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建设论文3篇

时间:2022-12-12 09:53:08

乡镇财政建设论文3篇

第一篇

1乡镇财政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财政财务管理部门方面存在的问题

乡镇财政部门设置了财务管理部门,但是,在财务会计人员的配备和具体分工方面不够科学,财务会计人员稳定性较差。在财务会计人员变更工作时有时交接手续不及时,甚至出现交接手续不清的现象,这样会出现财政财务管理工作方面的混乱局面,造成责任不清的事件经常发生。在财政管理方面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在乡镇预算管理方面不够规范,乡镇预算程序不够规范,各项支出预算方面不够细致。财政管理部门管理职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1.2各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各项专项资金管理不够规范,乡镇及各种专项资金管理比较分散,情况不够明朗,有不按规定对各种专项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和核算的现象。各种专项资金中大部分支出在设置的经常性科目中进行核算,各专项资金项目之间调剂、挤占情况比较严重,对有效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带来影响。另外,对各种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督不是经常化进行,而是突击性检查多,并且对发现的相关问题没有具体的处罚规定和整改的具体措施,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流于形式,造成了乡镇政府部门经常挤占、挪用各种专项资金和代为管理的资金的情况,乡镇专项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3乡镇财政资金收支中存在的问题

乡镇财政收支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个别乡镇负债规模比较大。就目前情况来说,有的乡镇在财政周转金方面存在数额大、沉积多、偿还难的债务负担。具体表现:首先,部分工程项目不重视科学论证,不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投资盲目性大直接造成相关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债务长期拖欠,应收账款资金收不回来;其次,没有根据乡镇的具体情况盲目地增加相关的项目,造成投资失败,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出现了新的债务;再次,乡镇的工作人员数量增长比较快,编外人员占很大的比率,造成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增长了财政方面的人员费用支出、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有时候靠借款来维持日常的工作行政费用开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的工作人员法制观念不够强。在财务收支方面不能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乡镇的财务规章制度,导致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在编制报表时财政收支平衡存在不够真实的情况发生。由于各县市财政部门考核乡镇领导的指标是财政收入支出,所以乡镇领导非常重要本乡镇的财政收支指标,所以,有的乡镇为完成本年度的财政收入任务,还存在着各种人为地增加税收的非常方法,例如:挖税、引税、买税等,同时,引税需要给予一定比例的提成款,所以又相应地增添了一部分资金支出。另外乡镇的业务招待费开支是乡镇开支的一个重点,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由于乡镇应付的事情多,招待费超支现象经常发生。有时候将应属于本年度列支项目的挂在往来科目上,在年终决算时千方百计进行账目调整,最终在会计报表和账面数据上体现出平衡,但实际上是虚假的会计账目平衡,直接影响了本年度的财政决算的真实性,造成乡镇财政方面的会计信息失真。

1.4各种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乡镇部门的实物资产管理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的现象,是各种资产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使得个别固定资产在资产购置、受赠、报废等方面不按照单位规定程序进行操作,甚至不进行账务处理,存在着账实不符的情况。资产的移交责任不清,部分单位在领导变更、人员调整时对相关资产不按照规定进行交接,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不按照要求设置账簿,固定资产核算不及时,账目余额不真实且,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不够连续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标准不能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固定资产项目不能全面反映单位的真实情况。

2完善乡镇财政建设和管理的措施分析

2.1建立健全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理顺各部门的管理机制

充分认识乡镇政府的职能和乡镇财政的服务职能,满足公共财政建设的需要,根据乡镇政府职能权限,制定和完善乡镇级财政管理体制,为保障乡镇政府工作顺利进行做好财政支持。规范乡镇财政工作范围,科学规划财政收入,加强财政管理,保障乡镇正常工作对财政支出的需要和公共财政建设资金的需要。乡镇应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对那些工作努力、取得好成绩的单位给予奖励或者以奖代补等制度。乡镇通过机制创新,来进一步规范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监督工作和绩效考核管理等各项措施,提高乡镇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加强乡镇财政保障能力。

