奖(部级);获得2013年汽车专业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部级);获得2016年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部级)。(四)湖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10余所兄弟院校领导专家先后来我校考察交流成果应用情况,对本成果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并给予充分肯定。通过2011-2014年连续4年教育部师资培训项目,向来自全国50余所院校120余名骨干教师推广了该成果,帮助来交流学习的院校师生在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得佳绩,如湖南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2015年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赛项中获得二等奖。他们的指导老师表示,2013年、2014年两年来我校交流学习对获奖的帮助十分显著。

作者:聂进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苑振柱.“以赛促学,以赛促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87-88.

[2]彭国平.“以赛促训,以训促教,赛训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1):60-62.

[3]肖海慧,邓凯.“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154-155.

[4]张贺.“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6-77.

第三篇: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探索与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学校汽车营销类专业开设的汽车构造课程理论教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引入基于问题导向理论教学法,探讨问题教学法如何应用,以期有效提升学生对汽车构造课程的理论学习效果。

关键词:汽车营销专业;汽车构造;理论教学

汽车类汽车营销与服务等专业,主要以汽车营销为培养方向,培养学生的汽车营销知识、服务技能、营销综合素质,培养能运用市场营销知识完成汽车营销与服务活动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三依托”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即:汽车营销技能依托实习实训、营销理念依托课程建设、营销个人人格魅力依托专业内涵建设。《汽车构造》是汽车营销类的一门重要基础专业课程,是学习其他后续汽车使用与维修、汽车市场营销、汽车销售实务等专业课程的基础。然而在课上授课过程中,针对汽车营销类学生会出现很多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传统教学模式会严重阻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主动性、创新性,使得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学生更是觉得无从下手、难以理解。

1汽车构造课程理论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生源不同,课堂表现两面性。根据我校历届学生招考生源来看,有两类,一类是三校生;另一类是统招高中生。从统招部分学生生源文理科来看,理科生思维比较敏锐,文科生感情比较细腻,表达能力出众。从上面生源不同来看,理论课堂上会出现几个问题:其一,对于部分三校生来说,由于掌握的基础知识不牢靠、不系统、不完整,会出现所讲内容难于理解问题;其二,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觉得知识枯燥无味,逻辑性太强,实用性太强,难于理解,会导致渐渐的不愿意学习,失去兴趣;而对于逻辑推理性较强的理科学生,可以很好的理解所授课内容,跟得上课堂节奏,课堂上出现两面性,一边是学不进去的,一边是特别有兴致的。1.2针对不同专业、相同课程的学生,教师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的教学。汽车营销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汽车销售企业、汽车配件销售企业等企业就业。从事汽车销售、汽车精品销售、汽车售后服务等市场营销和服务等工作,而不是像汽车维修检测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等主要从事汽车维修、保养等技术工种的工作。但是我们授课教师在授课时确实没有针对专业特色不同、学生就业去向不同,而进行绝对意义上的区别授课。无论授课计划、授课时间、授课课堂安排,还是授课形式、授课内容等都统一处理,没有根据授课对象不同而采取不同方式授课。课堂授课形式比较机械化、原理化、逻辑化,造成绝大部分学生感觉课程无趣,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1.3汽车营销类汽车构造课程教材针对性不强,缺少实用性。目前市面上关于汽车营销类的书很多,但是比较适合汽车营销类的汽车构造教材却少之又少,不是教材章节内容过多,就是内容表述过于生硬(如,大量的结构原理图、机械部件图)、过于系统、过于庞杂、过于深奥,严重缺乏趣味性、吸引力,致使教师难于授课,按照书本讲太深、太难懂了,不按照书讲学生跟不上课件演示,教师讲慢点的话,完不成教学计划,进度跟不上,导致连锁性一系列问题。

2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问题导向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较为广泛,目前多应用于数、理、化、医学等相关学科,应用于汽车类教学尚且不多。那什么是问题导向教学呢?以问题为导向教学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起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而目前课堂教学还依然存在于传统教学中,教师照着书本或讲义满堂灌,课堂互动很少,就是有,也是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互动,学生没有活力,没有兴趣点,不积极参与被动式的互动。以问题为导向教学,能够激活师生双向互动,学生能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上的主体,尤其是那些能够思考到接近问题真相的学生,会越发的主动、有活力,有种自己被全课堂的同学认可、羡慕的感觉,这样部分学生的主动热情的学习氛围,会带动全体学生,学习效果很好。目前课上授课教师的提问多数属于记忆性问题与推理性问题,而分析、判断、比较、发现、评价等价值的问题却少之又少。以问题方式教学会较好地体现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本人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向谈谈自己的做法。2.1细化教材章节,转化教学重点、难点内容为教学问题。汽车构造理论课堂上,由于所讲汽车零部件细节知识,如变速器换挡原理、发动机节温器工作原理等,具有逻辑性、思维性很强,学生一开始学习会有畏难心理,逐渐地失去学进去勇气,导致“混”课堂的现象。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可以将教材章节进行细化,抽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设置短小、简洁的问题,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所设问题的进行思考,从而进行分析问题。比如变速器内容,可以这样设置问题点:什么是变速器?变速器的种类有哪些?变速器的组成?2.2从日常生活案例实际出发,形象地设置教学问题。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学生了解之后,就是内容深层次转化,进一步的分析和发现,达到理解掌握的效果。教师可以把重难点内容以生活案例方式作为问题引导,从生活实际出发,形象地设置教学问题。如,讲到汽车手动变速器档位变换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点,“我们生活中骑的自行车,有变速器吗?有档位变换问题吗?”,抛出问题点,使学生暂时不再一味纠结于枯燥、难懂的汽车变速器换挡问题上,相当于转换话题。由于大部分学生都会骑自行车,所以兴趣点被激发出来了,学生一定会跟着教师所设的问题点追想下去,与此同时,经过对自行车动力传动问题、换挡问题激烈思考、共同分析、判断后,就可以把话题引回到汽车变速器上,这样就实现了将“汽车变速器换挡”的复杂问题转化为“自行车动力传输以及如何实现变速换档”的简单问题。2.3采用类比方式,引导学生思维连续性和发散性。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在汽车构造理论课上,由于零部件基本原理有相似性或类似性,所以可以通过类比方式讲授其功能、结构、原理等。通过类比方式讲授,学生会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复习、记忆,还会起到对难懂、懵懂知识重新学习的作用,使学习思维连续、持续,甚至会激发起学生对某些事物的发散性思考,增强其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汽车构造课程中底盘部分主减速器内容,就可以与变速器的低档位传力原理进行类比教学,其功能和工作原理很大一部分基本类似,都具有减速增距作用等。

3结论

针对汽车营销类汽车构造课程理论教学现存问题,提出有针对性、适宜性教学的重要性。采用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法,应用于汽车营销类汽车构造理论教学,效果显著,学生上课积极、课堂勇于思考、能够对相关问题自主分析。针对课程的特点,本作者将会在今后进一步探索实践教学的研究,以期达到适宜的、科学的、创新的教学方式,最终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翟静 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陈建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创新教学探讨[J].电子测试,2016(7):85-86.

[2]范蕾,于汇泳.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4(4):67-68.

第四篇:高职汽车营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基于新的汽车市场形势下对营销和销售人员综合职业能力的新要求,针对目前高职汽车营销课程现状,提出改革的新思路和建议,旨在以推动课程内涵建设的发展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汽车营销;课程改革

汽车销售是汽车产业中的关键环节,多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4S店营销模式加大了对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汽车销售人才的需求,这也对汽车专业毕业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从毕业生和企业的调查来看,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欠缺、知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普遍存在,作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汽车营销”在内容和课程设计上亟待改革与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则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专业课程水平决定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汽车营销课程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汽车专业营销人才,使其符合汽车行业和营销领域的新要求,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汽车营销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在深化“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之下,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推进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及改革以适应市场与时代的要求。综合近些年汽车技术与服务专业的发展和汽车营销课程的建设,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方面

目前,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被打破,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较为广泛的引进课堂,推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所引案例陈旧,学生容易理解但不宜运用,而且多数案例源于国外,与中国国情、商业、文化脱钩,可参考价值不高,学生应用到实践中不能使企业满意反使学生困惑;二是项目教学法流于形式,出现“只有雷声,没有雨点”的现象。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换角色,教学过程中以咨询员、伙伴、朋友等角色出现。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以理论灌输为主,穿插实训课程,且实训过程仅仅让学生分小组完成任务单上的项目,缺乏实训后的分析和总结。

(二)教材内容方面

首先,教材中涉及理论大多是西方传统商业环境下的营销与销售理论,而以中国文化和商业环境为背景的相关知识涉及甚少,同时缺乏最新的前沿性的观点及论述。“重理论轻实战,重西方轻本土”是汽车营销教学中普遍的现象,一线实战积累形成的“草根理论”常常被轻视。其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汽车营销课程教材内容就略显滞后性,不能与时俱进,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赢取学生的注意力资源就显得被动。第三,教材的知识结构单一,仅以营销知识和销售技巧为主。在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社会学、心理学、金融学、传播学等学科,以及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人际关系学、行为学、礼仪学等方面涉及甚少。

(三)实训实践方面

首先,“汽车营销”实训课程环节中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实训环节依然存在不足:由理论课堂走向实训课堂,初期学生兴趣浓厚,然而中后期实训环节成为常态化教学后又因实训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以及实训内容、环节缺少创新、智力开发,使实训课程存在“走形式、走过程”的情况,影响了实训效果及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实践环节,“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欠缺。能和学校建立合作的汽车4S店不多,能让学生参与“实战”锻炼的企业就更少。实训课堂中的成效还需要在企业实践中得到验证,才能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就业。

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汽车营销课程改革

(一)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

高等教育学认为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达到“应知”的目标,技能的学习是为了达到“应会”的目标,而将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概括化、系统化,更好地支配、调节人的行为,并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这便是“应变”目标的要求。这种“应变”能力就是综合职业能力[2]。综合职业能力是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职业人需将其作为有机的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是一种综合性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涵四种核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专门技术能力和工作发展能力,以及四方面的基本素质:思想修养、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3]。

