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背景下人才培育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17 06:59:17

新经济背景下人才培育问题研究

摘要:对于河南省而言,双创人才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河南省在加快推进双创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双重创造性人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反思河南省双重人才培养政策,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经济;双创型人才;人才培育

基金项目:工商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成果,项目编号ZLG201703;2017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成果,“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7B202。

一、绪论

人力资源是创新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检验是否能够培养出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的“双创”人才,培养出具备科学知识、技能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双创人才的重要标准。实践表明:人才是一支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促进改革以及创新。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中部地区崛起、新旧动能的转化、内陆开放高地的结构性改革,都离不开人才,所以必须以促进人才发展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创新能力,创造创业活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构建河南新模式,追求‘双创’,是实现河南城市普遍性,增强吸引力的必然选择,也是目前中国的新标准和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新经济背景下河南双创型人才培育势在必行。

二、基本概念

新经济是指新的经济形式。社会主导产业形态的差异决定了社会经济模式的差异。新经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意义。当今新经济是指智慧经济,创新主导知识,创意产业成为高科技产业的智慧经济。

三、河南省双创型人才培育现状

1、省双创型人才总体情况近年来,河南省对双创人才的培养力度逐渐加大,形成了由“两院”院士、科技创新优秀人才、科技创新优秀青年、创新科技队伍等一批优秀人才组成的金字塔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2016年4月,已经拥有院士23人,中原学者49人,长江学者5人,省杰出人才383人,院士工作站总数223个,入选国家“”19人,入选国家“”26人。

2、省双创型人才的平台建设

到2017年底,全省将有1136个省级技术中心,其中部级84个,省级616个(工程研究中心),部级46个。现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0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28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84个。一是建设重点实验室。河南有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2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二是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现有员工9,046人。其中:78,555名正式员工,11,491名客座人员,2,922名博士。高级专业人员9,683人,中级专业人员2,259人。规划参加各类项目9,696个,部级527个,省级1,222个。2015年,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取得7,388项成果。三是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目前河南省共有42个联合实验室。全国“”21人,高级人才14人,优秀青年11人,创新人才41人。在过去的五年里,81名博士后和191名博士生,1,870名硕士学位和21名外国学生接受了培训。四是创新创业平台建设。2017年,河南将新增24个部级创意空间,共38户。全球新创20个国家的总数达到50个。共设立了36个新的部级技术孵化器。新增18个国际科技合作新基地。

3、河南省双创型人才培育和激励政策.河南省党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视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把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和制定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若干实施意见》《关于实施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

四、河南省双创型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

1、人才数量不足。河南省双创规模虽有,但需求差距仍在。

2、各地区差异大。通过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结果比较,发现郑州市排名第一,97.39分,接下来排名第二的洛阳市得分54.55,排名第三的南阳市,34.04分。城市创新能力分数差距,折射出城市间双创人才分数的差距。

3、高层次人才分布不合理。河南省的院士和中原学者主要分布在传统的职业和行业中,他们大多位于大学的科研机构,无论是中原学者还是研究人员。这种分配结构极难提高高层次人才的研发创新能力。企业是创新的主要载体,高层次人才很容易转化为企业研发创新的新生力量。深圳作为一个强大的创新型城市,尽管名牌大学和研究机构很少,但城市的创新能力很高,如腾讯、华为和中兴等。但目前,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的分配不利于产业创新。

五、新经济背景下河南省双创型人才培育对策建议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1)多形式引才。坚持原则,鼓励用人单位通过技术指导、培训咨询、项目合作等方式灵活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加大博士后工作支持力度。加强项目征集、协会推荐、专项招聘、搜寻、人才(团队)招聘等多渠道吸引方式,形成河南人才多元化新机制。

(2)“乡情”引才。根据河南省人口众多的资源优势,要重视人才流动规律,开展“豫才聚郑”活动。建立国内外骨干人才库,加强与国外人才的联系,吸引他们在河南创新创业。“特聘人才”将授予在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或学术地位的人才,促进河南省发展优势和人才引进政策。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加快人才培养载体建设。支持部分二本学校设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培养创新人才和技术人才,以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地方高校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为当地企事业单位提供培训基地,为海外海归人才和海外人才基地搭建孵化基地。

(2)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建立健全政策制定、产业规划等政治参与的渠道和机制。举办企业家讲座,培养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经营者驾驭市场、管理企业的能力。合理增加国有企业企业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比例。营造尊重、关怀、宽容和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氛围。

(3)加快培养“河南工匠”。积极推进河南技能开发,加快建立现代职业培训体系,深化技术培训体系改革,加强综合协调,形成协同效应。创新技术和员工发展模式使公司和专业学校成为技术和技术培训的“双重队伍”。研究如何鼓励创建技术和技能,改善农民专业人员发展机制的选择。

3、推进人才管理

(1)全面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积极探索和实施机构人员培训。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公开招聘高水平的人才,对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自主招聘。在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机关设立专门岗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特殊技能的人才。建立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办理绿色渠道,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办结时限。

(2)深化对工作人员职业资格的评价和奖励制度的改革。强调从综合能力评价人才,建立健全政府、市场、专业组织、单位选择和参与的多层面人才评估系统。优化和改进现有的职业资格制度,使其在评估职业资格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并促进大学进行全面的独立评估。公共机构引进高水平人才,不受组织结构的限制,并能通过特殊的职位来评估专业和技术职位。加快职业资格信息化的发展,并逐步实施在线应用和职业资格评估。

(3)优化人才服务。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对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服务,设立服务窗口,并且发放绿卡,基于人才类别确定服务项目,并明确定义程序、期限、负责人。指定服务专家在相关功能单元提供方便、高效和标准化的人才结算、居留签证、儿童入学和医疗保险等服务。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市场操作和自我选择”,通过政府的统一建设、自身建设的单位,转让国有土地、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振兴股市土地,安置住房资源的整合,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等,将公寓出租给在郑州工作的各类人才以及大学毕业生。在郑工作,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或助理高级职称(高级技师),可以免予提供社会保障和个人税务证书时购买自用住宅的第一套住房。增加人才定居点,优先考虑人才公寓建设,鼓励建设精英社区和青年人才公寓。开辟医疗“绿色通道”,配备健康顾问和医疗服务联络人员,并提供优先级医疗、健康管理和咨询服务的高级人才。优化人才及其配偶的搬迁服务,建立人才服务平台。建立郑州人才发展促进会,承担政府转移人员培训和服务功能,组织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招聘、项目推广,为创新和创业项目路演,并进行高层次人才日常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河南双创蓝皮书:河南创新创业发展报告(2017).

[2]张金典、杨红霞、张倩: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建设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J].创新科技,2017(2).

[3]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

[4]: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5]《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智慧郑州”人才工程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2016.

[6]新华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新华网,2016.

[7]高洪涛、徐文洪、曹武军、李玉楠:河南科技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创新科技2016(5).

作者:张莎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