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21:06:07

四位一体范文篇1

一、机构设置

街道要建立健全党工委办事处统一领导、综治办组织协调、司法所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以下简称“四位一体”调解中心)。“四位一体”调解中心主任由街道党工委分管领导兼任,专职信访员、综治办主任、司法所长为副主任,成员由法庭、派出所、武装部、民政、人口和计生、城管、工商、税务以及工、青、妇、律师事务所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综治办、司法所、信访和原调解中心四部门人员组成“四位一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办公室(以下简称“四位一体”办公室),作为“四位一体”调解中心常设机构,综治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司法所长兼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司法所,配齐配强综治、司法、信访、调解等专职工作人员,司法所长负责主持办公室日常工作,“四位一体”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整合力量,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四位一体”调解中心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四位一体”办公室主要职责

“四位一体”办公室在调解中心领导下,定期组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建立登记台账,全面掌控辖区内的排查调处情况;统一受理由信访部门移交和社区调委会难以调解的矛盾纠纷;分流指派应由有关部门负责调处的矛盾纠纷;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重点、复杂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督查督办矛盾纠纷调处情况,并及时组织回访;推动领导接访和领导包案制度的落实;检查指导各单位排查调处工作,提出奖惩建议;及时报告重大社会矛盾和难点热点纠纷情况;搞好分析预测,制订重大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指导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组织开展调解人员培训工作。

三、工作机制

(一)工作程序。调解中心办公室对于受理的民间纠纷、

行政纠纷和涉法纠纷案件,首先由办公室主任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调解中心主任签批处理意见,需调解中心调解的,调解中心直接进行调解;需部门调解的,根据纠纷性质和工作职能,分流有关部门调解,并检查调度办理结果。对于调解成功达成协议的,要填写调解协议书,并加盖街道调解委员会印章。调解人员要定期进行回访;对调解不成功的,要及时引导进行诉讼,防止引起上访事件的发生。对于调处完毕的纠纷要及时整卷归档。

(二)联合接访。“四位一体”办公室设立矛盾纠纷接待岗位,根据矛盾纠纷受理、登记、分流等工作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统一受理,接待群众来访。除当场答复或办理的外,需分流的案件均给当事人填写《受理回执单》,实行“一站式服务”。

(三)联合排查。按条块结合的原则,“四位一体”办公室负责组织有关部门排查辖区内发生的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和其他社会不稳定因素,做到步调一致、协调统一。每半月召开一次社区调解、治保、信访负责人例会,收集信息,分类汇总,分析排查,及时向党政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报告,共同研究制订解决方案。

(四)联合调处。“四位一体”办公室每周召集一次调度会,统一安排处理受理和排查出的案件。对性质单一、涉及单个部门的,由调处中心调查处理,或责成有关部门办理;对成因复杂、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案件,由“四位一体”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如需出具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书,由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制作。

四、工作制度

(一)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坚持条条排查与块块排查、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社区每周、街道每半月进行定期排查;在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纠纷多发季节,及时组织开展集中排查;对重点单位、重点事、重点人,加大力度重点排查;对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或在敏感时期引发的矛盾纠纷,做到早预测、早防范,避免发生重大事件。

(二)情况报告制度。定期分类报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对避免民间纠纷激化、刑事案件、自杀事件、群众性械斗和群体性上访等事件,要报告案由和处置经过,做到一事一报。发现重大矛盾纠纷信息的,要在报告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同时,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三)案件分流制度。凡通过来信来访、纠纷排查、相关部门转办受理的案件,应填写《受理案件回执单》。责任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处结。对于重大、疑难及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由“四位一体”办公室协调有关单位进行调处。

(四)调处反馈制度。对一般性矛盾纠纷,责任单位应在10日内处结;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或跨区域、跨单位的矛盾纠纷,应在30日内处结;特殊情况确需延长调处时间的,应在60日内处结。责任单位要按时调处矛盾纠纷,并及时向“四位一体”办公室反馈调处情况。

(五)督查通报制度。随时掌握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进度,了解调处结果。每季度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通报分析形势,加强信息交流,促进各部门之间工作协作。

(六)台账登记制度。建立微机化管理台账,对社区居委会调解不了的,以及通过来信来访、纠纷排查、相关部门转办受理的案件,逐一登记造册。对案件的分流责任单位、调处时间、调处结果等,要做好记录,为动态分析矛盾纠纷、查究责任提供准确依据。

(七)值班制度。实行轮流值班制(信访、综治办、司法所)。值班人员实行8小时坐班和24小时负责制,节假日安排值班人员,及时接待来电来访,准确解答问题,做好登记、记录,并及时向办公室主任报告情况。不得擅离职守,特殊情况确需离岗时,报请办公室主任批准,并在接班人员到位时才能离岗。交接班时,要将值班期间的咨询、接案及其他情况交代清楚,明确责任。

(八)责任查究制度。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激化责任查究制度。调解中心主任负责中心全面工作。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分析预测活动,亲自督查督办重大疑难纠纷和分流纠纷。凡因排查调处不力致使矛盾纠纷激化,发生凶杀、爆炸、群体性械斗和群体性越级上访等案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单位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建议对个人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五、基础设施建设

各街道要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解中心的办公用房不少于1间(用于日常值班、档案存放、调处矛盾纠纷),办公桌椅、档案橱柜、电话、微机、传真机、录音机、照相机、交通工具、工作经费到位。

六、考核与管理

健全“四位一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是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各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要牢固树立重心下移、强化基层的思想,把建立健全“四位一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听取汇报,帮助解决人员、经费、办公设施等实际问题,完善保障机制。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纳入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创建“平安**”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党政领导“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四位一体”办公室的指导与管理,切实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四位一体范文篇2

[关键词]法学教育;四位一体;开放;协同

一、法学专业高等教育的育人模式的沿革及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法学教育培养了大量法律人才[1]。2018年10月13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关于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对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截至2019年底,我国673所高校开设了法学专业,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有的体现在实践教学体系(体系化的法律实务技年课程+实质化的深度实习制度+直接案件实战训练);有的体现在思政育人模式(综合导师、专业教师、实务导师和校友力量);还有的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复合型和地方性)。各种模式各有所长,但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流于表面,操作起来收效不佳,学生职业化培养程度不够,毕业后无法与社会无缝衔接,无法更快适应社会需要。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重理论,轻实践目前,我国的法学教育多以培养法律专业知识人才为主,很少有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在大学期间就做到完美结合,现实状况是大多大学开设了法学专业,但学生的就业率却上不来。以2019年为例,我国高等法学本科招生达30万,多数学生专业学习仅以课本学习为主,极少有人有相应的法律案件处理实践经验,教育质量相对偏低,远不足达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专业知识能力不足,理论知识理解不到位,无法活学活用,实践经验不足。如何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活学活用,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为头等难题。(二)理论学习与法律实践不匹配我国拥有大量法学知识背景的人,但将法律作为职业的人并不多。其一,学生对法律知识运用不够。其二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比例不高,很多法律职业,如检法机关、律师等,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是必备要件。即便是成了律师,现律师生存环境也不乐观。法学生在学校仅仅是对知识简单地学习和记忆,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后,由于实践经验不足,收入水平达不到预期,甚至难以维系生活,故而退出律师行业;律师行业内的“二八定律”[2],导致一些执业律师没有案源收入不高。所以,出现了即使通过资格考试也不干律师,干了律师又退出行业的现象。(三)依然单方面依赖校内培养国内法学高等教育教学系统很强,过分重视知识的刻板记忆,缺乏了实践开放性,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用处,其次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实际案件,使得学生处理案件时呆板,知识系统化强,教学开放性低。因此,在新教学模式下,教学的开放性必须得到解决,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四位一体”开放式协同育人模式

