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交通的实践与战略

时间:2022-09-10 03:50:00

低碳交通的实践与战略

一、发展低碳交通的背景及意义

交通运输是我国目前能源消耗量最大且污染增长最快的行业,自2000年以来,我国机动车呈现爆发式增长,汽车尾气也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城市汽车的过度增长和使用,带来交通拥堵、大气污染和交通安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运行效率和市民生活质量。在全球“低碳”发展的趋势下,“低碳交通”成为城市未来交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所谓“低碳交通”是一种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目的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优化发展方式。低碳交通的建设是一个体系化过程,从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到交通工具的生产、使用、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以及人们的出行方式等方面都需进行低碳化改造。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也开始践行低碳交通。这不仅可以减少我国交通建设、运输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同时对营造健康文明、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使我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北京低碳交通的实践

随着北京市不断扩容,城市人口与出行需求急剧增加,使城市交通不堪负荷,问题日益突出。截至2010年12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76万余辆,汽车排放物占到排放总量的40%~75%,并逐步上升。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低碳交通的建设,在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城市道路规划、高污染车整治等方面成绩显著。

首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申奥成功后,北京进行快速公交线路规划,2005年以来开通了3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新开通、调整大量常规公交线路,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2005年的29.8%增长到2010年上半年的39.3%,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粗具规模,大大改善了居民出行环境。

其次,实施交通管理措施。北京在公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交出行比例不断上升的同时,汽车保有量也不断提高,为缓解道路交通拥堵、节能减排,北京积极实施低碳交通管理政策。以奥运为契机,广泛借鉴国际经验,实施了车辆尾号限行、错峰上下班等交通管理政策,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

此外,应用节能先进技术。除改善交通结构外,北京市还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在奥运会期间大规模应用新能源汽车,为奥运保障服务的50辆电动车目前仍正常运营,北京市还在积极探讨新能源车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方法、资金来源等问题。

采取一系列低碳交通管理措施后,北京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降低了污染物排放。但我们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汽车限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道路资源的浪费。根据北京尾号限行规定,限行时间为工作日的早7时至晚8时,长达13个小时。在限行的部分时段中,道路资源没有被最大化利用。

第二,实施尾号限行后交通拥堵状况改善有限。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交通出行数据统计分析,目前北京路网早、晚高峰平均车速仍只有每小时24.2千米和20.1千米。如不进一步采取措施,到2015年北京高峰期间路网的平均车速将可能只有每小时15千米。

第三,公共交通水平有待提高。北京市公共交通不断建设,但目前中心城的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仍然较低,五环路内仅为0.23千米/平方千米;同时公共交通还存在运能运力不足、换乘不便,公交运行速度慢、候车时间长等问题,这些直接影响到公交工具的使用效率。

第四,私家车有增多的趋势。为规避限行政策,许多家庭选择购买第二辆车出行。来自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市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保持在每天新增1300辆,在如此巨大的车辆保有量的情况下,低碳生活的实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未来北京低碳交通发展的对策

为加快实现北京低碳交通,未来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发展:

首先,选择适宜的交通发展模式。发展清洁燃油、使用新技术能较好地实现节能减排,在打造低碳交通的同时,还应选择与城市发展相适宜的交通模式、出行结构。“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积极建设公交城市,使公交和私车更好地结合起来,营造良好出行环境。

其次,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汽车使用税费等控制机动车流量,如新加坡实施拥挤收费,在其他措施的配合下使高峰小时交通量下降了45%,采用公交车出行的数量增加了近50%;同时通过进行多种公交补贴提高公交利用率。

再次,推进公交信息化发展。鼓励采用新的技术促进公交智能化,大力发展智能交通信息系统,为公众出行提供信息服务,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如在公交车枢纽、站点普及电子信息站牌,使出行者可以方便及时地获取公交服务信息。

最后,调动公民参与低碳交通建设的积极性。加强交通文明宣传,号召市民文明出行;提升交通服务、管理水平;通过开展公交周、无车日等活动,倡导采用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网上购物等绿色出行方式。未来北京的“低碳交通”发展需要依靠政府、企业、社会与个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