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分析

时间:2022-09-05 10:12:50

“四位一体”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分析

如今“互联网+”也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引导互联网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不断向农村延伸成为三农”发展的新前景。截至2016年6月的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保持在31.7%的稳定水平为农村金融的转型奠定技术基础。这表明“互联网+农村金融”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共享平台,利于提高农村经济共享度,实现合理配置资源,切实落实国家普惠金融战略。本文旨在通过“四位一体”新型农村金融模式探索影响互联网农村金融发展的因素,总结互联网农村金融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政策措施以消除互联网农村金融发展障碍,为解决传统农村金融的弊端提供创新思路。

1模型创建与理论假设

借鉴互联网+农村金融、共享经济等理论,通过系统的文献分析提出理论模型:政府支持、发贷方参与、担保方监督和贷款方是借助共享平台影响新型农村金融发展的四个关键因素。并据此提出一系列假设。假设1:政府支持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引进新型还贷方式。假设2:政府支持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建立健全信息系统,解决借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假设3:发贷方参与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扩大农民受益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假设4:担保方的监督力度越大,越有利于进行借贷风险控制,保障借贷过程的正常有序运行。假设5:贷款方有效借助共享平台获得外界闲置资金进行农业生产发展,促使农民受益最大化。假设6:共享平台在政府支持、发贷方参与、担保方监督、贷款方和还贷方式、信息系统、风险控制及农民受益之间起到纽带中介作用,即政府支持、发贷方参与、担保方监督、贷款方所导致的共享程度越高、共享范围越广,还贷方式、信息系统、风险控制及农民受益的影响更深远。

2案例分析

2.1研究单位

本文以广西四位一体”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以下简称“四位一体”模式)作为重点研究案例。同时,本文将该模式作为主要研究案例的原因是“四位一体”模式基于多渠道融资、规避风险、资源配置的视角较传统农村金融具有突破性创新。“四位一体”模式包含四个部分:第一,乡规民约。通过村民自治,结合乡规民约与互联网征信系统,为诚信借贷奠定社会基础。第二,政策引导。通过政策引导创造较稳定的借贷环境,促使互联网金融公司与农业企业、农户达成融资协议。第三,保险担保。通过政府引入国有线下担保体系、第三方P2P网络平台线上发贷、多种创新性保险产品保单质押,大幅减少投资人顾虑,有效吸引闲置资金流入。第四,实物还贷。实物还贷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打通农民融资的“阻点”,并可将农副产品作为还贷抵息的“货币”,解决农村地区贷款抵押物不足、坏贷风险高等难题。“四位一体”模式的具体运行流程是:首先,广西防城港市政府制订刺激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建立由当地国有企业搭建的线下金融担保体系以吸引资金流入;积极主动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引入闲置资金以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发掘当地信用文化良好的地区进行政策宣传以扩大普及面;将具有区域性特征的乡规民约和市级信用信息采集评价系统结合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缺陷。其次,整合线上发贷资源,推广无抵押线上贷款。政府于前期引入以广州证行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P2P资金共享平台,为产权交易不完善的农民、农业企业提供贷款,促进当地农户、农村企业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签订融资协议。最后,当地农户、农村企业在贷款期满时,可自由选择以自产农产品或传统的货币性资产还贷。从签约借款到还贷所产生的风险,由“政策引导”+“保险担保”的风险保障机制线上线下共担。农户、农村企业从提交申请到发放贷款时间快至3-5天,且已有不少企业进行再融资。

