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自我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8:09

导演自我总结

导演自我总结范文篇1

在娱乐频道见习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收获良多。虽然,没有一开始想象中那样,自己的所学,自己引以为豪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真枪实弹”得到一番实践,但所见所闻让我有所思,增长了见识,对电视台这个行业的基层有了客观实在的认识。

娱乐频道注重的是娱乐节目,和我之前所学的新闻专业还是有些出入,一切都得重新开始。刚进频道时,台里正好在筹办开年大戏《》,这是一档大型真人互动游戏节目。在赛事组,事情很多很杂,这就需要自己的细心了。工作期间我被分在了管理参赛者这一块,在他们参加节目之前,需要我们为他们讲解整个游戏的规则和一些安抚工作。虽是一件小事,却锻炼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除此之外,我还参与了后期编辑工作,进一步熟悉和巩固了后期制作的相关软件。整体上对录播节目的整个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节目一做完,甄选《》第三季男主角的活动《》又开始了。从海选、初选、复选到最后的总决选的工作自己也都有参与。这是一档选秀类的节目,每一场也都是直播,与之前的节目相比,整个活动的构思方面也会更加的完善。直播前的每一次彩排是最关键的,从中学到的东西也很多。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整个节目的流程要清楚地知道。一个节目的诞生,会根据节目的性质对导演、主持人等作出选择,从台前到幕后需要各个环节的接应,如制片、服装、美工、化妆、道具等。通过自己的观察还了解到,每次彩排之前都要确认好前期制作所需要的设备的档次及规模,配备摄像、录音、音响、灯光等特技人员。除了现场的导演指挥之外还需要与转播车内的导播相互沟通,确认好镜头序别、景别、角度和特技的运用。每一场的直播,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很忙碌,但井然有序,体现的就是良好的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实习,真正进入到了社会,我才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贫乏和在实际运用中的困难。在学校,自己学的本来就不是很多,现在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道理。其实在每一次的活动当中,不管自己负责的是什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最重要的是认真和细心,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自我总结,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以便改正。

亲身体会了才知道,做电视这一行是很辛苦的,通常会加班到深夜,这就更需要我们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可以说,实习是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验,除了考察你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知识以外,还考察了你的处世态度,做人原则以及处事方法,简而言之,就是考察你是否懂得怎样做人。勤奋是首要的,到得最早走得最晚,通宵达旦这些都应该是家常便饭而不是邀功领赏的资本,因为你是实习生,你是来学习的,主动与老师的交流同样重要,要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要积极努力去配合各个部门的工作,只有这样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才会有进步的空间,实习也就有了它真正的意义了。

导演自我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作品评价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教师的演讲和学生的操练,而忽略了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即使在课堂中有教学评价,也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评价的面窄度浅,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是教师评价,学生只是被评价的对象,而无法参与评价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中要重视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过程性评价固然重要,但总结性评价决不可缺少,总结性评价不是面对“昨天”的一锤定音,而应该是对“明天”的百尺竿头。总结性评价一般又分为操作性评价(笔头考试)和作品评价。教无定法,评价也无定法,适合学生并且能最大程度促进学生发展的就是好方法。下边我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些作品评价的浅显体会。

所谓作品评价法,简单说就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作品是学习的结果,作品评价却贯穿于作品的前期准备、创作过程以及作品完成三个方面,评价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用创作完成后的评价为着眼点,以一节《制作贺卡》教学课为例来谈谈如何有效的开展作品评价。

《制作贺卡》是在学生学习了word软件后,运用现成的素材或网络资源进行创作的一节综合实践课。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制作出图文并茂的贺卡,掌握对贺卡布局的调整,提高学生发现美和创作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为了兼顾学生的差异特性,我事先准备了一个制作圣诞贺卡的示范视频,发送到学生机器上,学生若有困难就可以自主寻求帮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二个课时的任务,前一节就是让学生进行贺卡的创作,后一节课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展评。以下就是我在开展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等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学生自评:让学生学会自己评价自己,使其正确对待自我。因为小学生思想比较自由、心理不够稳定,他们自己很难按照一条一条的量化标准来理性的评价自己的作品,所以在作品评价中,我特意设计了以下这样一种评价形式,即通过对创作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说明,来回答若干问题:你为什么要创作这张贺卡?你想通过这张贺卡表达什么思想?在创作中运用了哪些工具?创作的贺卡中哪些是你最为得意的部分?为了尊重知识产权,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的意识,我还另外加了一条:哪些是你原创的?哪些是你转载的?用这些提问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最后按照“★”号量化,其中4颗“★”为优秀,3颗“★”为良好,2颗“★”为一般,1颗“★”为还需努力。下边是一位学生在给自己的作品进行的自评。

学生在参与自评的时候一方面是对知识的回顾,并在回顾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同学互评提供了参考。有些学生自评是在课内能完成的,我就要求他们自己站起来按照上表的思路向大家汇报,汇报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果课时不够,则会在课外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评价发表在专题网站上,并且把作品自评表附在作品的下方。学生的自评人人参与,又动手又动脑,贺卡制作活动搞得热火朝天。

通过自我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自己的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会学习、提升自我。

二、同学互评:在开展同学互评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表达他的想法,我一般采用先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选派一个代表进行口头评价。因为受学时的限制,在开展同学互评作品时同样存在着课堂内的评价和课堂外的评价。课内的作品评价一般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2人一组,商讨后共同参照量化表进行作品评价。若是课外的话,一般采用对照量化表对上传的作品进行投票评价。由于课外缺少监督,随意分数和感情分数会无形增多,所以一般会选择4--6个人为一小组进行投票。以下是学生在进行互评的时候参考的量化评分表,学生在点评别人的作品时,因为有了量化表作为参照依据,所以大大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公正。

作品量化评分表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分等级

版面设计结构全理,背景合适54321

内容内容科学,表达正确54321

画面效果图文并茂,有吸引力54321

结构结构完整,条理清晰54321

根据以上的评分表,学生可以采用口头评价和投票对作品进行评价,下面是本次学生参与的投票评价一截图:

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有机结合,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鉴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获得了作品成功的体验。这两种评价机制不仅充分展示了自我,还达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老师点评: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导演,而学生是演员,为了让戏演得更加出神入化、精彩纷呈,老师就得当好导演这个角色。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后,并不是说教师就无事可做,事实正好相反,教师不仅要督促引导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还要从学生的自评、互评中发现共性和个性问题,适时地给学生进行讲评和指点。在讲评和指点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思维和认识进行充分地肯定,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感受到“我能行,但还须努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给学生打上的“等级”也应该是鼓励性的,对优秀作品则要及时进行的展示,树立榜样带动全局,对学生的“错误”也应该是“宽容”的。总之,教师应该从帮助者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作品,从鼓励者的角度来给予“评语”,让学生觉得这既是鼓励更是鞭策。以下摘抄了我在上这节课对学生作品的点评:

作品存在的缺陷给出的评价

作品A

这贺卡总体效果很不错,只是没有一个原创元素,是模仿网上的一张贺卡做的你的作品真不错,色彩搭配合理,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能再加上一些原创的成份,那就相当完美了。

作品B整张贺卡几乎没有完成从你的作品来看,态度很认真,值得表扬,加油,努力。

作品C这张作品摆放比较杂乱,但很有大气。瞧,你的作品这幅画构思真好,具有大师的风范。如果画摆放的位置调整一下那就非常不错了。

作品D贺卡制作的不错,只是色彩搭配太差了,看上去眼花缭乱。这幅有着月亮、窗台的中秋节贺卡让老师也有了思念亲人的念头,整张贺卡若能注意色调平衡那就很好了。

作品E这贺卡有个常识错误,都说是母鸡下蛋,但他却弄成了公鸡下蛋这张贺卡创意不错,圣诞节谐音“生蛋”,现在我们所见的还是母鸡下蛋,不过,可能几年后科学发达了,还会有新技术推出让公鸡也下蛋。

