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概论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4 17:06:26

经济思想概论

经济思想概论范文篇1

一、辩证详实地记述了我国经济法制建设以及经济法学建设的历程

历史的记述,离不开著作的记载和描述。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经济腾飞的翅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为核心”、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目标被确立,中国经济、社会体制全面重新确立、改革。尤其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经济法制建设的具体规划,使得依法治国的思潮具体贯彻到经济领域,党中央提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让经济社会中的各类活动、行为在固定的法律形式下运行。依法治国成为经济社会领域国家管理的准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具体内涵的形式表现。在“建立和完备经济法规体系”的目标下,国家立法部门加快立法,司法部门加强对经济类案件的审查工作,在《经济法概论》第二,三版中一一都有记述。随着中国“九五”计划推出建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第四版的《经济法概论》详实反映了应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需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升级以及加入WTO的步伐不断拓展,《经济法概论》的第五版阐述了“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重点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在经济法和法学领域的需求。

二、结合实际需求,开启经济法的新理念、新视角和新体系

从《经济法概论》出版开始,作者提出并坚持“把经济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经济法是调整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而不是所有经济关系”的新理念,新视角。作为对经济生活的总结概括,《经济法概论》在党和国家重大经济决策的问题上有着准确地反映。它是经济法区别于民法、行政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部门的根本点”的新理念。在经济法体系构建上,《经济法概论》总结归纳了四个部分即:市场经济规制法、宏观调控法、资源分配与保护法、经济矛盾中冲突的法律解决机制是作为解决社会主义市场问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必然选择。作者理论完整、注重结合实际应用、反映经济现实、并具有一定超前性。

三、著书注重大众理解、图文并茂,深入浅出

经济思想概论范文篇2

关键词:思想课程教学改革

按教育部关于“两课”教改的精神,我校于1999年秋季开设思想概论课程。为使其很好地与原中国革命史课程衔接,我们在教学内容及教师角色转换上做了大量工作。

一、深刻认识教改的必要性,自觉、主动地适应角色转换

课程由中国革命史改为思想概论,既有教材、教学体系的不适应,又有教师角色转换上的不适应。为克服这些不适应,只有对教育部这一改革的必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实现角色的转换,由不适应到适应。

(一)开设思想概论课程是对中国革命史教学内容的根本性变革

当代大学生通过中学阶段比较系统的历史课程学习,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变有了大体的了解。原中国革命史课程虽然与中学教学侧重点不同、层次不同,但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反复,且理论系统性不强,给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许多不便。我们在1994年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形成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全面实施专题化教学方案”的专题化教学新体系,增加了中国革命史教学的针对性、启发性、说服力和战斗力。此项教改曾获得原冶金部教改三等奖,受到历届学生的好评。但是,由于中国革命史教学内容框架的限制,一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与中学教学内容的反复问题,二则不能充分发挥该课程的理论功能。学生对中国革命史尤其是思想理论仍缺乏深刻的认识,对马列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不甚了解,更不能很好地应用这些立场、观点、方法独立地解决问题,限制了“两课”教育的政治功效。思想概论课从目标、内容及结构上与中学的中国近现代史区分开来,系统地讲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以及思想的精髓,能培养学生应用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真正做到“小学讲故事,中学讲史实,大学讲理论”的思想教育模式。

(二)开设思想概论课是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是现实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自邓小平理论课程开设以来,高校理论课的教学理论体系已经发生变化,如不开设思想概论课,从理论体系上看,缺乏理论的延续性、系统性,也无法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的协调统一及渊源衔接关系,使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处于断线状态。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在当代政治生活中“坚持邓小平理论,便是坚持了马列主义、思想。”什么是思想,如何理解十五大的报告,如何坚定不移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当代大学生对思想知之甚少,甚至由于阅读书籍的偏颇性,大学生中还存在着对以及思想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才能很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坚持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三)开设忍想概论课是素质教育的必备内容

总书记提出,素质教育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教育,一个是科学文化教育。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国际实力、民族凝聚力)的角度去理解。在知识经济时代,增加经济实力,国际实力需要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需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以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缺乏这些内容的教育,但由于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滞后等原因,学生在通过小学、中学的教育之后,普遍存在着对自我思想政治教育忽视的状况,说明当代一些大学生并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没有牢固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概论课代替中国革命史课正是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思想的产生是等老一辈革命家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这本身就体现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学生在沿着思想理论形成的学习过程中能深刻地感悟到这一点,同时思想的精髓便是贯穿思想主要内容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无疑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武器,加上有关方法论等方面通俗易懂的阐述,必将对学生掌握理论,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从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提高辨别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把握素质教育的灵魂。