高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不能停留在教学与传授技能层面。湖北文理学院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已形成“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支队伍,四方联动”的办学特色,采用政校企行“四位一体”开放式协同育人创新模式,即有效整合政府、学校、企业(律师事务所)、行业四方面的力量,把学生培养的过程由学校单方面培养变成学校和社会共同培养,在塑造学生专业素养、提升专业能力的教育过程中,贯穿职业规划、职业导向、职业衔接,促使学生进一步融入社会,并与职业接轨。(一)制定多层次、全方位培养计划湖北文理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培养高层次、技能型、应用型法律人才为总目标,大力整合优势资源,为学生学习和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确定了校内实训,校外实践两条主线,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内环境营造、校外实践教学等多维度、多层次构建法律人才培育体系,建立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点线面结合的全员全方位法律人才培育体系。在实践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达到愿学,会学的目的,坚持以德育为先,做好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进行法律职业伦理的传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不同方面,多维度全员参与教育教学工作,从正面教育来引导感化学生,正确理解并具有职业法律人的思维。(二)做好四方联动四方联动,即四位一体,在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学院能力同时,集中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四方面的办学力量,联合培养应用型、实践性法律人才。1.联合地方政府。湖北文理学院充分与地方政府联合,发挥政府部门优势,将律师学院放在校区内,通过平台,学校师生能顺畅地与各律所交流,用好律师资源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达到以地方政府培养学生的目的。与此同时,将学生送到襄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定期值班,为法律援助提供专业人才。实习时,利用律师协会建立好的律校互动,让学生在本地较有名气的律师事务所实习,这些既增进了学校与地方政府的合作,达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也实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双赢。2.联合学校资源。湖北文理学院也充分发挥校内外两条资源。首先充分利用校内已有资源,举举办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直接参与法律援助,进行实践操作,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其次,为加强校与校合作,与三峡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法律事务大赛,与其他高校学生互相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实务的学习兴趣。2012年开设法律诊所以来,联合西北政法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等高校相互派出考察小组,相互学习并探讨兄弟高校的优秀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平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取得很好成果。3.联合职业共同体。学校利邀请法官、检察官做系列讲座,使学生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使学生对职业有初步了解和规划。实践中,学校和法检合作举办“隆中杯”辩论赛,并实行专家评审,电视直播,网络实况转播,提升社会知名度,同时使学生辩论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学校教务处与政法学院联合举办了两届“隆中杯”法律实务辩论赛。来自襄阳市公检法系统的工作人员、律师行业的年轻翘楚及学校的优秀学生代表队同台竞技,加强了学生与检法机关、律师协会人员的交流,也增强学生思辨能力。4.联合行业协会。在襄阳现有60多所律所中,很多引领示范型校友是律所的合伙人,这为学校和律所沟通搭建了扎实的桥梁。将律师职业理念以及行业规范用于日常的法学教育,律师作为外聘实务专家承担实务课程教学;在学生中推行律师小助手,从案件开始,发挥律师小助手作用,用律师思维锻炼学生处理法律问题的能力。每年二年级暑期专业实习和第七学期的毕业实习,学校与实习单位都有密切联系,从开始每年学校派出学生参与实习,到后期律所主动要求学生去律所实习,这体现了合作的巨大优势和发展潜力。法学系的多名教师作为兼职律师,对社会需求法律实务人才标准有深刻的了解和把握,在课堂教学中,用实战案例提升学生实务能力,尽量将学生向职业化方向培养。学校举办的校地实务辩论赛既展现了学生在实务领域的学习成果,也见证了律所年轻律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准律师”们与职业律师携手进步,共同成长。

三、“四位一体”协同育人优势明显

政校企行的四位一体培养,重点在于集中整个社会的法学优势人才,重点从理论和实战出发,联合培养学生,与传统三位一体相比,加大了学生开放学习和实务教学比例,用实务锤炼知识,检验知识,从不同的阶段,慢慢渗透到地方政校企行,再利用好政校企行和校友的影响力,层层递进,拓宽学生学习和就业之路,达到增加就业的目的。(一)“四位一体”四位一体注重学生理论教学的同时,更注重进行实务引导传统的三位一体,仅仅是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即便是提到案件能力培养,也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对于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办案实践能力,却很显见。学生毕业后,遇到真实案件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讲究利用好校内校外两方资源,在学校时就充分发挥学生用知识处理案件的能力,注重实务培养,无论是开展实习,还是利用法律诊所,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得到有效锻炼,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无缝衔接走进社会,不至于和现实法律事务脱轨。在校外导师方面,因为在校内学生与校外导师在实践课程的学习中有了接触,在实习每位同学都安排实习导师,针对的案件(律所)和办理的案件(检法部门)都让学生们参与案件的分析和讨论,写出法律意见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分享。学年论文必须与专业实习的内容相关联,并配有校外导师,摆脱了“假大空”、抄袭的论文写作,很多实务性问题被学生和导师认真讨论并做出更有实践意义的文章。(二)“四位一体”更强调实践性应用人才的培养为弥补传统三位一体的理论性强,实务性不足的缺陷,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性指导教师。首先是邀请实务部门的法官、检察官、优秀律师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开展讲座,与学生面对面进行职业规划、法律实务等方面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改进学习方法,做好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其次,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实务特长优势,在实践课程、案件时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三)“四位一体”更注重分阶段育人阶段一,职业前瞻。学生刚步入校园时,发挥引领示范性校友的作用,邀请校友回校做职业规划和前瞻。让学生在与教师、法律从业者交流中了解职业导向,对自身所学法律专业有一个职业前瞻[4]。阶段二,专业见习。专业见习是大学教学计划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专业实习的前奏。在学生自主见习后,对行业机构和就业现状有了部分了解,对以后毕业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应该如何规划和努力做好准备。阶段三,毕业季实习。专业实习旨在将实践和理论相互推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知识理解程度和工作熟练度。这个阶段已有了职业分流,若学生对实习单位满意,毕业时可能会考虑留在实习单位,而单位也会对学生考察。如律所会在这一阶段做订单式培养,在实习阶段会和优秀学生签约,在毕业实习时就进入律所开始“准就业”。阶段四,上岗实操。在这一阶段毕业生陆续进入了职业岗位。有很多考过法律考试的同学会进去律师事务所、公检法、司法局等地方工作实习。也有部分学生会选择其他专业的就业方向。“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在这个阶段发挥着潜在的巨大作用,各类同行之间的联系会愈发紧密,职业岗位的前景也会更突出。在实习时,许多学生已经与实习单位建立了良好关系,一些双师型老师甚至已经做好了引进中意的学生的准备,而公检法和行业协会在前期培养学生过程中也早已和学生相互了解,这时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所建立的纽带,会为新入职的职场新人提供就业机会和渠道。阶段五,职业反馈。对于身处瓶颈期或者职业前景迷茫的学生提供咨询,对就业情况进行记录或者调查问卷,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提供经验,进一步完善此模式的侧重和结构成分,再次引领示范型校友回校讲座,影响下一届学生。如此良性循环,不断加强“四位一体”联合培养学生的链条,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率,彻底摆脱“法学半成品”,避免毕业就失业的现象。

四、结束语

针对地方性高校的法学教育,地方高校“四位一体”的收效明显,展现出强大的优势,无缝对接的创新培养模式下,学生从进校到在校学习再到毕业就业,全过程育人,此法可以更大保障学校向地方源源不断地输入法律人才。推行“四位一体”联合开放育人模式,将为法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帮助,为政校企行关系稳固方面提供纽带,在提升学生就业率和推进依法治“市”方面也将发挥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1]朱立恒.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学教育工作的历史沿革[J].中共党史研究,2008(3):39-45.

[2]王绍佳.我国法学教育的多角度思考[C].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文集,2019(1):129-141.

[3]张露.法律职业共同体下的新时代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初探[C].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文集,2019(1):150-157.