作品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的方法进行双向或多向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课堂内外营造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学生由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了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信心。有了实践、经过思考,在实施作品评价过程中教师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在此简略作一叙述:

1、教师要做好导向作用。在对学生作品进行互评时,会出现学生意见分岐的现象,这时教师就要灵活的点拔做好导向。比如说在进行教学金山画王时,老师要求利用“仙女袋”工具构思出一幅美丽的春天,有同学在春天的幅面上画了几条毛毛虫,学生A觉得这很有创意,毛毛虫看着春天到了,也来凑热闹,学生B则觉得毛毛虫老干坏事,不讨人喜欢,出现在这幅画面上起了破坏作用,一时两人争持不下。这时,教师就要一分为二的看事情,春天的画面给人的感觉应该是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但也要引导学生看到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绿树发芽、惊蛰而至,所以说毛毛虫赶来凑热闹也是允许的呀,最后学生B点点头接受了我的评价。

2、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乱投票现象。在进行互评时,由于存在着人为性,很多学生为追求积分,乱传作品或随意打几个就发贴,使网站上内容的学习价值受到影响,使得投票评价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这时,教师就要注意在平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求大家认真负责,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

3、教师要注意传统技能作品评价和拓展性评价相结合。由于学生存在着差异,例如让学生在WORD中写一篇日记,对于后进生,作品只要符合传统技能标准、达到主题的基本要求,我们就可以给予肯定的的评价,而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就应该加大难度,让学生自由的选择主题,搜索有关资料,经过加工整理自己构思一篇日记,然后进行文字的排版和修饰,如此复杂的过程就需要拓展性评价了。

4、重视知识的评价同时也要重视情感的评价。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好与坏、优与劣的层面,也不仅仅停留在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等方面,更多地应该是关注学生对自我学习活动的认识及个性、爱好的发挥。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这里的学习既包括知识与技能也包括过程与情感,但是在传统的作品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只看到学生在技术上是否达到要求,而忽视了学生思想方面的进步。这样做的结果是信息技术课让学生感觉到仅仅是在学习如何使用软件,他们不厌其烦地重复一次一次的操作,模仿老师教给他们的一个一个步骤,缺失的是师生之间的情感融合和心灵交汇。我通过实践和反复体会,精心安排教师学生的互动评价,依托作品激发思维,面对学生们成功或失败后的喜怒哀乐,去悉心寻绎这种情感,让心更真、意更切、情更浓。

5、开展作品评价时还要与延时评价相结合。传统的评价只注重作品的一次性完成,没有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新的作品评价,教师要多给学生几次机会,可能这会儿他的作品不理想,你可以给他初步评价,提出改进的措施,学生就会总结经验、吸取精华、再次创作,改进后的作品教师又给予新的评价,使他得到鼓励和鞭策,从而自觉完善个人的学习活动,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显然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也就不存在着永远的差等生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作品评价只是一种常见的评价方式,不同的作品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作品评价体系将会更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应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知疲倦地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好途径、好模式、好方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资料:

1、《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叶澜主编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苗逢春

导演自我总结范文篇3

1.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市场营销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要求很高,学生只有在接近于“真实”的营销环境中得到锻炼,才能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促进能力的提升,如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营销对从业人员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运用角色扮演法,需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而且小组活动要分工协作,学生在沟通中加强合作,有利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角色扮演法的应用使学生摆脱了教材和教师的影响,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自己的感受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2.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中职毕业生大都是要走上社会的实用型人才,教师教学中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锻炼的机会。采用角色扮演法,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亲身参与进来,在体验角色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一般来说,市场营销会涉及市场调研、分析、谈判、决策等环节,学生在扮演中担任“厂长”“经理”“客户”等角色。这种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体验角色对能力素质的需求,从而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运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的问题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法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生自身能力强弱存在一定差异,能力较强的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角色扮演,强化自身能力;能力较弱的学生由于害羞或者其他因素不愿意或不敢参加角色扮演,失去体验机会。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自身障碍,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角色扮演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小组合理分工是角色扮演活动成功的基础,这会涉及哪些人扮演主要角色、哪些人扮演次要角色、哪些人负责活动实施等。由于不同角色对扮演者的要求不同,会出现一些学生任务量大小不一,或者个别学生无事可做的现象。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分工,确保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让学生认识到角色扮演对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选择小组组长时,不但要注重其领导能力,还要注重其较强的责任心和沟通能力,从而使小组成员团结起来,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长处。

3.引导学生深入本质角色扮演法能否取得相应的效果,要看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程度。只有看清问题本质,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不足,分析问题时往往抓不住主要矛盾,反而纠结在细枝末节上,导致角色扮演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但实际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将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充分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4.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角色扮演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角色扮演中学生是主体、主角,教师是导演、主持,主要起引导作用。教师应认真思考,精心策划,设置合适的情境;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对意外发生的问题及时处理等,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案例实践

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运用角色扮演法有基本的环节要求,主要包括设置模拟环境、开展情境分析、模拟仿真操作、评议表演效果、教师总结评价等,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美的净水器”模拟活动实践说明角色扮演法的实际应用。

1.设置情境班级全体学生扮演美的净水器公司的营销人员,全班学生每5个人为一组,每个小组有组织者、材料员、销售代表等。学生要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工作职责、工作态度等有深入的理解。

2.情境分析设计好情境之后,要进行情境分析,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实践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要分析不同角色的操作,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模拟操作各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分工,各小组先阐释活动思路及要点,材料员进行记录。当一个小组开始角色扮演时,要让另一个小组的成员充当客户配合销售人员进行净水器的推销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自身扮演的角色、模拟情境中体验营销,认知营销的技巧、沟通方式,领悟营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评议效果评委会对小组表演进行评议,涉及礼仪、技巧、创新等方面,并设置小组提问答辩环节,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对小组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

导演自我总结范文篇4

1.认识上的误区。对计算思维认识不够深刻,研究不够透彻。有的学校错误地认为只有计算机专业学生才需要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计算思维是已存在的思维活动,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种技能,认为几节计算机基础课程就能够培养计算思维能力;还有的学校认为要实现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程序设计等相似课程才能实现,忽视了过程学习的其他途径。2.中职学生计算机学科的基础薄弱。计算思维是以计算机应用科学的基本概念为依托的活动。然而,大部分艺术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水平不高,有的学生初中时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种现状使得对其计算思维能力培养难以进行。3.学校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制定了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学的知识网络和课程网络,为中职计算机教学提供全面指导。不过,当前学校的文化艺术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局限于概念、技术与应用,而教师讲解时也只侧重于基础概念的讲授、软件的基本操作等。4.缺乏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大部分艺术专业教师没有意识到掌握软件基本操作和利用软件设计优秀的作品之间存在着差距,授课时只注重对软件使用方法的讲解。以图形图像创作与设计这门课为例,教师往往按照Photoshop软件的菜单,逐一分析所用工具的功能,认为中职学生能掌握基本工具的实施步骤就算完成了本课程的任务教学。因缺乏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从而无法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思维能力。

