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2-10-18 09:09:0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当根据课程内容和新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根据长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明确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与启发创新意识、创设探索情境与培养创新思维、进行专题教学与布置创新任务,可以在循序渐进中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达成创新能力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任务

在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理念指导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也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信息技术自创立之后,就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起来的。比如计算机硬件形态和功能不断升级变化,设备构造与结构设计在持续创新优化,20世纪末又创新出互联网,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又创新出诸多的生活与生产方面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产状态。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讲求创新的学科,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实践性与综合性,高中阶段应当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的创新能力。新课下,教师应当落实相关教育理念,引导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积极参与课堂创新学习活动。

一、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趣味性的内容和创设趣味性的活动,在兴趣的驱动下,能够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阅读、思考与探讨,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应当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始,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结合课程主题,巧妙创设任务

信息技术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学科,它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融合,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习操作技能,非常注重实践性与实用性。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课程主题,明确教学目标,做好前期的教学计划,制作课前学习学案,巧妙创设课前任务,精心安排课堂任务,其中融入趣味性的创作任务,激发学生参与创作的兴趣,为课上学习做好准备。例如,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包括有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素材的采集和加工、作品集成、作品的与评价,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此项内容,结合当前十分流行的新媒体与短视频,教师可以巧妙创设“记录一天生活”或者“我的学校”的短视频创作任务,要求以不同的视角拍摄,在独特展现中进行创新,让学生提前预习本课知识,学习简单的拍摄与剪辑方法,采集与加工素材,进行拍摄和制作,然后发送到短视频平台上、班级群中,展现与分享创作成果。

(二)根据创作成果,鼓励培养信心

学习的成就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进入下个阶段的学习与探讨中。在学生或者小组创作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展示自己的作品,说明其中的内涵与创造过程。不论是多么标准而丰富的作品,还是不够标准和简陋的作品,教师都应当给学生点赞和进行鼓励,指出其中的优点,帮助学生修改完善作品。通过针对性的鼓励,可以培养学生创造信心,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启发学生持续创新意识。例如,像是上面的创作“记录一天生活”或者“我的学校”的短视频任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展示个人或者本组的短视频作品,说明在拍摄、收集与整理素材、剪辑和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得到的收获等,并阐述其中的文化内涵。教师根据不同的作品进行点评,努力找出其中的优点,给出完善的建议,进行点赞与表扬,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创作的信心。

(三)留下课后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应当转变过去在一堂课上讲解全部知识的模式,而是应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主要的内容讲解之后,可以留下一些问题,以此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实施教学,能够启发学生问题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在上面创作短视频的任务中,针对作品的与评价环节,教师可以进行总结与提问。比如,大家拍摄与制作的短视频都很好,但是现在讲究流量效应,要想在短视频平台上收获更多的播放与点赞,需要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封面和标题,那么应当怎么做呢?通过提出类似问题,引发学生认真思考与进行创新,能够有效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二、创设探索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运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情境教学法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中逐渐流行,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软件提前预设,制作电子教案与微课视频,备课时巧妙设计与安排,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一)导入创新内容,引发创新思考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先根据课程主题与主要内容,利用搜索引擎与新媒体工具,收集和整理必要的教学资源,创新设计与制作教学课件,其中融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创新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导入创新内容,吸引学生观察,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创新思考。例如,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活动目的、活动任务、活动过程、活动结果和活动评价,是针对前面课程的综合运用。教师可以根据本课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导入丰富多彩的创新旅行计划,比如“本地自然与文化之旅、环中国之旅、坐上火车去拉萨、探访陇海大动脉”,融入相关风景图与旅行计划,在课堂上展现这些创新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提问:结合信息的获取知识,利用搜索引擎等,还可以创设怎样的旅行主题?以此引发学生创新思考,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掌握技能思考与作答。

(二)引导积极创新,引领合作探究

为更好地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为了更好地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创设相关生动情境,提出对应问题与布置合作探究任务,引领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任务。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按照5-8人一组的规模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出组长,负责整体活动与分配任务,要求小组成员通力合作,齐心协力完成任务。例如,粤教版的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针对《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课程,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认识常用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类型,能够描述信息检索工具基本工作原理和特点,体验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优缺点。根据以上内容,教师可以展示昨日天气预报的视频,提出问题:“你知道我们这儿今天的天气情况如何吗?天气预报信息是否准确?它是如何获取的?你能获取本地未来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吗?那么去年的今天天气情况如何?”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并让学生完成如下任务:利用图表和历史信息总结本地本月气候特点。这项任务比较综合,需要小组之间通力合作,运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和使用科学的方法,搜集信息与整理资料,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三)转变评价考核,促进学生创新

由于不同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和操作能力的不同,不同的学生与小组在完成任务时会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完成得较好,有的完成得不佳。针对这类情况,为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完成任务,教师还需要转变评价考核方式,不仅要重视结果,还需要重视任务完成的过程和学习态度,根据观察与学生展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对于上述的“利用图表和历史信息总结本地本月气候特点”创作任务,在各个小组完成任务后,教师需要创新评价考核方式。比如可以将任务结果、任务过程、学习态度三项指标,按照4:4:2的比例赋分,根据各个小组具体完成情况,先让各个小组自主评价,之后进行互相评价,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将相关评价结果输入到数据软件中计算,得出最后分数。这种评价考核方式相对于过去的方式是一种创新,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与创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三、进行专题教学,布置创新任务

新时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更好地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不仅要按照教材的既定编排展开教学,还应当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专题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以此更好地创新。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创新任务,让学生根据日常所学尽力完成,可以是个人独自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最后运用创新评价方式予以评价。例如,针对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的教材,教师可以组织编排类似的专题教学: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如何更好加工和表达信息,如何保护电子设备安全。针对选修3的《网络技术应用》,教师也可以组织编排如下专题教学:组建局域网的方法,如何个性化设置家长的网络,跨时空因特网服务,开发基础的网站。在专题教学后,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创新实践任务,比如“制作中国的世界遗产宣传案”“建立与优化个人网站”,要求学生有所创新,不同于其他人。在此项创新任务的引领下,引发学生思考主题、搜集资料与进行创作,有效达成创新能力培养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况和学生认知情况,认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结合信息技术课程主题与主要内容,引入丰富的教育资源,创设多元化与生动的活动,引领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其中,在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中进行创新创造,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靳泷.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013(005):185-186.

[2]陆超.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探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20.

[3]王秀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7(4):78-78.

作者:朱梅芳 单位:甘肃省永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