四位一体范文篇3

1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概述

在当前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就需要从各环节着手提高其工程造价预算的管理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分析和应用。在现阶段建筑企业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施工程造价预算管控时,都会与一些新型技术和新型手段进行结合,其中“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该模式的应用,不仅能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提高其在市场中的份额,在保证实现工程造价有效管控的基础上,能够有利于对建筑企业的工程成本起到良好的控制性作用。

2“四位一体”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模式的实现

2.1“四位一体”的概念分析。“四位一体”主要是针对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实施的一种措施,其属于一种全过程控制和监管模式,将其应用到工程造价预算和材料控制当中,需要借助企业的一些外部力量。四位主要指的是造价内部审计、业务部门配合、造价技术手段和第三方复审,一体指的是通过将以上四位合为一体,共同对工程的施工技术、工程量及造价进行审核和监督,提高整个工程预算和造价核算的准确性,施工技术的落实性及质量的保障性。2.2“四位一体”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模式的具体实现措施。2.2.1重视造价与工程招标部门之间的配合。在实施“四位一体”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模式的时候,要从根本上意识到造价与工程招标部门相互间配合的重要性。造价措施实施过程中,要与工程招标部门进行合作,实施公开招标的模式,这样不仅能从中筛选出实力雄厚、信誉度比较良好的施工企业,且还能保证整个施工项目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并且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2.2.2重视造价与物资采购部门之间的配合。“四位一体”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模式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要重视其与物资采购部门相互之间的配合,特别是要重视材料的造价控制。无论是任何一个施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都会由于材料、设备等价格问题,导致最终工程结算受到影响。设备、材料费用是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一旦材料和设备的价格上涨,就会直接导致工程造价成本也随之上涨。由此可知,在实施工程造价预算的时候,要与物资采购部门形成良好的衔接,随时关注材料和设备的价格变化趋势,这样不仅能够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造价控制措施,而且还能够尽可能保证对成本的有效控制。2.2.3重视造价技术手段的应用。在“四位一体”工程造价预算实施过程中,要重视BIM、造价指标数据库等造价技术手段的应用,及时与工程项目设计部门进行沟通和了解,为整个投资情况进行分析。为达到良好的造价控制效果,可将造价与设计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能实现标准化设计,且还能促使设计部门主动在设计中控制成本,对工程投资产生积极影响,最终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2.2.4重视内部审计和第三方造价机构复核。最后要重视内部审计和第三方造价机构的复核,造价审核除了内部审核外委托第三方造价机构对造价预算进行复核审查。造价复核通常是由业主委托具有审核业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独立按照当地施工收费标准建立的对建设单位呈交的结算单据进行审核。由于此第三方具有法律地位的公正性,审计业务的专业性,故可以对业主委托的建筑财务审计起到事先审核、事中把关、事后清楚的作用。

3“四位一体”工程造价与及对应材料分析方法

在现阶段“四位一体”工程造价实施过程中,部分材料的价格信息可录入对应表格进行分析对比。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类型的不同,在针对材料进行选择时也需要结合实际。由于材料价格在市场中是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价格会随着市场的整体变化形式而发生变化,这样就会在无形当中增加工程造价预算的难度。“四位一体”工程造价预算以及相对应的材料分析方法的实施需要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够将工程造价预算的作用充分发挥,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如可对“四位一体”工程造价预算及材料分析提出具体实施方法。3.1计算依据在。针对“四位一体”工程造价预算中的各个环节和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计算和分析时,需将以下几方面作为计算依据,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计算结果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1)只有保证通过会审的施工图纸或者是与其相关的标准图集达到使用标准和要求,才能将其合理应用到工程造价预算的计算中。(2)要根据国家或者是省厅已颁发出的一些现行预算定额等相关材料,对施工项目单位以及对应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估价。(3)应根据工程施工方案实现对工程造价预算的预估,保证工程造价预算计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3.2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在利用“四位一体”工程造价预算方法对工程项目中所涉及到的材料进行分析时,可以按照以下计算步骤进行计算,这样能够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1)需要对施工图纸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同时要为施工条件有所了解。在工程预算开始之前,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施工图纸进行认识和熟悉了解,同时还要对施工条件有大致的了解,这样能为工程预算的整个计算结果准确性打下良好基础。(2)在针对工程量进行计算的时候,要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工程量不仅是工程预算编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其编制效果能直接对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针对工程量进行计算时,最好注意以下几点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一是在针对工程量进行计算时,切忌不能够出现遗漏或重复的现象,需要根据规定顺序对其进行计算分析。二是计算结果一般情况下,都会直接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这样有利于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建筑企业要想在其中占据有利位置,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就需要意识到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在其中的重要性。同时,还要随时关注材料和设备在市场上的价格变化趋势,提出有效的造价控制措施,这样不仅能有利于实现四位一体工程造价预算的管理理念,而且还能够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安建江.基于“大工程”发展模式的中信建设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2]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课题组.“四位一体”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4(10):18–25.

[3]郭春彦,魏永志.建设“四位一体”工程管理体系[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3(21):78–80.

[4]陶俊.“四位一体”内控监督模式剖析[J].中国石油企业,2011(10):82–83.

四位一体范文篇4

“四位一体”互动是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各环节的有机结合,以税收分析指导纳税评估,纳税评估用于税源管理和税款征收,并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又促进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实现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根据省局和州局的要求,我局积极开展了“四位一体”互动机制工作,并强化了税源管理,进一步提高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一、互动机制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促进了征管质量的持续提升。征管质量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税收收入。**年我局完成增值税61.2万元,整体收入及增值税单项收入均创新高。

(二)提高了日常工作质量和效率。“四位一体”互动机制通过联席会议对各部门的提报和反馈事项进行统一研究部署,实现了业务工作的统筹安排。通过“四位一体”工作,实现了业务衔接互动和信息资源共享,减少了大量的重复工作任务,各查各的税、各做各的表、重复检查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负担进一步减轻,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改善了税收经济环境。通过查管互动、查评互动,进一步强化了行业税收监管,基本达到了同类型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税负公平,在化解基层一线税收管理人员的执法风险的同时,维护了地方经济发展秩序,促进了征纳关系和谐。

(四)提高了认识,加强了组织领导。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我局积极成立了由局长求军扎西挂帅的互动机制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通过广泛宣传培训,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干部,都进一步明确了互动机制的科学原理和认真贯彻落实互动机制的必要性、紧迫性,充分认识到加强税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做到了思想统一、认识到位,工作主动性大大增强。

(五)抓制度,建立了长效机制。我局积极建立和完善各项互动协作制度,制定《某县国税局税收“分析、评估、稽查、管理”互动机制实施办法》。为保证互动机制落到实处,使之成为长效机制,我局在工作中注重责任到人,严格责任追究。

(六)抓分析,有效指导工作。税收分析是税源管理的“眼睛”。为有效指导开展各项工作,我们紧紧抓住税收分析这一重要环节,认真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一是通过互动机制健全税收分析体系,完善共享数据制度。二是采取计统部门与综合管理科共同分析等方式,实现各部门之间优势互补。

(七)抓核查,确保工作实效。为让互动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核查中,积极获取工商、地税等部门的数据,为纳税评估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资料。实施纳税评估,遵循资料收集、案头评估、约谈举证、实地查验、评估处理的基本程序,坚持案头评估与实地查验相结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原因。

(八)抓讲评,注重狠抓落实。为了将互动工作引向深入,我局对建立、运行互动机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时进行总结。

二、存在的问题

(一)协调和统一有欠缺。一方面四位一体互动机制需要与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银行、统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对经济的分析就离不开这些部门经济数据的统计资料,由于这些信息不能共享,且部分信息统计时限及口径存在不一致,使税收分析部分指标失真。另一方面目前四位一体互动机制的实施只是初步实现了各部门的"职责"划分,只关注四位一体互动机制下"我该干什么",没有形成"其他部门需要我干什么"的理念。