2.2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提高利用效率

乡镇财政部门应建立健全对各种专项资金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制度。乡镇财政部门应从专项资金项目立项、计划执行、项目完工及验收等各个环节全程参与监督管理。加强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应建立健全专项资金项目进度的台账制度,按项目进度进行管理,建立健全专项资金项目完工的决算审核验收制度等。专项资金项目的资金支付应采取县级财政或乡镇财政直接支付结算制度。做好自查自纠项目的考核、绩效管理等工作,提高各项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保证各项专项资金按照上级要求合理使用,完成上级交给的专项资金管理的各项任务,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2.3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

乡镇应明确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范围,应将乡镇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到财政监管的范围之中,包括乡镇财政本级的各项财政性资金和上级下达的资金以及村级组织运转的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下拨的各种财政资金,包括上级财政下达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管理的资金以及由上级财政直接管理的资金。应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制度,乡镇财政部门应按照有关财政管理的规定,严格建立财政账户核算体系,加强会计管理,对各种收付方式和收付程序进行严格管理,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内控制度,对财政部门的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应加强财政风险控制。防止有关部门库外设置小金库、账外设置账外账、不按照财政收支规定使用各种财政资金及违规大额提取现金等行为的发生。建立健全乡镇财政资金的代管规章制度,加强代管资金的管理,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的全程监督管理机制,进行动态管理,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分类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乡镇财政资金会计核算的管理平台,进行会计电算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的专户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直接支付核算制度。

2.4完善乡镇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的管理质量

乡镇财政管理部门代表政府行使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管理和核算职能。各行政事业部门、单位负责对本部门、单位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和核算工作,承担各项资产安全、完整、规范使用和有效运转的具体管理责任。为了加强乡镇财政部门的资产管理应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例如:各类资产的购置审批管理制度、各项资产的出租和出借、收入管理制度、各项资产采购管理制度、资产使用管理制度、各项资产处置和资产报废审批管理制度、资产管理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等,规范和加强部门、单位内部的各项资产管理和核算工作。乡镇财政部门制定了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必须认真执行管理制度,监督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将各项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提高资产的管理质量,发挥各项资产的作用,为乡镇政府各部门、单位顺利开展工作创造好的条件,实现乡镇财政管理的目标。

作者:刘红 单位:肥城市桃园镇财政管理中心

第二篇

一、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乡镇财政是基础的基础。目前乡镇财政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深化改革,加快乡镇财政职能的重构,促进基层财政职能实现本质回归。

(一)体制机制亟待完善。一是预算级次不清。乡镇级金库取消后,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县、镇间、镇际间财政收入预算级次混乱的现象。财政部门不能及时根据收入完成结果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使收入的划分掺入人为因素,区域内引税、协税现象未能从源头上得到根治,影响了征管秩序,增加了税收成本。二是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随着事权的层层下放,原本就积弱的乡镇财政不堪重负,各方面矛盾向乡镇财政集中,新的平衡机制尚未及时建立和完善,乡镇财政困难逐步暴露,捉襟见肘,举步维艰。三是管理体制不畅。目前,多种财政行政管理体制并存或杂糅,省管县的财政体制、市管区的财政体制。并且,同一市域内,县(市、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不够统一,有隶属于所在乡镇,有的是人员隶属关系在乡镇,业务指导在县(市、区),有的是财政所人员在乡镇,所长由县(市、区)单独或与乡镇共同任免。乡镇财政所的隶属关系未能理顺,人事关系在乡镇,而业务指导在区财政局,形成了多头管理、管不到位的现状。

(二)财务基础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乡镇财政所普遍存在人手紧缺、年龄老化问题,不少乡镇财政所大量使用借用非编人员,导致整体能力和水平不高,离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要求相距甚远。同时,由于现行财政管理体制滞后,财政部门上下缺少系统性、制度化业务培训,影响了基层财政干部的专业发展。

