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构建思索

时间:2022-05-22 03:08:00

会计电算化构建思索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资源整合力度的不断加大,一院多区的财务核算工作量迅速提升。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替代传统手工记账,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加强会计的全面核算和监督创造了有利条件,让会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加强学院财务管理。但是在会计电算化建设中还存在着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不完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存不当等状况。因而建立、健全适应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会计档案管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一、会计电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流程和会计岗位设置尚未科学完善

传统手工记账方式下,凭证的填制、传递、保存等各个环节都要经过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会计账簿由会计人员逐笔登录,会计业务处理客观实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凭证及会计科目的运用由出纳人员在凭证填制过程一次性录入,会计人员在复核和记账后系统自动记账,记账凭证打印出来后由会计人员直接装订成册。这就与《规范》中关于“打印出的机制记帐凭证要加盖制单人员、审核人员、记帐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印章或者签字”相违背。传统手工记账方式下,财务岗位设置最少应有出纳、会计两个岗位,像资产管理、收入核算等岗位等可由会计兼任。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软件的安装、日常维护及数据库的管理等构成了电算化核算模式下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中懂财务知识又熟知计算机的财务人员比较少,有的学院由出纳员兼任系统管理员,有的未设此岗位,或委托其他院系人员维护,这对财务信息的安全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二)内部管理制度尚未建全

据调查当地五所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院校没有《规范》中要求的管理制度。有些院校甚至凭证录入人员、审核人员、记账人员的用户名和密码都由一个人管理,或者审核记账环节全由凭证录入人员用其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系统后代为审核、记账,这就失去了会计相互约束和监督的职能,势必造成违规事件发生。

(三)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存在漏洞

1、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许多院校未根据财务核算模式的变化及时制定或修订相关的电算化会计档案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制作、传递、查阅、保存等仍沿用以前手工记账时的制度。

2、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全面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制约着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部分会计人员重纸质档案,轻电子档案。部分院校只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予以存档,没有将会计电算化的数据资料做二次异体存储,一旦所用的计算机或服务器出现病毒或操作不当,将对财务数据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3、电算化会计档案载体存在问题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档案载体本身发生了巨大变化,它除了包括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等纸制档案外,还包括财务数据库及相关文档资料。由于会计数据被记录在硬盘等存储介质上,在技术上对电子数据非法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种通过技术手段实施的信息篡改、修改等违法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发现难度非常大。

二、会计电算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稳步推进会计电算化建设

1、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操作水平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以胜任实际工作的需要。可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逐步使多数会计人员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条件的单位,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负责会计软件的维护,并培养部分会计人员逐步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工作。

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根据《规范》要求,各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可根据具体情况,循序渐进。例如:可先实现帐务处理、报表编制、往来帐款核算、工资核算等工作电算化,然后实现固定资产核算等工作电算化,再进一步实现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工作电算化;在技术上,可先采用微机单机运行,然后逐步实现网络化。也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先实现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见效快项目的电算化,然后逐步向其它项目发展。

(二)进一步优化会计核算流程,完善会计岗位设置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科学合理的设置会计岗位。在账务核算过程通常可设出纳、会计、系统管理员三个基本岗位,收入、票据、固定资产管理等岗位可根据会计相互牵制原则由上述人员兼任。系统管理员负责会计电算化的初始、财务数据及软件系统日常维护工作;出纳员负责凭证的录入、打印,现金及银行日记账的打印及日常保管工作;会计人员除由本人在财务软件系统中审核和记账并初步核实科目和金额的正确性外,还应将出纳员传递的记账凭证再次逐一审核,发现科目及内容错误要及时取消复核和记账,让出纳员予以修正。

(三)完善与会计电算化核算方式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

1、制订单位自己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细则》细则中应对会计电算化核算方式下的岗位设置、内部审计、财务数据库的维护、计算机硬件等使用要求等做出详细规定,并根据当地财政部门的要求和国家政策的变化不断修订,让财务人员在任何时期都能做到有规可依。

2、制定会计电算化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学院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主要方式,制定电算化内部审计操作规范,审查电算化会计帐务处理是否正确;审查电子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对不妥或错误的的账务处理应及时调整并分析原因;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防止发生非法修改电子数据的现象;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四)加强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1、完善和修订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在细则中将会计电算化电子档案及纸制档案保存时限、保存介质、存放环境、电子数据正确性和完整性的检验措施、电子档案移交方式给予详细规定。建立健全相关规定是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最好保障。

2、定期打印整理各类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纸制档案便于保存,对于温度、温度、存放地点等比电子数据要求低,是当前会计电算化档案信息的主要承载者。根据当地财政部门要求及实际工作需要,主要打印如下会计账簿: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收入明细账、支出明细账,往来款项明细账;会计报表根据需要主要有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收入明细表、资产负债表等。

3、定期整理备份系统数据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将计算机系统中的财务数据库完整备份存储到移动硬盘或光盘上,作双备份或三备份。系统管理员应将每次数据库管理过程以电子文档方式予以记录,并作为会计档案的一部分定期交会计档案管理员予以保存。以便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原有的系统数据。

4、保证存储介质的存放环境良好根据会计电算化档案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注意将数据双备份或三备份,注明会计档案形成的时间及操作人员相关信息,存放于两个或三个不同的存储介质上。注意防潮、隔热、防尘、防磁,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导致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管理信息系统,是会计改革和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健全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合法、健康、高效的轨道上运行;而电算化会计档案代表着未来会计档案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我们应该健全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规定,加强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和控制,使电算化会计档案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