(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汽车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当前,关于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改革的研究大多只涉及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如情景式教学法、柔性教学法、三位一体教学法的运用,缺少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高职课程改革要明确的是,高职教育以“能力本位”为培养目标不仅是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还需要培养学生在复杂工作情境中的自我认知、自我分析、自我判断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汽车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就不能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讲授,更需要为学生提供情感、素养、价值观和知识技能训练的综合课程,才能使学生获得角色转换所必须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汽车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就是要针对汽车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以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专门技术能力和工作发展能力为导向的系列改革。1.以模块化的任务引领式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进行社会参与时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积极和完好状态,主要体现为自主分析判断能力、与人沟通交往能力和竞争合作能力。依照“汽车营销”专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谨慎择取“必要、够用”的理论,以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以“体会、学会”为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基于模块化的任务引领式教学,就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交融、学习与实训交替的目标,强化了知识的应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汽车市场环境分析与调查模块为例,设计任务学习,见表1与表2。依据现实的工作任务、以职业活动为主线安排的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成员需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各项任务,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为达到调研的目的学生必须和陌生人沟通,这就激发学生能动性,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述和沟通能力,同时在任务考核的过程中通过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给小组打分,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此外,教材的选定也是重点。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师自己要尽可能认知最新的前沿性观点和论述;教材内容可分为9个学习项目,其中“汽车营销认知与入门”为基础模块,“营销调研”“汽车产品和品牌策略”“汽车产品定价策略”“汽车产渠道策略”“汽车促销策略”“汽车销售与服务”为应用模块,“公共关系与汽车而营销”“汽车营销法律与法规”为提高模块;教材体现与“互联网”联系的新特色,如课本中扫“二维码”学生就可以看到汽车营销教学软件(模拟仿真教学)以及微课的下载跟进学生课后学习等。2.采用小组领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关系、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除了在“汽车营销”课堂上的理论教学,还要更多的安排和设计学生的课后学习任务。可以采取小组领学的方式分配学习任务,如:1)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有关2016年的国际、国内政策与形势,来分析对我国汽车企业的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影响;2)搜集并了解某一汽车品牌的营销策略,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带来的启示。每个小组领取一个学习任务,课后研学形成总结性报告并制作PPT在课堂上讲述,通过这种小组领学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3.通过实训周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专门技术能力专门技术能力是指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汽车营销”课程改革需强化实训的实战性和考核方式的职业性。首先,设计汽车营销实训专周课程。通过实训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所学的汽车基础知识、汽车销售服务流程和经营场所的管理制度;强化推销技巧、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以汽车整车销售流程模块为例,此模块包含六个项目,分别是汽车销售展厅接待、汽车客户需求分析、车辆展示与介绍、异议处理和试乘试驾、新车交付、车辆售后服务管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对4S店进行观摩和学习,随后编写六个环节的情景剧本,然后在模拟企业汽车营销实训车间以真车、真实场景进行演练,通过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方式完成六个项目的实训内容。其次,综合模块与大赛成绩使考核方式更加职业化。“汽车营销大赛”是以赛促学的有效途径,“汽车营销”课程采取过程性和水平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即平时各模块的成绩与大赛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4]。4.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工作发展能力工作发展能力是指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适应与调整能力[5]。工作发展能力的培养需要汽车营销课程组探索与汽车销售企业的深度合作。首先,安排学生在汽车销售企业集中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汽车营销课程教育教学中重要的职业实践环节,学生需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工作任务,获得感性认识,提升职业能力。其次,安排职业生涯人物座谈。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除了课程组教师的引导,还可以邀请企业内有经验的职业人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汽车营销”课程改革是依据职业岗位技能与发展为宗旨,以汽车营销企业真实的营销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进行创新的课程体系。新构建的“汽车营销”课程更加重视综合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与汽车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学生更自信的走向工作岗位,实现了毕业就业零距离。

作者:谢霖 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吕秋硕.高职汽车营销课程改革初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62-63.

[2]胡皓灵.浅析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2):134-135.

[3]邹贵平.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初探[J].职业时空,2011,(12):13-15.

[4]王彦梅,李佳民.高职《汽车市场营销》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2,(3):28-30.

[5]陈苡.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报,2013,(9):112-114.

第五篇:汽车营销课程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汽车营销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主修课程之一,本着如何提升高职学生高素质应用能力的原则,将汽车营销课程中融入了实际的汽车营销工作内容,从实际出发来总结归纳相应的教学效果和经验,从而更好地促进该课程教学效果和提升,最终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关键词:汽车营销;教学改革;校企合作

教育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而职业教育则是我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对职业人员的基本需求,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将对学生的培养重心转向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的应用人才的需求,教育部颁布了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书,其中明确表明要将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考核实现校内与企业相结合,通过学生的校内实现、企业实训和实习的三个方式实现课堂教学和实习一体化。根据意见书的指导方针,我校的汽车营销课程一直是由我院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担任的,2015年起对该课程进行了课改尝试,参与此项目的班级为汽车运用技术1407班36人。在本文研究中,主要是以汽车营销教学过程为例,通过引入汽车营销工作环节来开展相关的教学过程,而后总结最终的教学效果和成果,从而为提升汽车营销课程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1研究背景

1.1企业背景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现有汽车4S四百多家,仅乌鲁木齐市,就有有近170家汽车4S店,所以对于汽车销售行业来说,对于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量非常高,对于汽车营销课程来说,就业前景非常可观。根据近些年的企业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学生的反馈效果来看,他们对于学生的汽车专业知识还是比较肯定的,但是学生的市场调研的能力以及企业营销策划的能力一直是欠缺的,仍旧是企业最关心的。如果大量招聘市场营销专业的高职生,由于缺乏对汽车行业的了解、对汽车的专业知识反而成为了开展营销策划和汽车销售的瓶颈。新录用的人员都要进行系统培训后才能上岗,这无形中造成了汽车4S店的招聘成本和生产成本投入,所以很多汽车4S店在反馈的意见基本上集中在一点,是希望我们提供的毕业生能够在市场调研与营销和汽车专业知识两方面都能充分掌握。1.2现有实践技能的评价标准不够清晰,考试方法比较单一根据课程标准,汽车营销实训项目中要求包含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汽车4S店工作人员的商务礼仪的实训,再者是对汽车4S店实际的工作流程进行实训,另外,要求对整车销售过程、基本的维修保养流程以及汽车的库存管理方式等内容都要靠开展相关培训,最后要对六方位绕车和相关操作进行培训。一般说来,在教学计划中,都会有相关的标准和说明,但是汽车营销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各个标准很难量化来测定,再加上当前很多都是以笔试为主,通过试卷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测评非常不科学。加上笔试机制引导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获取更高的学分,反而压抑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从而导致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出现。1.3实训基地建设投入较大目前我国汽车的营销主要是在各汽车生产厂商建立的4S店中进行的,学生只有去这样的单位进行实习,才能掌握真正的汽车销售的办法。但事实上汽车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去实习往往会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用人单位基于商业机密等一系列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接收或者是不愿大量接受实习生,这就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为此,建设好校内的实训基地就成了培养学生工作能力的主要解决办法了,但是汽车营销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并不像其他的一些工科专业那样便于实现,要模拟出一个真实的汽车营销的环境,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很多时候预一算出来,学校就打退堂鼓了。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学生没有过汽车销售的现场感受,如何能做到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呢?1.4老师实践能力不高虽然目前高职院校老师的学历越来越高,甚至有很多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加入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来,但是很多老师由于从学校直接进入教师队伍,实际的企业营销经验很少,大都没有经过汽车4S店中实际的营销过程的锻炼和洗礼,最终导致了对于实际的汽车营销技能不了解,实际的营销实战经验验证不足。再加上老师自身学识来自于高等院校甚至是研究生阶段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应用型的高职教育有些格格不入,导致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偏离教学主题,或者把握不到整个课程教授的重点。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老师在汽车营销实战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习培训、讲座等各种方式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将会为汽车营销课程带来极大的便利。

2利用汽车展作为汽车营销课程实践教学实施课程改革

2.1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新疆卓辉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为我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新疆卓辉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公司注册资金4121万元。是全疆最大的东风日产专营,集团公司总部位于乌鲁木齐市市天山区金银路611号,紧临外环路,背依国际大巴扎,交通便利。目前在新疆地区有11家4S店,年销售量上万台。是集整车销售、售后服务、备件供应、信息反馈为一体的大型汽车销售集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了解企业在营销中最急需最主要解决的问题,发现基本集中在客户满意度、消费趋势、客户关怀等方面,而营销主要的方式有促销、团购、车展等。本课程期间恰逢新疆冬季国际车展,经与企业沟通协商,汽车1407班36名学生参与车展,利用汽车展作为汽车营销课程实践教学,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企业完成车展销售任务。车展实践教学:在一定时间内要求学生根据企业的要求完成车展活动策划。学生完成本教学任务的过程是首先了解营销策划的理论知识,然后根据企业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品牌、特点、宣传的重点、促销的目的、提供的经费和人员情况等相关因素,完成一份车展活动策划;企业在规定的完成时间内,评判各组上交方案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将汽车营销部分课程放至企业进行,教学由学校课堂转换到企业,学生由企业专业人员进行企业文化、市场营销和销售技巧培训,并有学院专业教师陪同指导。经过集中培训后,学生完成活动策划书后,学生参加在红光山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15年冬季国际车展,到真实的销售岗位上去锻炼技能,检验学习成果。2.2参加汽车展的其他教学目的汽车展上展示的内容很多,包括了汽车上的各个部件以及经典车型,利用最新技术开发实现的零部件,各种汽车实物展示、模式展示、部分实物解剖,借助多媒体、3D动画技术展示的汽车特技或技术信息等。通过对车展的参观以及对现场技术人员的沟通,从而获得更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对汽车文化、汽车企业的了解,感受了企业氛围,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最后,参加车展极大地提升而其对汽车专业的热爱,通过了解产品和技术,增强了自己未来职业的美好憧憬,从而对汽车营销专业更加热爱。

3汽车营销课程校企合作改革实施效果

3.1贴近市场,联系实际改革意味着压力,课程改革不仅需要老师在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有压力的。在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实际分配的任务都很迷茫,这说明了学生对实践性的教学的不适应。但是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学生逐步地完成了分配的任务,自信心建立起来之后,自我学习的动力和模式就逐渐运作起来了。通过学生更加贴近市场了解实际需求,理论联系实际地完成相应任务,最终通过感受实际的工作氛围以及完成工作的成就感来带动学生后期学习的开展,感受营销的魅力。3.2解决了企业短期用人需求,为学生就业打基础通过此次课程改革,将课程与车展很好的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营销能力,同时也解决了企业短期用人需求,促进了校企合作。2015年12月24日,为感谢应用工程学院汽车运用技术1407班学生在乌鲁木齐冬季车展期间对卓辉公司的帮助,进一步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新疆卓辉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晓江、行政经理苏泽剑、销售经理殷建梅一行来我校进行校企合作洽谈,学校党委副书记马瑞丰、应用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勇,院长李晓娟、副院长关宁、汽车1407和1507班学生等参加了此次洽谈会。卓辉公司总经理邵晓江对我校学生在这次车展期间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邀请我校学生在“3•15”车展以及后续的车展中能继续来卓辉集团进行实践,希望学生在毕业后能加入卓辉集团继续服务社会。汽车营销的课程改革,是我校课改的一次尝试,也将是我校课改的开始。通过实施对汽车营销课程改革,参加车展实践,既开拓了学生视野,又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可以帮助并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现顶岗实习阶段,汽车1407班有12名学生进入卓辉集团旗下4S店实习。对于汽车4S店招收到员工之后,对这些在课改学习后的学生进行了考核,结果非常令人满意,他们在反馈意见书中提到这些毕业生的综合能力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这些都是课程改革的直接效果,汽车营销企业也都对校企合作的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扬。这次课程改革的成功,给予了我们更大的信心,我们将持续对本课程进行深化改革,通过改革方法和经验分享、加大校企合作深度等方式,使其他专业课程也都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走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道路。

作者:李飞 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应用工程学院

第六篇: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营销教学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多,2016年,我国的汽车销量突破了2600万辆,较前年相比增加了7.5%。2016年,我国汽车行业重点企业主营业务累计收入超过了15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前年增长了15.8%,由此可见,我国的汽车行业正处在快速的发展中。汽车营销人员是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各类教育机构都纷纷的开设了汽车营销专业,为我国汽车营销市场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在目前我国的汽车营销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制约,所以汽车营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普遍偏低,作为一项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汽车营销教学必须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1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营销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1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要通过情景的而设计来处理相关的汽车营销业务,并且其运作方式也都是和汽车营销的企业相同,因此,是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来对学生进行约束,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学生在情景模拟教学法中学习汽车营销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等形式来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1.2让学生快速适应就业

相关的调查指出,无论是中职、高职类院校还是全日制本科院校,学生在就业后通常都会有一个阶段的“就业适应期”,在此期间中,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会处在一个磨合的过程,无法快速的满足职场工作的需求,而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学生在汽车营销学习的过程中实际的了解汽车营销的过程中,按照企业的各项制度来进行学习,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下了解到客户的消费模式、营销策划、销售技巧等等,从而真正的体会导致企业和市场对营销人才的要求,最终让学生快速的适应就业。

1.3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需要通过实际的职场操作才能得以培养的,在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汽车营销中,学生会从衣着、行为到心态、环境等通通的面对到高度仿真的环境中,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处在职业氛围中,让学生的心理产生从教学到就业的转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将职业素养、责任性、荣誉感等融入到其中,最终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2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营销中应用方法的设计