(三)财政财务监管亟待加强。现在基层财政所的主要精力在于组织收入,筹集资金,而面对大量的财政资金的监管却无暇顾及,形成了“越位”与“缺位”并存现象。由于乡镇普遍存在投资的强烈驱动,往往需要超出自身可用财力数十倍甚至更大的资金支出,这一筹措巨额资金的“重担”又责无旁贷地落在财政所身上。这样,使得原本人手就捉襟见肘的财政所在“越位”的同时而不得不“缺位”,直接导致管理职能缺失,对区域内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或疏于监管,或管理粗放,突出表现为对财政资金特别是专项资金的监管不到位,影响资金的使用绩效。如面广量大的各类专项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管,加之各类资金与项目分散在各相关部门,监管信息不对称,直接造成与基层财政就地就近监管的要求形成了“两张皮”。

(四)镇、村债务沉重,易诱发区域性金融和财政风险趋势。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趋紧,乡镇土地财政终结,房地产业逐步回归理性,直接导致支撑乡镇财源的土地和房地产两大支柱难以为继。而乡镇在承担更多事权的同时,受考核与政绩功利性驱使,投资冲动有增无减,政府性债务不断增加,且债务结构不合理、成本极高。旧债未化的同时,新债尚在剧增。镇村各类债务叠加后,有形成财政风险的可能。

二、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建设

(一)完善体制机制。一方面,尽快开展相关体制机制方面的顶层设计。按照“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要求,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厘清中央、省、市和县乡政府的支出责任,加大对基层财力支持力度,逐步做到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不断增强县、乡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将其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农村改革等同步实施,通过各项改革的协同推进,冲破原有体制机制的樊篱。同时,要结合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科学整合各类考核评比,尽可能减少对县、乡的考评,尤其是财政收支的考评。

(二)共享信息,建设和谐财税。建议加强县、乡财政收入预算级次专项管理,与税务部门联手,借助专门软件,将县域内纳税人信息分行业、系统、征管部门、乡镇等进行编码、排序,加注标识,输入微机,确立起企业“身份证”,实现当天入库的税款当日分解到每个镇、每个税种、每个纳税户,从而实现财政对税收的实时监控,维护财政收入真实性。分税制实行后,国税、地税部门相继实行垂直管理存在不方便税收征管的一面,主要是不利于公开办税,不利于消除内部转移、买卖税收等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因而,从有利于理顺财税关系,增强财税合力、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出发,建议将地税征收的分支机构仍按乡镇设立,或者乡镇财政所和地税所实行合署办公,业务上分别受上级财政、地税部门领导,人员隶属关系不变。

(三)加强基层财政建设,促进乡镇财政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理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这是加强基层财政建设的基础。建议省级财政抓紧完善顶层设计,实行全省统一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尤其要理顺县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大力加强乡镇财政人力资源建设,这是加强基层财政建设的有力保障。一方面,省级财政要按照“区别对待、分类要求、分档建设”的原则,制定基层财政所人员配备标准,确保实施到位。另一方面,要实行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省管县财政体制背景下,省、县财政要合力加强基层财政所建设;同时,市、区两级财政也要联动、互动,全面加强基层财政所人力资源建设。大力提升基层财政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水平,这是加强基层财政建设的有效切入点。以标准化财政所创建为抓手,全面增强基层财政所的基础工作水平。着力发挥财政所监管职能,对乡镇全部财政性资金实行就地就近监管。同时,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在落实惠民政策、培植税源方面的作用,促进乡镇财政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镇村债务控管,规避财政风险。从防范区域性金融和财政风险的高度,发挥基层财政所在控管镇、村债务进程中的作用,重视并加强基层债务的管控,实行财政部门统一扎口管理债务。实行举债申报审批和年度计划管理制度,严格审批新的投资建设项目,严控融资规模和债务余额。债务主体设立偿债准备金,分年度偿还债务;上级财政对乡镇债务化解实行以奖代补。建立监测政府性债务的指标体系和预警机制,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完善统计报告制度,加强债务审计监督,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作者:陈素娥 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第三篇

