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教育研究

时间:2022-02-28 08:57:35

市场经济与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教育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对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校园文化建设又是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因此本文重点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校园文化建设在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所重要的意义,并指出了当前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向路径

1定义

教育,是旨在培养受教育者各方面素养的教学模式。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科技文明、体魄、科学心智、科技素养,培养能力,发展性格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高校人才质量。要让当代大学生既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宽阔的眼界、较强的逻辑思维与开拓力。从实际能力上。全面训练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学术素养、思想文化品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素质。而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壮大和我国的振兴,主要依靠时代精神和综合国家实力。而时代精神的弘扬和整体综合国家实力的提升,要依靠人才培养。人才总量决定教育规模,人才培养质量决定人才整体综合素质。二十一世纪是个充满着国际竞争的年代。全球科技国际竞争、全球市场经济国际竞争、全球各地对整体综合国家实力的争夺,将更加剧烈。但归根到底还是人力资源的争夺和劳动力的质量。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从中华民族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和中华民族辉煌的大局考虑,向全党整个社会提出了口号:以邓小平理论,全方位落实党的十六大精髓,加快高等教育变革,全方位推动素质培养,逐步形成蓬勃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实现伟人振兴战略打下了牢固的人才基础和知识基石。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和知识基石,关键就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科学教育。

2必要性

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直接关乎着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也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高等教育变革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深远影响,也必将带来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一系列变化。

3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国家体制的变革,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也作出了一定的变革,尤其是就业分配制度由"均匀分配"向"自主择业"的逐步转变,为合理高效的职业分配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人才资源配置条件,将成为高校人才发展的巨大力量。更多的中国大学生也开始意识到了培养自己素质的必要性。而这些品质往往包含了对科学研究与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奉献精神;既包含个人道德修养、价值取向,又包含个人的言行举止。也因此,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学校应当着力培育当代大学生以下素养:

3.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现阶段,中国大学生所面对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挑战,肩负建立我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重担。对于实现中国历史发展所承担的这个重担,中国当代大学生都应该具有较强的国际政治认知意识、坚强的国际政治思想立场、正确的国际政治观点、优秀的政治品格、优秀的政治学实际才能,关注中国国内政治学、社会经济局势的深刻发展和变化,以建立我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作为主要国际政治发展方向,将高尚的国际政治学使命感和坚强的国际政治学责任心统一起来,为祖国、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党学习和服务人民。这就是时代精神的具体反映,是中华民族得以复兴的最关键的前提。要全面提高我们大学生本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就需要进一步深化大学的思想政治教学,把认识和坚定培育真实的共产者这一总体目标,当作我们大学生自身政治制度层面上的斗争基本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领广大大学生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学说,自觉掌握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政治主张的各项道路、方向和政策措施,掌握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政治制度历史经验,同时透过熟悉实际国情、民意、政情,努力对政治学问题产生一种准确、全面的了解,以促进广大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内部各成分健康和谐地发展。

3.2具备社会主义当代艺术精神的道德品质

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是激励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的精神基础,为社会主义事业踊跃奉献的力量源泉,是大学生妥善处理群体内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社会名利观念,进而恰当地处理自我,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重要保障。新市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是:在系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基石上,学习恰当地开展道德价值剖析,分清是非善恶,合理选择,培育科学合理的道义理性价值;为感情之舟安上道德理性之舵,激发学生对别人社会价值的重视与同情怜悯心,在品德实践中培育健全的道义情感;培育学生品德的果断性、坚毅精神与自律控制,形成坚强的社会道德意志;坚持地从生活琐碎小事开始,做好服务公共社会的良好榜样;正确地贯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为确立社会意义和作用的理想目标,积极地实践高尚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唯有如此,才能立足实际放眼未来,不断完成个人思想道德水平从低层次到高水平的升华,保证当代大学生真正成为对国家、社会发展有益的栋梁之材。为了提高我们大学生全面的思想道德素质,就需要更加完善大学的品德管理工作,以建立并适应社会主以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德育教育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上,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者自身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并追求二者的谐和统一;在内容上,指导我们大学生自身建立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理念、道德观,并引导协助我校大学生们改变传统的思想道德理念,逐步建立公平的观念、竞争的观念、协作的观念、合作经济的观念和义与利的观念,乃至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并注重理论和实践、理想与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让我校大学生们发动自己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并通过灵活方法,寓教于乐。

3.3良好的心理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是我们大学生自身能否承受得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打击的关键问题。新市场社会主义经营体系对当代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基本要求是:在拥有较健康、安定的心灵状况,并具有较强的自主心灵调适能力的基础上,着力养成积极健康的性格、准确而独特的自主意识、坚强的意志力、坚定的自信,以及充分的胆量。唯有如此,才可以迅速合理地解决各类心态问题,迅速准确地对待挫折,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情绪,提高对事业追求的毅力,迅速正确地抓住发展机会,实现成才目标和顺利实现。培育大学生自身优秀的心理素质要依靠学校、社区、家庭等多方的共同合作,学校是主阵地,我们应该建设公平竞争的校园环境,透过举办多姿多彩有趣的校园文化活动,给我校大学生们提供一个优秀的校园氛围。应当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教学,并对其开展系统的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卫生学教育,让大学生逐步掌握自我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征,并合理评估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客观地位;培养大学生的处理挫折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心理咨询与引导等工作,以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3.4过硬的技术素养