二、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思想概论和中国革命史相比,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没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很难在教学中“深人浅出”。在我校从事中国革命史教学的教师中,有来自历史系毕业的教师,由于学科的限制,很难脱离历史思维的模式;在加上中国革命史教学为了避免与中学教学的反复,引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偏重历史知识的阐述,忽略理论分析。此外,由于青年教师本身缺乏理论功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缺乏学习理论的动力,不乐于理论钻研,存在理论修养不足的状况。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通读体现思想主要内容的代表作

要求教师认真阅读《选集》、《邓小平文集》,以及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原著。讲述中国革命史课程虽然涉及思想的主要内容,但毕竟不系统,理解也比较肤浅,通过对思想代表作的阅读、钻研,熟练地掌握思想主要内容,从而把握思想理论发展的逻辑性,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

(二)认真研读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和邓小平理论的有关论述

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要上好思想概论课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这不仅需要透彻地理解思想的主要内容,更需要从一脉相承的角度去把握思想的理论来源及思想的新发展。只有在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才能更好地把握思想的承前启后性,才能在教学中讲透三者是一脉相承的,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认真研究党的有关历史文件

包括自党建立以来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决议案,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在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等。

(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

思想概论课教研室青年教师较多,由于青年教师理论水平的薄弱以及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的不足,需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老教师历经“”、改革开放时期,由时代到邓小平时代,经历丰富,理论功底较深,科研教学能力较强。只有发挥集体的

力量,才能在短期内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认识,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理论分析、探讨,优化教学思路,从而保证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适应教学内容的变化,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理论联系实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大学生一方面对政治理论课兴趣不浓,另一方面从内心深处渴望理论的指导。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社会问题的产生使喜欢思考的大学生充满疑惑,渴望寻找令人信服的答案,却苦于不得方法。因而抓住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他们思想中的难点、热点,理论联系实际,能用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困扰他们的思想问题,必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理论的动力,有动力才能引导学生对理论的深人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很多,最直接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谈到教学方法时曾指出:在教学方法上“教员要依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教员不依据学生要求学什么东西,全凭自己教,这个法是不行的。教员也要跟学生学,不能光教学生。现在我看要有一个制度,叫做三七开。就是教员先向学生学七分,了解学生的历史、个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学生。”在这里提出要用大量的精力去了解学生,其中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政治理论课不是行政命令,而是说服教育,更需要有的放矢,合情合理。为此,我们在教学前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思想中的热点、难点,并把具有代表性的想法归纳出来,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功能。由于课堂内容的讲授能涉及学生关心的热点,自然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理论逻辑结构为经,史实为纬,精心组织教学

理论来自于实践。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思想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思想得以中国化的土壤。这决定了思想概论课与中国革命史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思想概论偏重理论,中国革命史偏重史实,如何处理两者关系,为了真实反映思想的实践性,我们认为应以理论内容本身的要求为主,史实为辅。如讲授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的基本原理、活的灵魂,都要以理论发展的逻辑结构为经,以若干史实为纬,既突出理论结构的逻辑性,又突出思想理论的实践性,但要注意史实材料的引用是为了服从理论的讲述而不能冲淡理论的主题。

(三)突出理论的一脉相承性,注重与邓小平理论课的街接

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对思想的继承、发展,思想、邓小平理论同源于马列主义。这是“两课”体系设置的一条主线,也是思想概论课应该突出的内容口.如何突出,必须在有关章节中阐明他的一脉相承,如讲统一战线,既要讲马列主义的有关论述,又要讲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如何发展这一理论。为此,我们在备课中特别注意马列主义的有关论述以及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不同点,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对思想的新发展。这样做一则体现两个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二则为邓小平理论课的开设打好基础。公务员之家:

(四)认真组织学生学原著,精心组织课堂讨论

经济思想概论范文篇3

论文摘要:在高校开设思想概论课程是理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适应这项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应在提高认识、转换角色,学习原著、提高理论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

按教育部关于“两课”教改的精神,我校于1999年秋季开设思想概论课程。为使其很好地与原中国革命史课程衔接,我们在教学内容及教师角色转换上做了大量工作。

一、深刻认识教改的必要性,自觉、主动地适应角色转换

课程由中国革命史改为思想概论,既有教材、教学体系的不适应,又有教师角色转换上的不适应。为克服这些不适应,只有对教育部这一改革的必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实现角色的转换,由不适应到适应。