2.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营销中应用的首要环节,在准备阶段中,需要从如下几个角度来进行:第一,教师准备。教师要准备好合理的教学目标,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和汽车营销专业的实际来讲,我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营销中应用的教学目标主要为三点:(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整车销售顾问、保险、理赔、售后等多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汽车产品知识和与客户沟通及谈判的技巧,了解客户心理,分析客户行为,熟悉各种市场调查及营销等相关内容;掌握汽车销售的流程,汽车销售的礼仪,汽车理赔及售后的流程等等。(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汽车营销中的种种能力,包括接待客户、介绍汽车、试驾、谈判及沟通等;具备服务能力,包括服务礼仪、服务技巧等;具备客服能力,包括接待、咨询、处理投诉等。(3)素质目标:让学生掌握服务意识;培养学生责任心;激发学生职能素养及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等。第二,学生准备。学生是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营销中应用的主体,因此,也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学生要掌握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原理和汽车营销的相关基础知识,并且在分组后,组内的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让团队内可以实现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第三,原则准备。所谓的原则准备就是情景设计的原则,具体的原则为:(1)系统性原则。情景的设计需要坚持系统性的原则,其中无论是情节还是问题都要注意连贯性和系统性,虽然其中的情节和问题可以灵活的变动,但是其整体要按照教学目标来进行,将情节进行系统的规划,明确预期目标。从汽车营销的角度来看,汽车营销的情景需要按照系统的步骤来进行设计:礼仪、知识、顾问、销售、满意度和售后,将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汽车营销整体。(2)真实性原则。情景模拟教学法最为重要的就是突出情景的真实性,如果缺少了真实性那么就失去了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核心,因此,在汽车营销情景的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情景的真实性,模拟的对象就是汽车营销企业或4S店中真实发生的场景,无论是客户角色的语言、行为还是销售人员的礼仪、流程都要力求真实,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出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营销中应用的意义。

2.2情景选择及分析

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就需要对情景进行选择,情景的选择并不需要以大的背景来进行,可以以大背景作为主线来选择其中的支线问题,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习,同时,情景的选择过程中要注意不同情景所表达的不同含义及蕴含的不同知识点,注意对知识点进行提炼,从而起到更好的学校效果。结合汽车营销专业的实际内容,笔者将汽车营销分为六个情景,分别对其进行分析。情景一,销售礼仪及接待。情景内容:汽车销售中常用的着装,行为,礼仪等,其中包括接待、形体、问候、引导等。要求:学生要掌握汽车销售礼仪的基本知识,注意着装及行为等方面的规范,按照正确的标准来接待客户,有效的接近客户。情景二,客户需求分析。情景内容:客户到店后,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客户的购买想法,分析客户的需求。要求:学生掌握收集客户信息、分析客户需求,与客户进行沟通等方面的知识。情景三:产品介绍。情景内容:销售人员对客户介绍汽车知识,介绍的内容为汽车的全方面知识,包括前方、侧方、后方、内部等等,包括六方位绕车介绍和FAB介绍等。要求:学生对汽车进行充分的了解,包括品牌,汽车的各项零件,整体性能等等,还包括汽车的外观、特色配置、安全设施、发动机性能、参数等等。情景四,交付及跟踪。情景内容:客户前来取车,销售人员与客户之间的交付流程、各项手续和后续跟踪。要求:学生要掌握车辆交付的各项环节及手续,例如,交付前的准备、费用文件、合同文件、验车及车辆操作说明,帮助客户整理资料,完成合同签订等、情景五,客户满意度。情景内容:汽车故障后,一次未得以处理好,客户进行投诉。要求:学生要掌握遇到投诉时的服务用语,分析客户投诉的目的,掌握倾听技巧,沟通技巧等,满足客户的要求,降低投诉的产生频率,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情景六,保险。情景内容:客户续保汽车保险。要求:学生要熟悉汽车保险的种类及各项费用,明确各项保险的优势及对客户的适用性,提出适合客户的保险组合与方案,帮助客户办理保险。

2.3评价

评价是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营销中应用的最后环节,通过评价可以了解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营销中应用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同时还可以综合性的考量学生在情景教学法中的表现,进而分析学生对汽车营销知识点额掌握情况。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确定出统一的评价标准,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同时,评价的结果要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最终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营销中应用的建议

3.1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

在传统的情景模拟教学法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学生在情景中并不能发挥出作用,甚至有的学生在情景中根本没有“台词”,这就难以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情景中,从而无法发挥出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际效果,因此,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营销的应用中,教师需要注意发挥出每个学生的作用,首先,情景的设计要避免“过大”,要贴切实际,同时,可以加强情景的使用频率,细化组内学生的数量,让每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情景中。

3.2教师发挥出辅助的作用

教师是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营销中应用的主导者,同时也是辅助者,在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汽车营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旁细致的观看,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的融入到情景内,同时密切的注意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记录,最后进行总结,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在汽车营销教学中无论是对汽车营销专业的发展还是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汽车营销教学工作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付昌星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河西新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玉义,浅析汽车营销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J]教育论坛,2011(26).

[2]杨冬梅,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论坛,2014(03).

[3]杨玉梅,运用情景教学提高实训效果[J]职业教育培训,2014(11).

第七篇:汽车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摘要:“互联网+”新常态对传统的汽车营销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汽车电子商务成为现实,潜在客户隐藏于无形市场,有形产品转变成无形服务,汽车营销与服务业态悄然变化。新常态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汽车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基于这种状况,本文对汽车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了调研和思考,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技工院校;汽车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应对策略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技术突飞猛进,汽车电子商务成为现实。

一、“互联网+”新常态下汽车营销与服务业态的变化

人们购车、用车、养车的消费方式悄然发生变化,新常态倒逼汽车营销模式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不断创新,给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1.汽车网站创新商业模式对营销市场影响的巨大汽车网站创新商业模式,横向整合各品牌经销商资源,转变成O2O大型综合性汽车电商平台,使原本相互独立的4S经销商不再是封闭的独立主体。以汽车之家、易车网为代表的汽车垂直网站,改变原来基于广告收入的商业模式,转变成O2O综合性大型汽车营销与服务电商平台,多维度与各品牌经销商合作,整合行业资源,业务涵盖广告信息推送、新车销售、二手车交易、售后服务、保险、金融等整个汽车后市场产业链。据汽车之家财报,2016年“双11”期间通过汽车之家的订车量高达200多亿。2.汽车4S经销商纷纷创新营销模式,增设网销、电销业务部门转战隐形市场“互联网+”改变了汽车消费习惯,看车、购车、养车不一定要跑到4S店,只要打开PC,点点手机就能轻松完成。对营销服务而言,潜在客户隐藏于无形市场,使原本的坐销模式陷入困局。因此,4S经销商纷纷创新营销模式,增设网销、电销业务部门,转战隐形市场。通过与门户网站、垂直网站和公司自身网站信息,寻找客户,邀约到店,实现线上看车,线下体验的B2C营销模式。3.营销手段多元化,微信营销、APP移动终端营销,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微信作为信息传播的创新模式,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令很多企业趋之若鹜,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移动终端等技术和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微信营销将在汽车行业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APP营销渠道的价值日益显现,APP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除了导航、实时路况、行车数据、多媒体娱乐方面之外,正逐步成为汽车营销与服务的重要渠道。如奥迪、宝马、福田、大众、斯柯达等汽车公司已经将移动互联作为品牌投放的重要渠道。

二、“众筹汽车”开创社群营销的C2B新模式

“互联网+”使众筹汽车、定制汽车成为新的汽车营销渠道形态之一,真正体现了以消费者需求为主体的特征,福田汽车“萨瓦纳众筹定制版”先吃了螃蟹。以“越野e族”展开合作,利用“社群营销”这一新思维,向越野爱好者征集配置、车身包装、颜色、价格等意见,最终投票选出的配置,定制汽车,将一个兴趣圈打造成为消费圈。这种C2B模式提升了用户热情,既迎合用户参与汽车制造过程的需求,又提升了品牌内涵。1.“互联网+”使汽车保养的有形产品转变为无形服务汽车用品、汽车保养等用车服务日趋电子商务化,从2010年“途虎养车”开始,汽车保养电子商务陆续诞生:2012年出现了养车无忧、特维轮;2013年有车助手、洗爱车;2014年淘宝汽车、京东车管家等BAT巨头进入汽车保养电子商务行业;2015年手机APP端不断兴起,其代表有:车点点、养车点点等。2.“互联网+”使产品的价格透明化,加剧了同业竞争“互联网+”使产品的价格透明化,加剧了同业竞争,价格战不可避免,服务创新才是出路,可以预见汽车营销与服务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将会层出不穷。3.在“互联网+”新常态下,对汽车营销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增值要求在“互联网+”的新常态下,对汽车营销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增值要求。一是具备更加扎实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知识和能力,包括汽车产品知识、营销专业知识、售后服务专业知识及与人沟通能力、产品展示能力、业务操作能力;二是掌握电子商务知识,具备汽车电子商务操作技能;三是具备“线上”和“线下”客户开发与维护的能力;四是熟练掌握PC、QQ、微信、微博、博客、APP等自媒体的功能和应用操作;五是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营销服务产品组合创新能力;六是具备跨专业工作的协调能力;七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三、技工院校汽车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20多年,技工院校为之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时至今日,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也出现了不适应业态发展要求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等院校扩招,技工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另一方面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营销模式受到冲击,业态已经发生变化,技工院校未能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导致毕业生出现了知识缺位和职业能力缺位等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1.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与企业要求有距离随着汽车营销与服务业态变化,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落后,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职业能力出现缺位,未能达到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课程主要集中在汽车构造、销售流程、服务流程、保险金融、市场营销等方面传统理论知识。而且学生死记硬背,缺乏在工作过程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解决日常通用问题的方法能力,解决专业问题的专业能力,解决跨界问题的社会能力。2.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与执行尚未到位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理论源于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有其实践上的先进性。广东省技工院校从2009年开始开展以该理论指导下的课程改革,上级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参与,不遗余力地推行,也取得一些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显著。导致教学改革效果不显著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来到技工院校之前,长期在传统学科式课程模式下进行应试学习,以教师的宣贯为主导,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这种学习习惯、课堂模式的烙印根深蒂固;来到技工院校后,接受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采用的是行动导向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在完成工作性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过程性知识和技能,体验工作过程快乐,所谓“做中学”和“学中做”。然而,由于学生传统学科式课堂模式下的学习行为惯性过大,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导致参与“工作”的热情和人数不多,在这种种“松散”的课堂模式下有些水土不服,其结果就是学习的过程只剩下“玩”的快乐和学不到知识与职业能力得不到提升的困惑。第二,课程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期间多流派、多专家的指导,课程体系改了一次又一次,课程建设文件换了一版又一版,课业文件年年要修改。有相互矛盾的处理过程,有改掉了又改回来的过程,教师也感到厌倦和疲于奔命。更不妥的是在这种状态下,教师为了应付教学文件的检查,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修改形式和格式上的东西,本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教学上,但事情却本末倒置了。第三,工科课程容易找到工作过程载体,而汽车营销与服务属于文科类专业,许多知识性、理论性课程不容易找到工作过程载体或者说工作过程载体非常大,不容易划分学习性工作子任务。第四,无论是否合适,一股脑儿推行工学结合一体化模式。部分不适合一体化模式的课程也生搬硬套,形似而神异,总是觉得别扭。教师花费了大量心血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无法执行,《教学设计》形同虚设。第五,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两个关键因素不可或缺,首先要有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和课程开发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其次要具备模拟工作过程环境的一体化实训场所和设备。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但是师资条件和实训硬件还相对落后,无法真正执行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往往流于形式,纸上谈兵。3.汽车电子商务课程未能与汽车网络营销对接汽车营销专业多数未开设汽车电子商务课程,汽车网络营销方面的知识只是在类似汽车市场营销等理论课程中浅尝辄止。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所学十分皮毛,实践性不强。学生的汽车电子商务知识只停留在网购,开网店等。在无形的网络环境下寻找客户,寻找商机的能力十分缺乏,针对网络环境的营销服务策划更是陌生。

