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时间:2022-12-13 04:19:24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学风建设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有力地凝聚了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风建设是当前学风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大众化的重要选择。“中国传统文化育人的真谛在于用文化引导人们走向道德、理性的时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3]民族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一个拥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弘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需要。2.高校学风建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学风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二者在目标、内容、教育导向和教育功能等方面有许多的共同点。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接棒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将中国传统文化同高校学风建设融合到一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优良的学习风气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重要保障。据调查,大多数高校的大部分班级凝聚力不强,学习风气较差,班级班风的建设也存在很大困难。这样的现状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风建设尤为重要。一方面,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核心和灵魂引入高校学风建设中,才能改进原来简单甚至是刻板的学习形式,使大学生学习风气的养成更加全面、深入和有效;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学风建设具有定向、指导、激励和调谐的功能。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高校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教育手段,它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文化引领以及理想信念的教育,促进其良好素质和科学思维的养成,注重内在潜力的挖掘和强大自信心的培养,进而对高校学风建设起到辅助和推动的作用,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3.高校学风建设中应融入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融入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的、优秀的,具有正能量的并且容易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的文化观念、习俗转化为具体体现的精神方面,比如,表示恭敬、环保、礼仪等。在中国早些时期以手工业为主的社会背景下诞生了许许多多大国工匠,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却有着一种同样的精神——工匠精神,他们自始至终踏踏实实,认真钻研,使自己在这个领域独树一帜,这种工匠精神应该融入高校学风建设中。饮茶作为特定的生活方式,也饱含着文化内涵。日本人讲茶道,茶道其实就是茶文化,中国也有茶文化。茶中有德,茶中有礼。客人到了家中需要倒茶,重大节日等晚辈应向长辈敬茶。中华民族形形色色的类似礼节中都体现“恭敬”二字。将这些文化融入高校学风建设中有助于培养同学们尊敬老师、长辈的优良品质。除此之外,一些优秀的文化作品也是非常好的融入内容。文化的载体是作品,尤其是传颂不衰的不朽名篇。翻开中国思想史、文学史等各类史书,都有一连串令人永不忘怀的文化名人和光耀夺目的名篇巨著。这些作品饱含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具有指导性作用。在与时俱进方面,中国式摔跤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普及,而姚红刚把“中国跤”带到了MMA赛场,带领“中国跤”走向世界。现在,成千上万的年轻人练习中国式摔跤,而中华武术礼、德、忍耐、克己等精神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风建设的路径

国家要富强,社会要发展,要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要有相应的载体。文化只有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只有作为精神,才能显示出文化的重要性,我们所需要的一种正确的方法,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转换为一种学校精神、学院精神或者班级精神的形式,并融入高校学风建设中。1.树立引导管理的工作理念。“文化之功,首在育人。”但这种“育人”不仅包含文化知识的学习,更深层次上还涵盖引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一方面,学风建设是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高校学风建设,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高校学风建设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学习风气仍有待提高。辅导员需要通过学风建设引导管理,实现对大学生优良学风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风建设的育人功能。我国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接,需要理性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另一方面,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需要高校教师的引导。高校对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辅导员培训,通过培训拓宽辅导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其次,调动学生的求知热情,加强顺势引导。在学风建设实践活动中,建设对象的求知愿望和热情在合理的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得到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活动中呵护教育对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积极加以引导,实现其自我主动探索知识,促进个体成长。2.完善全员育人的运行机制。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提升我国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注重发展人的社会主义觉悟与共产主义道德,提出要重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4]邓小平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人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必须扎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各级党委是学风建设管理的领导者,德育处是学风建设的组织者,辅导员是学风建设的执行者。每个角色应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能,并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创新与学风建设管理相契合的实践模式。3.拓展微观融入载体,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在我国普通高校已经非常普及,不但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也为搞好大学生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提供了阵地。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已有专门的学风建设专题网站,从微观载体中引导大学生的优良学风的养成,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强化育人时效,发挥高校文化传承的功能,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中。首先,可以通过高校的某些思想政治课,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其次,可以聘请文化学者进行文化传播,给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再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参观,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各大网络门户的衔接,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并利用好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平台,传递优秀传统文化,使大学生能够及时、便捷地接收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资讯,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学风观念。当前历史语境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的传承,教育的任务正是立德树人,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发展必须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是高校学生建设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大学生的理想品格得到满足,并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体环境下得到认同,会给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然而,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最重要的是坚持传承。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学风建设的相互促进作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核心,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作用,不仅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对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也有实际贡献。

参考文献

[1]宋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

[2]百度百科:学风建设[D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A6%E9%A3%8E%E5%BB%BA%E8%AE%BE/10952328?fr=aladdin.

[3]王鑫.中国传统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的时代价值[J].现代职业教育,2017(05).

[4].体育之研究[J].新青年:第3卷第2号,1917(4).

[5]赵红.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魏钰桐 单位:上海电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