二中职文化艺术类专业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策略

针对目前文化艺术专业的计算机教学问题,将从课程结构、教师思维和教学活动3个方面出发,谈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计算思维能力。1.构建课程体系结构。加强计算机学科和艺术学科的交叉融合,保留原有课程的知识点,教学过程中以计算思维为依托对知识点进行重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计算思维求解艺术专业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以我校动漫设计与游戏制作专业为例,课程体系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课程体系结构。艺术类各专业必修计算机基础这门公共基础课程,在专业平台课程上紧扣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课程。比如美术设计类专业开设Flash、Photoshop;音乐专业的学生开设音频制作与合成等。在专业方向的课程可以开设如AutoCAD、3dsMAX室内装饰效果、数字非线性编辑等。他们通过层层学习,可以提高计算机水平,而计算思维能力也将提升。2.教师思维方向的转变。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以计算思维能力为导向,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判断。教师本身就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和实施者,更是组织者,理应积极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应用,尝试不断引导中职学生运用计算思维来进行问题的求解,设计结构,理解行为,改革创新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3.教学活动和案例的精心设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弱些,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科学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通过启发式和实验型教学,提高利用计算机或其他相关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技能实践的教学内容时,老师应该充分地考虑实践的趣味性和综合性。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简单的实践操作,更需要适当地增加创新性实践,开发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中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我们老师还要不断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列举日常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同身受,便于学生有兴趣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通过教学手段和方式的不断改进,才能让中职学生实现艺术专业问题向计算思维问题的转变。以动漫类课程为例,百成婚纱摄影为我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数不少的学生都参与过各类活动的采编和播出工作。教师将这些案例引入课堂,设置实训任务。在实训教学中,教师为项目总监,对学生的项目进行审查指导。教师将班级分为创作部和制作部,创作部的岗位有导演和编剧;制作部由组长和组员组成,其中组长负责剧本。所有部门都实行组长负责制,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岗位。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完成项目的团队,即项目小组。教师根据选岗情况进行分组,分组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要使每一个小组实力平均,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因为完成一个项目是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的。分组完成后,按照工作顺序师生进行角色扮演,共同完成实践项目。创作部进行整理编写剧本,项目总监(教师)进行项目审查——主要是进行可行性、创意性审查,如果通过则由制作部组织小组成员进行项目实施。美工师进行场景、人物设计,同时音乐师也可以进行音乐的收集;动画师进行整合,完成动画设计。这个工作过程需要所有小组成员的共同配合,对作品多次打磨,这样才能形成高质量的作品,完成项目。项目完成后提交项目总监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此过程中教师要全程进行参与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任务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促使他们顺利完成任务获得岗位技能。一个完整的项目做下来,使项目小组了解到公司工作的过程,感受到团队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实训结束后进行师生互评,一是由每个小组对该组的整体情况自我总结,主要是对角色扮演的成效进行自我评价和科学分析,对实施过程进行思考,让扮演者进行自我剖析,提高思维能力;二是教师落实总结和评价,教师可以拿百成公司制作的作品与学生进行PK。师生一起剖析作品的不足之处,大家一起思考。看看究竟我们自己的作品与大公司的作品差距在哪里?有怎样的改进空间?通过这样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优化思考方向和思考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专业理论和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将计算思维的理念融入教学,培养艺术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计算思维求解艺术专业问题的方式、方法,有利于提升艺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孙晨晖 单位: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甘才军,周娅.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文科生计算思维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2(19)

[2]李志文.医药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中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

导演自我总结范文篇5

当前中国及国外之高等艺术教育分为三种类型。其一为专门的、甚至单科的艺术学院,如中国之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西方之美国电影学院、茱莉亚音乐学院等;其二,高等专科学校,如GrenoblAcademyofArtinFrance(法国格勒诺布尔高等艺术学校),此类院校虽多数时并不颁发高级文凭,但其性质亦为高等教育。其三,综合大学之艺术系或学院,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等等。这三类高等艺术教育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前两种因定位与性质十分接近,只是文凭级别不同,故在我们的讨论中将之归为一类,称为专门艺术院校。由于笔者长期从事电影艺术教育之故,故在此从影视艺术教育,特别是电影艺术教育角度进行讨论和分析。第一栏所示之电影类专门艺术教育院校,数量相对较少,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也就一两所,多为国立,为本国提供专业电影创作、理论人才,倾向于高端和专门化。第二栏所示之提供电影专业教育的综合大学,数量非常庞大。仅美国提供专业电影、电视艺术教育的大学就在三百所以上,同时有六百多所大专院校提供影视制作以及相关课程,且此数字还在持续上升中。其他国家的情况也类似,随着电影、电视艺术、技术日益推广,电影教育呈现普及化的趋势。在中国,近年来,由于国家教育委员会大力推广高校艺术教育,导致各大学纷纷设置艺术学院、艺术系,而其中,影视教育因为其鲜明的时代特性而受到青睐,由此高校影视教育得到极大推广。当然,综合大学提供电影教育的广泛和普及,并不意味着教育和研究水平的低下。实际上,以美国为例,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有多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代表如纽约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州大学的电影教育是世界一线水准的,其专业水平非常高,甚至超过了美国电影学院、加州艺术学院这样的专门电影学院,成为全球范围的电影专业的最高学府,其毕业生进入电影工业和学术研究两个领域,且于两方面都有杰出表现;第二个层次,如雪城大学、查普曼大学等,提供相对专业的电影教育,毕业生进入高校和研究系统的较多,进入工业系统的较少;第三个层次是,一般大学开设的专业电影课程,这些专业一般将电影教育作为一种修养,或者提供一种工具。学生毕业后,可以以电影、电视为基础或者研究工具,进行广泛的交叉性学科发展。其他国家,例如中国,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与美国类似,只是尚缺乏第一层次的电影教育,中国较为突出的提供专业电影教育的综合大学,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目前还在提升进展中,如何达到世界一线的电影教育,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二、两种专业教育的历史渊源

专门的电影艺术学院,一般都有较长历史,大部分成立于20世纪的前半期,是随着电影工业和电影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这类院校,依笔者所见,分为三大体系:西欧体系、苏联和东欧体系、美国体系。这三种电影教育体系的形成与三地对电影的认识和定位直接相关。西欧体系以法国为代表,根植于高等专科学校教育传统,以应用型技术培训为基础,结合欧洲传统大学的人文理论体系,形成系统化的电影艺术专业教育。西欧体系自电影发展初期,就基本将电影视作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比较倾向于把电影视作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方法体系接近于传统的美术、音乐艺术教育。苏联和东欧体系,主要源自苏联。由于苏联的强大,广泛影响到中国、波兰、捷克等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极早地认识到了电影在国家宣传上的巨大功效,因此电影教育启动得很早,莫斯科电影学院在1912年就已经成立。苏联体系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化的电影专业教育体系,它将电影视作一种有力的、针对普通民众的宣传工具,在艺术观上比较倾向于现实主义,把电影教育作为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基于与苏联亲密的关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基本上承继了苏联电影教育系统。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学理念、院系格局、课程设置,基本上与苏联一致。美国在传统上将电影视作工业。早期,由于强大的好莱坞的存在,在其内部自发地形成人才的学徒式阶梯培养模式,因此并无成立专门的电影教育机构的必要。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电影文化的兴起,出于对高级电影理论、评论人才的需要,开始设立专门的电影学院。因此,一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代美国大学的电影专业人才才得以出现,并引领了“新好莱坞”电影运动。这三种体系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初衷都是培养电影从业人员,以应用人才为初期培养目标,最后发展到同时培养理论和人文学者。与以上所述专门的电影艺术院校相比,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起步相对较晚。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其初衷并非为电影业培养专门人才,而是将电影视作一个文化、艺术领域,培养掌握此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文学科学者。只有当电影、电视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积累了足以吸引人文、艺术类学者展开研究的足够资源之后,综合大学才有培养电影理论、研究人才的必要性。而随着此种教育的展开,最后发展到同时培养电影从业人员,反哺电影工业。