四、“互联网+”时代汽车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应对策略

基于以上关于技工院校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互联网+”时代汽车营销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增值要求,提出如下几点应对策略。1.走名牌技工院校之路,应对高校扩招高等院校进一步扩招,国家扶持大专院校转变为高职院校,高职院校不仅可以在高考平台录取招生,还可以自主招生,使中职院校生源进一步受到打压,生源质量下降,是大环境使然,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政策。但是技工院校有职业教育基础积淀深厚,办学经验丰富,实训力量强大,校企合作资源丰富等优势。技工院校要突破重围,只有坚定信心,提高办学质量,提高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走名牌技工院校之路。2.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双制共同进行专业建设,使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接轨紧密围绕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将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对接;把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对接;把课程体系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对接;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把实训基地与企业车间对接;校企一体,共同建设师资队伍、课程标准、实训基地、教学材料等,将企业的价值观、创新精神、管理理念与校园文化融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3.深化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第一,新生入学季,在新生教育周中积极宣传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及行动导向课堂模式,通过专业介绍、上体验课等方式使新生认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模式、行动导向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和程序,改变新生传统课堂行为习惯,适应新模式的要求。第二,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师资。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使教师把握行业动态,知识和能力同步更新;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能力和工作过程情境设置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质量,校企共同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第三,加大投入,加强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确保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有效实施。第四,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重视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可操作性和情景模拟的逼真度,形式和格式可以灵活处理,不必拘泥形式,注重实际效果。4.加强企业调研,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互联网+”的推动,新的汽车营销模式超越以往,正在走实体、网络相结合的道路。汽车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与时俱进,增加汽车电子商务课程,适应“互联网+汽车营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弥补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的缺失。5.推进行动导向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推进行动导向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6.拓展学生顶岗实习渠道,顺应“互联网+”时代人才需求顶岗实习是每个学生必经的学习过程,以往汽车营销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多为汽车制造企业、汽车4S店等,在汽车电子商务迅速崛起的时代,汽车电商企业也可以成为新的合作企业。7.广泛开展和参与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纵观技工教育的发展历程,技能竞赛一直贯穿其中,成为学生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技能大赛选拔人、锻炼人、培养人,促进专业建设,促进教学改革,检验教学效果。

作者:黄汉龙 单位: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

参考资料:

[1]刘宇,肖俊涛.“互联网+”互动式汽车营销模式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报,2015(4).

[2]邱青青.汽车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展望[J].中外企业家,2015(11).

第八篇:浅谈汽车营销与实训课程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创新,实训课程的实施已被普遍进行中。其中实训课程的开设极大的推动了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意义所在,并对高职专业学生技术能力和就业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以实践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有着不可替代作用。由此可见,高职学院开展实训课程的重要性。

关键词: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实训课程;影响;重要性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汽车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从奢饰品变成必需品,从车型、品牌到车价,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车来作为代步工具。有时候汽车更是身份的体现。然而,汽车社会也在不断发展,也在走向电商化及新能源汽车等不断的创新和改造,人们的追求也会随之提高。在以后的社会中,汽车或许就会像手机一样走进每家每户。当然有了物品的存在,随后自然就要有相关之类的服务存在。第三产业的发展就是服务行业的发展,所以,在现在的社会里对于汽车的营销和服务方面的问题也会随着汽车的要求而增加,以至于在各大高校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课程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实施。在这样高度重视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社会里,在今后汽车方面事物发展极大的需要这样专业的人才。在这样紧迫的情况下,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到底是指什么?其次了解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中实训课程是指哪些方面,最后我们应明确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学生在开展营销实训课程的重要性。以下我们将从这三大方面进行一一分析和探讨。

一正确认识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到底是什么

“汽车营销与服务”从字面意思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汽车行业的发展所进行的汽车销售行为以及对其行业所进行一下列的服务行为。而在我国高职学校中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开设是具有一定认证的专业性,它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有关汽车方面所涉及的所有具有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做到满足从汽车产品设计的开始,然后再到汽车生产以及汽车销售,最后再到汽车技术服务和汽车运输服务等各个领域方面的要求。同时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在面向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企业所需要的情况下,所培养出得学生既能够做到熟练操作汽车诊断、检测与维修技术,又能够做到熟练运用销售与售后服务流程及技巧,并且在完成所有专业知识学习与相关专业合格考试后,会获得国家颁发的汽车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而且能够成为从事现代汽车及配件的营销、维修接待、售后服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以上叙述就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相关知识,对此我们要有正确认识的态度。

二了解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中实训课程是指哪些方面

(一)实训的概念实训可以简称而职业技能实际的训练,是指在学校有效控制状态安排下,按照相关专业的明确规定的人才培养规律和目标制定,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二)实训的形式一般情况我们所了解的高职学院常见的实训模式可以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可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包括教学见习、教学实训和生产实训;第二个模块则为技能鉴定达标实训和岗位素质达标实训,包括通用技能实训和专项技能实训;第三个模块则是动手操作技能实训和心智技能实训,包括综合素质要求实训。(三)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中实训课程汽车营销基础、汽车营销实务、汽车电气设备、汽车故障检测技术、汽车配件管理与营销、汽车装饰与美容、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专业英语、汽车拆装实训、汽车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训、汽车营销岗前实习等系列教学实践环节。

三明确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学生在开展营销实训课程的重要性

现在在高职校中普遍重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所在目的就是为了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成长,更好的接触社会,毕竟很多事情只有自己亲生经历过才会印象深刻。而在高等职业学校里,他们的培养目标就是以实践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所谓的实训教学课程。由此可见实训课程的开展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中占据着不可轻视的作用。以下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学生在开展营销实训课程的重要性。(一)加强实训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必要手段课本上的那些知识点或是理论知识可以说是针对大多数统一的、常见的社会现象得出来的,这些知识点或是理论知识不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世界上,各个企业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中,企业对人才要求的需求也会不断提高。实训则可以使得学生所学的的理论知识得到社会上的实践,锻炼学生的整体就业工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出符合实际市场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从根本上解决或是满足市场需求问题,为各个企业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发展。(二)通过实训可以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理论知识在不结合实物方面的条件下单独的学习起来,只会让学生觉得理论知识的枯燥、单一,而且大多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都是只了解表面意思,甚至会出现有的有学生对理论知识仅仅在于死记硬背的现象,这样是很不利于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而实训课则是让学生在各方面起到主导作用,通过对实物现象的出现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的思维的思考得到相关的解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行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久而久之影响下,使得学生渐渐的对理论知识会有求知欲望,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学习兴趣爱好,实践与理论的完美结合才是实训课的根本目标,突显出实训课的意义所在。(三)利用实训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实训课的主要课堂内容可以说是根据实际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工作内容去进行实施教学的,让学生亲身体会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了解本专业在学习完成后所走的就业方向,了解本专业实际工作中的主要流程及目标任务或是如何达到高效率的工作方法等等。就拿“营销”来说,从实训课中学生就可以得到这样的道理:营销不是简单的把东西推销到客户的手里,而是真正的站在客户的角度去为客户着想.营销的成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这是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的。如果说到简单的营销理论知识,它与实际的营销工作就会出现很大的不同之处,由此可见,实训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四)实训课可以磨练学生意志,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实训课作为动手为主体的课程,相比理论课来说会存在很多困难因素,面对社会自然外界的各种困难阻挠,会有一部分实训课达不到预期效果或出现可课程失败现象,如果从另一方面理解的话,可以说是这些主观及客观因素给予了学生磨炼意志、培养学生坚强毅力的有利条件。而且我们也都明白实训课是依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存在的,它的真理需要学生用心去发展,在实训课中学生们的大脑智慧会被大量的得到启发,同时实训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实训课的进行对事物操作会出现有趣现象,使得学生发现实训课中事物美的存在,起到了陶冶情操的积极影响。所以说实训课可以磨练学生意志,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

四结语

高职教育学院的成立从本质上来讲是为了满足社会上各行各业的高等应用型人才方面的所需,而且他们的培养目标也就是以实践能力为本的教育,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则是为了给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具备汽车全面能力的人才。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学生在开展营销实训课程的根本意义则是实现高等汽车营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提供了毕业之后能快速地适应就业岗位的机会。实训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专业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等等,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为今后的工作发展起到了积极向上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到实训课程的重要性,加快开展有效的实训课程教学,积极促进实训课程的完善和发展。

作者:张亦纯 单位: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1:271.

[2]吴思莹.浅析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1:94.

[3]张晓华,袁光亮.注重培养职业能力的文科高职实训课程建设[J].北京教育(高教),2011,05:76-78.

[4]杨洋,吴志华,栾永斌.论高等职业院校实训课程效能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1,12:79-81.

[5]张敏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训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第九篇:汽车营销与服务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基于产教融合,以汽车销售与汽车后市场的业务岗位、操作流程、典型项目等企业生产实际为基础分析与探讨了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构建思路、转化方法及其基本框架。

关键词:岗位业务流程;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

所谓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就是以企业生产中的实际业务岗位、实际操作流程、实际典型项目作为教学案例的素材和标准,通过文字、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现,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的综合性教学资源。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主要培养汽车销售顾问、汽车售后服务、掌握汽车销售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最典型的特征是对汽车产品与服务需求已呈现出宽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特点。[1]面对汽车市场形势的变化,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只有积极应对,才能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基于产教融合,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以汽车后市场为切入点来推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将具有强大的创新力和生命力。基于此,本研究以汽车销售与汽车服务接待的企业生产实际为基础,探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构建思路、转化方法和基本架构。

一、案例库构建思路

职业技能教学案例的构建最佳来源应该是企业生产实际,基于如此环境培训出来的学员也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实际。因此,在构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时应以汽车销售公司、汽车服务公司、汽车维修公司、汽车美容公司、保险公司、汽车租赁公司、汽车团购网站、汽车电商网站、二手车网站等企业平台的岗位操作、业务流程为对象,以销售和服务为重点。[2]首先,调研与分析企业生产实际岗位,在此基础上明确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岗位群,确定典型业务情境与工作任务。通过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分析特定工作过程所包含的岗位知识、能力与素养,来进行“岗位→业务→企业案例”的反推,从而设计企业生产实际案例架构体系。然后,通过垂直分解、水平综合的方法将企业生产实际转化为教学案例,生成相应的教学案例架构体系。最后,将案例背景描述、案例配套资源(包括:视频、动画、图片、表格、文档)、相关知识和技能、企业案例指导、教学项目任务书进行有机整合,搭建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如图1所示。

二、案例库构建形式与内容

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就是以企业的岗位操作、业务流程为素材和标准,通过文字、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现,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的综合性教学资源。标准作业流程方面的业务以视频案例为主,比如:邀约客户接待、六方位绕车展示;而客户信息登记、网络营销、车辆上牌等业务则以图片、文本案例为主。再次,教学案例库中每个案例设置理论导入、案例设置目的、重点与难点、对实训环境要求、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要求、对指导教师要求。[3]另外,教学案例库中的每个案例设置相关的问题供学生回答或练习,并根据案例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客户接待业务采取角色扮演模式,而试乘试驾、绕车检查、保险理赔等业务则采用项目驱动模式。