2.2方法选择

本文运用实地调研(访谈和观察法)和比较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四位一体”模式进行分析。在实地调研部分,主要是对“四位一体”模式的管理协调部门、参与企业和农户进行访谈,在访谈过程中归纳调查群体对于该模式的看法和展望,通过整理访谈内容认知“四位一体”模式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四位一体”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在比较案例分析部分,本文选择三个案例与“四位一体”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它们分别是宜信“宜农贷”案例、农行甘肃分行“四融”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案例和山东农业众筹平台“有机有利”案例。案例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典型性问题。从规模效应来看,宜信“宜农贷”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发起成立的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单位——宜信的旗下农业众筹平台;农行甘肃分行“四融”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是甘肃首家三农电商银行,实现了甘肃省行政村基本覆盖;山东农业众筹平台“有机有利”是国内首家农业众筹平台、国内首家众筹土地平台;“四位一体”模式是国内首例实行“实物还贷”的新型农村金融模式。案例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可比性问题。从模式实施途径来看,“四位一体”模式、宜信“宜农贷”、山东农业众筹平台“有机有利”案例均采取了P2P众筹方式,农行甘肃分行“四融”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也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充实农村金融模式。案例的选取也考虑了地域性问题。从模式服务辐射地域来看,案例涵盖了全国(“有机有利”)、贫困地区(宜信“宜农贷”)、小区域(甘肃“四融”平台)。通过与小区域相比,可发现地域性差异文化对农村金融模式的影响;与大区域相比,进而分析“四位一体”模式的可推广性。同时,本文也考虑到案例资料的可获得性及可信度,使研究者能更直观地了解各个案例的细致过程。2.2.1宜信“宜农贷”在宜农贷平台上,出借人可以直接一对一地将闲置资金出借给资金需求者,一年之后还款,而后可连续借给下一个需求者,从而达到一个可持续的模式。截止到2016年8月23日,通过宜农贷平台累计支持超过20000名农户,提供资金超过2亿元。2.2.2农行甘肃分行“四融”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农行甘肃省分行服务“三农”的“四融”平台手机APP包括融通、融资、融智、融商四个模块。“融通”主要提供现金汇款、助农取款、转账结算等服务。“融资”提供特色惠农贷款产品的线上服务功能。“融智”主要为农户提供诸多便民服务。“融商”建设了为农户和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在线交易服务和为农资企业搭建网上销售的平台。截至2016年2月末,该行共布放“四融”平台终端10355台,平台注册客户17.99万户,累计交易403.26万笔、金额292.63亿元。2.2.3山东农业众筹平台“有机有利”国内首家农业众筹平台“有机有利”主要有四个流程:“展示”即经过审核通过的农场企业获得专属展示;“预售”即农场企业在产品收获前60天内可以发起产品预售;“众筹”即农场企业可以发起众筹项目,筹资项目必须在发起人预设的时间内农场达到或超过目标金额才算成功,若没有达到目标的项目,支持款项将全额退回给所有支持者;“回报”即筹款项目成功后,项目发起人将会给予支持者对等的回报。回报方式可以是实物,也可是服务。