三、两种专业教育的理念区别

如前所述,两种专业教育从不同的出发点,都经历了长足发展,向对方延伸和靠拢,在当下形成相互交叉的态势。专门电影艺术学院除了培养导演、编剧、摄影等专业从业人员以外,也培养电影史专家、电影理论学者、电影文化研究者;而综合大学的电影系,除了传统的电影方面的学者型人才,其毕业生也大量从事导演、编剧等专业创作(如斯皮尔伯格、弗朗西斯•科波拉、李安等)。在此状况下,梳理二者教育理念之差异,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所谓教育理念的区别,其本质就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这两种专业教育出于不同的出发点,培养不同的人才。而人才模型是由两点造就的,一是起点,二是高度。如果我们粗略地把大学教育的多个学科基础分成四个象限的话,那么各个专业教育的起点就是在这四个象限中寻找自己的落脚点和落脚范围。而高度,则是其毕业生在此平台上所达到的高度。经过总结,我们可以梳理出两种不同的人才模式:柱形人才模型、平台型人才模型。专门的电影艺术学院,倾向于培养的是柱形人才,其底座起点较窄,入点准确集中,在这个起点范围内达到相当的高度,形成柱形结构。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柱形人才模型,是行业需求、教学系统和学生来源三方面作用的结果。从行业需求的角度,对于毕业生的要求是,专业而准确,毕业后即刻可以投入工作岗位,不需要实习和磨合阶段;同时,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由工作岗位塑型,岗位将提供给个人长足的发展空间,不一定需要大师,不一定需要来自个人内部的思想和思考所带来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从教学系统来说,专门的电影艺术学院,其教师多为影视工业的专门人才,所传授的知识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其他知识为辅。从学生来源角度,专门的电影艺术学院的考生多为艺术类考生,文化课知识水平为中等,但在艺术修养和技巧方面有专长。而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则为梯形平台状结构,其底座较宽广,基于综合大学多学科的基础和优势,给予学生坚实而广泛的基础。此类学生,未来的就业、深造、发展的可能性更广泛,有可能形成更为复杂的发展模式。换言之,此类学生的发展倾向于依赖自身内部的思考和欲望,而非外部工作岗位的塑造,就这一点而言,与专门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有明显区别。但是,就国内而言,综合大学毕业的电影专业的学生目前的缺点也是存在的,他们可能达到一定程度的专业性,但其高度不够,很少能够直接满足电影、电视行业的岗位要求,一般需要一定时间段的实习期,或者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从而弥补此短缺。虽然专门电影艺术院校的学生,与综合大学专业电影教育下的学生,二者的区别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个体的特殊性,但从整体角度看,教育理念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塑造作用。总结起来,前者的知识相对单一纯粹,后者丰富多元;前者专业性强,后者专业性稍逊;前者短期发展极其显著,后者要经历一定的积累期;前者专业思想稳固坚定,后者变化较多;前者倾向于在行业内一线搏杀,后者倾向于二线作战;前者重局部流程,后者重整体和系统。但是,如果我们简单地得出结论:称前者更多地成为具体操作者,后者更多地成为领导者;或者说前者更适合动手,后者更适合思考管理,笔者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事实上,此种二元比较,并非在我们所讨论的对象中出现,它广泛出现在各个行业之中。各个行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基本上都来自于两个部分,一为本行业的专业学习者,一为外部行业进入的管理者。如金融行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一部分人其专业即为金融专业,且在金融专业一线工作时间较长,此部分人士精通本专业的具体事务,之后扩展其思考而至全局,成为领导者;另一部分人专业并非金融,可是从全局管理出发,逐渐学习精通专业知识而成为领导者。这两种人在领导层所占比例多有变化,很难说后者容易占据领导层地位。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途径到达相同位置。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两种教育理念各有其优点,亦各有其缺点。那么是否有改良的方法呢?因笔者的学习阶段主要在专门艺术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而工作则长期在综合大学进行专业电影艺术教育,对两种教育系统都有一定了解,因而对此问题保持了长期的思考。因为本职工作的关系,我特别希望从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角度思考,寻找到一种教育理念的改进方案。经过思考,笔者认识到除了前述两种“柱形人才”、“平台型人才”培养模型之外,还可能存在着第三种人才培养模型,即“金字塔型人才”模型。“金字塔型人才”模型适用于综合大学的专业教育,结合了“柱形人才”、“平台型人才”两种模型的优点,它既拥有较为宽广、坚实的基础,又能够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其本质思想,是将平台的四条边棱向上延伸,形成交汇点,既形成专业区域,又形成专业高度。“金字塔型人才”不是除了专业什么也不懂的“怪才”,亦不是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不精通的“庸才”;他们能够应对专业领域的问题,亦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周边行业的经验,调动各方资源;他们不是在被行业塑造,而是从内在思考和欲望出发,塑造自身,甚至塑造行业;他们可以是领导者,也可以是创作者,但是他们永远不会停止思考,他们永远不会认为行业、岗位的现状是一种必然,他们倾向于成为创新者。实际上,“金字塔型人才”的培养,是结合了专门艺术院校和综合大学艺术教育两种方式之优点的产物,它不是一种灵机一动的理念构想,而是一种经历了自然发展和选择的结果。当下在电影教育领域最为优秀的学院,笔者认为其理念本质就是这种“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型,如纽约大学(TischSchooloftheArtsatNewYorkUniversity)和南加州大学(SchoolofFilmandTelevision,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纽约大学是坐落于纽约心脏地带的名校,所设课程压力不大,但要求甚高,学生称其“nothighpressure,butdemanding”。据《纽约时报大学指南》指出,纽约大学属下的Tisch艺术学院是全美最佳的艺术学院之一,是美国“东岸”电影系统的重要阵地,包括马丁•斯科塞斯、李安、斯派克•李等国际著名导演都毕业于此。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是一所历史悠久、科研教学水平高、有着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的世界知名私立大学。学校现有学生两万八千多名,其中研究生约占一半。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提供的排名,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在全美综合排名位列第27名,其中电影学院全美第一,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西岸派”电影的学术重镇,学生大量进入好莱坞一线的工作领域。这两所大学都是综合大学,而其电影专业教育在全球享有盛誉,远超电影艺术单科院校,这在全球是少见的特例。究其原因,正是其毕业生知识结构的“金字塔型”模式使其保有宽厚的人文知识基础和高度的专业性。当然,这种“金字塔型”模式需要具体的观念和条件来满足。纽约大学当初建校的精神,是提供更高深的学问去激发个人在商学、科学、艺术及至于法律的潜力,同时兼容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理念。这一观念之所以能够被彻底实践,并造福许多纽约大学的学生,其原因是由于纽约大学地处全世界文化及金融中心——纽约市,使得纽约市大部分的资源均能被学校所用。如博物馆、画廊、音乐厅等,提供了学生们实地去印证所学。另外纽约市也提供了许多实习及工作的机会,让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可以得到宝贵的工作经验,发挥学以致用的精神。例如电影、电视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去电视台实习;旅馆管理的同学可以到旅馆去实习;而主修社会工作的学生,更有机会去参与老人或精神病患的服务工作。这种条件是其他一般大学城院校所不具备的。南加州大学的主要特色是:第一,课程持续时间短,因此课程安排很紧凑;第二,教学重点放在一般课程上,强调学生的通识教育;第三,每年邀请全球各地的专业领域知名人士和学者举行几十次专题演讲会;第四,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不多;第五,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特殊性,校方不以其他文理院系的统一标准来刻板要求;第六,因为与产业界融合程度高,学生毕业后,较容易获得电影工业岗位。如前所述,这两所综合大学为代表的专业电影教育,对我们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目前,在中国的电影教育中,综合大学的专业电影教育因为发展时间较短,还处在道路摸索之中,在专业性方面,与专门艺术院校还有一定距离。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借助于综合大学的规模优势。综合大学从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参与社会活动的数量和规模等多方面,具有专门艺术院校不能比拟的优势,保有“金字塔型”知识模型的基座部分,是不成问题,关键在于向塔尖方向的专业化延伸,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四、两种专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两种专业教育因为有不同的理念,导致了不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这是理念指导下的必然结果,也是现实条件限制的结果。专门艺术院校承袭苏联的模式,专业划分很细,以北京电影学院为例,其本科专业(方向)设置如下: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剧作、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导演系:导演专业(故事片、纪录片、剪辑)摄影系:摄影专业(故事片摄影、纪录片摄影、科教片摄影、影视照明)美术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广告学专业(影视美术设计、影视美术、影视广告、新媒体艺术、现代绘画、虚拟空间、人物造型、镜头画面设计、影视化妆)录音系:录音专业(录音技术、录音艺术、音乐录音)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影视制片、发行放映、文化经济人)电影学系:(电影研究所)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影视创作学),同时负责学院的学报出版,学院信息中心的工作和学院网络的工作。影视技术系: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影像工程、数字影视技术、新媒体技术、网络游戏)表演学院:表演专业(表演、配音)摄影学院:摄影专业(图片摄影)动画学院:动画专业(动画、动漫画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三维电脑动画)如此之多的专业设置,这固然与其本身是一所独立学院,有着较大的规模有关,同时与其专业化分工的思想基础有着联系。而综合大学的艺术学院,以笔者所在的“北大”艺术学院为例,成立时间不长,规模还比较小。在实际工作中,专业课程设置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目前在本科专业设置上更多地借鉴了前述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的专业设置,单设立“影视编导专业”,把导演、编剧、剪辑、后期制作技术等综合起来,类似美国电影教育中的专业“filmmaking”,给予学生更宽厚的基础和更多的成长空间。在课程设置上,尝试采用了“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四年的教育中,实施一种从较宽的通识教育到专业教育的过渡方法。在第一年中,主体课程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整个北京大学本科生都必须上的课程,包括英语、体育、政治思想等。第二部分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专门挑选的北京大学其他人文科学的重要课程,例如文学史、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等。我们认为这样可以给予学生较宽和厚重的人文知识基础。第二年中,主体课程仍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专门挑选的其他人文科学的重要课程,与第一年相比,这些课程的选择与其专业具有更多的相关性,如美学、艺术概论等。第二部分是专业基础课程,如影片分析、电影技术概论、视听语言、电影史等。第三年中,主体课程是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如导演课程、编剧课程等。第四年中,主体课程是毕业实习、毕业作品拍摄、毕业论文写作等。为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做前期准备,提升其专业性。另外,在第二年开始到毕业的三年中,除了学生自己拍摄的作品以外,要求他们每年提交至少一个影视作品。在课程之外,还开设了大量讲座,邀请业界人士进行讲座式课程。综上,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希望形成一个“金字塔型”的阶梯状发展过程,由宽入窄,由广泛到专业。但是,由于四年时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很多学生存在专业训练不足、缺乏实践等问题,影响了其专业性的发展。于是我们建议这部分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可以采用保送和报考两种方式,使他们在研究生阶段完成金字塔尖的知识构建。