技术素质的养成是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大学生为国家和社会所作贡献的必要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的技术素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但要具有过硬的专门技术素养,而且还要具有优秀的非专业技术素养;不但要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更要优化自己的能力结构,全面训练操作技能、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交往和协作能力等已经创新能力,特别要重视个人创造力的训练。同时,还应该重视个人兴趣的发展,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如此才能在剧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培育大学生过硬的技术素养,学校需要改革内容与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渠道,将丰富课程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导,以实际课堂教学为补充,同时加大文化建设工程,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改善教师教学方法,使其由封闭向开放,逐步实现了教学的社会化与国际化。

4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以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进行文化建设工程一定能推动我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质量提升,而我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质量提升也能强化和升华为文化建设工程,二者相辅相成统一并具有客观基础。是一种系统化和层级性的教学系统工程,它侧重于具体实施运营,而我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则是一种整体的教学过程,它并不单单是靠文化建设工程才能完成,精神文化教育才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为了实现我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就需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工程,让它为广大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公共服务。高校应当发挥其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功能,力求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全面的大学文化构建系统,有方向、有步骤地进行有关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将之视为普通教学活动之外的必要补充,与专业教学相得益彰,有机融合,以便建立全面的大学综合性素质教育系统。

4.1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

如今的中国大学生正处在知识经济时期和高度科技化的信息时代,高等学校要为知识经济时期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但应训练学生知识创造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文明素质。因此,高校在将高新技术设备引进教学的同时,也在逐渐地将其引进学校,比如,现代化电话方便于学生们的平时沟通,从而更有效进行信息交流;计算机有利于学生在互联网上获取最新资讯,从而掌握最新知识;现代化广播电视设备让学生们可以及时看到最新的科学文化成果;现代化健身房设备和娱乐器材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得到健康发展。另外,对于学校内校园环境的绿化、学生公寓环境的装修、宿舍内的现代化设备配置、进行文学艺术活动的现代化器材和图书资源等,学校都应该加强投入建设。总之,该校应加大教学力度并为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提供资金保障。

4.2制定规范可行的校园管理制度

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有学校领导班子的积极参与管理工作,应由党政工团进行齐抓共管,建立相应机构,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并制订确实有效的计划,以保证学校文化建设健康有序的开展下去。但我们也不要因为学校领导班子的积极管理工作,就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文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当具备民主化、科学化和实效性。在形成切实可行有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应当注意重视并适应广大中小学生的客观、公平、民主的心理,以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广泛认同与配合,并充分调动广大同学中蕴藏的需求和管理工作的积极功能,以发挥中小学生小组(团委、学联)的领导功能,让广大中小学生愿管、敢管、善管。通过落实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学员的思想行为,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工作、自身服务、自身约束的综合能力,使大学生在积极投身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增加领导才干,将综合性素质教育融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环境之中,将学校制度管理工作的刚性和德育教学的柔性有机融合,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向规范化方向发展,让综合性的素质教育成果真正得到了彰显。

4.3开展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和课堂是一种彼此对应、交叉渗透、协同作用的教学过程,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就是对课堂的补充与拓展,从而满足了通过素质教育把知识转变为能力的需要。同时校园也是大学生们休闲娱乐的主要场地,通过积极推进富有思想性、知识力与情趣兼备的课外教学活动,能够有助于大学生们不断完善和丰富自我,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学习之余通过参与一些较高品位的文化休闲活动,思想得到升华,人文精神得到陶冶,身心健康得到调节;同时,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休闲活动,也是科技与文明建设知识传递的一个很好方法,也能够开阔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丰富思想空间。如举办各类的写文教学活动,专业知识大赛、讲演大赛、答辩、文学汇演等,让中小学生踏出校门,进行实践,甚至出外进行学习社会活动等,以及在校园内定时举办各类的文化座谈会,都可以营造浓郁的人文气息。而在此校园环境里,中小学生的言行举止、精神气质等都能够受到良好熏陶,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4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主要是指在校园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生发展有自然影响的多种文化基本要素的有机组合,它直接体现着一种大学的文化总体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准。大学校园展示现代社会文明的一个橱窗。环境教育是无声无形的课堂,对青年们健康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少年时期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期,对青少年们也有着很大的可塑性。大学生年纪通常在二十周岁以下,自身的生理和心智便有了相应的发展,但又不完善、不稳定,非常容易受到外来的环境影响。而且,他们生存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的发达,人类生产性技术水平的提高,民众生存素质的改善,在综合国家实力显著增强的时候,也产生了某些相对消沉的问题,如贪污现状的泛滥、收入差距的扩大、日常生活上的分享主义和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它们都对中国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理念等的建立起重要影响。所以,学校必须优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们除语言、文学、生活等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努力创造各种社会发展条件,并鼓励健康活动和正常人际关系,以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进行发展,形成良好健康心理状况和积极的精神状态,从而培育高尚的品德。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时代,外来文明也必然要进国门入学校,所以我们必须要有选择性的将西方先进文明的优秀部分吸收起来,并融入到学校文明建设之中,以摈弃颓败的传统文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明,提高中华民族责任感、自尊心、荣誉感,从而建立优秀的学校人文环境。只有合理地将西方的先进文明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一起,才能使校园文化更具历史先进性、民族特色,内涵充实、品位优雅、内容多样化,为学校进一步搞好教育管理工作,创造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与契机。

作者:范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