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谨慎原则的用途

时间:2022-08-17 09:35:15

财务管理谨慎原则的用途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学校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学校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支出的复杂化、管理方式的多样化,既为高等学校加快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加剧了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如何遵循谨慎性原则,规避财务风险,使学校财务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又一重要课题。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在处理会计事项时,必须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效益。现就谨慎性原则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作如下阐述。

一、谨慎性原则在预算管理中的运用

预算管理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高等学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是高等学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编制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

(一)预算编制依据谨慎性原则。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规划与国家大的形势要求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与可能财力的矛盾;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学校预算一经批复,便要严格执行,一般不能随意调整,因此预算编制的稳妥可靠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从谨慎性角度出发,分析比较本校连续几年的预算指标和实际完成情况,选择适当的指标作为标准,以保证预算数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编制收入预算时,既要算足收入,不打埋伏,又要本着谨慎的原则,对于不能确定的收入不列入预算。在编制支出预算时,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坚决不搞赤字预算。

(二)预算执行依据谨慎性原则。学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要维护其权威性和严肃性,预算调整要经学校最高行政领导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建立明确的预算管理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以保证综合预算的“硬约束”。在确保收入预算圆满实现的同时,按照经费支出范围和开支标准以及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完成年度支出预算,严格控制无预算资金支出。预算执行上应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各部门的各项预算经费作出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应进行正确、完整的评价,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也为学校下一轮的预算编制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积极稳妥的搞好预算管理工作。

二、谨慎性原则在筹资管理中的运用

高等学校办学资金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较为稳定的,但就其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和性质看,又具有不确定性。高校在筹资过程中应根据筹资的个性特点和资金需求的情况,严格遵循谨慎性原则,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筹资数量适当的原则。不同时期高校的资金需求量是不一样的,高校在进行资金筹集前,要针对特定的项目或用途,运用科学的筹资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数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保证所筹集资金的数量与项目需要量的平衡,这样,既能避免筹资不足,影响学校各项事业的正常开展,又可以防止筹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

(二)坚持筹资时间与用资时间相适应的原则。在确保资金需要量的同时,还应确保资金在筹集时间上与需要保持平衡,这样,既能避免过早筹集资金形成资金闲置,增大资金成本,又能防止取得资金的时间滞后,影响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学校要在确定了所需资金的时间后,合理安排,保证资金的及时供应。

(三)坚持降低筹资成本的原则。学校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采取多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可以扬长避短,分散筹资成本。学校应该认真选择资金成本低的渠道和方式,力求将资金成本降到最低。并且应根据利率变化趋势及偿还债务能力,来确定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合理比重,最好能合理搭配长短期资金来源,在保证资金供给的情况下,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四)坚持安全性原则。要对外筹集资金,就会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各级领导要增强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构筑资金安全的保障体系,在筹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承受能力,适时适量的筹资,使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所占比率适当,避免负债过大给学校带来沉重的压力。在选择筹资方式时,要预测其风险度,采取分散风险的策略,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筹集资金,以增强筹资的安全度。

三、谨慎性原则在对外投资管理中的运用

高等学校通过对外投资(包括对校办产业投资)筹集部分资金,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资金来源的必要补充。但投资与筹资一样必然存在风险,谨慎性原则在学校投资管理中也得到运用。有的学校在资金对外投资中,为片面追求资金的高收益,出现了资金投向不合理、投资期满难收回、投资效益不好等情况,给学校造成了损失。因此,高校在对外投资时要分析自身的财力,明确对外投资的目的,通过可行性分析,慎重挑选投资对象。学校要向效益好回报高的校办产业投资,以扩大筹资能力。但对外投资必须经过严格、科学论证和专家评议,建立对外投资集体决策制度,并明确产业部门及其负责人加强对项目的管理,保证学校资金安全,确保对外投资的合法收益。学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也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不能将国家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和维持事业正常发展、保证事业任务的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学校既可以采用购买国债,也可以采用以实物或无形资产等的形式对外投资,但不管投资方式如何,必须坚持既是投资对象所需要的,又不影响学校的正常业务活动的原则。高等学校对外投资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对直接投资学校应参与被投资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创造出高的投资效益,对于间接投资,学校则需要由专门机构或专家进行研究管理,才能获得所期望的高额回报。学校对外投资不包含股票投资和其他风险性债券投资业务,也不能为任何单位(含校办产业)或个人的经济活动提供担保。

四、谨慎性原则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高校基建财务工作是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随着各高校基本建设大规模的开展,有的学校出现了基建投资过热、背负巨额债务“举债兴教”的现象,基建工程“暗箱”操作等违纪违法现象时有发生,要克服上述问题,保证学校基建事业的正常、有序发展,也应在基建财务管理中遵循谨慎性原则,作到:

(一)学校要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把握适当的发展速度和建设节奏。设立自筹基建项目要慎重,要根据学校自身财力情况予以安排,控制负债率在安全合理范围内,避免脱离实际财力盲目扩张,形成巨额债务,使学校不堪重负,影响学校教育事业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新建项目主要应集中在提高教育手段,改善办学条件,保证后勤生活和学校运转的必要设施方面,要抑制其它建设项目投资过热,控制投资风险。校内兴建的学生公寓、学生活动中心、商业门面等配套设施可以采用引进外资互利互惠的方法,减轻学校基建资金压力,但资金的引进要建立科学严谨的评审制度,控制引资风险。

(二)建立健全项目工程的民主决策和监督检查制度。组成由学校主管领导、纪委、审计、计财、基建、水电等部门人员参加的基建项目招投标领导小组,对项目决策、招投标、概预算、工程量变更、价款支付、竣工决算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严格基建计划管理和工程施工管理,在建设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项目的建设性质、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对于确因客观需要增加投资的项目,要报经学校集体讨论批准,方可追加投资。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有效监督机制。加强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切实解决好项目决策控制、预算控制、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监督检查等几个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杜绝工程项目管理的差错和舞弊行为。

五、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

高校财务管理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管理,财务分析属于事后管理,是对预算管理、筹资管理、对外投资管理、基建财务管理等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研究、分析、评价。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分析,可以了解学校财务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预算招待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收支管理的规律,揭示存在的问题。财务分析资料是财务分析的基本依据和立足点,在财务分析工作开展前,应全面、充分的收集财务资料,但收集的资料和数据应本着真实、准确的原则,不能随意编造。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选用计划数据和对比资料要慎重,要注意会计数据的可比性和口径的统一性,避免影响分析结果的客观公正。财务分析要通过财务活动的现象,揭示出财务活动的规律,不能凭主观臆断孤立地、静止地和片面地分析问题。财务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该次财务分析的结果是下次财务预算的基础资料,财务分析出现偏差,势必误导对财务活动结果的判断,对下次财务预算的准确性也有大的影响。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采用谨慎的态度,才能真正发挥财务的作用,对高校的各项财务活动作出正确的评价。总之,高校在财务管理中运用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保守和消极,而是在保持其均衡和稳定的同时,使财务管理活动具有合理的弹性,从而有效地规避各种风险,保证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