三、企业案例反推方法

首先,调研与分析企业生产实际岗位,在此基础上明确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岗位群,确定典型业务情境与工作任务。通过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分析特定工作过程所包含的岗位知识、能力与素养,来进行“岗位→业务→案例”的反推,从而设计企业生产实际案例架构体系。[4]下面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汽车销售与服务方向为例,按照“岗位→业务→案例”的思路,由项目组合作企业提供对应的典型生产实际项目(案例),然后由院校成员根据对应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对生产实际工作项目(案例)进行可教学化改造。1.就业面向岗位。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汽车销售与服务方向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面向汽车销售、汽车服务、汽车维修等方面的公司企业所需要的销售顾问、服务顾问、配件专员等岗位,一般必须具备的汽车性能评价与整车销售、汽车维修业务接待、配件管理与销售、二手车评估与交易等专项能力,以及具备销售主管、服务主管、配件经理等岗位所需的相应拓展能力,并具备爱岗敬业与协作沟通等良好职业道德,成为“懂技术、精服务、善营销、会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5]2.岗位核心业务。汽车销售与服务方向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为客户提供顾问式的专业汽车消费咨询和导购服务,对应的核心业务主要包括汽车客户开发、客户跟踪、销售导购、销售洽谈、销售成交,以及保险、上牌、装潢、交车、理赔、年检等业务的介绍、成交或代办等。[6]3.业务典型案例。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企业案例库架构体系的设计面向职业岗位,由职业岗位分析并得到本专业职业岗位群中每一个岗位的核心业务。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的组合或分解,得出本专业的典型案例。以汽车营销与服务方向的案例收集情况为例,通过“岗位→业务→案例”反推法生成的。来自企业生产实际的案例并不适合拿来直接用于教学,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对其进行转化,使其成为满足教师讲授、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案例,使收集整理的企业生产实际案例发挥最大的价值。我们一般采用如下两种方法:(1)垂直分解法。对于比较综合、复杂的企业案例,首先要经过一系列的剪裁和编排处理,剪掉过于复杂的、教学目标之外的内容,使生产过程精简化,将裁剪后的案例分解成一个个小案例,将每一个小案例再经过教学设计成为教学案例。(2)水平综合法。水平组合是将同一类型、同一岗位或同一业务内容的小案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组合成为一个综合案例,例如,“车辆雹灾定损”和“汽车碰撞定损”都属于事故车辆定损问题,这两个案例就可以水平组合成一个“事故车辆定损”的案例。以实践为主导,以应用为目的,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企业实践工程师与专业教师双向进行交流合作,工程师与校内老师共同从企业生产实际中提炼企业案例。[7]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案例的适用性及学生自身的特点确定转化的教学案例。

四、结语

基于企业岗位业务流程开发、转化的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由于企业的全程参与,不仅构建了再现生产实际环境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高度仿真的实践环境中,同时,通过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巧妙融会贯通,使学生拓宽视野,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能将企业生产实际的覆盖面进一步拓展,以及将岗位业务流程的提炼进一步细化,将会收获更全、更真的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

作者:黄宁 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方晓雄.高校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构建[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9):81-84.

[2]何彦虎.现代学徒制视域下企业生产实际型教学案例的教学实践以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与实践课程为例[J].职业教育,2015,(10):46-49.

[3]刘连珂.铁路高职院校生产企业实际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222-223.

[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汽车蓝皮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丰田汽车公司.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14—2015)[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篇2

在欣赏每位书法家的作品时,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我们学习了各种笔画的具体写法,但这些笔画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写法。这是因为每个书法家的常识、修养、人品、阅历、气质、个性各不相同,所以所写字的精神气质、思想情感、审美意识既不可能同于古人,也不可能同于同一时代的另一个书法家,甚至是同一个书法家在不同时期书写同一个内容时,也经常会有不同的味道。作为写字课教师,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最后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掌握字体变化原因以及方法,体会中国书法特别之处。一般性的做法是采用比较的方法,即先用自己写的字与字帖上的字做比较,观察出入大不大,出入在何处;再研究范字的特点,为什么要写成这样,为什么只能写成这样。此外,也可把不同的字帖进行比较,看每个字帖不同的特点和风貌,比较不同帖本的迥异,以便临帖时更好地把握。比如练结构,汉字的结构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指导学生书写的同时,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悟”出汉字的书写特点及每个字各部分之间的搭配关系。再如练习运笔时,要仔细体会不同字体和不同风格作品的起收、行笔特点。

二、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我们知道,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不同的书写工具能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的书法幅式表现出不同的情趣味道,不同的章法布局洋溢着不同的精神向往,不同的书体记录着不同时代的审美追求。同时,书法又是一门表现美的艺术。它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人的情操,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美的教育。因此,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时,应该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积极学习和应用适合现代书法教学的教学方法。比如,我们可将多媒体应用于我们的书法课堂上,将历史上的经典名帖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将自己的讲课内容制作成课件,使书法教学呈现出图、文、像并茂的生动景象,并通过对点画、用笔的分析,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和研究,对章法布局的思考,使学生深入体味不同的书法作品所流露的不同的艺术魅力。我们在写字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多角度体会书法艺术,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简单地进行判断。沉雄厚重是美,筋骨坚硬也是美;刚强丰盈是美,安稳方正也是美;高雅稚拙是美,秀爽清俊也是美;健壮整洁是美,虚实枯润也是美……这样,在对古今书法作品的欣赏感悟中,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会逐步提高,对其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有很好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写字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了解汉字的笔画、笔顺及结体规律,知道书法章法布局的基本要求。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书法比赛,在比赛中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创作。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形成学生的个性书法。个性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受诸多方面的影响而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性格特征。在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写字教学必须规范、端正、干净、大方、易认、有力度的原则下,教师不应抹杀学生的个性风格,而应不断进行鼓励,因势利导,培养和创造学生各自不同的书法风格。此外,教师不能因学生的作品不规矩而大加责备,抹杀其创新的火花。

四、结语

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篇3

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课题组依据相关教与学的理论,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经过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体现实践性、应用性、开放性和面向职业性的实践教学促进“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理念。理念一:实践教学中需要把学过的理论知识、方法贯穿始终。在课程教与学的构思上,应该有利于用实践内容加深理论、方法的理解,把理论、方法和实践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实践内容看成树干,把理论知识看成树叶,把方法贯穿其中,既有树干的清晰,又有树叶的完整,做到全面提升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理念二:让学生学会以系统科学的方法处理教育教学问题。实践教学必须以系统科学的方法处理教育教学问题,除了关注每个节点以外,更要关注节点间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把所有的知识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要把实践内容的计划、小组的组织方法、实践过程的监控、各个阶段教学重点的传递、教学评价作为重要问题考虑,使实践教学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理念三:实践教学要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实践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学生个体的教学、学习能力,更需要通过团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在团队内及团队间的协调、沟通,提升领导能力、交流能力与协调能力。理念四:要使学生能以批判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做出好的教学设计成果需要学生具备广阔的教育教学视野,具备以批判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能力。

二、构建“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根据已经形成的实践教学促进“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学理念,课题组构建了促进学生教学设计基本操作能力、教学设计专业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三种能力提升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三、“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的行动研究

为验证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对促进学生三种能力提升的有效性及提升学生三种能力的不同实践教学阶段的教学有效性,课题组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了教学实践研究。本文通过研究过程中的“提高学生教学设计基本能力的行动研究”个案来探讨实践教学促进“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价值理念所在。个案中选取的被试是包头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2009、2010级二个班的98名本科生。研究总目标:探索课题组依据实践教学促进“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学理念,所设计的实践教学过程结构对于培养学生“教学设计基本操作能力”的有效性及有哪些其他更有效的实践教学途径;行动研究中选取的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课程中“教学目标的阐明”知识内容;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会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会用三维目标的表述方法,表述“教学目标”,体验案例教学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四、总结

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篇4

一、生理学课程的性质及在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过程和规律及其发生机制的科学,其主要内容是探讨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发生原理、产生过程、活动规律,阐明构成人体各系统、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进一步认识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机体,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其各部分功能活动的相互制约、协调与统一等。生理学让医学生在了解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的基础上,理解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器官或某些部分发生的功能变化,也就是说不了解生理学就不能完全的了解疾病。所以说生理学与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以组织形态学为基础,同时也是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诊断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是迈向临床医学的桥梁[1]。生理学的研究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在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才培养主要是培养能较系统掌握中、西医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知识防治疾病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因此,在知识结构上强调“复合”,中西医并重,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应用”[2]。我国传统医学-中医学,虽然没有现代生理学的概念,但在古代已对人体各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有了较为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中医生理学以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为主导思想,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生理功能活动中相互协调、相互为用,达成平衡。藏象学说是中医生理学的核心,其实质是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的5个生理、病理系统,由此切入,全面阐释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生理学的研究推动了中、西医的融合。生理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及培养的医学生专业素质。掌握生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培养医学生的推理分析逻辑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从而使医学生们具备科学的临床思维模式,最终将生理学知识运用到临床诊疗过程中,提高临床诊治能力,科学高效地为广大患者服务。生理学课程推动中、西医融合,强调临床应用,在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才培养中贡献卓越。

二、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搭建基础医学通向临床医学的桥梁

1.加强与相关课程的知识联系:学科领域在继续分化的同时又呈现高度集中的趋势,这是当今学科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生理学既有形态学知识(组织学、解剖学),也包含了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内容,还与临床各科有密切联系[3]。生理学与组胚、解剖、生化、药理和病生等都作为基础医学课程,各自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他们之间又有机配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为临床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例如,心肌电生理内容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理的学习,有助于临床心律失常用药的选择;肺通气、肺换气的原理和病理呼吸衰竭的学习,有助于临床对呼吸衰竭的诊断治疗。临床上激素分泌异常的疾病非常多,比如:糖尿病、呆小症和甲状腺肿大等,有关激素的作用和调节主要在生理学课程中学习,而激素的结构和代谢由生化科讲授;临床医师对人体各个系统结构的认识来自于解剖课,对各个系统功能的了解,则来自于生理课。因此,生理学要很好的借助与其相关的基础学科知识,搭建基础医学通向临床医学的桥梁。2.促进临床思维模式的培养: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多是在医学生本科教育的前2年系统学习生理学、生物学和解剖学等基础医学理论知识,而后则进入临床各专科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安排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基础医学与临床脱节明显[4]。所以,如何将生理学这一密切联系临床的学科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将生理学的课堂教学与临床运用相结合,最重要的就是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模式。比如,学习动脉血压的形成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近高血压世界(中国高血压患者已突破3.3亿,每3名成人中有1人患高血压,堪称"沉默杀手"),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带领学生剖析学习高血压发病的机制,最后,讲解动脉血压的形成因素。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加入丰富的临床案例,也是一种培养临床思维模式的有效手段。比如,给学生提供有关水肿的临床案例,组织学生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讨论,并运用生理学知识来分析水肿产生的机理,以及相应的治疗手段,运用生理学知识解决临床中实际问题,使学生在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搭建基础医学通向临床医学的桥梁。

三、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培养中西医结合思维,实现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教学中,学生既要学习传统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又要学习现代医学的西医学知识。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中西医结合思维,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和探究的课题。中西医结合思维是功能辨证与形态辨病有机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有机结合的一种思维方式[5]。通过中医所属脏腑经络系统功能辨证与西医所属生理病理解剖结构系统或微观组织辨病,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生理学内环境稳态与中医学阴阳学说都揭示了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相互消长、动态平衡的普遍规律。当内环境稳态破坏,如pH值的变化,血钠、血钾浓度的改变等,都会引发病理状态;而中医学则用阴阳学说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如: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中医脏腑功能理论和生理学各器官功能阐述在很多内容上一致,针对两者间的知识共通点,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可进行适当的中西医结合教学。如生理学教学阐述心血管功能活动时,注意和中医学中“心主血脉”知识点的统一,两者在心脏功能认识上其内涵具有一致性。同理,在生理学教学中讲解呼吸功能时,可有效结合中医学关于“肺主气,司呼吸”功能的介绍,两者在机体对气体交换的认识上其内涵也一致。在生理学教学中进行中西医结合知识的渗透,加强两种医学体系理论的中西医结合,培养学生的中西医结合思维。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加强知识的拓展,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例如,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作为中医药研究的对象,既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又能明确西医对疾病病理变化的认识,更符合临床诊治的实际情况,对于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与中医症候特征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6]。因此,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结合某一系统知识的学习,可适当增加相应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学习,如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肾阴虚证动物模型等,对培养学生运用中西医结合思维模式开展科学研究,实现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生理学作为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搭建基础医学通向临床医学的桥梁,还要加强中西医结合思维的培养,从而实现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凌斌,邓世文,何坪,等.基于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4):28-29.

