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维创新研究

时间:2022-07-28 10:52:2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维创新研究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普通高校必修课程,对于广大青年成长成才,认知职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环境认知、职业认知,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培养职业理念。从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外部从市场需求和就业方面进行分析,内部从学生、学校、教学内容等进行分析,厘清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教学平台、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探讨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思维的联系,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应该以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注重“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能动性,同时以实践性、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个性特征的全新人才,从而让更多的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具备较强的市场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创新与改革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一)就业形势对职业规划的影响分析

1.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结构化调整对就业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趋于缓慢,结构也发生调整,客观上说,直接影响了求职者求职就业的结构,同时也挤压了就业的总体规模,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影响。其中,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企业重组、机构改革的速度不断加快,那些产能落后、行业低迷、产能过剩的情况,必将造成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对就业市场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再加上国际市场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因素,各种风险和变数依然存在,比如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等诸多问题,迫使新的经济体出现经济结构调整、出口下滑等问题,从而也影响了就业市场的发展。2.市场预期与企业转型之间的矛盾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依然明显。一是企业转型速度缓慢。一些中小企业技术由于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结构、服务模式等转型比较缓慢,因此容易受到国内外市场竞争、产品技术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只能通过低价竞争、控制人工成本、降低工资待遇、频繁裁员等手段来应对,导致员工流失情况严重,就业市场秩序紊乱。二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普遍存在,部分企业一直采用“需要就招工、不需要就走人”的聘用模式,大大伤害了劳动者的感情,造成基本的归属感、安全感和稳定感缺失,不仅对于就业工作不利,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3.社会发展对用人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中低层次的就业人口过剩,而中高层次的人才却严重紧缺,市场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创新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呈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上移的趋势。以2015届毕业生为例,国内硕士毕业生就业率最高(94.8%),其次是本科毕业生(89.6%),第三是专科毕业生(89.3%),表明毕业生就业中研究生已越来越“抢手”,一些大型的企事业单位、500强企业基本上以硕士生及以上学历为主要用人标准,甚至连一些中小型企业也在找准机会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加入。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的错误观念越来越严重,对就业市场的发展极其不利,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4.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偏差也是就业工作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当代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就业观念存在偏差,是目前高校就业工作的一大难题。毕业生主观上偏向高薪、舒适、名气、环境的就业理念,往往让他们感觉“找不到理想的单位”“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而轻易放弃甚至随意毁约,而许多生产制造、民生工程、基层一线的单位却苦于招不到人,这样的现象在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5.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用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标准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对于高校毕业生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要求,在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团队协作、心理素质及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更加看重能力和人品,而逐渐看淡专业。在招聘过程中,更加看重学生校内校外的实践经历,比如担任班干部情况、组织参加文化活动情况、参加校外实习实践活动情况以及社会实习情况等,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团队协作能力强的毕业生越来越抢手。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对该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现实需求。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认知不足(1)对职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认识不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的意义和作用不够重视。学生与社会脱节明显,实践经验欠缺,对行业要求及职业标准了解不够,没有设定明确的职业目标,甚至觉得职业生涯规划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用途,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态度淡漠。(2)自我认知能力不足、自我评价存在偏差。由于大部分高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导致大多数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自我认知方法,职业认知能力较差,对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及职业环境等分析不全面、不专业、不透彻,因此自我评价也容易产生偏差,不利于职业发展。(3)没能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理念,片面追求物质利益。许多学生在就业和择业的过程当中,过度地追逐主观享受,对待工作更多的是重收入、重地位和重声望,从而忽视了个人的实际情况以及职业发展。他们对自我的认识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理性的分析,再加上家庭经济情况普遍较好,家庭压力较小,在就业和择业过程中,更多地注重个人意愿,职业生涯目标与个人实际情况、社会实际需求偏差明显,无法形成“先生存、再发展”的健康理念。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开展专业化不足(1)片面地以“就业”作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导向。许多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实际过程中都存在着“重就业指导、轻规划教育”的倾向,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内容较为单一、片面。目前,各高校更多的是重视就业工作,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片面地理解为职业规划教育,更多的是对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就业能力的培养、求职技能的指导等方面,而真正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工作十分有限。(2)缺乏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师资队伍。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由就业指导人员、辅导员及部分教师组成,师资队伍专业程度不足,结构不合理,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的系统培养不足,更多的是结合自身的就业工作经验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来开展教学工作。并且,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与社会脱节明显,下企业不多,调查实践的机会和经历较少,对行业的发展现状了解不足,因此,必然会造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质量与预期存在偏差。(3)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及体系建设滞后。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够、重视不够,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足、结构不合理,因此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上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授课多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实践操作,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该全面系统地分析学生的职前规划、职后发展、终身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发展与和谐发展,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的提升、职业潜能的挖掘,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打造成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课程。(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实施途径较少,方法单一。当前,多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结合相关的职业指导讲座,而体验式教学运用或者占比不高,实践环节也仅仅是以组织参观企业、组织实习实践等常规手段进行,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性教学方法较少,针对性的职业咨询、个性化辅导基本没有。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思维创新与改革