四位一体范文篇5

“四位一体”战略是科学发展观与长治市情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行动纲领。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四位一体”战略统一思想。要坚持把推进“四位一体”战略放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层面来认识和把握,更加自觉地将“四位一体”战略同实际相结合,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效。

实践证明,我们提出的“围绕‘三大目标’,引深‘六大战略’,推进‘八大工程’”的发展思路,是贯彻落实市委“四位一体”战略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把推进“四位一体”战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层面的理念和自觉,就要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把思想和精力统一到县委的战略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引深“六大战略”,推进“八大工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夺取小康建设新实践的伟大胜利。

1、要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着力在延伸煤炭链条,发展循环经济上下功夫,着力在发展新型产业、非煤产业上下功夫,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县以煤电为主,化工、建材、制药等多元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一是坚持循环发展。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切入点,对煤炭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整合提升,以高科技改造提升煤电产业,按集团化、清洁型和循环模式的要求,推进煤炭产业规模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壮大新型产业。就是着力在依托煤、延伸煤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化工、制药、建材等新型产业,全力拉长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经济。三是发展非煤产业。以蔬菜、畜禽、烤烟三大农业主导产业为依托,坚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着力把粮食蔬菜业做成优势产业,把畜禽养殖业做成强势产业,把烤烟业做成特色产业,以此带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

2、要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在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事关党的形象,事关民心向背。确保“四位一体”战略落在实处,就要抓住队伍建设这个重点,着力在转变工作作风上取得突破。要围绕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驾驭科学发展能力这个核心,着力解决部分干部中存在的“五不”问题,大力弘扬“高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和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着力在全县营造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工作氛围,促使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践行者、模范执行者。

3、要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文化产业是一、二产业的有益补充,也是解决劳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重点要打好“千年古县、尧王故里、精卫之乡、西燕国都”四张牌,对文艺团体、文化实体、文化产品进行整合扶持,使民间传统文化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产业。

4、要坚持不懈改善民生,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要继续深化“十有十保”,努力构建和完善政策保障、硬件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保障五大民生保障体系,进一步解决好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感到真真切切的变化,使我们发展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更加广泛。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切实找准制约我县科学发展的瓶颈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现实层面的运用和自觉,切实增强引深“六大战略”、推进“八大工程”的针对性

进一步解放思想就要学会运用科学发展的规律来指导实践。对照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四位一体”战略的要求,找准我县发展中存在差距和不足,切实增强引深“六大战略”、推进“八大工程”的针对性,是我们做好今后各项工作的保证。

客观审视我县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部分干部存在自满情绪。面对取得的成绩,部分干部不能以辩证和动态的观点来正确看待,努力增强争先发展的紧迫感,而是对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小富即安,浅尝辄止,不思进取,影响了的争先发展、跨越发展。二是转型发展任务艰巨。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县经济下行的风险仍然存在,第二季度的财政压力已经显现,完成年初确定的财政收入增长9.6个百分点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另一方面,工业结构比较单一、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急需加快转型发展步伐。三是安全发展不容乐观。虽然取得了2008年全年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赴京零上访目标,但当前我县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各种利益格局正在不断调整,各种矛盾和问题还将不时凸现,实现安全发展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四是和谐发展任重道远。虽然致力于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民生改善,但社会事业仍然相对滞后,社会保障仍然不够完善,少数干部身上仍然存在不思进取、不负责任、不相团结、不理民事、不办实事的“五不”问题,和谐发展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五是协调发展亟需发力。虽然致力于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但仍然面临资源型发展畸重、非资源型发展畸轻,城镇发展快、农村发展慢,资源型、区位优势型乡镇发展快,西部山区乡镇发展慢的巨大压力,发展的协调性仍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从根本上突破这些瓶颈,就需要我们在市委“四位一体”战略的指引下,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引深“六大战略”,推进“八大工程”,实现“三大目标”的进程中,克难攻坚,破解难题,全力实现科学发展。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把用好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组织优势和比较优势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层面的保障和自觉,切实增强引深“六大战略”、推进“八大工程”的实效性

解放思想的落脚点最终要放到推动发展上来。进一步挖掘优势、培育优势、整合优势、发挥优势,增强引深“六大战略”、推进“八大工程”的实效性,着力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保和谐,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现实任务。我们要按照推进“四位一体”战略要求,用好用活我县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组织优势和比较优势,率先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1、用好用活资源优势。我县不仅煤炭资源丰富,而且文物旅游资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整合这些资源,科学开发,合理利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要保护性开发不可再生资源,努力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开发可再生资源,壮大地面非煤产业;依托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带动餐饮、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2、用好用活政策优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发展速度明显趋缓,财政压力明显加大。这就意味着,今后我们的财政收入将首先考虑保工资、保民生,而不会有更多的财力用于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载体,项目建设一旦失去资金保障,将难以为继,增长和发展都将成为空谈。当前我们就是要抢抓和把握国家支持“三农”、拉动内需的政策机遇,用好用活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四套班子要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走出去,跑资金、跑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扶持,努力把政策优势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优势。把政策优势落实到项目建设上。利用和发挥好政策优势,争取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支撑发展,推动工作。把政策优势落实到争取建设资金上。利用和发挥政策优势,想方设法争取信贷资金、国债资金和项目资金等资金,努力为项目建设提供财力保障。把政策优势落实到拓展税源上。用好和发挥政策优势,紧紧围绕保增长这一目标,抓住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的有利契机,深挖税源,拓展税源,应收尽收,为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提供支持。把政策优势落实到创优环境上。利用和发挥政策优势,进一步提高效率,优化服务,为项目建设尽快落地,为企业渡过难关想办法、出主意,确保保增长目标的实现。

3、用好用活组织优势。近年来,我县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全县上下谋求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人心思干,人心思上,人心思进的大好氛围日益浓厚。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积极有效地整合好、利用好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党的各级组织对激活、配置和优化整个社会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一是领导班子要为建设和谐新提供坚强的能力保证。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学习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水平。二是领导干部要为建设和谐新提供坚强的作风保证。坚持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勤奋学习的表率、执政为民的表率、艰苦奋斗的表率、清正廉洁的表率,以良好的干部作风促政风转民风、促发展保和谐。三是基层党组织要为建设和谐新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积极探索基层党的建设的新机制、新途径和新方法,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四位一体范文篇6

[关键词]化工原理实验;工程认证;教学改革;虚拟仿真;成果导向教育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对化工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化工原理》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四大基础化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与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技术、化工传递等专业课程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专业性强、应用性强、概念抽象、公式繁琐等特点,与工业生产实际联系紧密[1-2];《化工原理实验》是一门以流体流动、传热、精馏、吸收等相关单元操作过程原理和设备为基础,以处理工程问题的实验研究方法为特色的实践性课程,是将化工原理理论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和工程意识,这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化工人才至关重要[3]。高等院校肩负着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任,近年来很多教育工作者探索了化工原理实验的教学模式,完成了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在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理念下,张海洋等从教学组织方式和成绩综合评定等方面完成探索研究[4],曾嵘等从“引入互联网+虚拟仿真实验”、“以结果为导向的理念实施课程改革”方面提出改革措施[5],徐颖等以干燥实验为例、阐述了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及其实施过程[6]。李玉等结合教学中遇到的安全问题,论述了安全意识的融入[7]。部分学者结合“双一流”建设、“新工科”人才培养、卓越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实验设备、实验内容、仿真平台、师资队伍、教学模式等方面完成改革探索[8-10]。此外,还有学者论述了化工实验大赛对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基于此完成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11-12]。本文基于本校《化工原理实验》教研组的教学经历,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针对性地提出了“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将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进行教学实践。

1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原理实验》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课程的基本操作,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内容的预习环节缺乏,主要靠指导教师在课前讲解和演示,而后学生机械式地模仿完成,导致学生参与度不足,学习的兴趣、热情和积极度不高。(2)教学环节缺乏安全教育,导致学生安全意识缺乏,在实验操作中随意、马虎。(3)实验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独立性差,实验报告的抄袭现象非常严重。(4)课程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的得分计算,考核方式单一、存在“以偏概全”,不满足工程认证对毕业生独立、可评估的毕业要求。