[2]姜如娇,吴英杰,孙杰.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5(3):95-97.

[3]肖海,朱思泉,马星,等.“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16,2(4):567-571.

[4]柴勇,李祥林.基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与发展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3-4.

[5]张凤华,贲莹,刘威,等.基于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3):741-742.

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煤矿专业;中职教学;专业基础教学

中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职院校为社会培养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型人才,也就是说,除了具有良好的操作能力和执行能力,学生需要拥有雄厚的理论基础支撑自己的操作。一些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的教学显得十分重要。对于煤矿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好采煤概论,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提高有重要意义。

一、采煤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采煤概论这门课程对于煤矿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但却一直被学生忽略。这会直接导致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中缺失良好的理论基础,很难有本质上的提高突破。学生对这门课的态度不能单一地从学生一方面寻找原因,教师教学的方式也有待改进。面对采煤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采煤概论中涉及的内容是煤矿专业的基础理论,内容比较抽象。作为刚刚从初中升学至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即使已经进入这个专业,也没有见过开矿采煤的场景,很难想象专业操作的场景。例如,采煤专业中涉及的上山、下山、石门等名词,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障碍。一旦学习效果不佳,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就会不足,就会本能地抵触这一课程。2.教师的教学方式难以唤起学生的兴趣。采煤概论的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学生更加难以提起对这门课的兴趣。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由于采煤概论的理论性内容比较多,教师主要采取讲授式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教师讲,学生记。但没有理解的记忆是十分困难的,学生在听课时对专业词汇一知半解,课下难以将其与自己的经验结合在一起,时间一长,遗忘的内容就会比较多。在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中,学生难以对这门课产生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对采煤概论课程教学的关注策略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学生并不是不想学好采煤概论这门课程,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太多。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注重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破除学习障碍。1.为学生设置任务,进行任务教学。由于采煤概论的教学效果比较抽象,学生难以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能够获得成就感的环节。任务教学法就是很好的方式。任务教学法可以将理论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分解为具体的教学模块,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将整体的学习内容汇总到一起,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阶段性的成就感,感知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例如,教师讲解煤矿巷道中的各种名词时可以让学生先在课下预习各种名词的定义,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抽选学生上台为大家谈一谈自己对这些设施的理解。学生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查相关资料,为大家讲解的过程中能够强化自己的理解。这样的学习会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具体成果,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现代教学的实践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是常用的方式。信息技术的声、光等优势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采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投影、电子白板等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直观地看到教材中的理论在实际情况中的运用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简单、快速地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例如,教师讲解巷道中的设施布置时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巷道中的实景图片或者实地录制的视频。在这些图像中,教师可以直接为学生指出每一种设施的作用,让学生直接看到这些设施的实际应用。在这样的教学方式里,学生再也不是凭空想象煤矿的场景,而是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未来的工作情况,这为学生的未来工作提供了一些间接经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迎接自己未来的工作。

综上所述,学生对于课程不感兴趣,教师不能仅从教学内容上找原因。在现代教育方式下,很多教学中的问题可以通过技术解决。学生如果不能理解抽象的理论,教师可以利用具体的影像资料和更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赵红梅.采煤概论课程教学要有本地区煤田的特色[J].职业教学,2017

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篇6

化学基础性人才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的教学实践过程,如何在课程设置方面深层体现基础性人才培养的多重需求,完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架构和创新能力,需要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研究的教学实践过程。综合化学实验综合了四大化学中的众多实验方法和技术,我们根据“知识点”来进行设计选择,即对化学学科的内容、要求及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进行通盘考虑,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实验技术、实验方法和各种表征手段,以及应该了解的当今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筛选出来,进而对实验内容进行设计和选择。因此综合化学实验具有实验内容的综合性与广泛性,实验技能的全面性,实验性质的探索性,实验操作的开放性,实验课程设置的独立性,综合实验选题的先进性等特点[1]。在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中国经济正在走上以创新驱动和创新发展为主导的创新强国之路。我校化学专业顺应时展,最近几年毕业班至少一半的学生报考研究生,录取率逐年提高,一些毕业生进入化学化工类科技企业工作。因而,综合化学实验开设一些若干技术操作程序融合程度比较高的准科研型的化学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怎样将基础实验教学阶段学过的各种分类操作和技能加以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则根据我们实际情况,开设了一些包含某些特殊技术的实验。这里的特殊技术有两种含义,一是接触一些在中低年级难以量大面广地推开的现代化仪器分析和测试技术。二是让学生接触一些交叉学科的技术实验,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更好体会不同学科在解决化学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新理论新发明的产生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或者交叉点上,让学生懂得,重视边缘和交叉学科将使科学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这是符合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实践证明,综合化学实验拓宽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继续深造学习的积极性,并有迅速适应科研和其他工作的心理准备。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实验项目的综合性培养了学生独立的科研能力。综合化学实验是以具体的实验项目为载体,将基础化学理论知识、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融会贯通而设置的综合训练环节。在化学一级学科的层面上研究无机物或有机物的制备、分离:分析、表征等各种实验技术。很多实验内容反映化学各研究方向的重大进展、前沿和交叉领域,集合成、分离提纯、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结构表征、性能研究等为一体,具有系统性和创新性[2]。当实验所用药品有一定的毒性时,要求学生实验前就要检索药品的物化特征,从而预防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危害。实验的关键是“知识”到“人”的转变。这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培养人的生存能力,包括观察能力、知识搜索能力、整合和运用能力、研究与合作能力等,而且能够造就有素养、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有社会价值的人。化学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但是以前很多化学师范专业毕业生并不熟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应用,例如每个家庭日常生活都会用到的洗涤剂和化妆品,主要成分其实都是表面活性剂,2020年全球表面活性剂产量将达到2280万t,年均增长率近6%。我们开出了对洗涤剂和化妆品进行配方并优化的实验,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同时也对日化产品的应用和发展有了深入了解,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合的环保意识、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发达国家大学很注重让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工作,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为例,理工科学生在一年级时就有教授和几名同学的小范围专题研讨,本科生需要在毕业前能完成一篇文章或一个研究课题,并要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因此,我们利用综合化学实验课教学的特点,筛选了部分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改编成实验项目。引导学生了解项目相应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最新技术,从化学专业技术视角来对待科学技术问题,锻炼查阅文献、独立思考和结果评估的能力,以锻炼学生面对挑战、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研究导向型学习和开发潜能的目的。

三、教师在设计综合实验中起统领和评判的作用

教师安排实验项目给学生,学生应该自主完成实验并对其获取的实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在实验中所遇到的疑点和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自规划实验实施方案。在实验开始前,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检查学生们的设计路线,指导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和安全问题防范,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查和评判。

四、设计性综合实验教学的设计以及实施

1.对实验任务的具体要求。把制备符合标准的目标产品特点的检测和表征作为目标。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查阅的资料相结合,自主地完成设计实验中的合成方式、条件反应、使用的原材料;在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都是通过学生自身的能力去寻找解决方法。2.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为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实验前可以自由组合分组。学生可通过网络等现代技术围绕实验内容搜集资料、集体讨论、开展研究、提出方案。实验后,应撰写实验报告,对现象进行解释,回答相关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3.产物的鉴定和表征。在物质产物合成后,学生要利用已经学过的技术手段进行密度、沸点、折光率的测定,老师要对测定的数据进行复核,教师应对有错误的数据通过指引的方式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妥善纠正。教师指导学生把谱图进行针对性分析,若符合样品标准的就进一步进行红外测定、质谱测定以及核磁测定。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一进行图谱的分析,全部都要获得正确的合成分析结论。4.评价设计方案和实验报告整理提交。教师对学生们所得到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找出不足之处,同时发现潜在的优秀学生,并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积极引导,做科学引路人。整理实验报告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清实验思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实验报告是对整个实验过程的系统反馈,学生能够分析出自己的各种问题原因、思考新方法以及新技术的展望。

五、总结

综合化学实验强调兴趣驱动、知识的整合和应用,鼓励自主、能动和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织才能和互动创新精神。因此,综合实验的开设可以开发学生潜在的科研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培养顺应时展要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娅君,胡晓黎,李松,等.探索综合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30):100-106.

[2]陈小燕,李冰,魏希文,等.综合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探索[J].广州化工,2012,4(40):168-169.

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CCC2002;课程教学;计算科学;科学史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技术作为现代技术的标志,已成为世界各国许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计算领域也已成为一个极其活跃的领域。计算学科正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发展,并大大延伸到传统的计算机科学的边界之外,成为一门范围极为宽广的学科,人们对计算学科的认识,已从知识层面上升到了方法论的高度[1]。

1989年1月,美国计算机学会(简称ACM)和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计算机分会(简称IEEE-CS)联合攻关组在《ACM通讯》杂志上刊登了他们历经4年的研究成果——“作为学科的计算科学”的报告[2]。该报告围绕计算机的主要现象,从学科的三个基本形态,即理论、抽象和设计入手,结合科学与工程科学两大学科门类的基本特征,完成了计算学科的“存在性”证明,首次给出了计算学科的定义,为“计算”作为学科及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计算已不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概念,它已成为“各门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视角、观念和方法,并上升为一种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征的哲学范畴”[3]。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计算科学的内涵与外延从学科的角度得到进一步诠释,ACM和IEEE-CS以及计算机界关于计算学科认知问题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成果,其中,CC1991(“计算学科教程1991计划”的简称)和CC2001(“计算学科教程2001计划”的简称)报告为计算学科建立了现代课程体系。随着计算科学的不断发展,其课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2004年11月,ACM、AIS和IEEE-CS又联合公布了新的计算学科教程CC2004,文[4]对该课程体系做了分析与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行业人才需求的与日俱增,世界上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均设立了计算科学或与之相关的专业,国内的高等院校也不例外。为了有效地推行国内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同时又能与国际接轨,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研究组于2002年提出了“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ChinaComputingCurricula2002,简称CCC2002)[5],该教程从计算机学科教学计划的发展、计算机学科的定义、计算机学科本科生能力培养、计算机学科知识体系演变、计算机学科课程体系结构、计算机学科课程的教学计划与组织方法等方面全面阐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与课程体系的外延与内涵,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本科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为国内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制定培养方案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提供了指南,对中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积极的推动作用。CCC2002给出了中国计算学科课程体系的描述,但如何围绕这一课程体系概括的知识领域和知识点来组织知识内容仍然具有随机性,特别是在幅员辽阔、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的中国,这种随机性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CCC2002的特点,理解其精神实质,根据地区的特点和各高校自身发展的水平与特色合理选择或组织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不断强化课程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课程目标的实现建立良好基础。

2CCC2002的基本特点

CCC2002的特点在于,它既有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又融合了国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研究成果;由体系到课程,自顶向下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按基础课程(包含部分核心知识单元)、主干课程(包含大部分核心知识单元)、特色课程(发挥各校特长,培养学生个性,体现地区特色),提出了课程分级实施策略;指出在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的描述及核心课程的设计方面,应充分体现“课程体系设计组织与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密切相关”的理念。CCC2002强调教学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同时又要注重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值得一提的是,该教程提倡研究型教学,进一步明确了教学向教育转变的重要思想。