一、乡(镇)财政面临的压力和困难

(一)在岗人员比较少。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承担的任务及工作量大大增加,机构、队伍及建设反而弱化。先是乡(镇)合并,有的二个所合并一个所,有的是三个所合并一个所,这时的人员比较充裕;但随后乡(镇)实行机构改革,按照定编、定岗、定人的要求进行了竞争上岗,最大的所只定编20人,最小的所定编8人,对年龄大的实行离岗退养,竞争落聘的实行待岗;再后来是乡(镇)农经站与财政所合并。经过几番的改革和发展,目前乡(镇)的财政所队伍建设状况是:一是人员少。由于采取了从严控制人口,实行的是只出不进的政策,这个制度和办法运行10年后,全国各地的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二是年龄偏大。乡(镇)财政所是事业单位,实行了是参公(公务员)管理,采取的是逢进必考,由于多年出现的在编不在岗,乡(镇)财政所一方面出现了工作人员不缺编,另一方面出现了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严重老化的尴尬局面。新鲜血液不得进,据调查某山区县的几个财政所,财政所人员平均年龄在50.1岁,最年轻的也有36岁,年龄最大的已经58岁了。

(二)财政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和规范。各地在制定财政管理体制方面,探索并确定“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激励约束、各具特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这符合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客观实际。但是,在农村综合改革和“乡财县管”背景下,乡(镇)财政职能、收支内容及运行方式发生了变化,对这一指导思想和原则具体内涵的理解把握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难于调动乡(镇)政府生财、聚财、理财积极性。目前,我国现阶段县(市)对乡(镇)财政体制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核定收支、定额补助、超收全留、自求平衡”的财政体制,类似以前的“财政包干体制”,主要实施对象是中等经济状况的乡镇。二是“统收统支加激励约束”的乡(镇)财政体制,适合于经济不发达乡(镇)。三是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收大于支定额上缴,支大于收定额补贴,超收全留,歉收自补,自求平衡”的财政管理体制,这种财政体制有着共性,什么样的乡(镇)都适应。各类财政体制下,乡(镇)财力状况不同具体内容又有差异,操作十分复杂。其实,无论哪一类乡(镇)财政体制,都是以县(市)本级财力需要为基础,经过测算后划分收支范围或确定收支基数。在现实中,每年乡(镇)财政收入预算,几乎是县(市)级财政综合各方面因素下达任务,一定几年,甚至中途追加下达收入任务,乡(镇)没有任何自主权,难以保障财政体制的规范性、长期性,积极性。尤其是非体制性支出责任由上级订立项目并向下分解,往往超出乡(镇)财政承受能力。

(三)乡(镇)财政履职尽责较为疲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强有力的惩戒手段和相应的监管能力,乡(镇)财政监督职能也正进一步弱化。对于项目资金的监管,乡(镇)财政监督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和村级财务监督难以落到实处,财政所的全程监督变为事后监督。乡(镇)财政资金源出多门,项目资金既有上级财政部门预算安排的,又有主管部门核拨的;工程项目既有乡(镇)自行施工的,又有主管部门直接发包的工程,乡(镇)财政对资金监管往往有心无力。由于机构上划,在乡(镇)中的行政执法权(如公安、检察院、法院、计划生育执法权等)大多直接或间接掌握在上级相关职能部门手中,各种罚没收入、收费等脱离了乡(镇)财政监管。驻乡(镇)大部分单位由县(市)级部门主管,乡(镇)上划单位的资产同乡(镇)财政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乡(镇)财政“有职无权”,一些单位随意处置资产,存在资产流失现象,形成国有资产管理上的严重脱节。此外,对财政干部自身约束比较困难。农村税费改革后,有的财政所是几个所合并一个所,干部职工居住比较分散,有的甚至住的地方离财政所40~50公里,财政所要组织一个活动、召开一个会议、安排布置中心工作比较困难。同时,由于县(市)财政对乡(镇)财政干部职工实行了工资统发,年初制定的目标责任制考核无法兑现奖惩。

