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重要度在铁路网规划的作用

时间:2022-07-02 02:55:35

线路重要度在铁路网规划的作用

线路重要度在路网布局规划中的应用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般情况下,重要度较大的结点吸引比它小且距离近的结点,形成较小范围的经济圈,然后它又被吸引至重要度更大的结点(更大的经济中心),区域经济中心将吸引较近的小重要度结点和较远的经济圈,最终,形成整个区域的内在联系。在路网布局规划时,也可参照这个规律,在计算出一般线路重要度的基础上,借用有关数学方法对路网进行初步的布设。实践中,首先需计算结点的重要度,然后对结点进行聚类分层,一般分成二层即可。对较上层结点(如大的区域中心和省会城市)采用完全图的方法,对较下层结点(如50万人口城市以及更小的县级城市)可采用最优树的方法。首先将选出的上层结点两两连接,计算每一条线路的极坐标角θ,然后根据以下步骤对网络进行优化,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中极坐标和重要度的阀值需参考专家经验。步骤一:检查拥有相同结点的任意两条线路的极坐标角差△θ,若△θ小于规定的阀值θ0,则表明两条线路的走向非常相近,转入步骤二;否则重新开始步骤一,直至所有线路考查完毕,转入步骤三。步骤二:对两条走向相近的线路,考查各自的重要度是否小于规定的阀值,对小于阀值的线路加以剔除,均大于阀值则全部保留。然后转入步骤一。步骤三:根据线路所在区域,修正线路重要度。平原地区重要度不变,丘陵地区重要度乘以系数α1(α1=1.12丘陵里程修正系数2),山地地区重要度乘以系数α2(α2=1.12山地里程修正系数2)。转步骤四。步骤四:检查修正后的线路重要度,若小于阀值则剔除。若出现悬挂点(与任何结点不相连),则根据交通区位理论最佳入射角的原理创建必要的连接线,最终形成较为优化的路网布局方案。分别以上层结点作为根结点,根据结点的关联性确定每个根结点的结点圈,再采用最优树原理按以下步骤进行网络连接,流程图如图2所示。步骤一:确定树根结点,并根据地域特点、经济交往等因素确定与该结点有密切联系的结点群。步骤二:按照最优树原理将树根结点与结点圈中的结点进行最优树铺画。步骤三:参考专家经验,以某一阀值为判断条件对相邻结点进行线路添加,直至所有相邻结点检查完毕。当路网所有线路确定之后,铁路的概念网就形成了。在概念网基础上,再根据既有路网实际情况,参考地形地质条件,形成比较符合实际的规划铁路网。

实例

按照区域路网布局思路,结合结点重要度的计算结果[1],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需要连通的东北地区城市划分为二个层次:省会城市和省会城市结点圈,如表1所示。根据前文所述线路重要度计算模型,计算出线路重要度如表2所示(表中按重要度排序取前20)。根据前文所述理论,省会层结点采用完全图原理进行布局连接,其他结点在聚类分层后采用最优树原理布局铺画。按最优树布设线网时,一般原则是选取从中心到各结点重要度之和最大的方案。1)省会城市连接概念线。根据完全图原理,区域内省会城市连接概念线如图3所示。3个省会城市连接出3条概念线,但是由于3个结点几乎在一条直线上,依据交通区位法原理,沈阳—哈尔滨的连接线显然应被剔除。2)省会城市与结点圈结点连接概念线。根据最优树原理及大城市间的线路重要度排序,实现省会城市与结点圈内结点之间的连接,如图4中绿线。考虑大城市之间的便捷连接,将相邻大城市之间线路重要度排序靠前的结点加以相连。参考地理条件、区域经济特点等因素,将个别大城市间的连接线剔除,从而建立大城市之间连接概念网见图4中蓝线。3)生成区域主骨干网。区域路网规划还需要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通道。东北地区周边的省会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呼和浩特以及隔海相望的济南市;周边重要的城市主要有秦皇岛、赤峰和通辽。将它们连入东北路网,参考既有路网,经过专家咨询,最终形成东北地区铁路骨干网,如图5所示。东北地区铁路骨干网是一个初成规模的概念网,它由一横三纵构成。一横:滨洲、滨绥概念线;三纵:主轴哈大、滨北概念通道,东翼佳木斯—大连概念线,西翼齐齐哈尔—锦州概念线。根据线路重要度法,得到的东北区域骨干网基本覆盖了区域内的大部分重要城市,并与周边区域的主要城市相连接,实现区际交流。形成的骨干网与既有路网基本相符合,同时还生成一些新的线路,如哈尔滨至佳木斯、沈阳至盘锦等线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包含)。

在铁路网布局中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有效、易于实现的数学模型。依据新构建的线路重要度计算模型,针对路网布局中不同层次的结点,结合东北地区路网布局规划实例,线路重要度理论在铁路网规划中得到应用和实践。但由于铁路网规划的制约和影响因素多,纯粹的定量分析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只有把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参考一定的专家经验,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铁路网规划。

本文作者:孙晓峰梁栋工作单位: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