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回升势头工作的对策综述

时间:2022-04-10 09:44:00

经济回升势头工作的对策综述

论文关键词:经济回升,势头强劲,结构调整,发展潜力

论文摘要:今年的良好开局,增强了全国人民彻底战胜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信心。实现今年宏观调控的目标,不在于经济增长速度有多快,关键是看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能不能迈出实质性步伐,也就是说,在结构调整上一定要取得进展,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年初,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讨班上,中央领导同志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今年在保增长方面的压力小一些,要集中精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只有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进展,才能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强大动力支持。

一、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

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达到了11.9%,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19.7%。这三个数据集中地表明了我国国民经济在今年一季度保持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回升向好的强劲势头,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良好局面。概括一季度经济运行,有以下四个特点:

1、内需对经济增长继续发挥主要的拉动作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9%,其中,汽车销售增长39.8%。说明在扩大内需的方针指引下,内需驱动型的经济增长不断得到强化。去年,我国在出口下降16%的情况下,依靠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投资,实现了8.7%的经济增长速度。国外的经济学家对此评论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实践标志着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从外需驱动型转变为内需驱动型,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转变。这个评价是合乎实际的。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内需驱动型的经济增长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符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因此,是非常可喜的。

2、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的局面开始出现变化。一季度投资的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回落了3.2个百分点,而消费的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加快了2.9个百分点。转变发展方式的第一个转变就是要调整需求结构,适当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在客观上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尽管一季度投资与消费比例出现良性变化的速度有待加快,但是,出现这样一种变化,说明经济运行沿着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有了可喜的进步。

3、出口增长由负转正,进出口趋于平衡。一季度的出口同比增长28.7%,扭转了去年大幅度下降的局面。进出口顺差14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79亿美元。进口增长了64.6%,出现了超常增长,说明我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发动机,其拉动能力不断增强。一季度,出口增长超过60%,这在世界经济增长史上也是很少有的。从中受益的国家很多。尽管我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不大,但增量在全球是最大的。去年,我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超过50%以上,超过美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复苏的第一引擎。

4、货币供应量的增速下降有利于改变通胀预期。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2.5%,比上年末回落5.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29.9%,回落了2.4百分点,说明去年上半年贷款超常增长的局面已经得到控制,这有利于把目前低通胀的状况继续保持下去,有利于保持经济的稳定。我国M2、M1的增长速度分别为22%和29%,这仍然处于适度宽松的政策区间。增长速度虽然比较快,但比去年超常的增长速度略有下降,这是符合宏观调控目标的。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仍极为复杂,经济快速增长较大程度上还是政策刺激的结果,也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原因,经济回升向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一)通胀压力有增无减,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增大,宏观经济存在局部和结构性过热风险

尽管今年通胀失控的可能性很小,但未来可能影响物价上升的因素仍很多,通胀预期仍有强化的可能: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高,输入性通胀可能性加大;西南地区旱情及去冬今春的异常降雪可能会影响今年粮食收成,从而造成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去年的低基数会使今年的价格水平呈现统计性上涨;市场流动性过剩难以快速解决等。总之,从当前形势看,实现3%左右的通胀控制目标难度较大。

(二)部分城市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问题比较突出

住房具有消费品和投资品双重属性。作为消费品来说,国际通行的房价收入比是衡量房地产泡沫的主要指标。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发达国家的房价收入比一般在1.8~5.5倍之间,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我国目前全国房价收入比已超过15倍,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房价收入比则超过50倍以上。作为投资品而言,房价与房租比是公认的衡量房地产投资价值的主要指标。

(三)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持续攀升

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主要表现为: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不但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也偏低;分配关系不合理,再分配中对收入的调节不力,城乡、行业、地区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过高;分配行为不规范,分配秩序比较混乱;第三次分配中慈善捐助数量太少。

(四)以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代表的地方财政风险加大

目前,我国财税体制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财权跟事权还不够匹配,地方的财政收入增长比较慢。一些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倾向明显;一些地方政府借助融资平台大量融资。据估算,目前我国地方融资平台负债已经高达6万亿元,其中有80%是通过银行信贷获得的资金。