2“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四个主要问题,先在新版教学大纲中重新设立了教学目标,包括:(1)掌握实验原理和依据,知悉实验装置中相关设备参数和操作参数的测试方法,能够安全地完成实验操作、获得实验数据,包括排除实验故障、解释故障出现的原因。(2)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步骤,知悉Excel、Origin等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能够处理实验数据获得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3)具备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团结一致、勇于承担的工作作风,能够与团队成员沟通、合作完成实验操作任务。根据大纲内容,针对性地提出了结合仿真平台、课前自讲、实验操作和报告撰写+考试的“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

2.1仿真平台

北京欧倍尔实践教学云平台中包含了“天大版”化工原理实验虚拟仿真软件,与教学过程采用的实验装置完全匹配,因此本专业购买了教学云平台的使用权限。要求学生在课前登陆云平台,自学实验目的、原理、装置和步骤,并完成仿真测验中的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思考题,考虑到实际操作后将处理实验数据,仿真测验不需进行数据处理,通过仿真练习和测验强化预习效果。教师可在软件后台下载测验成绩,评估学生的预习效果。另外,为了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还要求学生在云平台中学习实验室安全常识,包括个人防护知识及化学品洒出、实验室火灾、水银泄露、停水停电等事故场景下的处置流程。

2.2课前自讲

除了仿真练习和测验外,每次实验课开始时花费约0.5课时,采用实验室配置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小组为单位、组员轮流讲解实验原理和目的,并且对照实验装置讲解实验步骤,教师主要对其中的细节知识和注意事项做补充和点评,以上“学生主讲、教师主评”环节紧扣工程认证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学生在实验课上的参与程度。为了避免课前预习占用过长时间,课件由教师提供、学生可直接使用或修改后使用,可以抵消学生的畏难情绪。通过课前自讲再次巩固基础知识,为即将进行的实际操作做好铺垫。

2.3实验操作

实验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实验操作,教师通过观察、给出必要的指导和纠错,还会发放实验数据采集表,避免实验数据漏记、错记,实验完成后生师签字确认,实验报告只能基于本小组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撰写,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实验报告互相抄袭。另外,本专业不断加强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每次实验课由三名理论课程的任课教师承担、每名教师指导一个实验(即3个小组),每个小组由2~4学生组成,教师数量和学生人数均符合“工程教育认证化工与制药类专业补充标准”,这样每名教师负责不超过12名学生,可以有效督促学生参与实验,在注重个体差异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打分,更符合OBE理念强调个性化评定的内涵。

2.4报告撰写+考试

实验课结束后,学生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并且完成闭卷考试,教师对报告和试卷进行批改。根据学生在仿真测验、课前自讲、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的得分情况评定课程成绩,其中前四个环节属于过程性评价,期末考试属于终结性评价,各个环节的具体占比如图4所示。以上考核制度将整个学习过程划为考核范围,使成绩能体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且通过强化过程考核,客观地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制定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措施,有利于贯彻工程认证“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

3结束语

本文探索构建了结合仿真平台、课前自讲、实验操作和报告撰写+考试的“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仿真平台强化课前预习效果和安全意识,引入课前自讲环节强化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生师互动,降低生师比实现学生的差异化评定,构建完善的考核制度强化过程考核。“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可有效解决目前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更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需持续探索和改革,满足现代化工行业重能力、强创新、差异化的综合型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果,朱大胜,贾文华,等.“互联网+”背景下精馏原理章节教学改革与探讨[J].广东化工,2019,46(20):176-177.

[2]吕海霞,杨志杰,张艳辉,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实验教改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6,33(1):26-30.

[3]张海洋,郭瑞丽,张建树,等.OBE工程教育理念下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6):138-140.

[4]曾嵘,任玉,刘建文,等.基于工程认证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究[J].山东化工,2021,50(21):210-212.

[5]徐颖,王春虎,郝庆兰.OBE工程教育理念下的化工干燥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轻工教育,2018,(5):69-73.

[6]李玉,李涛,董贺新,等.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的自然融入[J].河南化工,2021,38(6):62-65.

[7]孟玉兰,张文君,曹晶晶,等.“双一流”背景下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21,24(1):117-119.

[8]陈霞,王亚琴,金杰.混合式教学在“化工原理实验”中的应用与探索[J].安徽化工,2021,47(5):126-128.

[9]陈鑫,董亮亮,涂国云,等.基于化工卓越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大学化学,2021,36(11):156-160.

四位一体范文篇7

关键词:校企合作;四位一体;中职德育模式

一、实施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中职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校企共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期间,离开了校园的德育环境,德育课堂也随之减少。由于企业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老师,使学生的德育工作往往被忽视;中职学校也因校内班主任的教学工作繁重,同时又担任新生班主任,无足够的精力深入校外实习生,使学生的德育工作存在着漏洞。学校充分挖掘企业的德育资源,利用企业文化、企业优质资源开展德育工作,构建了企业、学校、学生、家长“四位一体”中职德育模式,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涵、形式和方法,使中职生的德育教育更贴近社会和生活,提高中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使德育教育接地气。

二、模式的内涵

“四位一体”中职德育模式是指: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以学生德育工作为中心,以学生自我管理为目标,企业、学校共同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共同开发德育教育内容、融合校企文化,家长共同参与的网状结构的德育教育模式.

1.兼职班主任

兼职班主任由合作企业担任,全程密切配合校内原班主任,共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共同开展德育教育,建立学生档案。

2.实习生德育工作小组和德育讲师团

成立以主管学生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为组长的实习生德育工作小组,成员有学生处、教务处、就业处、实训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德育教师利用下企业实习、考察机会,精心准备为校外实习生上一堂德育课,把德育课堂延伸到企业。

3.校外团学会

组建一支优秀学生干部队伍,锻炼学生的校外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信心,加快学生的健康成长,尽早融入社会。

4.责任书

学校告知学生家长其孩子的实习企业,与家长签订一份责任书,明确责任,要求家长与学校、企业、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三、模式的实施

1.充分挖掘企业德育资源

(1)德育课堂企业化。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文化育人。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行业准则等都能够感染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也能感化学生,为德育课堂的教学改革提供第一手素材。(2)德育教师社会化。我们把企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教师培训基地,为其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通过教师下企业,了解企业规章制度、行业准则以及员工的团队精神,提升德育教师素质。(3)德育导师多元化。学校充分挖掘企业德育导师,聘请企业优秀员工担任学生德育导师,将成功案例让学生分享,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工作环境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学校每年聘请企业优秀员工来校讲座二十余场,开设“名企大讲堂”,学生反响颇大。

2.校企融合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开展以“儒家文化、生态文化、创新创业文化”为主题的“三化”进校园活动,营造具有彰显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规划设计,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接轨,实现校企文化融合,形成德育工作合力。(1)创设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育人情景。企业重视新职工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敬业精神。学校因“石”制宜,通过刻字、上漆,赋予每块石头生机和灵性,置于校园花丛、绿树、草坪、教学楼、实训楼、寝室楼之间,分别以“思”“善”“勤”“诚”“健”“合”“感恩”“笃行”“自强”等命名,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在校园中传播。(2)搭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平台。按照企业标准制定学生管理制度,以企业“准员工”的要求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体验企业的严格管理,感受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

3.“五自管理”增强学生竞争力

“五自管理”也是学校的德育工作的一个亮点。“五自管理”是指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服务”的管理方式。(1)“五自管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因为在中学阶段成绩有落差,很少得到家长与老师的信任与赏识,有的甚至把他们都列入了“差生”的行列,通过“五自管理”的锻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了自信心。(2)“五自管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我们通过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激励、督促和引导他们不断战胜自己,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实行学生自我管理,使每一个学生从被管理者真正转变为管理者,从而焕发出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4.构建校企合作特色的德育考评体系