2.3案例比较分析

选取的案例侧重点有所不同。宜信“宜农贷”案例侧重于借助P2P农业众筹平台采取公益性的“爱心出借”方式来降低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融资门槛。农行甘肃分行“四融”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案例侧重于通过APP软件集成金融、信息、惠农服务,使农民获取更便利丰富的传统金融服务。山东农业众筹平台“有机有利”案例侧重于通过P2P农业众筹模式为小范围的有机农业企业采取预售产品方式获取发展生产融资。但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应从解决农村地区的借贷成本高、融资供需失衡的传统视角转化到实现借贷风险最小化、农民受益最大化。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四位一体”模式具有“宜宽活益”的优点。2.3.1“宜”:因地制宜宜信“宜农贷”忽略“个体”地区间存在地理文化等差异;农行甘肃分行“四融”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服务缺少地理差异性的特色服务;而“四位一体”模式充分考虑农村贷款抵押物少、贷款总体需求小、且多为季节性贷款需求的特点,有效结合广西优良渔业资源优势,提出可用当地丰富农副产品进行“实物还贷”。该模式能更具针对性地解决西南沿海地区农村金融难题,故假设1得到有效验证。2.3.2“宽”:宽领域辐射第一,融资渠道扩宽。“四位一体”模式、“宜农贷”、“有机有利”均借助第三方网络筹资平台以项目的形式筹集资金。而甘肃“四融”金融服务平台仍依靠传统金融机构网络平台放贷的方式提供贷款。第二,多方位衡量的征信系统。其他三种模式主要依靠自身的征信评价系统评价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容易出现贷前信用风险、贷后坏贷风险。在“四位一体”模式下,“乡规民约”进行自治约束,结合发贷公司自身的P2P众筹平台,接入信用采集和评价系统平台,做到贷前信息审核、贷后信息控制。第三、保险政策担保,完善风险控制。其他三种模式都无法避免“自身发贷,自身担险”的固有矛盾。“四位一体”模式则由政府引入国有企业搭建线下金融担保体系,并推出多种创新性保险产品,由政府、P2P公司、担保公司共同分摊担保风险,最大程度地降低投资人的投资风险。故假设2、4、6得到有效验证。2.3.3“活”:资本活跃甘肃“四融”金融服务平台的贷款流程主要为传统的农村正规金融贷款,手续繁琐且流程多导致审批时间较长,大额贷款仍需进行抵押贷款,资金可获得性低、难度大;“宜农贷”的发贷对象仅局限位于农村贫困地区、须是属于“三农”范畴中经认证的贫困人群和低收入者、且一般为60周岁以下的已婚妇女,借贷金额较小;“有机有利”属于农业众筹,项目周期较长,对农业企业的审核和要求相对要高,且成功众筹的机率较低,与季节性生产引起的短暂资金需求形成突出矛盾。同时,该模式规定借贷时间长度为一年,增加了季节性生产贷款者的借贷成本。而“四位一体”模式中借助互联网金融高效便捷的优势,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可行性较高的新思路。如:在信息审核时间上,审核发贷时间短至3-5天。对于拥有优良信用的历史客户,审核时间短至1-2天,充分满足季节性生产对资金的需求;在借贷金额上,农户、农村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提出几千元至几百万元的申请;在借贷期限和还贷形式上,农户、农村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借贷期限,并可自由选择“货币性资产还贷”或者“实物还贷”。由此可见灵活的还贷方式有效降低贷款成本。同时,传统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仅满足资金流对于“需”的单向需求。但在非季节性生产时期农村企业、农户可借助“四位一体”模式的互联网平台把闲置资金通过“类众筹”模式进行投资,为因季节性生产需要资金的农户、农村企业提供资金。资本共享使农村金融市场活跃,使资本价值达到最大化。故假设3、5得到有效验证。2.3.4“益”:农民受益最大化“宜农贷”并未针对借款人还贷提供可行的公益方案;甘肃“四融”金融服务仍遵循“资金借款—实物销售—资金还贷”的“老路”;“有机有利”提供“众筹—实物/服务”新模式仅适用于小部分符合条件的农场企业。而“四位一体”模式中的“实物还贷”却可满足不同借款人的需求,减轻传统借贷模式下农户需承担资金和实物流通的双重风险。农户、农村企业以自产的农副产品按照当地当日市场价通过物流还款进行还贷抵息,简化还贷程序,提高还贷效率。同时依托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达到免费宣传农副产品的效果,降低推广成本。根据调研显示,“实物还贷”在调研群体具有较高的认可度,是种展望性较强的新型还贷方式。故假设4得到有效验证。鉴于“四位一体”模式的推广时间较短,该模式也表现出一定局限性。第一,贷款利率略高于银行贷款利率。这导致部分农户对此模式的认可度不够高,仍选择传统金融模式申请贷款。第二,该模式在农户群体的普及度不高。目前“四位一体”模式对农村企业具有极大吸引力的融资模式,不少农村企业已经参与其中。但调研中发现农户的参与度较低,其原因如下:首先,“实物还贷”仍处于发展前期,对实物要求较严格,一般农户生产较难达到相关要求。其次,由于农民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度、可信度较低,导致农户参与水平不够高。

