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时间:2022-12-20 09:13:41

试议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一、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1.相互的依存性。会计准则对于提升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具有重要作用。金融监管对于应对会计准则实施可能对金融稳定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1会计准则是金融监管的基础条件。会计准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进而对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产生影响。金融监管对会计信息披露有很大的依赖性。尤其对于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具有重要作用。证券监管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投资者利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首先就要提高会计准则和披露标准,使投资者获得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正确判断。为了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必须凭借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审计标准,对信息加以提供、审计和披露。推动证券市场规范化、国际化进程,需要建立高质量、国际化的会计准则。

1.2会计准则是金融监管的重要标准,金融监管离不开会计准则。证券机构国际组织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致力于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2000年证券监管机构积极动员成员国和跨国公司采用评估的国际会计准则。中国的证监会也将会计准则作为重要的监管标准,并希望运用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1.3金融监管推动会计准则的发展。在金融经济发展繁荣期,各国金融监管者通过积极推动会计准则的发展及其国际化进程,来推动本国金融经济的发展。例如国际财务报表准则在全球的实施,有力地提高了资本在全球的配置效率。

1.4金融监管可减少会计准则实施产生的负面影响。金融监管者除了积极影响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还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会计准则实施可能对金融稳定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2004年欧盟在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际,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了新闻公报,以调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银行监管资本的影响,随后欧盟银行监管者委员会、英国金融服务局、香港金管局、中国银监会等世界主要银行监管者纷纷采取类似的监管措施。

2.差异性。

2.1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的目标不同。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责任的履行情况,已达到受托经济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有效统一。金融监管的目标是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尽管金融监管也会考虑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实际上与会计准则的目标并不一致。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在信息披露内容和信息披露质量、谨慎性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的存在会导致会计准则相关金融监管问题的产生。

2.2资本的确认不同。巴塞尔资本协议规定,银行的资本分为三级:一级资本即核心资本,包括股本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开储备。二级资本是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和次级长期债务等。三级资本是指最初发行期限2年以上的次级债券。从会计角度来看,资本主要是为了盈利而投入的,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净权益。从银行资本看,只要能够吸收损失均可称之为资本。

2.3公允价值运用不同。如果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的目标一致,公允价值可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但是在经济繁荣期和经济衰退期,由于顺周期效应,一旦公允价值未得到有效确认,就会给银行和经济埋下隐患。

3.统一性。

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有着相似的理论基础,都是源于解决市场失灵所产生并发展起来的,都是提高市场效率的重要手段。会计准则不仅是金融监管的重要条件、重要基础,还是金融监管的一种重要工具。由于会计信息的公共性、外部性和供给的不充分性,容易导致会计市场的失灵。如果很好地发挥会计准则对金融监管的积极作用,就会避免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在美国次贷危机中,面对银行业对公允价值的质疑还有对金融机构稳定产生的不利影响,美国参众两院对救援法案中授权美国证监会暂停“按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进行表决,最后通过。提高了应对危机的效率。在经济发展时期会计准则是金融监管的重要基础,在危机时刻,会计准则也是金融监管者恢复市场信心的重要手段。因此,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具有很高的统一性。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的统一性决定了二者可以实现协调发展。

二、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的协调

一直以来,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协调仅仅局限于某个具体的会计问题,还未形成完整的协调理论体系。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的协调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必须解决的问题。会计准则对于金融监管重要性的提高,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会计议题产生金融监管问题的可能性变大。因此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已经不是某个会计准则的问题,应该更深入地从理论层面分析二者的关系。强化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的相互协调,不仅有助于提高会计准则的科学性,还有利于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两者存在的差异性所引发的监管问题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一方面,会计准则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促进金融的稳定;另一方面,金融监管者应该完善监管政策,充分利用会计准则加强金融监管。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会计准则的技术性和社会性决定会计准则的性质。会计准则的技术性是指对于具体账务处理的程序、方法进行的规范;会计准则的社会性指服务的目标或者经济后果,因为不同的准则就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影响到不同主体的利益。会计准则的社会性决定着会计准则技术性的发展水平。最终,会计信息的服务目标决定了在处理某一具体的会计问题的技术和方法。

2.会计准则谨慎性需要金融监管的有效配合。会计准则根据谨慎性的原则,要求金融机构通过积极大量的准备,抵御经济衰退时资产质量下降带来的损失,来缓解金融机构的危机和压力,起到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

三、战略对策

1.针对会计准则完善金融监管的标准。企业会计的准则赋予会计人员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更增加了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为防止金融机构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监管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以明晰监管的标准,严格监管公允价值估值的行为。除了现今的监管办法核查,还应出台新的监管标准提取动态的减值准备。监管部门可以根据逆周期原理,规定浮动计提比例。

2.加强会计和监管部门的有效沟通。在新的会计准则的体系下,应加强监管部门之间、会计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和信息共享。例如2004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表示委员会及其成员国计划与会计当局积极对话,尽量减少监管和会计标准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诸多修订案和报告的,都是为会计和监管的相互协作和合作提供依据。

3.强化会计准则的制定。财务信息的提供取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金融机构提供会计信息,为金融监管服务。因此,在会计准则制定修改时,应考虑到金融监管的需要,以便监管部门使用。金融监管部门也可参与到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共同发挥会计准则的监管功能。

4.创新金融的监管方式。从目前的金融来看,在银行监管中,以会计信息为基础才能适应金融监管的需要。除了现场监管,还可以运用非现场监管。通过收集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以及财务数据,运用计算机软件以及各种模型,研究分析金融机构的总体状况,再结合监管指标发现存在的问题。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要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金融体系的完善,规避金融危机的发生。

5.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金融业来说是一场技术革命。新技术在金融体系中的运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也提高了业务的办事效率。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要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处理的能力。对于银行,要加大对银行临柜人员的培训,例如了解掌握支票影像交换技术和操作流程;对于企事业机关财务人员,可开办财会业务人员培训班,详细讲解新型的结算方式和新技术的优越性。从而更好地保障广大客户的利益,处理好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

四、结语

会计准则作为财务报表编制的标准,不只局限于微观层面,还是金融监管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会计准则的改革正朝着提高会计信息决策的透明度和有效性的方向发展,同时审慎考虑监管的要求和金融稳定的目标,以完善实施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的相互协调,有助于提高会计准则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只有二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金融的长期稳定,降低经济危机发生的风险。

作者:刘笑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街道八东社区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