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文化建设

时间:2022-02-22 08:35:04

“中国梦”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文化建设

【摘要】“中国梦”是要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文化更在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深刻反映并影响着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文化渗透进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对企业和谐、健康及积极会计文化的建设有着较大影响。本文结合我国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从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发,探讨推动会计文化建设的手段和措施,进而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关键词】会计文化;建设;措施

会计文化是企业会计信仰、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的综合体,是企业乃至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宣传积极的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正能量”的会计文化对企业的生存与长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监督腐败、揭露腐败、惩治腐败,净化社会风气方面也充当着非常关键的角色。目前,受社会经济大思潮的影响,企业会计工作中渗透如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极大地影响了企业会计文化的建设。对此,企业内外相关组织和个人应高度重视企业会计文化的建设,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企业会计文化的建设。

一、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体现时展的要求

实践证明,企业会计文化的水平越高,其越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的会计文化,应体现诚信、法治、有序及公平的社会要求,这些要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会计空间。企业的会计文化是各种会计行为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表现,是企业会计文化萌芽及发展的基础。企业的会计文虎应立足现实、面向时代,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精髓,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文化体系,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体现时展的进步潮流。

(二)体现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

企业会计文化的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提升企业的会计质量。企业和谐、向上的会计文化,是其会计工作协调、科学及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企业会计管理积极主动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形式而提出的全新要求与任务,其着眼于实现会计物质文明及政治文明及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立足于对会计工作者的管理,尊重、关心、信任会计工作者,更好地激励会计工作者,培养优秀的会计工作者,使会计工作者的个体目标与企业的团体目标相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为会计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精神动力。

(三)可以提高会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地位

新形势下,社会文化逐渐交融,社会信息日益庞杂,社会价值出现多元化的现象,这些对企业会计工作者的思想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因此,企业的文化建设,应坚持先进文化的凝聚作用、约束作用及导向作用,引导企业会计工作者形成健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会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服务意识强、业务素质高且思想作风过硬的会计队伍。在2013年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在反腐工作中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在这样的决心下,如果有全社会倡导会计人员要清廉正派的力量推动,则会计人员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在工作中的管理作用,能够并勇于为管理层及时提供比较准确的企业管理优化方案。

二、推动会计文化建设的手段和措施

(一)刚柔并济,加强会计制度建设及人员管理

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的规章制度,企业会计制度是其会计工作的主要依据,对会计工作者起到监督与约束的作用,规范会计工作者的会计行为,使会计工作者自觉地将各项会计工作做好。同时,企业会计制度使其会计工作有章可循,使企业会计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具有刚性的预设性。企业要做好会计工作,必须制定规范的会计规章及制度体系,但企业的会计制度并不是万能得,它可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但其激励作用一旦缩减,会计制度所产生的驱动力也会逐渐减退,因此企业除了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外,还应坚持“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重视会计工作人员的人文管理,刚柔并济,尊重、理解、关爱及信任会计工作者,使会计工作者感受到企业的关怀,提高其安全感,增加其工作的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有助于建设和谐向上的会计文化。

(二)明确核心,提高会计工作者的综合技能

会计工作者是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处于核心的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一名会计工作者,其应通过认知、选择的方式,实现自我反思,深入研究会计文化、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关联,探讨企业会计文化是否与传统文化相碰撞、冲突,形成主动进取,走向共融的良好文化氛围,提高会计工作者的综合技能,形成全新的会计行为,主动生成和谐、包容、健康的企业会计文化,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的整体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企业实现财富最大化提供坚实的基础[1]。

(三)多元互动,加强企业内外部之间的协调合作

企业良好的会计文化,是多方面互动融合的结果,是企业内外部多方人员协调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必须实现多元互动,加强企业内外部之间的协调合作。第一,企业会计工作要争取多方的支持,包括会计行业协会机构、会计行政管理机构、财经院校会计学者、会计科研机构等,接受会计理论专家的指导,引入具有高技能水平的会计实务专家,深入企业会计研究,请他们找出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探讨企业会计工作的热点、难点及“瓶颈”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地解决措施,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2]。第二,实施“走出去”及“走进来”战略。“走出去”指在企业会计工作中,派企业会计工作者深入会计工作成效显著的企业中进行参观与学习,提高会计工作者的综合技能;“走进来”指聘请相关的会计专家来企业作讲座,为企业会计工作者传授丰富的会计知识及会计经验,指导其工作,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提高企业会计的整体水平。目前,有的企业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依然因循守旧、学习创新意识不够,遇到问题也仅仅是通过内部交流或通过网络查询相关信息来解决,因此,很有必要加强与外界的行业交流,通过横向落差对比,来发现不足、纠正不足,敦促自身加强会计文化的建设。第三,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召开相关会议,针对近期会计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与总结,交流工作心得,加强员工的交流与互动,共同探讨企业会计工作的发展之路,达到互相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在会计工作中,企业还可利用相关的网络平台,交流会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或者共同探讨会计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开发员工创造性的思维,形成自主反思的会计氛围,不断提高员工的会计素养及综合技能,提高企业会计水平,构建企业和谐、包容的会计文化[3]。

(四)动态优化,加快会计文化的更新发展

企业会计文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经历着萌芽、发展、沉淀、更新及重构等多个阶段,因此它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状态中,可以通过动态优化手段,进行更新,促其发展。第一,企业的会计发展规划应以企业长远发展为基础,其会计规划目标应符合企业的长期目标。除此之外,企业的会计规划还应具备一定的时效性,体现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为实现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称评审以及会计专业学位教育等制度的有机衔接指明了方向,为会计人员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也提高了会计工作者在行业在企业中的地位。与时俱进,天津市也相继出台了《天津市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天津市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军(后备)人才培养规划》以及相应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目标:即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养300名会计领军人才、100名具备处理国内外新兴业务及复杂问题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30名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以及10名具有国家(国际)水准的会计学术带头人[4]。截至2015年11月底已经先后有三期的地方会计领军学员参加了培训,其中第一期学员已经进入毕业准备阶段,第四期学员已经进行了录取名单公示,并已确定人员。在会计领军人才在会计、管理、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带动下,将有助于天津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企业的会计规划应遵循企业的实际情况,体现动态发展的思路。不同时期,企业其所面临的会计状况也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企业实际的会计情况,及时地更新与调整企业的会计规划,使企业的会计规划更贴近企业会计的实际情况。第二,除了会计规划外,企业部门的发展也处于动态状态,会计部门中的各工作人员,无论是职称、学历,还是工作年限都极不平衡,且这种不平衡处于始终变化的发展动态中。总之,在企业会计工作中,无论是会计规划,还是会计工作人员的发展,其都处于不断变化的发展动态中,因此可以选择动态优化手段,不断更新、发展企业的会计工作,使企业会计文化得到及时地更新,与时俱进,形成新的风貌。我们要实现会计梦“、中国梦”,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坚定信念,同时要在会计实践中不断改进,以不断提高企业和社会的会计文化水平,为社会主义中国迈大步、走正路,顺利地早日实现“中国梦”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劳秦汉,劳川奇.当代会计文化的转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会计文化转型背景探析[J].会计之友,2011,(18):145-146.

[2]彭才根,魏明海.企业会计文化重构策略与路径的探索[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5):87-89.

[3]郭桂杭.论会计国际化与我国的会计文化建设[J].国际经贸探索,2010,(11):357-359.

[4]天津市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方案(津财会[2012]11号).算管理应当做到细化准确,即在年度预算的同时,将计划细化到月度以及周,从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和预算偏离的现象时,进行及时调整。

作者:朱增强 单位: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