(一)创新思维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联系

总书记关于创新思维的重要论述中提到“自主创新,人才为先,人才为本”。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战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始终贯穿于每一门课程当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立足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今高校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手段。第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相辅相成。创新能力是人的智力核心,更是人们适应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生存能力”。鉴于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同时结合目前国家发展的大方向以及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第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新载体。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可尽早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职业定位和目标,利于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围绕职业发展目标,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第三,培养创新能力可以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创新能力是一种思维能力,是促进学生未来成功的关键能力,其本质是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进行职业探索、科学合理规划未来、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职业发展,并在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去调整和完善自我,以适应职业环境和其他环境的变化。

(二)教学内容的思维创新与改革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创业课程和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等。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起步较晚,而且往往只是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新时代、新形势、新情况背景下,厘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思路,探索教学创新的途径,刻不容缓。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该门课程改革创新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教学与市场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科学合理,同时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职业生涯规划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互动、交流的机会太少,学习情况不理想,学生体验不深。如何抓住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善于分析、总结和探究,不断丰富并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实践表明,在职业规划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参观调研等方法比较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教师要充分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职业规划意识的目的,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调查研究、沟通表达、解决问题、规划设计等多方面的职业能力。1.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功能开展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室教学在高校已经普及,但对于多媒体的使用,还未做到物尽其用,大多数教师仅仅使用PPT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授课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视频的教学方式,备受学生喜欢。视频教学可以给人更加直观的教学效果。通过播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视频进行教学,比如《职来职往》《非你莫属》《创业家》等节目,节目中有主持人和面试官提问、应聘者的回答、专家的点评等,声情并茂,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分析,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换位问答,让学生能感受到真正的职场情景,给学生以触动。2.主动学习教学方法的应用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特征,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于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显而易见的功效。比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运用讨论法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达到主动学习、互相学习的目的。将讨论法充分运用到每一堂课,通过讨论内容的合理设置,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课程的意义、自我认识、环境认知、制定方案等充分展开讨论,在讨论的环节设计上,应事先设计好时间、内容,并对讨论过程加以控制,及时引导,保证学生不会脱离主题,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

(三)师资队伍水平与结构的创新与改革

1.推动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提升,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建立一支专业化、系统化教师队伍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努力构建职业规划专家、专职教师、就业专员、辅导员全员参与,课堂教学指导与课外实习实训互相结合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师资队伍,可以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培养学生职业发展和职后发展能力,培养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职业人才。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到行业考察甚至挂职,通过到企业实践来提升教学阅历,丰富教学内容。2.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和有效运用教学方法。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联系职业发展规律,开展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方法,认真做好职业测试,全面系统分析测评数据,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从而让学生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再辅以就业市场需求的前瞻性信息传导,组织到企业参观、见习,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理念,选择适合自己发展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帮助学生树立长期的职业发展目标。

(四)教学平台的创新与改革

在传统的教学平台基础上,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的优势,相辅相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密切结合市场、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实际需求,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特点,并结合学生特性,充分利用专业班级、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实践团队等平台,开展小组式的集体教学与指导。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和差异化辅导,全方位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三、结语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创新和改革,应该以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注重“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能动性,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同时以实践性、体验式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个性特征的全新人才,从而让更多的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具备较强的市场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玉杰.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改革方向的创新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10):74-76.

[2]陈玉杰.基于职后发展的生涯规划教育与辅导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4(21):79-81.

[3]祁晓双.创新教学,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效果[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4):37-40.

[4]邢晓阳.大数据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J].郑州师范教育,2014(5):33-36.

[5]方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4):185-186.

[6]史凤贤.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4):92-93,96.

[7]李敏.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12):117-118,123.

[8]甘海燕.课程思政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实践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5):67-68.

[9]孙超,刘帅.学生干部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帮扶与指导作用研究[J].新一代,2017(11):15.

作者:吴启明 单位:集美大学诚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