(1)评价主体多元化。笔者所在学校联合合作企业,建立多元化的德育考评主体。德育课程的考评由德育教师结合理论学习及学生参与实践的情况进行考评;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的考评由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等共同进行;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评定。(2)考评内容多样化。丰富的考评内容,是学校德育考评的特色。学校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表现和感想以及心得体会、思想汇报等内容纳入考评的范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评,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3)考评过程全程化。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将学生的德育评价贯穿三年中职的学习、生活和实习,实现“全程式”评价,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实行全程跟踪管理。

四、取得的成效

一是推动了德育课程改革。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依据学生专业实际,以企业职业要求或岗位规范为中心,选择并有效整合德育教学内容,校企共建德育课程,适应新一轮选择性课改。二是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笔者学校在构建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四位一体”中职德育模式过程中,始终以企业为主线,以企业岗位职业素养的培养为载体,开展深度合作。学校100万的“浙江红五环奖教基金”的设立,就是成功案例。三是增强德育教师创新能力。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知识和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对员工的思想素质要求,为德育工作的开展积累知识,积累企业实践经验,拓宽德育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李建设.职业教育应引入企业先进文化[J].职教论坛,2011(6).

[2]陈浩勤,黄巍.中职德育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模式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2013(2).

[3]张勤芳.技工院校职业化德育内容体系构建的思考[J].职业,2013(8).

四位一体范文篇8

明白公开内容。环绕中间任务、思维建立、组织建立、党风廉政建立、准则建立、党员群众存眷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内容,分级分类明白公开的详细内容。以党委(工委)和底层党支部为单元,分层树立《党务公开目次》,将党组织任务方案、开展规划、严重运动、主要事务、评选表扬等悉数归入公开目次,最大限制地保证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和监视权。

立异公开方式。一是公开栏公开。标准党务公开栏设置,对中间义务、重点任务、财政治理等任务状况每季度至少公开一次,严重事项随时公开。二是阅览室公开。以党委(工委)树立党务公开阅览室,将主要政策、司法律例、任务规划等长时间的材料分类注销陈列,树立阅览目次。三是谈话人公开。选择适宜人选担任党务公开拓言人,每季度召开一次状况传递会,由谈话人快要期党务公开事项向党员群众进行陈说,承受监视和质询。四是电子屏公开。在乡镇、村(社区)设立电子显示屏,对有关党务事项在电子显示屏长进行滚动公开。

严厉公开顺序。一是核定事项。对公开内容、局限、方式、时限等主要事项,由党委(工委)集体研讨决议,需求报请上一级党组织审核的,依照规则报审。二是施行公开。凡确定公开的内容,都以恰当方法实时予以公开,并明白公开的时限要求,将惯例性任务按期公开,阶段性任务逐段公开,紧要事项实时公开,暂时性任务随时公开,对触及群众亲身好处的严重建立项目在决议计划进步行公开。三是搜集反应。仔细搜集党员群众对党务公开状况的定见建议,实时作出处置或整改,并经过恰当方法将后果向党员群众反应。四是归档治理。实时对公开的党务信息材料注销归档,做好治理应用。

四位一体范文篇9

[关键词]思政课;文化自信;四位一体;文化认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文化自信,对现实两个一百年,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肩负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然则现阶段,高校教育存在文化育人与道德育人脱节的现状,如何在思政课上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改变对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的漠视、弱化、缺失现象,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势在必行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一)文化自信

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信任与自豪的心态、是积极、健康的民族心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以革命文化为基础、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近代以来,国人的文化心理便呈现出高度的文化自信、短期的文化自卑和当代的文化自信重建三段式螺旋上升的变化。五千年的璀璨文明造就了国人“我行,你不行”的文化自负;近代百年落后挨打衍生了“你行,我不行”“西方中心说”“普世价值论”的文化自卑。

(二)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一词,学者郑晓云在《文化认同论》中指出:“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也是人类对文化的一种归属性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增强。”可以说文化认同就是个体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理解、认可、阐述、行为等产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而民族归属感与价值认同感是一个民族最深层次的灵魂。

(三)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关系

首先,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与保障。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不存在的,文化亦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只有根植于内心对本民族情感、理想、价值观和信仰等的认可,内化为自身的精神灵魂,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并将这种精神意识形态具体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体现为一种具体自觉的文化认同行为过程,才能奠定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从而实现文化自信的根本保障。其次,文化自信是文化认同的动力与形式。五千年辉煌文明、近代百年屈辱、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从“家国精神”“红色精神”到“改革创新精神”,无一不体现着大国风范的文化自信,成了我们增强文化认同的前进动力,同时带领时代新人的大学生们以己之力,推己及人地坚定文化自信的传承,助推文化认同并赋予其时代内涵,使其呈现出形式多样的文化价值认同。简而言之,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二者在内核上是一致的,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源泉,文化自信则是文化认同的表现形式,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联系,缺一不可。

二、文化认同与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研究人的思想道德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解决文化与思想之间的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需要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实现文化自信,达到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从而解决文化问题作为思政教育的核心问题。

(一)现状

1.多元文化的挑战

不可忽视的多元文化对文化认同培养的“负能量”。改革开放后,在肯定东西方文化、主流非主流文化、大众与精英文化并存带来的文化繁荣、文化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同时,亦不能忽视其“负能量”,尤其是对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挑战。多重价值认知与选择、有限的判断与思辨能力、三观行为的混乱与错位,不仅促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模糊了对真善美的判断能力与选择标准,更在行动上陷入“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的误区,轻则扰乱个人生活,产生认知阻碍;重则冲击社会秩序,引发行为动荡。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传统思政课“满堂灌”导致的课程文化“不认同感”。鉴于历史与现实原因,传统的教学都存在“满堂灌”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而作为“副科”的思政课由于“洗脑”的政治需求、拗口晦涩的语言表述、缺乏“内外化”一致性的特点,加深大学生对思政课“无用论”的观点,完全背离思政课培养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更罔论对思政课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3.新媒体文化的挑战新媒体文化对意识形态权威性的“话语权挑战”。互联网技术发展衍生出的新媒体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冲击,一方面表现为自主性的提升,增强了文化存贮、传输和表现形态,另一方面鉴于大学生对信息量、信息源、信息真伪等甄别能力的有限,较之话语意识的觉醒,二者造成的冲突,容易迷失自我,弱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不仅不利于思政课的培养目标,更违背了文化认同这一主流思想。

(二)关系

1.文化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保障

正如上述所言,文化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文化问题关键在于个体或者群体文化认同问题的解决。以高校思政课为例,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展开思想、道德、法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质,从而培养具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五观”的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课程。假使作为思政课主体的青年大学生无法在思想上认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整体上把握文化认同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思想,就容易导致思想与行动偏离“人本”目标的轨道,无法有效开展“五观”教育,培育两个素质,脱离思政课教学目标,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文化认同是思政教育的前提保障。

2.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认同的传播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是基于现实的环境,依托先进的文化,加强对个体思想引领、观念塑性、价值熏陶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就是搭建文化认同与思想铸造的密切关系,更是形成文化认同的过程,可以说文化认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过程中得以继承、发展和传播的。

(三)意义综上所述

文化认同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完美地践行了文化认同培养路径。于个人而言,这是依托思政课堂教学形成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富含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强有力的方式;于社会而言,个体内化的品德规范,外化的品德行为形成的道德素质,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的公共参与,从而又促进了对社会文化的价值认同;于国家而言,培养对国家社会制度的政治认同,实现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的家国情怀,并不断认同、趋向、包容国家的主流价值文化,在对历史文化与文明进程不卑不亢中,迈进健康持续的文化自信。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认同培养路径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地位