(五)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压力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最大外部不确定因素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欧美各国普遍产能过剩,失业率居高不下,短期内过度消费的模式受到一定打击。同时,世界经济仍是在政策刺激下的恢复性增长,复苏的可持续性还需要继续观察,尚存许多不确定性因素。2009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剧,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再度高涨。

三、做好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建议

今年的良好开局,增强了全国人民彻底战胜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信心。实现今年宏观调控的目标,不在于经济增长速度有多快,关键是看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能不能迈出实质性步伐,也就是说,在结构调整上一定要取得进展,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年初,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讨班上,中央领导同志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今年在保增长方面的压力小一些,要集中精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只有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进展,才能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强大动力支持。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化解潜在系统性风险

1.管理通胀预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慎言退出。两大政策现在退出的条件还不具备,主要是因为现在的经济增长还是依靠财政性的投资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拉动,民间的投资增长速度还不是很活跃。只有当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生性的机制来发挥作用,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后,才适宜考虑退出问题。应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通过不断改进调控,将近期调控措施与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既着眼于近期经济增长,又着眼于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推动作用。

2、积极采取综合性手段逐步解决房地产领域的问题。坚决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增加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积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投资者的投资心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与完善;大幅度提高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抑制投机性购房。

3、提高转移支付比例,暂时代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缓解土地财政缺位后地方财政困难。必须加强规范和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限额管理和预警机制,密切监控投融资平台债务情况,强化对地方外债指标监测和风险管理,增强制度约束,通过加强监管避免将来出现偿债的困难,避免成为制造金融风险的源头。加快改革,调整中央和地方财税关系,建立稳定的地方政府税源,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提供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减少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和融资平台的依赖。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第一个转变是调整需求结构,通过需求结构的调整,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样可达到拉动今后10年到20年的经济增长的效果;第二个转变是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解决就业的问题,增加居民收入,把富裕劳动力吸纳到第三产业上来;第三个转变,是把经济增长由过度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转变到主要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上来。实现了这三个转变,就能够使我国经济真正走上平稳较快的发展道路。

1、调整需求结构应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由投资和出口需求为主转变为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率,提高居民消费率;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释放民间经济活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努力保持出口产品占世界市场的总体份额。今年要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鼓励民间投资,强化内生型增长机制的作用,要创造条件,使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宽松货币政策逐步退出。财政政策的运用,应重在鼓励居民消费、鼓励民间投资、鼓励第三产业发展和引导贷款结构优化等方面发挥作用。去年以来实施的扩大内需特别是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应继续坚持下去,并根据新的情况,采取新的政策措施。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继续防止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投资的过快增长,加快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发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去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方面有点弱化了,我国粗钢产量一举达到5.6亿吨,钢材产量达到6.9亿吨,水泥的产量达到16亿吨,几乎都占到全世界总产量的50%左右,二氧化碳排放的压力越来越大,污染也都留在国内了。今后,要进一步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发展,努力推进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深入推进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改革

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系统设计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并配套实施。尽快研究拟定收入分配整体改革方案,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两个比重,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过大这一重点问题。加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促进共同富裕。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水平的引导作用。确定国有企业管理者与职工工资的合理比例。加快垄断行业改革,保障所有者权益,实行工资总额控制制度。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2、进一步理顺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要按照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一是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调整和规范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建立起透明和稳定的收入分配安排,特别是要加强和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并使之稳定和规范化。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结合实际适当扩大政府间收入划分的覆盖面,保证各级政府有行使职责的财力。适当调整共享税分成比例,合理确定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兼顾中央政府宏观调控需要以及现阶段地方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组织收入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中央与地方规范化的转移支付体系,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逐步放松价格管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总体思路应以形成和完善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为目标,以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为导向,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和综合利用为核心,以水、电、油、气、煤和土地等重要资源的价格改革为重点,以强化外部效益的内部化为手段,以兼顾公平和社会稳定为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努力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创造有利的体制政策环境,加快推进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深化资源财税制度改革,打破资源性行业垄断经营,进一步明晰并完善资源领域的产权关系,建立完善资源储备制度。

4、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改革,特别是垄断性行业改革。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应按“四化”方略推进:一是运营环境商业化,二是市场竞争公平化,三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四是政府监管科学化。应尽快打破垄断而不是回归旧体制,让利于民而不是与民争利,放松管制而不是强化干预,尽快开放民间资本,尽早尽快地释放民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