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下外资企业财务内控思考

时间:2022-11-05 11:31:02

新经济下外资企业财务内控思考

一、外企财务内控现状

(一)外企财务内控的优势

外资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十分重视,在其内部,定期培训财务人员已经成为组成其内部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部分。在实施员工培训时,外资企业不但重视对员工本职工作所需技能和技术的培养,还将对员工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的培训放在重要位置。

1、坚持创新内部控制

当前,信息通讯和电子计算机等网络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因此,任何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都应该同时展步伐相统一,在不断创新中促进自身进步。外资企业在财务管理中不但重视对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和完善,还强调对国际上新的管理成果和管理理论的密切关注,在同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其高效科学的财务内控机制。通过管理对经营的促进,使自身在世界竞争中取胜。

2、业绩评价、内部控制及预算管理的衔接

外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重视将业绩评级、内部控制及预算管理整体的衔接,通过三个环节的结合,使完整的财务循环体系得以建立,在三者紧密联系、环环相扣中促进其发展。作为外企财务内控的根本,财务循环的完整性为其内控体制的高效、顺利运行提供了保证。通常情况下,预算管理是这一财务循环的基础和出发点,规范化的财务管理要求其具备充分的目的性和可行性。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外资企业通常将其规范化活动作为企业开展日常工作的重点,对其内部各项财务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着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在进行管理和业绩评价时,往往较为重视各业务、各产品及各部门的盈利性的报告和分析,通过动态控制其日常现金流量,使其与预算的差异得以及时发现和控制,通过改进措施的制定和执行,使其风险得以防范。同时,其还强调重视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财务成果,通过对其结果进行评价,使其制定的下期预算得以与资产分配密切联系。

(二)外企财务内控的劣势

通过调查发现,尽管同国内企业相比,外资企业财务内控存在着很多优势,但是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逐渐普及全球一体化逐渐形成的背景下,外企财务内控工作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困难和挑战。

1、影响因素较多

在外汇汇率和环境因素等变幻莫测的外部因素及内部决策、管理手段、筹资影响、技术创新等内部因素影响下,外资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面临着日益突出的财务风险。

2、内部管理问题

受投资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一些外企的法定代表难以在生产经营及企业管理活动中亲自参与,外资企业中能够全权管理的总经理的任命,致使在企业股权控制中没有股份或股份较小的总经理在进行经营管理活动时,较少考虑企业整体利益,而更多关注于其个人利益。在这一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的管理模式中,内部控制对财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难以落实到位,财务控制面临着严重的潜在风险。

3、意识问题

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外资企业的外籍主管缺乏对我国财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充分了解和掌握,在管理中对财务主管的过分依赖,使其较多放权,从而导致外资企业管理中出现部门间顺畅交流与沟通较为缺乏、财务部门主管权利过大及监督和牵制失效等问题。

二、外企财务内控完善措施

为有效弥补其缺陷,外资企业要调整其基本架构,使其控制权限得以合理分配,财务机构得以科学设置,从而促进其内控体系的构建和实施。1、财务控制权限的合理分配作为企业外企财务内控制度的核心,对财务权限的控制是决定其控制制度制定和财务机构设置的基础条件。因此,在构件外企财务内控制度基本框架时,需要确保其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使财务内控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得以满足。外企企业在进行财务控制权限的分配时,要注重其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从财会部门、管理层、董事会及企业股东等进行各个况,及时评估业务流程控制点的工作状态,有效调整或是更改设置在信息系统当中的程序和参数。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探讨

1、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决定一个企业基本控制氛围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内部控制赖以生存的运行环境,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以下几点来对其进行完善。第一,加强内部制度环境建设。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必须对原有的内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制定出适合信息化环境的内控机制。第二,打造新的企业文化。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当中,职工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会随之发生改变。而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因此企业必须重新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信念,以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和归属感。第三,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企业结构扁平化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但同时也有可能引发部门之间推诿责任以及人员权责不清等弊端。所以,企业可以采取如跨功能团体等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第四,制定有效地激励政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使得员工的晋升机会减少,因此,传统的企业人员激励措施无法满足职工要求。所以,要制定具体且行之有效的授权制度,能为企业的内部控制营销良好环境。

2、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与信息共享性无疑将企业放置于各种风险之中,原有的风险管理机制肯定无法满足企业现今要求。所以,企业必须将同信息技术相关的风险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建立新的风险管理体系。其主要包括三点。第一,建立网络环境下的系统安全制度。第二,定期评估系统的安全性。第三,设立风险评估部门,聘请专业人才来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管理,有效强化企业各级职工的IT风险防范意识。

3、加强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是企业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其发展史是一种相互见证的历史,正是由于组织内部受托责任的产生,才使得内部控制产生,而内部审计则是作为保障受托责任的一种有效控制机制。因此,我们首先就必须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使得企业面临了新的数字化和系统化的审计环境,因此,只有不断加快审计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才能适用企业审计的需要。第二,增强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信息化背景下,审计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知识外,还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使自身的综合素质获得进一步提高。第三,将事后静态审计转变为事前和事中审计。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经营成败更多的取决于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因此对未来信息的纰漏与审核比你审计报表更加重要。

4、构建良好信息沟通平台

构建好的信息平台可以促进企业内外部之间的信息沟通,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高效运行,有助于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各方面的状况,促进管理人员的科学决策。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应当那个高度重视信息平台的构建,进一步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四、结束语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建立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企业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信息化竞争环境下,获得长足稳定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有效地内控机制。

本文作者:高梦舸工作单位:厦门宇晶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