五、两种专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导演自我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英语导学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开放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师集中面授时间仅为计划课时的三分之一,而其它三分之二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并非是对教师作用的否定,反而对教师的“导学”作用更为重视,更为强调。教师如何运用“三分之一”进行导学,确是挑战。本人就自己在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结合自主学习模式谈谈自己的做法。

二、英语导学课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活动进程的简称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师、学生、素材等三个要素。在现代教学中,通常要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所以还应增加“媒体”这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简单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教学模式。

“导学课”是一种教学模式,属教学论范畴。导学关键在于“导”,它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规定了教师的主要职能,确立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遵循以教师为主的原则,以教师认真备课、讲课内容丰富、有条理作为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志。有的教师惟恐学生听不懂,反复举例说明,讲解词汇、语言点、分析语法,逐字逐句翻译课文,并要求学生生搬硬套,不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吸收的余地。学生则忙于记笔记,机械地跟教师的思路走,没有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收和消化教师给予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

实际上,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因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学,而不是一教就会,就能掌握的。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六十年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认知教学法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就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只是指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在英语导学课教学中,运用引导、诱导、疏导、开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它以“导思”为主线,通过“导听”、“导说”、“导读”、“导练”等环节,实现其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

三、英语导学课教学环节设计

开放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索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能力。笔者根据《高级职业英语》教学内容将导学课教学模式设置为四个环节。

1、课前准备环节:

a.课前阅读(Pre-classReading)

在导学课前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理清课文基本脉络,对课文的内容从总体上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精选课前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维,激发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使学生明确本单元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导启学生进行思考。

b.查阅字典(DictionaryWork)

课文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影响学生阅读。教师可挑选部分难、偏的单词,让学生课前查阅,做到心中有数。

c.在线学习(On-lineLearning)

《高级职业英语》注重阅读和写作。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供相关的网站和网页,要求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好书本内容又能了解与其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

2、学习目标环节:

《高级职业英语》每单元都设有PerformanceObjectives(学习目标),通过PerformanceObjectives的学习,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即Input(输入)转化为Output(输出)。

a.设问(Questions)。在精讲课文时,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提问,教师可以把“满堂灌”的被动式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的、探索式的学习。

b.讨论(Discussion)。教师给出与PerformanceObjectives相关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有时可以是两人讨论,也可以分组讨论,还可以全班“你一言,我一语”的进行讨论,极力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自由表达思时,教师不宜马上或过多的纠正,对学生的进步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c.角色扮演(RolePlay)。角色扮演是一种模拟真实语言情景的英语课堂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扮演某个语言情景中的不同人物角色,并把在那一情景下可能发生的事情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角色扮演改变和转移了教学关系的轴心,教师不再是语言活动的源泉、中心和归宿,而是一名出色的“导演”

d.多媒体(Multimedia)。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是加强英语课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把教材内容制作成课件,使静态课文变成“活”的动态内容,不仅增加课文的直观感,让学生看得见、听得着,随着课件人物活动场景来实践语言。同时教师还可选用其它适合学生实际的视听材料,如FamilyAlbum,USA(走遍美国)、Dashan’sAdventuresinCanada(随大山万里行)、HelloAmerica(洪恩环境英语)等,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通过这些相关的有声材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有趣、地道的英语语言环境。

3、网上教学资源浏览环节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网上资源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英语的空中大教室,它不仅包含了新颖、广泛、生动、实用的英语素材和学习资源,而且还提供了许多有效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导学课时教师可以带学生浏览网上教学资源,也可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目前英语网上教学资源有两大类:因特网(Internet)、校园局域网(Lan),如点击:可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点击提供丰富多彩的互动在线语言活动;点击浏览相关的直播课、IP课件、单元辅导;参加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等。

4、自我评估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前准备(Pre-classWork)、学习目标(PerformanceObjectives)教学环节中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通过信息的反馈,了解学生是否正确掌握了有关知识,使学生能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自我检测。

导演自我总结范文篇7

中学语文教学历经几代人艰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涌现出一批较成熟的改革流派;但就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而言,距离时展对培养自主性创造性人才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

