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

时间:2022-05-09 08:40:17

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教育部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管理方、办学方不在组织教育教学评估,这意味着加强内部质量管理是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一个新的质量管理模式改革任务。如何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改进,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健全组织、建立标准、制定制度、建设网络平台和多元评价几方面进行研究,简要阐述高职院校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提升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工作不断追求的主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正在经历从“过去质量”到“今天质量”的演变,也就是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制定质量标准到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制定质量标准的演变。高等职业院校唯有尽快转变质量理念,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切实加快以诊断为关键环节和主要特征的自身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才能承担起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

一、目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情况

教育部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者、举办方不再组织教学评估,意味着高职院校要对传统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加强内部质量管理成为改革重点。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全面提高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它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把人才培养过程各个环节、各个部门活动与智能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网络化、全覆盖的有机整体。[1]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文件鼓励各院校开展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明确提出“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质量保障机制更加完善”[2]的目标,各高职院校正按文件要求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为基础,尝试开展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成为近一段时期各高职院校工作重点。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教学评估工作仅仅是外部质量保证的一种形式,并不能真正触及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是一个动态过程,只有从内部加强质量诊断,才能有效把控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基本完成了内部质量保证制度的建立,但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并未形成。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问题还没有解决。

二、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上还存在观念、方法、目标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一)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动力不足。目前,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300余所,绝大部分是政府举办的院校。受到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上的约束,各高职院校的管理和教学运行均比较保守,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已经在各高职院校根深蒂固。各高职院校进行内部诊断主观意识差,导致内生动力不足。另外,学校不同于企业,大家往往把质量视为企业要做的事情,质量观没有深入学校教职工内心,人才质量把控意识淡薄,质量文化意识缺失。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质量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学质量关的重要内容。[3]从现实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具备企业的质量观,不具备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的主动意识。(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标准不明确。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标准由教育主体(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用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用人需求的具体化,导致保证体系建设很难标准化,目标也会随着发展而变化。在没有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各高职院校完成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一种创新和挑战,正确与否需要实践和时间的检验。(三)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架构不健全。袁洪志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五纵五横一平台”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基本架构,包括“五纵”,即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横”,即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一平台”,即打造一个人人参与、处处覆盖、时时共享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很显然,实际上高职院校基本没有按照这样一种架构来建设。多数高职院校成立了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行政部门,制定了一些教学质量管理类文件,但是由于组织机构建设健全,很难完成内部质量保证建设工作。

三、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必须要先从组织体系建设开始。建立校长负责、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面协调、质量管理办公室具体执行的组织体系。质量管理委员会组成由各教学部门领导担任,履行制定专业层面的质量保证制度,考核各个部门教学质量;质量管理办公室具体执行质量监控、考核制度运行监控等工作。二级教学单位负责本单位专业及课程质量保证工作,统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运行工作。教研室负责本专业及课程标准的具体编制工作,并完成自我诊断。(二)建立标准,形成标准体系。建立学校层面的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标准,建立以专业为核心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根据自身学校基础和办学定位以及长期接纳毕业生企业用人需求等实际情况,明确质量控制重点,形成标准文件。让专业目标、课程目标、课堂目标形成逻辑关系良好的体系。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因此有必要建立激励教师发展的教育教学、师德修养、社会实践的教师发展标准体系。根据学生能力素养要求,建立由个人发展、职业素养、社会能力的学生发展标准体系。(三)制定制度,形成制度体系。一直以来,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力量左右着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学校制度建设也是参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建立。大到全国,小到本省,指标体系和制度往往概而全,具体到每所学校可能达不到理想效果。内部治理保证体系的建立,是教育主管部门放权,完全依赖学校自身情况。各高等职业院校要理清学校各部门工作职责,完善学校制度体系是高效开展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建立“五横”,即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的信息制度,及时反馈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四)建设网络平台,形成智慧校园。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为全校师生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为教学管理和内部质量整改工作服务。建立一个统一的能对学校数据信息实行集中管理、维护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校级数据中心,实现各级部门以及应用系统之前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袁洪志.高等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事务[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3-5.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Z].教职成[2015]9号,2015-11-03.

[3]李薇.南非大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研究:特色与经验[J].职教论坛,2016(3):92-96.

[4]刘阳.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7(13):55-59.

作者:赵继忠 王瑾 单位:1.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2.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