文化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然则核心要义为价值观,它是文化的生命力与精神所在。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厚德载物的道德情怀所化成的民族精神与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高度凝练而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青年面对多元文化带来的“负能量”、抵御三观认知错位、重塑价值引领、解决人类难题、提供中国方案的有效保障与渠道。

(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革新

1.明确教师主导作用,引领文化渗透

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授的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思政教师要肩负起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化自信元素在思政课中的体现。一方面不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阐述,更要回归到文化沃土中孕育的精神力量,比如教材中的中国精神、中国传统美德等内容,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潜移默化地将优秀文化元素融入在道德修养、人格培育等方面的教育,引领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自信;另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集体备课、思政课教学技能大练兵,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试点、案例库建设等渠道,旨在提升思政教师“实现一滴水的传授来自一片水的承载”“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职业素养与文化素养,以身示范,用个人的知识与素养魅力,在学生中形成榜样带领的作用。

2.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构建文化认同

知识的内化是一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输出—输入—再输出的循环过程。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思政课落到实处,形成文化认同培养路径,构建大学生文化认同感,实现文化自信。一是党建引领的思政育人。学校层面开展“相思岭讲坛”大宣讲与“耕读书院”“博雅实验班”等活动;学生层面结合新思想读书社定期开展征文、时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竞赛、大学生讲思政课等各类党建活动,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从内外部两个层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主抓党建思想引领的文化渗透。二是课堂教学的知识育人。基于思政课知识广、思想深特点,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项目化教学方式推进课堂教学的多样化,输送学生有关文化“点睛之笔”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小组课前对典型案例、时事热点的讨论,课堂上运用辩论式、陈述式、模拟式等展示小组分析结果,最终形成小组间的观点碰撞。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过程,倒过来从实践讨论向理论学习再落实到实践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了解五十六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凝结的多样性文化形态与其独特性魅力;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革命文化中所蕴含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爱国主义精神要义;探索对一个人成长成才具有巨大作用的理想信念之坚定的缘由等。同时,在未来的生活中学会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生活,使思政课教学的技能与情感目标进一步得到拓展与延伸。在培养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同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知识育人,更为重要的是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入理解,自觉地肩负起发扬与复兴民族文化的家国情怀。三是课后实践的文化育人。在思想、教学中贯穿思政学习,提升文化认同感是大学生人生中重要的一环,但离不开对实践的论证。第一课堂针对专题编写的项目化实践研学,如道德下的疫情观察、“青春与理想”的微电影拍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传承中国好家风、“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校园”宣传活动等,较好地帮助学生现学现用,有效反馈;第二课堂则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带领学生队伍实地调研,诸如参观档案馆、主题党团活动、建立“林祥谦烈士陵园”实践基地等,实现了对思政课形式与内容的丰富具象,更让学生穿越历史长河,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负担起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重责大任,实现学思践悟的教学目的。通过党建、教学、实践三步骤完成了教师教学主导向学生学习主体的转变,积极性的转变,兴趣度的提升,在学思践悟过程中,确立微观的自我文化认同阈值,构建了宏观的民族文化认同模式。

3.借助信息传播媒介拓展文化平台

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巧用大数据可以有效知晓学生的知识漏洞、兴趣喜好、文化认知等,借助信息传播媒介,可以搭建文化平台,在时间、空间上给予学生浩瀚无限的学习磁场。一方面教师借助超星学习通APP的强大功能上传相应的学习资源如教学常见的微课、教学课件,形成对有限课堂教学的补充;另一方面推送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美文、影片鉴赏等,通过线上交流、线下讨论相结合方式,重温经典的文化内涵、赋予新的时代外延,并结合平台数据实现课后跟踪、反馈总结等师生互动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具广度、深度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实现对学生教育中文化认同培养的又一模式探索。

4.结合校园特色活动倡导文化浸润

文以化人、文以育人。特色校园活动是思政课堂教育形式润物细无声的丰富与补充。调动校团委、学生会与其他相关的公共课、专业课一起在大学生入学教育、社会活动、创新创业活动、求职升学和就业生活等各方面的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为校园生活的“调味剂”。其一丰富的“以赛促学”活动,如书法比赛、诗词大会、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其二随处可见的“文化长廊”活动,如弘扬抗疫精神剪纸艺术大赛作品展、校园文化随拍摄影展、文化特色校标、景观、道路名等;其三形式各异的“暑期实践”活动,如奔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疫期间的青年志愿服务、开展服务三农“两走一拓”品牌推广,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通过第二课堂的文化浸润方式,既让大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践,又加深实践体验并反作用于思政课堂教学“短板”的思索,多渠道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获得感。通过创设引领课堂文化渗透、构建本土文化认同、拓展网络文化平台、倡导校园文化浸润的“四位一体”文化认同培养路径,促进思想政治课教育的自我革新,形成系统、实效、协同的机制。(三)发挥新媒体文化的正向功能大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使得他们的思想极具可塑性。既有可能在外来文化的渗透下迷失理想信念,也有可能在全社会的共同正向引导下将多元文化与盛行的行为进行全方位分析,坚定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思政教育者应正确认识互联网发展对于育人环境产生的影响,特别是新媒体微信、博客、抖音、B站等这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流量传播方式。只有通过新媒体的正向引导方式,创建清朗的网络空间,让大学生在网络道德自律的前提下,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通过甄别各类文化的属性,分析各类文化体系发展路径及趋势,从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有全新认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认同与树立文化自信。

四、结论

四位一体范文篇10

关键词:“四位一体”;监督体系;构建分析

现阶段一般企业的监管部门除监事会外,企业内部还有着不同的监督部门和监督力量,包括内部审计、纪检、效能监察、工会等。如何把这些监督资源整合起来,实现“1+1>2”的监督合力?根据近两年监事会工作实践,我们试着提出今后监督工作具体设想:以监事会为主体,整合监督工作资源,建立“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将企业监事会、内部审计、纪检、工会四个监督部门的监督资源,通过组织上多向进入、层级上兼职兼任、制度上信息共享、行动上齐抓共管等方式,有序推进整合,最终达到强化监督力量、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的目的。做好做实监事会工作,提高监督工作效率。

一、现阶段企业监督体系的状况

1.监督部门条块分割不成体系。工会作为企业的民主监督职能部门,是职工参政议政的基层群众组织,在党委的领导下,依照《工会法》开展各项工作。其主要职责就是要体现出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选举等民主权利,对企业的各项重大决策、经营管理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企业各项监督工作中,经常存在监督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协调不够的现象,这与各部门形成的历史原因有关,也与各部门的职能职责不同有关。这犹如“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各自管理着各自的事务,没有较好的形成合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看似有好几个监督部门,但没有形成企业的监督体系,就谈不上监督的规范化流程。2.监督工作资源分散。各个部门都在监督,但监督的资源各不相同,导致难以形成综合能力,不能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从上述监督部门的职能定位来看,可以看出监事会的监督是以宏观监督为重点,审计部门的监督是以财务收支为重点,纪检部门的监督是以预防和查处违规违纪为重点,工会的监督是以民主管理为重点。这样,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资源配置就随着其职能区别而有所分别,按照相应的监督重点配置不同的监督资源。但是作为监督工作的运转,并不仅仅只看事物表现的一个方面,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事物都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所以,对其监督也必须有着各种资源的综合运用方能全面了解,否则其对事物的判断可能有失偏颇或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的效力。3.监督工作重复进行。有时针对同一件事项,根据主管领导安排、上级主管部门需要、职责所在,不同的监督部门都要从各自职能出发,参与监督。例如,某一个单位出现了一个违规违纪现象,监事会则将在其运行机制上做一次检查;内部审计要对其违规违纪的财务收支进行核查;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其进行一次监察调查;工会则要组织职工代表听取意见并进行调查。有时候一批检查人员未离开,另一批检查人员又到,各自从自己的职能要求出发进行监督检查是正常业务行为,但是这样的重复工作,无形中使得本来可以一次调查清楚的事情,非要进行两次、甚至三次的反复。4.信息不对称导致监督不力。监督的信息沟通不灵,信息不对称、不完整,导致无法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纪检监察部门已经上报的事项,监事会不一定知晓;监事会上报的事项,内部审计不一定知晓,凡此种种,影响了监督工作体系的严肃性。同样,也存在相互不沟通导致监督不到位的现象。例如,针对一些具有交叉关系的事项,不可否认客观上存有一些相互推诿或者是这个监督部门以为那一个监督部门已经督办了,那个监督部门以为这个监督部门督办了,或相互推诿没有沟通,使得一件事情变成了无人监督。再者在监督、检查、查处的过程中,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重点有所差异,履职部门往往注重与本职相关度高的信息,对其他方面的信息容易导致对事件的评价缺乏全面性。5.监事会工作“缺人”,企业内部监督部门“缺势”。监事会作为出资人外派企业进行监督的机构,现在实行片区工作组的形式进行工作,由于配备的专业人员较少,且在企业没有常驻机构,难以对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缺人”显而易见。企业的内部审计、纪检、工会等内部监督部门是由企业的经营者设置,对企业经营负责,主要是在企业行政的领导下对公司其他部门和下属子公司进行监督,工作开展较为困难,更别说对企业经营班子实施有效的监督了,“缺势”毋庸置疑。