笔者在语文教坛执教35年,历经建国以来语文教学几次大的改革实践,一些有声有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改革,往往时过境迁,留在教坛上的依然是几十年前的那个“旧我”,究其原因是缺乏对一种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二、创造性语文教学模式的原则及框架

教学模式是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间的一座桥梁,一种中介,是对教学思想、方法、结构整体设计的相对稳定的一种教学思路。这里提出的这种教学模式是本人基于对当代前沿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而提出来的。

1.这种模式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和自主性原则

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主体,才能焕发出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

要焕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注意养成学生的自主性。培养这种自主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包括培养学生自学的心理素质(心志坚、心力专、心趣浓、心绪宁)、自学的基础(学力强调结构化的知识便于学生运用与迁移)、自学的智力品质(强调记忆、联想、想像、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自学的方法与技巧(强调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方法,会筛选、归纳、整理、表述、运用、生成信息)、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能力(强调一分为二而又把握好是非、对错、美丑界限和自我调控心理,养成耐挫折而又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品格)等方面。引导学生从学会自力学习,进而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形成独立、自尊、自重而又富于创造性的人格。

(2)活动性和优质性原则

所谓活动性就是保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所谓优质性就是保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一般情况,一节课的1/3以上时间,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读书、质疑、讨论、答问、演讲、互评、做卡片、整理笔记、作文等等,有时还安排时间到图书馆,查找资料。

为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我特别注意强化质疑这个环节,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本身说明他动脑筋思考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可分三个层次:浅层参与(一般的朗读、复述和简单问题的答问、讨论、有准备的演说等,这种参与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好处,但思维训练不够)、较深层次参与(自学提出问题,归纳文章要点,分析内容写法,比较同类或异类文章异同,观察生活现象或阅读短文引发议论等,其参与特点是这些活动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智力得到较有力的开发)。深层参与(即创造性参与,后边专门讨论)。一堂课,做为高中学生所参与的活动应有一半以上属较深层次和高层参与。

(3)创造性与求真性原则

所谓创造性是要以创造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是树立每个学生都是有创造潜力的活生生的人的观念,要珍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所谓求真性就是我们在发展学生多向、逆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同时,注意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即对人类共同公认的和某一历史时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相对真理的认同,防止思维训练的绝对化。

2.这种模式的基本模式框架

附图{图}

3.这种模式特点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再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又设计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而且这些活动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是学习主体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

三、探索实践

1.教师教给多种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把文章读活。

为改变千篇一律的串讲灌输式,每学一篇课文,我总要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文特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一种读法:

读诗和散文,要满怀感情边抑扬顿挫地诵读,边想像诗文中的意境。如讲《沁园春·长沙》,如果简单串讲一篇,学生干巴巴记几条分析,过不了两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现在我让学生配乐反复诵读,我也带头满怀激情朗读,学生被词中那恢宏的气势、旷远的意境、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字深深感染,不少学生在学习小结中提到这堂课令其久久难忘。一次十几位新加坡朋友听课,我和学生一起分段诵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他们也和学生一起被文中的意境所感染,课后向我树起了大姆指。

读戏剧,我让学生分开几组进行分角色演读比赛,每个角色学生分别写出人物分析,事后写出演读体会;做观众的同学写出《演读评议》。毕业几年之后同学返校,还常常提起××同学演读××角色的情景,作品的情节与同学的表演性朗读深深地镌入了同学们的心灵。

学说明文和议论文,我常常限定五六分钟快速阅读,然后合上书写出书中的六七个要点,训练学生快速捕捉要点的能力。

读小说,我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书中环境或人物的肖像,然后写出人物的分析。读《林黛玉进贾府》,我让学生画出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平面的文字变成了同学们脑海中立体化的形象,书中走来了有生命的林黛玉。分析人物形象,我常引导学生跨越时空界限展开联想,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进而认清清除历史陈迹,建设新文化的历史重任。

2.启发思考,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创造从问题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动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由于经常让学生边读书,边提问题,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有时他们会指出书中的一些错误。1995年下半年,当讲《采草药》一文时,有个叫石承泽的同学提出:“‘此地势高下不同也,’这里的逗号用错了,应用句号,因这句话是上一层意思的总结,不是下一层意思的起始。”我当即就表扬了他。

学生有时对我讲的内容提出不同意见,如果不是明显的是非对错问题,我总是鼓励学生要勇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争取找到更多理由,把老师和同学们说服。这些学生往往跃跃欲试,表现出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我十分高兴,因为新的时代正需要这种锐气啊!

3.教师要善于归纳学生质疑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实现思维交锋,智力杂交。

1997年上半年我在学校讲一节研究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生对文章结构有各种分法,我把问题梳梳辫子,归纳出四种分法,用投影打出来,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大家展开争论,像这类在语文学术界也争论不休的问题,我一般不急于要求统一意见。最后我谈两点意见:一是大家争论,说明了恩格斯行文的严谨,一篇文章严谨到别人很难切分,这大概是文章结构的最高境界;一是争论有助于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世上的事物很复杂,有些事物类别层次是清晰的,有些是模糊的,于是有了模糊哲学,模糊数学。我们现在习惯于用切分法分析结构,是否有些文章应用聚合法去研究它更科学,这个任务交给你们去解决。其实,这样的思维交锋比结论本身更重要,争论使学生思维富有灵活性、流畅性和独特性,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4.讲清重点、难点、疑点、知识间的联系以及读写方法,引导学生做好小结,归纳整理知识结构,对教与学做出及时评价。

语文课上教师还是要讲的,只是不要千篇一律地满堂灌。一般一堂课我讲20分钟左右,讲什么?讲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讲学生认知发生疑难的疑点,讲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本节知识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做卡片,做笔记,整理知识系统。

关于知识系统,在高一学生入学时我给学生整理一张语文知识能力网络表,每个单元涉及到哪些知识让学生有计划地做些整理工作,事实证明,结构化的有序知识便于学生运用与迁移。我常给学生讲1+1+1大于3的系统论整体原理,学生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性,也就勤于积累了。

我让学生定期对老师的教、对自己的学做出评价。教师吸收学生的意见改进教学;学生养成自评自控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业和人格。

5.精心设计练习作业,培养学生迁移与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重在形成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能力的形成靠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历练”,即经常性地练习。由于我把一部分课本上的练习纳入了课堂学生参与的活动,这就减轻了课后一部分书面作业的压力。

课后作业还留什么呢?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让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结构,每个人建造语文知识能力体系,这类练习形成的正是对知识分类分层组成系统的现代科学思想:一类是听、读类输入信息方面迁移性训练,比如刚刚学过一篇说明文,我找课外一篇说明文,检测一下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还有一类是说、写类输出或生成信息方面的训练。

我经常让学生仿照课文中一些典型的段落说或写一段话,旧瓶装新酒,既掌握了典型句式或构段方式,又说或写出了新意。掌握的句式或构段方式多了,学生的语言与思维也就发展了。创造忌讳模仿,但从绘画、书法到说话为文这些创造性活动中,又大多从模仿始,这就是学习的辩证法。

我经常设置各种情景,锻炼学生快速展开说明、议论或描写场景的能力。如“下午放学,你看见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正蹲在花坛旁与花儿说着悄悄话……请你展开联想和想像写段四五百字的短文。”学生想像力的开发,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还常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沸腾的生活,引导他们关注祖国前进的脚步,民族发展的命运。学完人物传记单元,他们去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或父母,或邻居,写一篇人物小传,使他们感受到我们共和国的每一步发展都融入了老一辈的智慧与血汗,不少学生很受教育。这是创造教育的根和魂。