3结论和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四种农村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运作过程及实施影响总结概括出,“四位一体”模式的创新之处在:第一,还贷方式创新。打破传统模式“货币性资产还贷”的规则,新增因地制宜的“实物还贷”形式。第二,信息系统创新。在传统农村金融的信息采集和评价系统、P2P网贷征信系统的基础上新增具备区域性特征的乡规民约,弥补信息不对称的缺陷。第三,风控手段创新。该模式旨在解决传统互联网金融“自身发贷、自身担险”的弊病,建立了由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线上发贷、由政府引入国企搭建线下金融担保体系的“线上发贷,线下担保”的风控方式。第四,共享结构创新。该模式有效结合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突破传统金融模式下信息传递的空间局限性,优化资源分配结构,搭建经济共享平台。可见,“四位一体”模式的可推广性极强,其设计充分考虑地缘特征,有效拓宽融资渠道,活跃农村金融,发挥资源共享价值,实现最大程度地满足供求双方的利益需求。同时本文概括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旨在为农村金融改革提供解决新思路。第一,利用互联网为载体的运营平台克服农村地区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有效地解决农村经济资源不流通的问题,实现农村地区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共享。故本文基于共享经济的基础理念创新性地提出,共享经济的概念范围应延伸至通过增加风险承担方来共享经济风险。“四位一体”模式的风险共享方在以借贷方、发贷方为主的传统风险承担方的基础上有效增加至四大类,分别是以农民、农业企业为代表的借贷方,以互联网金融公司为代表的发贷方,以政府为代表的引导方,以农业科研机构为代表的辅助方。引导方和辅助方分摊了由借贷方和发贷方转化而来的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实现通过增加风险承担方来合理转化经济风险。同时,“四位一体”模式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农村金融模式改革。但大部分农村存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互联网服务平台单一、网络普及面窄小等基础性问题,迫切需要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普及率。第二,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传统思维多固守于如何增加借贷的可获得性,多采取固定资产所有权、使用权流转的方式解决农村金融供求失衡问题。而该模式的设计突破点是通过有效扩大还贷方式的范围解决降低贷款的坏账风险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将丰富的特色农副产品等农村常有动产新增至还贷物范围,充分考虑由农村季节性生产引起的短暂性资金紧缺问题。首先,建立健全以收购农产品+农产品质量甄别+物流运送为主的“实物还贷”流转机制。建立由村际、镇际至县际的“实物还贷”小组,负责收购整理用于偿还贷款本息的农产品,设计农产品质量甄别标准,组建以包装配送“实物”为一体的专业物流配送队伍。这将有效解决农村物流运输效率低的问题,提高“实物还贷”的效率与质量,增强“实物还贷”的实用性。其次,“四位一体”模式可结合扶贫大环境采取区别性贷款利率的办法。对个体农户采取较低利率,尤其是对于符合贫困条件的个体农户给予优惠减免政策,降低农户贷款成本,提高农户的参与热情;对农村企业采取略高于个体农户但略低于传统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简化农村企业的贷款手续,减轻其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压力。第三,“四位一体”模式仍需在传统风险控制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地控制风险。首先,政府应有效利用P2P平台的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健全信用信息采集评价系统。构建诚信机制,可引用以量化为标准的数学模型,如FICO评分系统方法等,并将以信用量化评分为基础的诚信机制与以优惠性经济政策为基础的信用奖惩机制有效结合,使孰高的信用评分具有优惠经济政策的优先获得权。同时,树立信用示范村、信用示范户等信用榜样,弘扬信用文化,减弱道德风险的威胁。其次,立法部门应健全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改革推进过程中的法律体系,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最大程度地避免农村金融的非系统风险,切实保护三农合法权益。同时,政府应充分利用多元化方式加大模式的宣传力度,针对因文化背景限制农户参与积极性等问题,可提供必要的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鼓励农户自主参与,扩大模式普及面。

作者:黄玲霞 陈颖 肖智华 覃孙意 蒋倩倩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