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学习方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时间:2022-01-08 09:48:54

第三种学习方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一、第三种学习方式的内涵

随着世界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第一代、第二代信息技术逐渐被以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替代。新一代信息技术让许多看似梦幻般的场景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在线网络学习与面对面的学习方式逐渐走向融合,这就是“第三种学习方式”。

1.第三种学习方式的产生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如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等的发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在走进课堂教学。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给师生提供更方便(随时、随地、任何方式)、更快速、更低廉的数字化通信服务。下一代互联网使三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信息传输成本,使在线学习成为可能。在云计算的环境下,学习资源是开放的结构,师生可以参与内容编辑,这赋予了学习资源持续不断更新和进化的能力,从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云服务。互联网将计算机间的互联拓展到世界万物,这大大拓宽了师生的课堂视野,将课堂学习场景与遥远的真实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时空限制被突破。随着电子白板、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交互式媒体进入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海量的课程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向名家名师学习,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隔膜被打破,在线网络视频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二者逐渐走向“融合”,从而产生第三种学习方式。不同于以往传统教学中只运用某种单一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结了多种技术去构建“数字化”的学习情境,学习的固有范式和习惯被打破,学习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甚至被颠覆。

2.第三种学习方式的特征

一是互动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主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第二阶段是“吸收内化”,主要是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第三种学习方式重构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传统的“教师先教学生后学”转变为“学生先学教师后教”。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以微视频为载体,通过观看微视频构建基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可以预习知识,可以自己掌控节奏,是个性化教学的体现。二是针对性。通过重构学习过程来减少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将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让教师的指导、帮助等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第三种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了差异教育。

3.第三种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

慕课是指把以视频为主且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课程免费到互联网,供学生学习。微课又叫微课程,是指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翻转课堂是指学生自学课前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课堂上则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研讨分析的教学。

二、第三种学习方式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的启示

1.树立信息分析观念

学会分析、学会感悟海量的信息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注重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信息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未来生活能力的组成。第三种学习方式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去构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全新的学习形式。第三种学习方式难的不是微视频的制作,而是对课程资源的梳理、分析、整合与提炼,这既需要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基于学科逻辑的分析与重构,也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和教学流程进行基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分类和重组。以“热力环流”翻转课堂为例,教学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微视频的制作,微视频不是一堂课完整PPT的“缩小”,它应是“碎片化”的导学视频,应紧扣课程标准,依据学情,精选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作为短小精悍的视频内容才能达到较好的预期效果。为此,可选择“热力环流的地理实验”、“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与原因”、“海陆风”、“城市风”制成四段导学视频。第二阶段是课堂活动阶段,通过交流、合作、探究、讨论等互动方式解决微视频学习中的问题、困惑,系统、全面整理课程资源以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视频后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共性问题:①同一水平面上,风(大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吹向低压,为什么垂直方向上有时不遵循这个规律?②产生热力环流后,等压面是否还是理想状态那样平行?③气压与等压面弯曲有什么关系?④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热力环流实例⑤如何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去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教师将梳理出来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小组交流汇报,整理形成“热力环流”知识体系。第三阶段是拓展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相关网络平台(网站、QQ群等)讨论热力环流与军事、热力环流与歌曲、热力环流与工业布局等内容,以获得该类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包括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技巧、地理学科规律性的知识以及解决问题所应具备的视角,同时还包括运用地理语言表述观点的能力等。

2.学会获取课程资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课程资源在时空、容量和速度上的限制,信息共享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在数字化教学的背景下,地理教师可以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获取全球的教育、教学资源。最典型的例子是:教师要制作高中地理教学课件,都会先从网络上收集自己所需要的素材,如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再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整合和制作,最终形成个性化的课程资源,且积少成多,最终建设成为个性化的地理课程资源库。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融入学习之中形成新的“信息源”,从而使学习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三维结构变为四维结构,即由过去的“教师、学生和课程”转变为“教师、学生、课程和信息技术”。新的学习模式也给高中地理教师带来新的挑战,这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而且还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发挥集体的智慧,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共同建设地理学科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为此,省、市、县教体局和人社局对一线教师开展持续多年包含信息技术内容在内的继续教育培训,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广大教师可以熟练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

3.感悟“数字化”便捷

数字化的突出特点是智能化、个性化和网络化。数字化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就高中地理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一方面,由于地理课本中的很多知识学生难以直接感受到,如宇宙环境、大气环流、洋流等,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口述+粉笔”等方式很难将抽象的地理事象形象化和具体化。而数字技术制造的超现实影像,将传统教学中枯燥、难懂的内容数字化,多维度呈现知识架构,使学生易学易懂。更为重要的是,网络“高速公路”上无国界,学习资源流通不限时空、不限容量、不限速度,这为普通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提供了学习、借鉴和赶超名师的方法与途径。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许,在未来,第三种学习方式会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第一学习方式”。

作者:汪汉旗 单位:安徽省泾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