在CC2002教程的引导下,国内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的广大学者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的诸多问题,如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类型、教学计划、教学实施、实践设计、教学评价等进行了广泛而有益的探讨[6,7,8,9],并根据学科体系要求,编写出版了一大批教材,丰富了计算学科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的内容,推动了计算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虽然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课程与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究竟什么是当代学生经过学科课程教育应当具有的综合素质,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就目前国内较为普遍存在的教育理念而言,近代课程与教学理论凯洛夫(N.A.Kaiipob)的“捷径主义”思想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受这一思想的影响,教材内容通常比较“经典”,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围绕这些经过验证的、可靠的和基本成型的知识而进行,至于这些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却少有问津。所谓“捷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是科学上可靠的知识而不负有发现真理的任务,走的是教师引导的捷径而避免前人在历史上曾走过的弯路”[10]。虽然这一思想“发扬了传统教学论的优点,纠正了适用主义教育忽视系统知识偏向”,在目前高校教育的某些方面仍然具有积极作用,但就总体而言,它与CCC2002倡导的研究型教学、教学向教育转变理念有不相协调的方面。因此,高校计算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理当受到人们的关注。

3基于知识与知识背景的课程教学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教改研究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越来越注重学生在知识点掌握基础上知识结构的形成,越来越感受到学生关于学科综合素养的内涵,在理工学科课程体系中引入越来越多的与学科有关的人文科学的内容,可以说是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的一种进步,是教学向教育转变的一种必然。然而,要真正做到教学向教育转变,仍然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工作要去完成。其中,如何根据计算学科教程描述的学科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在教材或教学过程的知识内容安排与讲授过程中,打破传统方式,在现有基础上推陈出新,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们是否可以做这样一种尝试,在课程知识的组织与传授过程中,把知识的来源即知识产生的背景有机地融入其中,使之成为教材内容的一部分或补充,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背景和来源,更多地知晓与学科知识有关的人和事,更深地理解知识的内涵,更好地把握知识的运用与发展趋势,使学生在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科意识和学科素养得到培养与发展。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有益的但却并非易事,有大量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和实践活动,其中以教学内容改革为先导的课程教学改革将成为学科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它涉及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等等,同时对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也将产生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人们具备学科知识,而且还要有学科思想史和学科方法论的知识。因此在学科教育中应该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科学和学科思想史研究。就计算学科而言,计算学科思想史研究是基于背景知识计算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

3.1计算科学思想史研究

现代计算科学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的伟大成绩,是人类长期从事社会生产实践的结果,是无数致力于计算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工作者们共同智慧的结晶。计算科学是整个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计算知识、计算理论及其应用的科学,是关于计算学科知识体系和与之相关领域知识及其相互间关系的总和。而计算科学思想史则是研究计算科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科学,其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计算科学发展过程中各个事实、各种现象和思想的分析,总结计算科学的历史经验,揭示计算科学的发展规律,促进计算科学的发展。计算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并非计算科学本身,它是以哲学、历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计算科学的发展历史。

作为一门科学,计算科学思想史研究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涉及计算科学、工程学、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计算科学思想史是以计算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形成与发展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科学思想史研究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分析人类历史上计算科学重要成果和重要学术理论的诞生过程,其思想与方法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的科学与哲学意义。计算科学思想史研究将随着计算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进一步的发明与发现而不断变化并日趋完善,是一门极富发展性的科学。文[11]中,作者对计算科学思想史研究的特点、内容、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3.2基于知识背景的课程教学

所谓基于知识的课程教学就是把学科知识与知识背景有机结合,使之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统一体进行施教与学习的过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感知知识背后隐藏的思想与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与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学科意识,提高学生学科文化水平。

知识背景的内容可以是对知识产生过程的叙述,也可以是对学科知识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可以是直接的背景知识,如与学科知识有关的知识进程、事件、理论、思想方法和人物等,也可以是与学科密切关联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可以是正史中真实的故事,也可以是传说和轶事;可以是知识成功应用的经典,也可以是正在实践中的探索。

知识背景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课程设置的方法整体阐述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思想与方法,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等;也可以是针对具体课程的知识背景叙述,如关于课程的导论、绪论、前言等;还可以是关于课程单元知识背景的描述,如每个章节的前序、引导等;甚至可以是涉及知识点的知识背景,如有关概念的形成,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联等等。

把知识背景作为课程教材的内容,或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介绍与课程知识相关的知识背景,在目前高校的计算学科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加以应用,但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基于背景知识的课程教学。从基于课程知识的教学到基于知识与知识背景有机统一的课程教学,并非一门计算学科导论所能解决的问题,它涉及整个计算学科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运用,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建立等一系列与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有关问题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是一项需要广大的计算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实施并不断取得进展的系统工程项目。

如果说基于知识的计算学科课程教学是围绕计算科学的知识体系及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取得的最新成果而进行的知识与技能传授,那么基于背景知识的课程教学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学科意识培养和学科素养教育,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将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学习兴趣的提高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指人们探究事物的心理倾向和获得知识的原动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们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极为重视。中国古代教育大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F.A.W.Diesterweg)在其倡导的“全人教育”理念中就阐述了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发展学习者自身的能动性思想,认为:“我们的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瑞士现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更加强调个体在认知生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情感意向和动力,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在全面推行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风格、教学态度、教学评价等等,其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也不失为一重要因素。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对“知识背景”感兴趣的程度要比对“知识”本身更高。因此,如果能够在课程教学内容编排中将与课程知识有关的人物、事件以及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实例有机的融入其中,就能够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激励”和“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兴趣的延伸,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并掌握知识。

(2)将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学习知识内容的理解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过程,应遵循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即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官与认知事物接触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生动和直接的映像,包括事物的具体特性、表面现象、各个片面及其外部的联系等;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对认知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通常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基本形式。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强调对概念的理解,对知识点的掌握等,这样的认知应属理性认识范畴。基于知识的课程教学内容组织通常是按照概念的引入、概念到概念、例题分析、实际应用举例,习题练习等步骤顺序进行,而课程内容的选择通常是经过实践检验或严格论证的知识的精华部分,是已经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产物。让学生在对认识的事物尚不具备“自然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去“理性”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只能是“填压式”的知识灌输,于是在我们的课程教学中就有了许多“先记忆再慢慢理解”的东西。基于背景知识的课程教学将经过提炼的前人对事物认识的自然经验和社会经验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学生在对事物感性认识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学习内容。

(3)将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的把握

在高等教育中,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通常是以课程体系来描述的,而课程的知识体系是由课程涵盖的知识主题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来刻画的。基于知识的课程教学往往只注重课程知识主题或知识点的教学而忽略课程之间、主题之间、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阐述,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难以知识联想,对知识的认识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例如,很少有学生能够将平面中的“点”、集合论中的“集合”、命题逻辑中的“命题”等概念统一进行思考的,也很少有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在线性代数课程中学习向量空间和向量运算真正目的等等。基于知识背景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知识背景的阐述,将课程知识的初始本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呈现出来,为学生营造知识联想与知识探究的学习情境,更加全面地把握课程的知识体系。

(4)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

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应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CCC2002竭力倡导的研究型教学以及教学向教育转变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在学科课程教育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的过程是知识综合运用与发展的过程,对知识体系的全面掌握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能力培养受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基于课程知识的教学通常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也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往往使学生思维固化,知识活力得不到发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基于知识背景的课程教学不仅能够大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直觉思维,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同时还能够有效地运用案例教学、活动教学、讨论教学、探索性学习等各种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思维、严密分析、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等多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5)将有利于学生学科文化素养的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使得分科教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制的主流。分科教育很显然是为了造就专门人才,但狭窄的专门训练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在经历了长期的教育实践之后,人们已认识到分科教育在某些方面的严重不足,提出了新形势下“通才教育”观念,并以某些高校作为试点开展“大类培养”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如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对IT本科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要求他们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求他们具有数学、物理及相关领域知识,更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要求,既能够适应专业的变化和拓展,又要有敏锐的专业拓展意识。总而言之,现代人才培养过程更加强调的是学科素养,它涵盖了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对学科过程与方法论的认识和对学科的理解与情感。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在人才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大多数人真正需要的是领会科学的精神、掌握学科的方法、树立恰如其分的科学形象,以便在这个科学时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生活。”[12]如果我们将这样的理念带入学科教育过程就不难发现,仅仅靠基于知识的课程教学是无法实现这一要求的,而基于知识背景的课程教学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弥补其不足:首先,基于知识背景的课程教学以发展和进化的观点反映学科知识进程,能够有效地避免课本知识的“神圣化”与“教条化”,将批判与继承的有机统一贯穿学生知识获取过程;其次,基于知识背景的课程教学以学科与相关学科分支领域知识相互联系的思想展现学科知识内容,能够有效地克服对学科知识掌握的“孤立性”和“片面性”,是学生的学科意识与学科素养得到进一步培养与提高。

4结束语

计算学科不只是简单的一些课程汇总,而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目前,全国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有些计算的概念和知识还下放到了中小学课程之中。在此情形之下,如何构建我国计算科学的教育体系,培养什么样的信息技术人才,如何让全社会更深刻地认识计算科学的内涵,更全面了解计算科学的发展规律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基于背景知识的课程教学是一种理念、思想和方法,也是一种实践,虽然它不是一个什么新的提法,已或多或少地被人们认识并加以应用,但总体上仍然未形成一种趋势。基于知识背景的课程教学应有它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实施体系,这些都是需要研究、探讨和实践的,可能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然而,当我们面对计算学科教育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在计算学科人才培养中面临的种种困惑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作为计算科学的教育工作者应当作些什么。

参考文献:

[1]董荣胜,古天龙.计算机科学技术与方法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DenningPJ,municationsoftheACM[J].1989,Vol.32(1).

[3]郝宁湘.计算:一个新的哲学范畴[J].哲学动态,2000,(11).

[4]蔡启先.CC2004计算学科教程体系分析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77-81.

[5]黄国兴等.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6]周世平.CCC2002教学计划实施环节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4,(8):56-58.

[7]索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教学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5,(1):40-41.

[8]李明江.CCC2002,CC2004与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困惑[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6):43-47.

[9]时全生,鲁书喜.《计算机导论》课程知识体系结构研究[J].福建电脑,2007,(4):40-41.

[10]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85-187.

[11]张晓如,张再跃.浅谈计算科学思想史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6,33(11):11-14.