二、构建“四位一体”监督体系的可行性

1.监督目标的一致性。四个监督部门都是企业的组成部分,他们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监督而监督,而是为了使企业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监督检查是手段,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是目的。各个监督检查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对于同一事物进行不同层面的监督,是四个监督部门的工作表象,但实质都是为了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透过表象看到实质,我们就有可能将现在企业监督体系进行实质性质的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监督体系。2.操作层面的共同性。在企业推广“四位一体”的体系建设,符合各级领导的切身需求,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监督。监事会工作要做好做实,就是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监督资源,共享现有企业监督信息,共同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这是“四位一体”监督体系具有可操作性的保证。我们在广西中煤公司能够进行“四位一体”体系的建设和试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各级领导的重视,特别是公司领导班子的支持,使得体系操作上顺利进行。3.人员资源的整合性。构建“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监督的优势,形成信息的共享,优势互补,提高监督的效率。相对于以往监督部门各自执行监督来讲,现在针对同一事件,整合后的监督体系无论是从人员结构,监督的资源来看,都有极大的提高。整个监督体系中有财务管理方面的人员、有党纪法规方面的专家、有民主管理方面的代表,将使得“1+1+1+1>4”得以实现。共同出击,分工不分家,整合后的效率必然有所提高。4.提高工作的积极性。监督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辅助部门,从表面上来看是不直接创造效益的部门。但是我们辨证地来看,保证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预防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纰漏,防止某些管理漏洞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正是为企业创造了效益,甚至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好了健康保健。构建企业“四位一体”的大监督体系,更好地服务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监督部门的地位,也将有力地提高了监督工作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三、如何建立“四位一体”监督工作体系

1.人员机构的整合。对各个监督机构的人员进行整合,进行所谓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操作模式,即内部审计、纪检、工会等相关人员进入企业监事会,组成监事会成员。现阶段,我们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已经组建的监事会已经将内部审计、工会人员纳入到监事会,作为职工监事参与监事会的工作。客观上就已经为我们构建“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奠定了基础,逐步发展到在企业组建监事会办公室、审计监督委员会等机构。并相应地将各个部门人员进行整合,在人员的配置上、组织机构建设上形成了一个体系。2.制度机制的规范。认真梳理监事会、纪检监察、内部审计、工会等部门原有的规章制度、工作范围、业务流程、责任区域,按照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角度、新的方法来制定新的制度、划分新的范围、筹谋新的流程、界定新的区域,逐步形成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制度规范。新制度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整合资源,突出合力监督,在制度规范上,以监事会、内部审计、纪检、工会协调配合为工作原则,相互协调、相互补台。3.监督流程的再造。检查组成员根据各自职能对拟检查的事项进行专题汇报,一是因为检查组成员(内部审计、纪检、工会)身处企业,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二是监事会、内部审计、纪检、工会所掌握的信息各不相同。当然,作为监督体系的成员,企业的内部审计、纪检、工会也有责任将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反映到监事会,通过监事会再组织监督检查。这样,监事会的检查不仅仅停留在例行的事务性检查上,而是通过监事会检查组成员对企业实施过程监督,变以往阶段性检查为日常性监督、过程性监督,将监督贯穿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实现“四位一体”监督体系。4.监督方法的统一。“四位一体”的大监督体系最主要的任务是监督和监察,手段是分析和评价。从财务数据、内控体系、业务运作、战略发展这几个视角上,完成对企业的财务现状、持续发展能力、有无违纪违法问题、有无经营风险和抗风险能力,以及对企业领导人领导水平和廉政勤政的整体和个案的分析评价。在分析评价中完善监督监察,在监督监察中完成分析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形成日常报告、专题报告、季度报告或年度报告。通过实施“四位一体”的监督,监事会、内部审计、纪检、工会在日常监督、效能监察、案件检查等业务工作中,所采用的业务手段、方式方法、数据信息都是一体的、相通的。通过统一的工作流程进行操作,监督就形成了标准化、程序化,保证了监督工作方法的统一性。

四、“四位一体”监督体系的实践尝试

四个专职监督机构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经纬互补,自始至终,监督到点”的方针,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全视角、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形成一体化的整体合力。将大大提升信息相互沟通,及时有效地进行预防,完善和规范企业管理。我们正在广西中煤公司尝试“四位一体”监督体系的探索性运作。通过大监督体系的运作,由于有公司主要领导的高度认识和支持,监事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充分发挥了监事会的预防、监督、促进作用。例如,在对年报审计整改过程中所出现的各项管理问题,内部审计部门借助监事会的例行监督检查予以落实,将以往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监事会通过审计整改也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梳理和评估,发现漏洞,提出改进意见;内部审计部门和纪检部门合署办公。通过和内部审计、职工监事联合进行财务收支效能监察的检查,借助他方力量将效能监察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发挥了企业管理监督作用。工会通过联合办公,共同检查,进一步探索民主管理新途径,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五、“四位一体”监督体系工作展望

“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现在尚处于刚刚探索的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各项配套制度还不够完善,操作流程还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予以检验、充实和完善。这是工作进步中的问题,改革发展中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将使得“四位一体”的大监控体系更加完善。按照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监事会、审计、纪检、工会各自属于不同的管理层面,不能机械地进行整合。现代企业制度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各种制约关系之上,企业的权力机构、经营机构和监督机构权责分明、相互制约、各司其职。所以,我们现阶段进行“四位一体”大监督体系的构建仅仅是在监督职能方面进行整合,不会也不能将四个部门机械地进行“拉郎配”式的整合。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监督机构逐步建立。但,由于国有企业不能完全照搬国外上市公司那样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等监督机构,而是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管理需要的监督机制。现在引入的职工监事等手段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实际做法。但是,我们现在构建的“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中,内部审计、纪检、工会等人员由于身份的限定,往往是有其名无其实,或名不符实。内部监督的人员由于有着“内部职工”的身份不能很好地发挥起作用,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六、结束语

“四位一体”大监督机制的创立和实施,整合了企业的监督资源,实现了信息共享,形成了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纠正预防、不断规范企业管理的机制;工作力量、工作手段优势互补,形成了监督工作一体化的整体合力,能够达到“1+1+1+1>4”;促进了企业党内监督、行政管理监督、民主监督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与动态、过程、结果监督及责任追究相融合的体系,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清刚,赵雪.BJNY集团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监督[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6):33-34.

[2]龙丽.广州市旭景社区"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与对策研究[D].2016-04-18.

[3]张泽鑫.“四位一体”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05.

[4]刘刚,崔永召.车集选煤厂“四位一体”物资供应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