(四)内控制度有待健全。乡(镇)财政内部控制可分为会计控制和日常管理控制。自20世纪80年代起,各地大力推进乡(镇)财政管理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包括“财政所长岗位责任制”、“总预算会计制度”、“专项资金拨付制度”、“经费审批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体系,乡(镇)财政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运行实现了总体规范有序。但是由于近几年来,各级注重了经济建设,注重了财政收入完成或超收,而忽视了干部职工思想教育,注重了制度贴在墙上,而忽视了日常检查,一些乡(镇)财政出纳、会计一肩挑,有的报账审批程序不规范,拨款凭证、票据和印章管理职责不清等,使一些思想不健康的干部钻了空子,有的干部职工挪用贪污专项资金,此类屡见报端。

(五)乡(镇)财政所办公环境有待改善。乡(镇)财政所是20世纪80年代初财税分家后设立的,财税分家后,建设了财政所办公楼。经过30多年的运行和自然消损,现在,过去建设的办公楼,已经不能满足现行发展的需要。虽然从2012年,财政部、各省财政厅开展“双基”(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建设,有计划的对乡(镇)财政所办公环境建设进行补助,但2014年,中央提出了节约型政府,严禁党政机关建设楼堂馆所,还有一部分财政所没有搭上“最后一班车”。除了乡(镇)财政办公用房较差之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十分有限,手工做账,送报表、打电话、发传真、发电子邮件、寄快件来传递信息和沟通联系方式还很普遍,电子政务推广较慢,财政系统内部、财政与相关业务部门的网络系统兼容、适用性不平衡,大多数地方未借助“金财工程”的实施,实现省、市、县纵向联网,并通过租用电信等部门的线路,将网络延伸至乡(镇),为乡(镇)财政各项工作提供网络支撑,局域网无法普及,财政业务网络终端还不能覆盖到基层财政所。

(六)干部职工待遇偏低。2014年湖北省提出规范干部津补贴,县级、乡(镇)的工资加津贴有所改善,以前每月还不到2000元。即使是这样,处在一线的广大财政干部职工仍然兢兢业业、履职尽责、无怨无悔。

二、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管理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县(市)对乡(镇)财政体制。完善县(市)对乡(镇)财政体制,是调动乡(镇)生财、理财、聚财的核心,是促进乡(镇)发展城乡经济、巩固地方政权稳定的重要措施。在合理划分县(市)乡(镇)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条件、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区分不同类型,实行不同的乡(镇)财政体制。一是完善收入分享机制,增加乡(镇)可用财力。要把乡(镇)纳入地方税收和非税收入参与分享的对象,并建立“分类对待、统一核算、超收分成、共同分享”的财政资金分配模式,对于经济发达、收入来源稳定的大乡(镇),可以设立乡(镇)金库,实行“分税制”,通过划分税种的方式确定乡(镇)财政的收支范围;对于经济条件一般,有一定增收节支潜力的乡(镇),可以实行“超收(或增长)分成”管理体制,即在核定乡(镇)财政收支预算指标的基础上,实行收入全部上缴,支出按核定的预算拨付,年终按县(市)乡(镇)规定体制进行结算,对乡(镇)财政收入超过预算(超收)部分,或超过上年(增收)部分,按体制规定的比例在县(市)乡(镇)之间分配,调动其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对于经济落后的乡镇,可以实行“收支包干”财政体制,即在根据近几年财政收支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来核定乡(镇)财政收支基数,通过对收支基数对比,对于收大于支的乡(镇)核定上解定额,对支大于收的乡(镇)核定补助定额,确保乡(镇)正常运转。二是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乡(镇)财政保障水平。以考核促落实,上级要在充分调研之后,结合地方财力状况和乡(镇)保障需求,分档次对乡(镇)运转经费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和政策要求,并加大考核力度和建立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逐步提高乡(镇)运行保障水平。以调控促均衡,中央、省、市财政要适度加大对经济不发达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县(市)级要在全面核算乡(镇)收支情况下通过对部分乡(镇)非税收入统筹的办法,实行横向的转移支付。建立减轻负担机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村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减少乡(镇)政府地方建设项目的资金配套,各个部门为相应的工作安排适度的工作经费,切实减轻乡(镇)财政的负担。三是建立促进乡(镇)财源建设的激励机制,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出台政策积极支持乡(镇)培育农业、工业、商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财源;合理引导乡(镇)政府全面清理盘点土地、矿山、房屋等存量资产,采用合理处置形式,增加地方收入。

