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分析

时间:2022-11-12 04:02:37

导演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电影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狂热,在这个背景之下,导演类优秀人才已经成为比较稀缺的资源。在一部电影中,导演是决定电影灵魂的核心,他是整部影视作品从文本到艺术呈现的直接领导者。针对目前导演类专业在教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从管理模式、教学方法两种不同层面提出解决的办法,力求可以为高校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导演人才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导演类专业;教学管理;电影

随着社会的发展,影视传媒产业发展逐渐走向强大,优秀影视剧导演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以前学习导演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剧团表演或编剧经验,这些经验为他们在进行专业的导演学习之后,快速回到工作单位执行工作任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类的学员主要学习的是导演的相关技能。与以往不同,现在的学员基本上都是按照正常的升学流程,进行四年相关知识的专业学习,随后又不一定有机会到相关的影视单位、剧团进行实习训练。所以说现在的学员在学校期间掌握的那些关于导演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导演技能十分匮乏,不足以满足目前市场迫切的需要。

一、导演的概念

导演是一部影视作品的核心,用演员的演绎来构造和表述自己思想的艺术家,同时也是将影视文学剧作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导演作为影视创作过程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组合者,他的任务是负责组织和团结该影视剧组中所有的工作人员和演员,使他们的职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提升和创造出众人劳动的艺术结晶———影视作品。导演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影视导演,他们必须同时综合利用演员的身体、灯光艺术、视角选择、画面组成、剪辑逻辑、声色组合等一系列元素将某个剧本呈现在大银幕上。影视工业是一种包含多种专业的工业技术,从前期的摄影、灯光、美术指导等到后期的特效、剪辑等非常繁杂。第二类是舞台导演,这类导演的工作是一种贯穿整体的过程,从剧本的阅读、演员的选择,再到舞台的设计、服装的选择等,全部都需要导演来完成。

二、导演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导演的工作中,经常由于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能力不合格、工作素质低,对导演的实际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上现今社会导演行业泛滥化,就如我国著名导演徐峥在某次颁奖仪式中所讲:“现在导演的门槛实在太低了,什么人都可以说自己是导演”。加强对导演人员的相关培养,提升导演的综合素质义不容辞。而首先要从导演教学说起,目前导演类专业在教学管理中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一)局限于理论教学。当下关于导演专业的教学管理中,其教学的方式与和市场上的实际需求有很大出入。当今的教学过程往往只是重视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授和文化知识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实践教学。以这样的侧重点安排出来的课程给学生上课,最后学生的业务能力势必不会给社会交上合格的答卷。再者,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也往往需要实践操作的渗透,有血有肉、丰富生动才能让学生更充分了解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二)教学方式过于陈旧。无论在什么专业的教学中,教学的方法、教育的方式、教学的内容都非常重要。在目前导演类专业的教育中,教学的方法过于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不能将前沿融入教学,意味着毕业就过时。相关的教授知识的学院派老师也往往是自我陶醉其中,忽视学生感受,缺乏反省意识,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这就没有办法提高学生们的积极热情。没有了主动的学习,进而导致学生难有相当的收获与创新。(三)导演类的本质属性引发的教学管理弊端。一个有影响力的导演相当具有社会价值的,比如说:李安、张艺谋、王家卫等知名导演,他们的社会影响力是众所周知的,还有与其职业挂钩的利益关系,种种因素导致现在有影响力的新锐导演和有创作力的作品都非常稀缺。导演专业毕业的学生创作能力有限,急功近利的心态无法使其安心创作,人才断层与人才需求矛盾十分明显,这都严重制约了目前影视作品质量的提升。(四)导演类专业在教学管理中的教学评价方法过于单一。绝大多数的导演教学工作中,教务管理往往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和章程,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也过于单一。而要突破这种评价机制需要面对复杂的论证、审批,过程令人望而生畏。导演要具有全方位的知识储备,需要非常强的综合处理事务能力,而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很明显和导演的职能不匹配,无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就没有办法培养出全面性的人才。

三、导演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意见

(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导演类专业的教学光有理论很难达标,必须在现实的课堂内外进行实践能力提升,才能让学生充分的锻炼自己,总结自己反思自己,从而具有真正的应用能力。比如说,多让学生组织一些社会活动、校园活动等,活动期间学生为总负责人,从前期制定计划、规范流程、处理紧急问题,提高场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等,都交由学生处理。作为一个符合时代的导演还应该熟悉各种前沿的高科技摄影、特效、声音等设备的知识与应用,这些都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的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时间拍摄的训练,从小作品、小片段开始,逐步提高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检验理论,创新思维。(二)创新课程体系。依据新时代导演人才的市场需求,必须调整教学体系,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重技能”。在基础教学实施完成的基础上,追求导演教学的新方法,完成更为严格的专业技能的教授与学习,培养具备思想、技艺、创新等多层面应用型导演人才。同时在已有的师资队伍基础上,可以采用邀请著名导演进行授课、演讲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团队的水平。(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学分制是教学管理体系中普遍存在的模式,它是对学生评价的基础依据,然而对于学分管理体系,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充分完善相关内容,保证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开设足够的选修课程,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与方式,尽可能对每一位学生客观地评价,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训练当中的积极性不被打击,自信心不被磨灭。评价的多样性要求,进一步下放教育行政权限,使“教育管理”向“教育服务”转变。(四)改变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导演思维。众所周知,一个没有导演思维的导演不能称之为合格的导演。什么是导演思维呢?通俗意义上讲,就是导演对看到的客观世界的一种具体化、形象化认识过程。导演思维是一种对形象思维的逻辑性概括表达,其表现形式是非常具体形象的。拥有优秀的导演思维其未来作品的演出效果一定是深刻的,反之,则效果会有所局限。导演思维的养成是需要时间和专业指导的,必须经过多个阶段的学习才能具备合格的导演思维。在导演教学的实际情况之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很少的会对生活有所观察和体验,假使教师在一开始就让学生学习戏剧要求的“现实主义”,那一定会有很多的学生一脸茫然。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来进行第一步实现导演思维的培养呢?经过多番探索和查阅资料,我们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逐一进行:首先,教会学生将文字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让学生充分运用自身的感性思维去看待、认识、了解世界和模仿生活,不需要描绘一些空泛、乏味的伟岸思想,只需要展现具体的事物就可以。接着,从简单思维转化为复杂行动性形象思维,戏剧是无数个“行动”关联组成的一门艺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具体的行动表演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行动思维。然后是从积累客观世界表象转化为创作艺术形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示范教学,用示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地认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之后将自己的理解选择性地进行片段编排,进而创造片段编排。最后,从单个创作或者多个创作艺术形象转化为总体艺术形象。一个没有思想支撑的形,是缺乏生命力的,也必不可能被观众接受,导演需要根据总体艺术理论概念来创作,将自己的思想以合适的表现方法融入到具体的思考想象之中。

四、结语

现代的导演非常需要从以前传统式的追逐表面思维的老套中跳出来,优秀导演的养成与教育教学是分不开的,只有将教学模式科学化、合理化、专业化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导演人才。

参考文献:

[1]陆花.北京电影学院实践教学特色研究[D].北京:北京电影学院,2017年.

[2]王良波.关于戏剧导演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5,(05):128-139.

[3]谢飞.导演教学50年[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05):142-152.

作者:张维政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