我有时还引导学生用“反弹琵琶”的思维方法议论一些成语、俗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学生先后写出一篇篇很有见地的短文:像《弄斧就该到班门》《补牢应在亡羊前》《少见未必多怪》等陆续见诸报端。

四、几点收获

1.师生角色变了,课堂结构变了,教学功能变了,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了。

过去老师是演员,是主角;学生是听众,是配角。老师上边讲得口干舌噪,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现在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是学习的主角,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学到知识,养成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了智力。

过去课堂教学基本是“导入”——“讲授”——“小结”——“布置作业”四大块,每篇文章又是逐段分析,概括段意,分析中心和写法几部分。如今变成了“读”——“疑”——“议”——“结”——“创”,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更有助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过去教学功能是灌输知识,追求高分。现在是引导学生在参与学习实践中主动获取系统知识,形成听说读写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的终极目的不再是高分,而是塑造自尊、自重而又富于创造性的健全人格。有个学生各科学习成绩都很差,一次写诗,他写出几句闪耀思想火花的诗,我帮他改改,寄出去,杂志还给发表了。这时,他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做老师的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考上大学,却应该也能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乐趣,为国家培育出有健全人格的人才。

学生对这样学语文是喜欢的,是欢迎的。有不少学生在作业、作文和学习小结中流露出这种喜爱。他们说:“语文课不再是老师滔滔不绝地串讲课文,而是教给我们方法,引导我们把书读活,从而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感情。”

2.学生学习质量明显提高,创造力明显增强。

这样教语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应试能力也会水涨船高。近年来,我教的两届学生高考成绩与其同水平学生比,都是比较好的。1992年毕业的一个班,学习水平在全年级7个班中偏低,我教三年后高考语文成绩及格率100%。

更可喜的是学生在参与学习中形成了比较强的创造活力。几年来,我教的学生有十几人在全国作文、演讲比赛中获奖,有40多人的习作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

导演自我总结范文篇8

"轻负担,高质量"是目前学校教育中的中心环节,同时,它又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是比较困难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课堂的教育效率不高。教育活动本身可以是一种精神性的生产活动,沿用经济学的概念可以将教学效率表示为

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教学效果)

教学投入

而教学投入的直接表现是师生双方时间、精力的投入,可见要提高教学效率,先有教师的教是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学生的配合,而这两者结合的好坏,就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从宏观角度入手,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变原先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为教师=学生的双向交流活动,在教师"教好"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实行教法,学生的整体化改革,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学活动的成效首先取决于教学中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教学中正确的人际关系是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这是交往双方各以对方活动来调节自己的活动,使双方的活动不仅是同步的,而且是高度协调一致的关系,因此,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教学活动的协调性取决于教学双方共同遵循学习的规律性,在遵循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教依据学,要学教于导的相互制约性,教师的教只有依据学习规律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发挥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只有在正确的指导条件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动作用,获得最佳效益。

3、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经验的传递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定的心理结构。

四、研究的内容与操作程序:

1、建立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陶冶功能和启迪功能。众所周知,人生存在社会上,就必然要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影响,"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情境教学,是教师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通过它来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

情境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比如还处于某种问题情境中的人,会因为某句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启发,从而顺利解决问题,因此,情境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适应能力。

2、情境教学法的使用:

①为学生创造愉悦轻松的体验。教师在注意肯定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把思考和发现体验为一种快乐,而不是一咱强迫或负担,教师要在轻松愉悦的情境或气氛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题意识,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寻求答案,分辨正误。

②要在师生的互重互信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己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的基本保证,只存师生间相互信任和尊重,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而也只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③要注意调节学生注意力,使他们达到集中与轻松并存的状态。这种状态在暗示学生称为"创作力的假消极状态",这时,人的联想自由驰骋,情绪随意起伏,感知在暗暗积聚,技能在与日俱增。

3、坚持"自学"与"导学"相结合:

①"自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核心,后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运用多种感知器官自主地学习。可以适当地指导学生进行"自读、自问、自查、自测、自结"。

自读自问主要用来预习新课,在自读的基础上可进行几个自问:如:①文章的段落如何划分?②段与段之间有何联系,有何标志?③课文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精采的语言?④从这篇范文有哪些是值得借答的?"自查、自测、自结"主要用于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为了进一步解决文章的重点难点,读者讨论预习和教师提问中的各种问题,也是同学检测自己能力的时候。学生在这里既可以使自己的设想答案得以肯定,又可以解决许多不能解决的问题,用于自我总结。

②"导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室就好比是一个舞台,教师在这儿兼任"导演"和"演员"的重任,在这里,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和主演表赋,彻底提"满堂灌"的困境。

①善于课堂提问: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提问是集体学,习中引起互助活动的刺激,它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A、分析教材,受教材要求为教学问题,语文教材常将教学要求编写成课后思考题,这些思考练习题,问题性作业表明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中扣紧这些设计问题情境。

B、分析学生,教学者应从学生的角度设问,估计学生掌握新知识可能出现哪些不懂的问题,善于在教材的重点或懂理不学不透的地方设问。

C、要注意分层提问,要注意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提问的侧重要有所不同,不能对好生差生问同一个难度的问题。

②要善于提出学习要求,善于指明重点。

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的不同的要求,每一次提问都

必须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要旨;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提问。

③要善于组织讨论与评讲小结。

教师在组织讨论时,要对讨论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讨论作具体指导,指导完毕后,要进行必要的评讲小结,给学生以肯定自我的机会。

4、建立立体化的教学结构。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这个现象不应该局限于课内,这应该与课外、校外相结合的,与将教学外向纵深延伸,向课外延伸;培养出开拓型,创造型人材。

①教育目标要立体化。

在德育方面,不仅要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品质,还要培养他们科学的价值观,在智育方面,不仅要培养他们学习的应用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方面,不仅要使他们有健全的身体素质,还要培养他们为人类解放奋斗的精神。

②教育途径的立体化。教育途径要多渠道,除课堂教学外,还要进行课外教育,如开展第二课堂,开发科技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举办各种讲座、竞赛、展览等,还可以进行校外指导,由家庭、社会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③教育方法的立体化。在目前的信息时代,应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有效地使用电脑、电视、录音、录像,甚至电脑等媒体教学,使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充分感知教材,还可使抽象的东西受成具体的东西,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以上各种研究内容表述为程序为:提问校内第二课堂

自学→导学讨论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结校外

(课外)→(课内)→(课外)

五、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准备采用比较法,因为比较法可以把所研究的个别事物,纳入广阔的背景中,从而更好地提示教育有普遍规律。把所教两个进行班分别列为实验班(初二(3)班)和对照班(初二(1)班),并分别把两个班的同学划分为A、B、C三档,以实验班的B档同学为实践研究的基准点,进行实践研究。

六、研究的效果及对效果的分析:

实验前实验后

A档平均成绩

B档平均成绩

导演自我总结范文篇9

语文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开展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新领域,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个探讨。

一、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固定场所传授知识,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一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性。语文研究性学习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研究意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研究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学生是否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衡量语文研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设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在学生自主研究活动上下功夫。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思路是:

1.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但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2.强化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3.创设一种情境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氮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语文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也讲求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创设情境应该是重点思考的一个内容。

二、教师角色:从传授到指导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研究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需要运用语文学科中的大量基础知识,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要熟悉多种研究方法,还需要对当前语文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比较深透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方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扎实的研究活动。,可以说,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传授、灌输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呢?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教师要导,就应导在关键问题上。选择课题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不二定要像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什么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高中生的)‘课题”与专家的“课题”的实际需要存在着差距,高中课题研究重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研究的,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学生一般不宜选择一个规模大、涉及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适宜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比如选《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研究》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就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课题的提出。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B。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C.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安排,具体到每一节课具体做什么。D。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是活动形态,就应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类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应该选择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形成新科学理论,就应该选择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多数是文献研究对象,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方法。3.导在学生研究疑难处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主要不是内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三、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由于研究性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学生可以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可以到网上去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总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将会有重大的变化。

