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信贷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11-27 04:03:17

区域经济信贷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党的和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党和政府多次强调要增强区域经济金融服务实体区域经济能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加强对“三农”和偏远山区金融服务。

关键词:农村金融;信贷供给;涉农贷款;金融扶贫

在报告中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区域经济能力”、“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工作要认真落实三大任务,其中第一大任务就是服务实体经济,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化,要加强对“三农”和偏远山区的金融服务。可见,农村金融供给问题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对发展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随着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和工业反哺农业时代的到来,农村区域经济活跃度不断提高,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合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兴未艾。大交通、大商业网的形成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走向深度商品化和市场化。然而,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面临着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农村融资问题。巴中地处川东北,幅员面积1.23万平方公里,其中农村人口328万,占全部人口的82%———是典型的“农村地区”。巴中地处中国版图腹心,与成都、重庆、西安三地距离均在350公里左右,境内不通动车高铁———是典型的“偏远山区”。本文正是从以上背景出发研究巴中市农村信贷供给影响因素,剖析农村金融供给侧影响要点,并希望通过量化分析得出有益的政策参考。

一、巴中市农村区域经济信贷供给现状

1.金融机构偏少,但不断丰富完善。巴中设市时间较晚,相对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偏少,但近年来信贷主体不断丰富,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正规信贷主体主要包括四类: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合作性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巴中本市政策性银行为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主要含工、农、中、建、邮储、农商行等大型银行及新型村镇银行;合作性金融机构主要为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主要为美兴小贷、恒通小贷和聚融小贷等。截止到2017年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494个网点3890人,点均7.84人。2.信贷供需不平衡,但产品研发速度加快。巴中作为传统农业地市,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和“雁归经济”效应显现,农村融资需求快速增长,但全市农村信贷供给明显低于农村融资需求。一方面,部分农户无法满足金融机构贷款准入门槛,不能获得贷款支持;另一方面,部分经营主体借款金额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农业作为高投入行业,前期资金大,较多经营主体现有条件只能获得部分融资需求。虽然巴中市农村信贷供需不平衡,但涉农贷款产品研发速度不断加快。以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产品体系为例,该行2008年成立之初涉农贷款主要是农户联保和农户保证两大贷种。随着农村市场发育及服务“三农”实力增强,目前涉农贷款产品已达20余种。这些新产品基本涵盖了农村所有的信贷主体,增信措施增加了房屋抵押、产权抵押、动产质押、政府担保基金担保等;最高贷款额度由15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不断创新的产品满足了农村借款人多层次、个性化的金融需求。3.供给规模较小,但增长速度迅速。巴中作为偏远山区,在过去较长时期内农村信贷活跃度较低。在全川范围来看,巴中市农村信贷整体规模较小,2017年巴中涉农贷款余额创历史新高641.4亿元,但仅占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67万亿元的3.84%。随着巴中农村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增强,巴中市农村信贷增长速度不断加快。2009年至2017年的9年中,巴中市涉农贷款余额增幅超过两位数增长的就有80亿元。2017年仍然保持高位高增态势———增长18.23%。4.金融基础落后,但政府支撑加强。巴中市金融基础较为落后,但政府及监管部门在坚持市场主导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平台建设、协调供需匹配。如巴中市政府已建立扶贫贷款基金、农村产权抵押担保基金、创业再就业贷款担保基金、保证保险基金等,为农村相应主体提供政府担保。人行巴中中支研发推出“网上融资对接平台”、“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信息,缓和贷款难、放贷难矛盾。