[12]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篇8

(1)我们要充分利用每一课拼音教学的情景图。

(2)要准确地把握汉语拼音教学地“标高”。

什么是“标高”?就是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新课程的汉语拼音教学内容的编排更体现了拼音学习的规律,我有一些拼音教学的建议想提供给大家:1、语境中学习拼音,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每一课都有很漂亮的情景图,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这些图培养孩子自主发现拼音字母的发音和形态!2、在发现中学习拼音,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图中与字母相近的地方,发现jqx与v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律,发现复韵母\鼻韵母的组合规律。我以前尝试将所有的拼音教学课的内容串编成一系列拼音王国历险记,每一堂课都在认识拼音王国中的新朋友,并经历它们王国中发生的种种有趣的故事!学生学得可带劲了!这样故事情景式的学习很吸引学生。比如学习aoe是第一课,我就先创设故事的开头,让学生感觉我们要去一个遥远的拼音王国了!先要认识拼音王国中最最可爱的一个家族!那就是——单韵母!然后用上课文中那有意思的情景图,请学生找一找我们的单韵母朋友在哪儿,学生一定能发现aoe的踪影,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出示aoe的卡片(最好带上小手小腿的简笔画一下就可以),跟它们打招呼就可以引导学生要有礼貌,一定要把它们的名字叫响亮,并且叫正确,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发音。

我还有一个学习拼音的好办法——设计拼音游戏卡,把凡是能够拼读的音节进行归类,设计成不同系列的游戏卡片,比如“健康小猪吃钙片”的游戏卡片,把aoeiuv能够与bpmf能拼的音节全部在游戏卡片中罗列清楚(卡通一点)。让学生把卡片带回家,要努力把卡片中的每一个音节拼读正确、熟练,第二天回学校,老师可以抽测10个音节,如果全对,可以奖励学生一颗钙片!学生得到的钙片越多,他的小猪就长得越高(老师可以准备很多不同高矮的小猪图片奖励给学生,比如谁拿到了10颗钙片,就可以领走长大的小猪!哈哈,很儿科吧,不过效果非常好。我还打算设计一种专门为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的游戏棋呢。

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高职;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财务会计”是继“会计学原理”之后开设的会计专业主干专业课之一。学生在初步认识会计工作的工具即会计科目,初步掌握会计工作的方法即借贷记账法之后,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会计处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为“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这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但从教学效果来看,老师普遍感觉难教,学生普通感觉难学。即使一些“会计学原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也普遍认为财务会计课内容多,难度大。笔者认为要想改变目前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两难的状况,须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一、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现状

从课程教学内容来看,现有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所用教材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具体项目展开,以会计报表的编制为终结,详细阐述了企业的供、产、销及利润分配环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由于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要性,导致教材编写基本上是内容面面俱到,条条框框的规定较多,重点不突出。加之我国的会计核算与国际接轨,准则的频繁修订、出台,造成了“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改和补充,影响了教学内容的稳定性、连续性、系统性,增加了教学难度。许多教师习惯于按教材的内容组织教学,偏重于核算细节。由于许多学校的财务会计课时安排为72课时,导致老师讲完核算之后已经没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从而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每节课都忙于单调枯燥的业务核算,看不到会计学习的乐趣,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较沉闷压抑。

从教学方法上看,在财务会计课堂上,主要的教学方法还是讲述法,黑板上的一段文字或是老师口里的一段描述就是一笔业务,学生在这段文字中或教师的描述中去想象这是一笔什么样的业务,然后照葫芦画瓢地编制会计分录。有时,学生不理解业务,老师要费很多口舌去讲解这个业务,很多时间浪费在这些解释和描述上,而学生仍然会对业务涉及的原始凭证及业务流程一无所知。虽然现在有许多上会计课的老师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将一些原始凭证和业务流程以较为生动的方式播放出来给学生看,让学生观摩,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实战性;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没有真正的进行原始凭证填制,没有真正的业务流程体验,虽然在课堂上、考试时会写分录,但一到实际工作岗位上仍然是满脸茫然,捉襟见肘。

二、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一)新会计准则下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

结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既不能完全跟着准则走,也不能完全离开现行的准则。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将具体准则中常规的、经常性的、与会计六要素有关的业务,如固定资产准则、存货准则、收入准则等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对于具体准则中的特殊的、非经常性的业务,如会计政策变更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债务重组及非货币交易准则等,教学中可以不涉及这方面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涉及到具体准则时,教师要了解具体会计准则修改和制订的背景,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此外教师可以将这些准则以课程学习参考资料的方式通过邮件、学习网站提供、推荐给学生,以方便学生的专业拓展学习。

(二)按资金运动过程和业务流程重新组织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

传统的按会计要素安排教学内容固然有其学科的严谨性和知识的连贯性,但却缺乏知识体系内在的逻辑性,如传统教材中资产要素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与后面的“收入”要素,资产要素中的“存货”与负债要素中的“应付及预收款项”,在核算内容上是有较强的业务关联性的。按要素分开去讲每一部分内容,学生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按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和业务流程,将这些有较强业务关联性的内容安排在一起去讲,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既懂业务流程又懂核算要点,还能在真实的业务流程体验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现将传统的按会计要素安排的教学内容与拟按资金运动过程和业务流程组织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见表1:新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比较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保持原有的按会计要素安排的教学内容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新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从形式上更为灵活,在章节安排上更加紧凑,前后内容有较强的逻辑性。课程教学内容从认识报表为起点,以编制报表为终点;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为基础,以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为分析的起点,强调会计要素的涵义及会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通过具体经济业务核算过程形成会计报表的结果,反过来,通过报表结果的具体项目增减变化来推断经济业务的过程。从课程教学内容来看,既反映了基本业务的核算内容,又突出了专业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细化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除了要在会计学原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借贷记账法和账户进行较复杂业务核算的能力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而专业分析能力的培养单靠嘴上说说、纸上写写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较为真实的实践环境、较为具体的工作任务。为此要强化细化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应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之中,而不仅仅是课程结束后的集中训练。新的教学内容要求每一章节均应合理地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或布置一些工作任务。

如在第一章“公司的组建与经营”中安排如下一些实践活动或工作任务:1.参观一个生产型企业;2.模拟创办一个生产型公司,完成资本投入的核算;3.以座谈、观看电子资料的方式认识生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4.以座谈、观看电子资料的方式认识公司财务规章制度;5.认知公司的资产、负债;6.认知公司的所有者权益;7.认知公司的收入费用利润;8.认知公司账簿;9.建账。

在第二章“供应过程的核算”中安排如下一些实践活动或工作任务:1.认知料的供应流程;2.观摩料的供应涉及的单据凭证式样及填写格式;3.填写收料单;4.讨论料的供应的计价方法;5.分析应付及预付款项;6.编制记账凭证,完成料供应的核算;7.登记有关明细账;8.认知国家和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9.认知企业的薪酬分配制度;10.认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取得方式、程序和管理制度;11.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12.无形资产取得、使用与处置的核算。

在第三章“生产过程的核算”中安排如下一些实践活动或工作任务:1.认知企业料的发出的流程和管理制度;2.讨论料的耗费的计价方法;3.观摩料的耗费涉及的单据凭证式样及填写格式;4.填写发料单;5.编制记账凭证,完成料的耗费的核算;6.登记有关明细账;7.解读工资单;8.编制记账凭证,完成工的耗费的核算;9.登记有关明细账;10.认知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耗费和管理制度;11.讨论分析固定资产的耗费的计量方法;12.编制折旧计提表;13.编制记账凭证,完成费的核算;14.登记有关明细账;15.讨论分析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问题和处置;16.认知产品完工入库的流程和管理制度;17.观摩产品入库涉及的单据凭证式样及填写格式;18.填写入库单;19.登记有关明细账。过强化、细化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下,接受和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学中做,做中学,既能核算,又懂管理。

三、有关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

基于上述教学内容,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宜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摩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体验法、案例教学法等。

(一)观摩法

将一些业务的原始凭证及业务流程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播放给学生观看,或者是收集、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及有关会计事项的办理指南,制成票样或打印出来,放入文件夹供学生查阅观摩,让学生获取较直观的认知。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由于学生已学过会计学原理,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发给学生一个模拟实训企业的会计资料,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会计模拟实训。老师掌握实训进度,以下达实训任务书的方式告知学生应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工作内容,具体实训时间由学生自己安排,但工作成果要按期交给老师检查以评定成绩。

(三)角色体验法

财务会计课程涉及到很多的具体核算业务,由于学生并没有接触实际工作,对于工作的分工和业务流程缺乏感性认识,而会计核算和管理往往是站在特定的角度、特定的业务流程上进行,学生缺乏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为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教学中可采用“角色体验法”,即老师设计一项或几项业务,让学生扮演银行工作人员、会计、出纳、销售人员、经理、客户等,模拟各种角色体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面临、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将烦琐、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成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在讲到应收票据的有关业务时,老师设计第一项业务即客户甲来公司商洽业务,拟以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购入我公司商品一批。则扮演销售人员的学生在得知对方的意图之后就要将这个情况汇报给总经理,按公司规章制度进行事项审批;审批之后,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收到对方开来的银行承兑汇票后,开出提货单交运输部门发货,开销售发票给客户;会计人员根据销售合同及银行承兑汇票复印件记账。如在讲到存货购入核算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出纳、会计、采购员和仓管员,各司其职,完成材料的购买、款项的支付及材料的入库等业务的流程及会计单据的传递。

(四)案例教学法

在公司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学习中,采用案例分析法,给出一个公司的存货资料,让学生比较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或者让学生分析在既定的经营目标下,如何选择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如在讲到企业投融资业务活动时,运用案例资料,让学生完成从投资取得到持有到最终出售的全过程的核算,并就投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四、结束语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专业知识积累和专业技能提升的关键一课。教师应认真组织好本课程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应克服各种困难,化就业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学校应做好教学保障工作,保证各项教学内容能按量保质完成。

【参考文献】

[1]姜雪梅.关于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与考核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3).

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篇10

《电子设计初步》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面向职业岗位所设置的行业通用能力培养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电子产品设计与调试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定位为专业基础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具备电子电路分析、设计和制作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基本职业技能,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好前期准备。

二、课程设计实施

(一)课程的培养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四种类型的能力:1、专业核心能力:综合利用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设计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生产、生活中的电子电路的制作及维修能力。2、社会适应能力:自学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行业通用能力:熟练应用Multisim仿真软件。4、岗位专用能力:元器件识别检测,仪器的使用及保养。知识目标的培养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1、认识各种电子元器件,掌握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参数选择以及检测方法。学会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及器件手册的查阅。2、通过搭建各种典型电子电路,了解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掌握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3、通过焊接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焊接技术机理,掌握合格焊点的质量标准。了解生产企业中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4、熟练掌握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5、能够进行一个简单电路或一个简单电子产品的设计、焊接、制作与调试。

(二)教学项目的选取

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以项目作为教学的载体,采纳企业人员的建议,基于工作过程选取典型功能电路作为教学项目。教学项目实施进程表设计如下:企业常用到的一些大型的焊接设备,例如:波峰焊和贴片焊,在校内无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因此可采取带领学生去校外的企业参观学习的形式作为教学的补充。项目一至五为模拟电路,项目六和七为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是数字电路的基础。电路结构的选取由简单到复杂,呈递进关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项目的具体实施

1、教师给出具体项目后,学生根据电路图选取并检测所需的元器件。2、运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仿真实验,学习掌握电路的工作原路。3、利用面包板搭建实际电路,进行电路的参数调整并调试电路使其符合性能要求。4、将实际搭建电路与仿真电路对比,进行误差分析。5、通过举一反三,对所学电路进行拓展。6、运用Multisim仿真软件仿真拓展电路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

(四)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门课程教学方法的使用大体归纳为三点:1、基于企业实际开发电子产品的设计流程,采用仿真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擂台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同时,注重人文与专业的结合,重视做人做事的教育,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2、教育技术的应用: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可以使学生了解行业最新的技术信息,开阔学生的眼界,并促进教学内容更新完善。3、体验性学习的广泛开展:通过校内实训室的实际动手操作,校内外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亲身体验,产生直观的感受,通过体味领悟,使学生真正弄懂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使用到的教学手段主要有:1、采用多媒体教学影片。2、准备电子教案,并且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3、充分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有选择的进行学习,通过校园网随时进入仿真实验室进行操作。通过大量互联网的使用使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资讯。教师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电子行业相关的网站供学生参考。4、利用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例如:项目八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这一知识目标的学习,通过带领学生进入校外企业参观学习以及安排学生观看多媒体教学影片的形式来实现。在参观的过程中,由我们顶岗实习的学生给新生做详细的介绍。一方面,学生直观了解电子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亲身感受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明确发展的方向。

(五)课程的评价体系

《电子设计初步》课程采用项目实施过程的考核机制,企业参与、教师评定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总评成绩由实践表现和项目累积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实践表现部分结合企业用人标准给个人打分,包括出勤率、学习态度、查阅资料质量、电路所测参数、校内、外企业参观实习表现等。实践表现占个人总评成绩的30%。项目累积成绩部分给出的是团队成绩,学生互评推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小组间的评比,校内实训室完成的项目由教师打分给出小组的项目实践成绩;校内企业完成的项目请企业人员参与评分,项目累积成绩占个人总评成绩的70%。

三、课程设计成果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