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15 08:42:25

物联网工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新工科专业正在全面推进深化建设,针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深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产学研用”联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产学研用体系化设计的观点,以郑州大学软件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校企共建的物联网研究院及工程中心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如何在产学研合作背景下通过多方组织协同构建机制的改革建设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搭建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助力一流新工科专业深化建设。

关键词:产学研构建机制;新工科专业;物联网工程

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智能物联网新经济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1-3]。产业发展,人才先行;物联网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迫切需要相关行业的大量人才。“物联网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就是要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培养物联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该专业的深入发展必以机制改革为前提,产学研用联动是关键[4-5]。2017年,郑州大学软件学院招收首批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坚持“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如图1所示,面向“新工科”、“双一流”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物联网产业需求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本文以深化物联网新工科专业建设、打造部级一流专业为背景,研究产学研合作背景下如何通过机制改革推进校企合作,研究并实践政产学研多方组织协同构建机制,探索新工科人才校企共育新模式。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革新人才引进机制,促进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专业内涵建设面向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不断适应新经济对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6-7]。

1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共建研究院协同构建机制

郑州大学汉威物联网研究院是郑州大学与汉威科技集团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的成果,由郑州大学软件学院和汉威科技集团共同管理。研究院将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高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物联网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多方协同创新管理机制。研究院设立管理委员会作为研究院的议事决策机构,对研究院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品研发与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指导。研究院设立学术委员会,作为研究院的学术机构,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制定研究院的工作方向。

1.1创新研究院协同构建机制

郑州大学汉威物联网研究院根据研究方向和任务组建了智能传感器及应用研究所、工业物联网平台技术研究所、物联网应用软件研究所等若干研究所,每个研究所设立一定数量的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岗位,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学术领军人才,加强了学科队伍建设。为深度融合科研资源、扩大研发队伍,以目标导向为牵引,以项目为抓手,设置开放课题,融合郑州大学所有相关院系的教师、科研人员参与,相关教师、科研人员可以固定和动态两种形式参与。同时,为深度发挥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方面的优势,聘请符合学校兼职导师要求的汉威公司相关人员担任郑州大学兼职导师。

1.2创新研究院协同管理机制

依托郑州大学汉威物联网研究院,校企双方紧密围绕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以目标导向为牵引,加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着力破解重大技术瓶颈难题。重点开展物联网感知、信息传输与处理、嵌入式技术、智能软件以及物联网集成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产出重大技术创新成果,显著提升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影响力;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进度,服务企业产业发展,显著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获利能力。

2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共建研究中心协同构建机制

2019年,软件学院依托郑州大学汉威物联网研究院,联合申报了“河南省智能感知与处理工程研究中心”,以研究及建设智能感知与处理平台为核心,形成智能感知与处理研发中心、孵化中心和产业化中心,成为集科研开发、产品加工、设备集成、工程示范、服务咨询、人才培训以及国际合作等功能于一体的先进物联网研究示范平台。研究中心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中心的发展规划,负责制订和完善中心管理章程,处理中心建设和运行等重大决策问题,保证中心在正常环境下良好运行;工程技术委员会是中心的技术咨询、评议和监督机构,主要负责评议工程研究中心的工作计划、发展方向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咨询[8-9]。

2.1创新研究中心协同经营机制

创新研究中心协同经营机制,共建联合研发平台。研究中心经营思路为发挥河南省智能感知与处理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优势,结合中心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从事物联网领域及智能系统研发中的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及一系列工程化技术的研究开发。中心的项目运作实施采取以下研发方式:以中心自主研发为主;特邀首席项目专家主持开发;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联合开发;依托大型企业进行科研成果的中试及产业化;其他形式的项目联合开发。

2.2创新研究中心协同管理机制

创新研究中心协同管理机制,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研究中心以成果转化为核心,加速实现本领域内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逐步将中心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物联网相关领域。中心为物联网企业和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支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及承接科研项目等方式进入市场,实现销售收入。创新研究中心有以下功能:服务本土物联网产业发展、落实产略部署;挖掘物联网应用场景,攻关应用技术;研究物联网解决方案,推动成果转化;打造开放型物联网应用研究平台,加速产业集聚;研发产品化的智能感知与处理软、硬件。创新研究中心协同管理机制围绕智能感知与处理中应用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研发一批具有商业价值的软硬件产品,构建有机协调的产业生态,增强大数据行业服务支撑能力,为智慧城市、数字中国建设贡献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3新工科背景下“行业应用驱动型”育人培养模式

依托“郑州大学汉威物联网研究院”,探索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以共享、开放为原则,借助郑州大学和汉威集团力量,打造立足河南、辐射全国具有河南特色的中部地区物联网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基地。坚持以服务物联网产业发展,培养产业急需人才为导向,以物联网新技术为基础,依托企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校企各方优势,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专业、教材、课程、项目实践平台,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育人[10-11]。

3.1校企协同加强新工科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协同完善符合新工科人才联合培养的教师资格标准、骨干教师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将成果转化成效作为项目和人才评价重要内容,建立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的职称评审导向,技术转让项目以及校企合作的相关项目可代替纵向课题参与考核机制。出台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学校教师依法取得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技能竞赛奖励收入和面向社会开展培训的劳务收入、横向课题、校企合作项目的研发等劳务收入,对突出贡献人员重奖。

3.2校企协同打造新工科创新培养空间

基地围绕优势学科,以创新为主线、创新型创业为导向、创新竞赛为抓手以及创新实验室为支撑,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打造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早期创业的生态化服务载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低成本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为中原城市群建设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经验多学科交叉的物联网领域创新性人才。

4结语

通过物联网工程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实现物联网产业链与新工科人才培养链的全面对接。建立从课程、教学、实习、研发、服务到就业创业一体化的物联网领域发展生态,打造物联网应用全产业链的人才培养,引领物联网相关学科研究,支持物联网应用行业企业创新发展,为建设物联网产业发展先行区、创新应用示范区和集聚发展热点地区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鹏,刘伟,赵青,等.郑航物联网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研究[J].物联网技术,2021,11(3):110-114.

[2]桂琼,程小辉.新工科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高教学刊,2018(12):167-169.

[3]王东,赵宏伟,刘艳."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3):161-162.

[4]陈晓东.新工科背景下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化工管理,2020(13):15-18.

[5]韩思朦.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法制博览,2020(10):82-83.

[6]吕俊芳,刘桂宏.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1):93-94.

[7]刘筱.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机制建构路径解析[J].教育评论,2020(1):70-76.

[8]黄仁刚.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2):122-124.

[9]吴中超."双链融合"应用型大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20(4):44-50.

[10]周鹏,张传琪,苏继斌,等.物联网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170-171.

[11]徐国庆.行业导向的物联网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J].科教导刊,2020(10):29-30.

作者:杨聪 林楠 曹仰杰 史苇杭 张卫星 单位:郑州大学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