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

时间:2022-01-21 03:04:38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

1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1.1发展措施。1.1.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十三五”期间景东县加快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中低产农田地改造、川河治理及青龙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农村水源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小型水库、“五小”水利、病险水库加固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县乡公路、乡镇之间的连接路、通村公路的油路化和硬化率。1.1.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十三五”期间,景东县立足优势,实施“农业富民”战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集约、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培育特色优势农业。烤烟、蚕桑、甘蔗、核桃等产业稳定增长,依托“两山”及“一江两河”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特种养殖、渔牧产品加工,进一步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1.1.3 强化科技增粮措施。景东是云南省“粮食生产基地县”,为保证粮食安全,全县围绕“稳定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主产”的策略开展粮食生产。农业技术部门积极到各乡镇开展专题培训、咨询服务、现场指导等工作,通过农民培训、高产创建示范、作物间套种、地膜覆盖、良种推广、测土配方等技术的推广,提高粮食产量。1.1.4 开展农业试验示范。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不断地向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实用增产技术,“十二五”期间景东县农业局加大了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的力度。投资建设景东县现代农业示范园、高原特色农业综合示范园,完成香椿、刺五加、臭菜、刺苞菜、芦笋和商陆等养生蔬菜的示范种植;为促进水产养殖快速发展,引进试验示范河蟹、黄颡鱼、罗氏沼虾、八须鲶养殖,稻田养殖,乌鳢和大口鲶鱼养殖网箱,取得较好的试验示范效果。1.1.5 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为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使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取得实效,景东县全面推广升级版“孟连经验”,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科技人员深入乡镇开展专题培训、以会代训、咨询服务、现场指导、开展“科技活动周”和下发农业科技明白纸等方式积极主动地服务农户。1.1.6 做好冬农开发工作。为充分利用景东县优越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发挥光、热、水、土等资源优势,“十二五”期间,全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政策扶持、科技支撑、示范带动”的发展思路,积极做好冬季农业开发,冬玉米、冬大豆、冬马铃薯、冬早蔬菜、冬早瓜果等均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2发展成效。1.2.1 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全县已建设中型引水工程1件,小(一)型水库10件;小(二)型水库11件,“五小”水利工程5965件,有效灌溉面积1.33万hm2,水利化程度达44%,被授予“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全县建成高稳产农田地2.23万hm2,机耕面积1.69万hm2,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19116.42kW,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达44.5%,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1.2.2 提高了粮食安全水平。2017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463hm2,比2016年增116.33hm2,增长0.3%。粮食总产量达190488t,比2016年增加2488t,增长1.3%。景东县粮食生产实现“十年连增”,有力地促进了云南省“高原粮仓”的建设目标。1.2.3 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景东县茶叶、烤烟、蚕桑等优势骨干产业快速发展,咖啡、生物药业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畜牧、淡水养殖等产业也得到较好发展,粮经比例逐步趋于合理,被列为全国“东桑西移”重点基地县、“云南省蚕桑生产核心基地县”、“云南省茶叶生产重点县”、“云南省优质烤烟基地县”和重要的核桃基地县。1.2.4 培育了特色农业产业。经过努力,景东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优,培育了能发挥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冬季马铃薯种植,连续四年被列为农业部冬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县;2017年生态蔬菜种植面积达4102.4hm2,产量55641.2t;甘蔗种植面积3057.07hm2,产量224021.8t;烤烟面积6053.33hm2,产量12834.4t;茶园面积15968.87hm2,产量12707.1t;核桃面积39591.13hm2,泡核桃产量9748.9t;蚕桑面积3052.33hm2,蚕茧产量2892.2t;猪存栏446908头,出栏339943头;牛存栏107322头,出栏38497头。1.2.5 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1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23158万元,增长6.2%。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2017年,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775.59元,比2016年的8879.3元增加896.29元,增长10.09%。全年总收入5433862.83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069037.56元,经营收入3623531.97元,财产性收入45405.08元,转移性收入695888.23元。

2存在问题

2.1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近年来,景东县结合退耕还林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及中低产田(地)改造等工作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由于山区面积大、底子薄等原因,目前全县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高产稳产田(地)仅占48.3%,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42.1%,水利设施老化问题严重,田间排灌沟渠、道路等设施还不完备,道路硬化率仅30%,基础设施建设仍待加强。2.2农业投入严重不足。景东是部级贫困县,2017年,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4.73亿元,财政收入有限,无法形成对农业的较大投入。加之各级农业项目争取难,争取到的项目资金相对较少,对基础设施、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工作缺乏资金支持。2.3资源优势仍待彰显。景东县气候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还有无量山、哀牢山两个部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和生态优势,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景东发展有些产业并未很好地将景东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比较效益不高,资源优势有待彰显。2.4农产品加工发展缓慢。景东是全省粮食、烟叶、蚕桑、蔗糖、木材、核桃重点产区,是普洱茶主产区之一。但长期以来,农产品加工业滞后,大部分产业以出售原料为主。截至2017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仅21个,生产总值合计仅为79453万元,在企业实力、规模和对农户的带动影响等方面都有待提高。2.5现代经营主体培育不足。“十三五”期间,为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景东县广泛宣传、引导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截至2017年,全县3.33hm2以上种植业经营大户仅387个、畜禽养殖大户172个,水产大户仅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72家,但其中省级示范社仅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其中省级仅有4家,还没有部级龙头企业,现代经营主体在数目规模和影响力上都相当不足。2.6农产品品牌缺乏。景东是个农业大县,经过多年发展,畜牧、蚕桑、蔗糖、烤烟、茶叶、核桃等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农产品加工不足、产业规模不大等原因,知名农产品品牌严重不足,除了“郝思嘉”牌核桃乳等极少数品牌外,非常缺乏全省、全国知名的品牌,更缺乏与景东少数民族文化、与无量山、哀牢山生态文化与相结合的农产品品牌。

3建议

3.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面对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差,各乡镇地理条件差异,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大力实施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果园、茶园、蔬菜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防控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农业生产增产增效。3.2大力发展农业规模产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要着力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特色农业、规模产业,进一步扩大烤烟、蚕桑、甘蔗、生猪、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形成规模效益,提升经济总量。3.3发展生态农业、创新农业品牌。全县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进行农业产业规划,引进优良品种,不断推广农业科技,建设烤烟、蚕桑、甘蔗、生猪等现代化生产基地,创新经营管理机制,打造会昌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打通销售渠道,尽快把自己的品牌推上县外市场,形成品牌经济、绿色经济,实现品牌效益,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3.4加大农业扶持力度。要从景东县农村农业实际出发,认真对接好国家发展政策,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积极帮助群众提升劳动技能,指导群众科技创新,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方位推进各项扶贫政策,发展切实可行的农业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参考文献

[1]张龙杰.适应新常态推动大发展[J].甘肃农业,2015,(10):10-11.

作者:吴海翠 单位:景东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