二、巴中市农村信贷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1.基本变量选取(1)基础投资。基础投资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增强基础投资能显著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积极性。基础投资主要包含农业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两大内容。农业投资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用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农业教育和农机购置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农村道路建设,基础投资越充分,则当地农业生产条件越完善、农村市场物资流通越迅捷,农产品的最终销售才能及时完成,进而形成真正的“产值”。2000年到2008年巴中农业投资年总量维持在6亿元~7亿元之间,2009年全市农业投资同比大幅增加2.71亿元,增幅38.49%。2010年农业投资突破10亿元大关,达10.83亿元。2011年至2017年保持高位增长,2017年投资规模90.45亿元,是2000年的15.65倍。道路建设方面,巴中大交通“纪元”是2006年。2000年至2005年全市公路里程数稳定在4200公里。2006年公路里程数6316公里,同比增长49.38%。2008年突破10万公里,2017年达到17.21万公里,是2000年的4.15倍。(2)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集中反映了一地农业产业化、机械化程度,是衡量一地农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就越能满足金融机构的信贷发放条件。本文选择化肥使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作为二级指标来说明巴中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巴中农业化肥用量整体为平稳上升趋势,2000年全市用量10.82万吨,2017年达到16.93万吨,年增速6.5%。2000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4.82万千瓦,2007年一举突破百万千瓦、达107.24万千瓦,2017年同比增长2.86%达到183.1万千瓦。(3)农业发展规模。农业发展规模既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结果,又是影响银行信贷供给的重要因素。农业发展规模越大,农业经营主体的集群效应就越明显,单个经营主体的区域经济实力就越突出,也就越能满足银行的信贷条件。我们选择农业总产值衡量农业发展规模。2000年巴中农业总产值为30亿元,从2006年开始农业总产值大幅增加,2013年在小幅下滑后继续攀升,2017年大幅走高至93.3亿元。(4)金融机构规模。金融机构发展水平和规模是影响农村信贷供给的重要条件。银行存款规模既是一家银行发展水平的体现,也是一家银行提供信贷的基础。2000年巴中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44.83亿元,从2001年至2017年的17年间,全市存款余额均保持高速增长,2008年存款余额达237.77亿元,增长37.04%,创历年最大增幅。2016年底全市存款余额突破千亿大关,达1145.8亿元,2017年增加至1247.67亿元,是2000年的27.83倍。2.计量分析。影响农村信贷供给的因素较多,主要包含以下四类:基础投资、农业现代水平、农业整体规模、金融机构发展水平。各一级因素下我们选择对应的二级变量,通过人行巴中中支、巴中历年统计公报我们收集了2000年至2017年各二级指标数据。通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线性拟合,各自变量与因变量均为线性正相关。对每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逐一进行线性回归,可以得出以下计量回归结果,计量回归解释:计量回归结果为各单一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计量,非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故各系数相对独立。从6个自变量回归结果看,在其他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农业投资每增加1亿元可增加7.08亿元涉农贷款余额;每新增1公里公路可增加26.7万元涉农贷款余额;农业生产增加1万吨化肥使用量可增加93.78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农业机械总动力每增加1万千瓦可增加3.56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农业产值每提高1亿元可增加6.6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当银行存款余额每增加1亿元可增加0.45亿元涉农贷款余额。

三、政策建议

为缓解农村融资矛盾,优化农村信贷供给,建议从以下四方面着力:1.加强基础投资。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农业投资效果在短期内较道路建设更为明显,每1亿元农业投资能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增加7.08亿元涉农贷款余额。为尽快提高农村信贷供给,发展地方经济,可优先安排资金用于农业投资;另一方面,道路建设支农效果虽缓慢,但它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应加快大交通建设,完善农村道路网,提高对外经济联通时效。2.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可进一步提高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加农村单一经营主体实力,提高农村信贷供给。另外,在以农业机械化为突破口时应多措并举,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等。3.提高农业产值。农业产值既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增加农村信贷供给的正向因素,且拉动系数较高。可见,提高农业产值可使其与农村信贷供给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农业产值提高促使农村信贷供给增加,农村信贷供给增加利于优化农村生产条件,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总产值。4.提高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一是要提高吸储能力,加快涉农贷款产品研发,进一步平衡农村信贷风险与收益,提高涉农信贷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二是要完善网点布局,增加农村信贷点,以农村金融服务站、助农贷款咨询点等方式为平台,提高农村信贷供需双方信息对称性。

参考文献:

[1]林毅夫,Feder,中国的农业信贷与农场绩效[J].比较经济学杂志,1989,(13).

[2]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2001,(1).

[3]何志雄.农村金融重组与深化———解决供给型金融抑制的有效途径[J].金融参考,2003,(10).

[4]王树娟,信息不对称与西部地区农户信贷供给[J].特区经济,2005.

作者:龚黎 单位: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