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规律实行订单式人才培育

时间:2022-03-02 11:10:00

市场经济规律实行订单式人才培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应该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就业形势都将比较严峻,大学生就业工作相当艰巨。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改变传统的封闭的办学模式,走产学研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学院、企业与学生的“三赢”效果[1]。“订单”源自商业经济活动范畴,是指买卖双方订购货物的合同、契约或单据。也指一方在生产经营中,按与客户签订的合同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生产模式。其实质是通过订单的形式把市场需求反映出来,引导生产方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被逐步引入到高教领域。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顺利就业,以及如何实现就业,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的重要标志。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更是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家庭及学生本人对民办高职教育的一致要求,也因此成为民办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近期和长远追求目标。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则是民办高职院校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其核心就是供需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一种法定或近于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明确双方职责,学校保证按需培养人才,学以致用;用人单位保证录用合格人才,用其所学。

在当前和未来的世界经济中,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座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中的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发展最强烈的声音。调查表明,普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办学不适应社会需求。一些学校与专业之所以存在着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与市场需求脱离,无论是办学指导思想,还是人才培养模式,都沿袭了普通高校的传统办学思路,其根本点是没有面向市场需求,没有把就业作为导向。但是民办高职院校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主要体现在机制的灵活性,可以主动地去适应经济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摆脱传统管理教育和传统服务业观念的影响,可以根据现代服务业的需求特点来设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根据自己新的教学体系聘请更多、更优的专职、兼职以及双师型教师、资深教授[2]。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例如:上海能否跻身国际化大都市行列,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现在全世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平均水平是66%,而东京、伦敦、纽约等国际大都市服务业,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多超过了75%,而上海不到50%;再以服务业人均GDP贡献来看,纽约和我国香港的分别为7.4万美元和5.1万美元,而上海只有8500美元。因此,加快现代服务业,不但对于上海发展四个中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而言是刻不容缓的,而且未来几年内现代服务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呈现爆发性的增长态势。由此可见,民办高职院校实施“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学生为本,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取得学校、企业与学生“三嬴”的效果;否则,我们民办高职的学生将面临失业,甚至长期待业等脱离现代社会发展的严重现象。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和企业深层次参与合作,如果仅仅只是一般性的或是协助性的合作,都将不能持久保持的合作关系,但是以一种互动性的产学合作方式,校企共同实施高等职业教育,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才是我们所向往的最终目标。这种深层次的合作,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发展活动,协助企业完成营造“学习型企业”的任务。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这种形式在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已初见端倪,并赋予了合作双方更积极、更有活力的合作空间。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够实施这种形式还只有少数学校,但它无疑会在更大程度上推动订单培养方式的实施。例如:我院与锦江之星旅馆有限公司的合作办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从2005年6月22日起双方正式签署了“锦江之星班”订单培养协议,该协议就是在互动式的产学合作下成功的案例。

锦江之星旅馆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内最大的经济型酒店连锁企业,它能从全国现有的经济型酒店脱颖而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3]:一是,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精心抓好“锦江之星”品牌建设:1.不断创新,保持“锦江之星”品牌的产品优势,营造更为人性化、家居感的酒店氛围;2.不断强化“锦江之星”的内部管理,努力实现品牌标准化、专业化、网络化;3.不断完善“锦江之星”的营销系统(例如:予订系统、订房中心、网站、会员俱乐部和大客户系统等),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4.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1)宣传企业文化,弘扬企业精神,进一步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2)坚持“以人为本”,培育“表扬文化”,在“锦江之星大家庭”中,营造团结、文明、和谐、奉献的良好氛围;(3)坚持开展读书活动,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职工;(4)实施“锦江之星”品牌形象工程。)二是,正确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1.抓住历史机遇,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面向全国,走向国际;2.根据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及时调整公司的管理体制;3.为加快“锦江之星”的发展,积极构建“投资发展”和“品牌输出”的平台;4.始终坚持“四个一”的奋斗目标。(即:打造一块国际化的品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建成一个现代化的网络系统。)面对这样的企业文化,我们的学生被其录用,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工作、磨练提高,学校和家长当然放心。

2005年6月,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相关领导发现了锦江之星旅馆有限公司光明的发展前景,瞄准了该企业将于2006年要在全国建立200家连锁店,2010年达到800-1000家连锁店的机会,主动出击,与该企业达成了人才订单培养协议。黄浦一期的“锦江之星班”学员共40人,分别在上海、无锡、南京、杭州、青岛、扬州、常熟、绍兴等各大城市的连锁分店上岗实习,九成学员表现出色,在毕业前已有70%以上的同学愿意并主动提出留在该公司工作,这无疑是成功的第一步,该项目的成功也吸引了《扬子晚报》记者的浓厚兴趣和密切关注,并对双方领导和学员进行了采访,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培养过程中,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学院提出“素质加能力加专长”的人才培养观念,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现代服务业现在和未来发展急需的人才,即:拥有“现代服务业的理念加现代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加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手段加一定的专业外语”这样的素质和能力,而现有传统服务业队伍的大部分人是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和能力的。根据学院要求,工商管理系的所有老师和学生统一战略思想,结合企业现代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将企业的岗前专业技能培训和教学环节相穿插,使得学生可以理论实践相结合,以最佳的状态去适应陌生的实习工作环境。合作办学中间,开展过各种形式、各种对象、各种内容的座谈会:“学员———学员”、“店经理———学员”、“老师———学员”、“领导———学员”、“领导、老师———学员”,在座谈会中,学院要求在该项目执行运作中间要制定师生联系制度,安排实习带队老师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随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要求以最新鲜、最优质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让学生专心工作、用心学习。现在每个学员都能做到以准员工的角色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面对学员的实际情况,锦江之星旅馆有限公司的副总裁俞萌在座谈会上这样说:我们企业和学校在培养人才的途径上是一致的,我们的种子(学员)是好的,我们的土壤(学校)是肥沃的,我们施肥培育的营养(企业的培养环境)是丰富的。因此,锦江之星培养的是一种“心境”,一种综合能力。相隔四个月后,在最后一次总结性的学生座谈会上,锦江班的学员都认为在实习锻炼的过程中很苦、很累,但所有的学员都认为从中受益匪浅,不管是能力、技能、素质、价值观、甚至做人道理等各个方面都得到磨练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最终达到70%以上的签约率,圆满而成功的结束了“黄浦一期”锦江班的全部教学课程和培养过程,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嬴的良好效果。

“锦江之星班”是建立在校企相互信任、紧密合作的关系基础上的,它的诞生为民办高职院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校企合作搭建了新平台、找到了好途径。首先,它带来了南洋人才培养质量观念的转变,学院领导对市场意识的增强,更加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教学计划、培训方案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现代服务业的具体要求设置安排;其次,它就业导向明确,需求方参与程度深,促进了民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第三,它促进了人才供需双方零距离对接,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确切的说应该是签约率),从而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高人才配置及利用效率。

“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其根本任务是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我们有信心把这个事业做大做强,把我院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