(二)以科学、精细管理为重点,明晰强化乡(镇)财政职能职责。乡(镇)财政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只有在乡(镇)这一级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构建稳固的财政管理体系才能有可靠的基础。当前乡(镇)财政业务建设的科学化、精细化重点在强化预算管理、发放补贴资金和对专项资金监管,为此,要明晰以下工作职能职责:一是要抓财政管理规范化。重点是要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合理编制乡(镇)财政收支预算,基本支出预算要明确到项,项目支出预算要明确到项目的具体内容、实施时限和目标绩效;建立乡(镇)支农资金项目库,规范项目申报和管理,全面实行项目公示制、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县(市)级报账制、决算审计制、管护责任制、绩效评价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乡(镇)债务管理,建立和完善乡(镇)债务信息数据库。逐步扩大“乡财县管”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村财乡”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以乡(镇)财政所村级财务,统一管理村级资金,并按照《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的要求,协助村委会规范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开村级财务。二是各项补贴发放便民化。财政涉农补贴资金除另有规定的外,都必须经过乡(镇)财政监管,实行财政专户管理,集中支付,封闭运行。三是要抓信息建设一体化。将全省范围内乡(镇)财政网络建设纳入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以“金财工程”为支撑,将财政内部网络覆盖到乡(镇),搭建一个数据库和一个现代化的操作平台,共享信息资源,为推进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三)以改善条件、优化环境为基础,逐步改进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有计划改善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改善办公环境,不断满足各项业务工作的需要。针对财政所办公房破旧、漏雨、环境差的实际,乡(镇)党委、政府及县(市)财政局要积极向县(市)党委、政府及发改局汇报,对财政所破旧的房屋进行除险、加固、维修、粉刷,尽可能地把乡(镇)财政所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完善”的规范化财政所。同时,要按照“高效快捷、便民利民”的要求,在乡(镇)财政所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惠民服务窗口,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设立便民查询台,主动接受群众的咨询。要依托惠民服务窗口,对群众申请办理的事项,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

(四)健全乡(镇)财政内控机制。内控机制是防范财政干部职工腐败的一道有效防线,要建立完善财政所内控机制。内控机制可以分为业务操作机制和组织管理机制。前者包括业务操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制度,主要目的是保证全面、准确执行财政政策及财政资金运行安全高效;后者围绕提高乡(镇)财政人员综合素质及机构效能目标而制定。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通过系统化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构建严格规范的乡(镇)财政内部运行机制,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依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确保财政干部不出事。

(五)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一是要充实乡(镇)财政所新鲜血液。针对目前乡(镇)财政所一方面人员不足;另一方面过去因机构改革出现的待岗人员闲置的情况,本着个人自愿,限制年龄、学历的前提下,实行竞争返岗,解决当前基层财政所人手不够的问题。与此同时,要积极向县(市)委、政府、人社部门汇报,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招收应届、往届大学生充实基层财政队伍,解决目前基层财政所人员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二是要建立乡(镇)财政干部培训机制。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以财政业务培训、岗位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和骨干人才培训为重点,分期分批对乡(镇)财政干部进行轮训,切实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三是要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干部激励机制。在完善目标考核的前提下,对优秀干部要提拔重用,使财政所的干部职工能够看到希望、政治上也有盼头;要建立科学的人员交流机制,使乡(镇)财政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等等。

(六)不断改善提高基层财政干部职工生活待遇。工作在基层的财政干部待遇低,工作辛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据悉,当前,湖北省的基层公务员工资水平比较低,与沿海地区的工资收入无法相提并论,即使与我国的西南、西北地区的广西、云南、贵州、西藏、四川、山西、陕西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此外,要建立职务与工龄相结合的工资晋级制度,使工作、生活在基层的干部通过工作工龄,也能享受到副科、正科、副处、正处的工资待遇;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干部职工福利待遇、增加干部职工的收入来调动基层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能够留得住人、能够吸引人才。

作者:杨安云 刘臣祥 李东升 单位:湖北省南漳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