四、学习形式:从单一到多样研究性学习形式多种多样且具有深度。

1.查阅资料

语文研究性学习,收集、整理、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意在通过对文献的查阅鉴别。整理、分析,从而找出研究的问题,明确:我到底要研究什么——术语的内涵、外延;我要解决什么问题——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我从哪里开始研究起——前人留下了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通过研究文献对课题的内涵、外延、研究起点作出准确判断,就能判断课题的实用价值,选择较恰当的研究方法。

要想在浩如烟海的各类文献资料中找到对特定研究课题有价值的文献,首先必须明确界定自己研究课题的范围和性质,确定搜寻的方向,其次要了解国内外主要期刊的分布及各类期刊的特色。其三要熟悉主要的文献资料索引和目录分类的方法,掌握检索的基本技能。高中语文课文《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就重点介绍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迅速准确地找寻自己所需的文献。二般说来,学生起步阶段,还不知道怎样来搜索资料,查阅文献,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查阅资料,有时要给学生开出比较详细的查阅书目,以便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找到开展研究的感觉,如我们常听到播音员报道我国又与哪国建交,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如果提出一个问题,“邦交”为何不说“国交”呢?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只能是研究文献,查阅资料,找出例证,说明观点。

2.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的创新成果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建立研究性合作学习形式,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舞台,研究学习中,既可以是两个互助组,也可以是四个合作组,各研究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调动学生合作解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写小论文

导演自我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渗透;数学思想

在新课程的使用过程当中,对于数学的思想的培养在数学的学科已经从成为了教学过程当中的重点,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数学的思维方式是将其数学有关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这是解决一切数学问题的核心。在很多人的观念当中,数学是一个枯燥的学科,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学习感觉到枯燥,老师授课也感觉到困难,在反复的训练过程当中,只能让学生更加厌恶这门学科,并且学习成绩上升不上去,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没有使用渗透教学的方式,往往学生与老师都忽视了这个问题。在初中的数学的教学当中怎样能够将其渗透教学的思想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一、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概述

数学的思维方式其看似变化多端,但是本质都是共同的,能够找到他们的共同特点,它是一种逻辑性的思维,可以将正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将逆向思维转化为正向思维,其最终得出的结论都是一致的。在数学的解题的过程当中,其解决的方式往往不是一种。其数学的思维方式还具有将强的灵活性的特点,能够将原来的题目经行微小的改变,这样就能够将题意以及结果完全改变,之后充分的理解题意,才能够让学生轻松的正确的解题,这就是数学思维灵活性的重要表现形式,这就需要教师在对于学生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于学生进行系统化、有针对化的训练,对于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讲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有一个夯实的基础,给未来轻松的解题做出铺垫。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在初中的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在夯实基础知识、解题技巧的同时也要对于其数学的思想方式进行灌输,但是在灌输的过程当中其思维方式并不能让学生们独立的理解和获得,学生们理解过程当中也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使用渗透教学思想方式。初中教学渗透教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从教学大纲的目标来说,其初中的数学教学不仅仅要给学生教授其基础值是,还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思维方式,并且培养学生们的智力。最最基础上来说,初中的数学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并且增加学生们对于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其二,在学生学习的目的来说,初中对于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才,这就需要学生们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方式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但是现在教学的关键就是是否能让学生们找到解题的中心,从而运用合理的解题思维去解决问题;其三,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来说,初中数学过程当中无疑不体现出算数向代数的过度以及平面几个的认识这两个方面当中,这些也是基础数学的重要体现,这是学习数学入门最重要的转折点,也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推进对中学生的教育,对于其数学教学大纲要求作出了合理的改变,并且减小了考试的内容,但是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理解与掌握并没有因此而下降,这样就给数学思维的教学留出了一定的时间,可以让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经行培养。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

1.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这是将其函数与方程进行关联,使用其关联进行相互之间的转换,这样已于理解以及实际的应用,将其变量与变量相互的对应关系转变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这样能够更方便的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有一个工程甲乙两种工人完成工程,甲乙两种工人共需要700人,其甲种工人的工资为800元,乙种工人的工资为1200元,现在要求乙种工人不少于甲种工人的3倍,并且花费的工资最少,怎样聘用甲乙两种工人?

2.数形结合思想

代数与图形结合思想。这种西谁方式通俗的解释就是数形结合,将其抽象代数与实际能够观察到的图形联系起来,这样通过图形的位置、角度等一系列的性质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分类讨论思想

样有意识的进行分类的考虑,不仅仅能够将问题变得简单化,还能够将结论经行归纳,从而避免了答案的遗漏、错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归类思维。例如在学习有理数之后,对于字母与实际数字的比较以及对于一次函数y=kx+b这一类图像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且对于图像进行分类论述和总结。

4.问题转化思想

这种方式就是将陌生的、困难的问题转换为以前见过的、简单的问题来解决,这样可以与当前已经能够掌握的知识相联系。在三角函数、因式分解等数学问题以及理论的过程当中,很多都体现了数学转化的思想模式,一般的转化方式有:等价转化、特殊转化、类比转化、一般转化等。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途径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合理的挖掘。老师可以使用适当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渗透教学的思想,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1.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由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解题的过程,以及知识的推导演变的过程,尤其上那些定理、性质、公式的烟花过程,最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以及解题方法都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出来的,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不断的渗透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参与到实际应用当中,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拓展,产生质的飞跃。在推导过程当中,弄清楚前后关系、相互转之间的相关性,并且与其他知识相互联系,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当实际应用当中。

2.在解决问题中激活数学思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指导学生怎样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教师也应该做好总结和归纳,对于每一个类型题进行归纳方法,这也是形成数学思想的一种良好方式,并且还要注重数学在实际的应用,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们联想和转化的能力没在初中的教学当中,应哟了很多经典的例子,老师应该适当的进行归类以及合理创新进行联系。

3.例题讲解中渗透数学思想

对于例题讲述的过程当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合理的使用例题进行思维的拓展,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在讲解一个类型题目后,给学生应该合理的分析解题思路、解题方法、重要的知识点、解题方式,之后也应该要求学生感悟理解,并且让学生整理,之后教师在出一些类型的题对于其加强巩固的训练,让学生们学会归纳,并且自我总结数学的基本思维方法,让学生们在潜意识里面能够存在数学思维,并且促使学生们深化和加强对于数学思维的记忆、理解与使用。

4.教学过程设计中渗透数学思想

在教学当中往往出现学生们听懂了,理解了但是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不会去应用的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老师在上课的过程当中没有注重解题方式,让学生们机械的听讲与做题。老师应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教会学生们合理的思考,在问题当中领悟到数学的思想,真正的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对于实际生活的应用。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思想有灵活性以及归一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的当中,只有不断的对于学生进行渗透数学思维方式,学生才能够使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合理的应用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只有不断的对于学生基础知识进行巩固才能够有效的对于学生思维方式进行培养,并且合理的使用课外书籍,让学生们体会数学思维,从而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们能够让思维打开从而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建立数学的思维同时也能够将教师的授课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布.浅谈数学思想方法之化归与转化思想[J].西藏科技,2012,(04):130-131.

[2]赵亮.转化与化归思想漫谈[J].中学数学,2012,(05):88-89.

[3]孔翠华.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化归思想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02):84.

[4]朱见贤.对中学数学中化归思想的研究[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2,(0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