(一)开设思想概论课程是对中国革命史教学内容的根本性变革

当代大学生通过中学阶段比较系统的历史课程学习,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变有了大体的了解。原中国革命史课程虽然与中学教学侧重点不同、层次不同,但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重复,且理论系统性不强,给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许多不便。我们在1994年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形成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全面实施专题化教学方案”的专题化教学新体系,增加了中国革命史教学的针对性、启发性、说服力和战斗力。此项教改曾获得原冶金部教改三等奖,受到历届学生的好评。但是,由于中国革命史教学内容框架的限制,一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与中学教学内容的重复问题,二则不能充分发挥该课程的理论功能。学生对中国革命史尤其是思想理论仍缺乏深刻的认识,对马列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不甚了解,更不能很好地应用这些立场、观点、方法独立地解决问题,限制了“两课”教育的政治功效。思想概论课从目标、内容及结构上与中学的中国近现代史区分开来,系统地讲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以及思想的精髓,能培养学生应用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真正做到“小学讲故事,中学讲史实,大学讲理论”的思想教育模式。

(二)开设思想概论课是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是现实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自邓小平理论课程开设以来,高校理论课的教学理论体系已经发生变化,如不开设思想概论课,从理论体系上看,缺乏理论的延续性、系统性,也无法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的协调统一及渊源衔接关系,使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处于断线状态。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在当代政治生活中“坚持邓小平理论,便是坚持了马列主义、思想。”什么是思想,如何理解十五大的报告,如何坚定不移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当代大学生对思想知之甚少,甚至由于阅读书籍的偏颇性,大学生中还存在着对以及思想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才能很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坚持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三)开设忍想概论课是素质教育的必备内容

总书记提出,素质教育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教育,一个是科学文化教育。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国际实力、民族凝聚力)的角度去理解。在知识经济时代,增加经济实力,国际实力需要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需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以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缺乏这些内容的教育,但由于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滞后等原因,学生在通过小学、中学的教育之后,普遍存在着对自我思想政治教育忽视的状况,说明当代一些大学生并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没有牢固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概论课代替中国革命史课正是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思想的产生是等老一辈革命家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这本身就体现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学生在沿着思想理论形成的学习过程中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同时思想的精髓便是贯穿思想主要内容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无疑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武器,加上有关方法论等方面通俗易懂的阐述,必将对学生掌握理论,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从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提高辨别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把握素质教育的灵魂。

二、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思想概论和中国革命史相比,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没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很难在教学中“深人浅出”。在我校从事中国革命史教学的教师中,有来自历史系毕业的教师,由于学科的限制,很难脱离历史思维的模式;在加上中国革命史教学为了避免与中学教学的重复,引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偏重历史知识的阐述,忽略理论分析。此外,由于青年教师本身缺乏理论功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缺乏学习理论的动力,不乐于理论钻研,存在理论修养不足的状况。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通读体现思想主要内容的代表作

要求教师认真阅读《选集》、《邓小平文集》,以及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原著。讲述中国革命史课程虽然涉及思想的主要内容,但毕竟不系统,理解也比较肤浅,通过对思想代表作的阅读、钻研,熟练地掌握思想主要内容,从而把握思想理论发展的逻辑性,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

(二)认真研读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和邓小平理论的有关论述

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要上好思想概论课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这不仅需要透彻地理解思想的主要内容,更需要从一脉相承的角度去把握思想的理论来源及思想的新发展。只有在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才能更好地把握思想的承前启后性,才能在教学中讲透三者是一脉相承的,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认真研究党的有关历史文件

包括自党建立以来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决议案,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在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等。

(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

思想概论课教研室青年教师较多,由于青年教师理论水平的薄弱以及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的不足,需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老教师历经“”、改革开放时期,由时代到邓小平时代,经历丰富,理论功底较深,科研教学能力较强。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在短期内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认识,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理论分析、探讨,优化教学思路,从而保证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适应教学内容的变化,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理论联系实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大学生一方面对政治理论课兴趣不浓,另一方面从内心深处渴望理论的指导。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社会问题的产生使喜欢思考的大学生充满疑惑,渴望寻找令人信服的答案,却苦于不得方法。因而抓住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他们思想中的难点、热点,理论联系实际,能用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困扰他们的思想问题,必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理论的动力,有动力才能引导学生对理论的深人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很多,最直接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谈到教学方法时曾指出:在教学方法上“教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教员不根据学生要求学什么东西,全凭自己教,这个法是不行的。教员也要跟学生学,不能光教学生。现在我看要有一个制度,叫做三七开。就是教员先向学生学七分,了解学生的历史、个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学生。”在这里提出要用大量的精力去了解学生,其中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政治理论课不是行政命令,而是说服教育,更需要有的放矢,合情合理。为此,我们在教学前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思想中的热点、难点,并把具有代表性的想法归纳出来,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功能。由于课堂内容的讲授能涉及学生关心的热点,自然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理论逻辑结构为经,史实为纬,精心组织教学

理论来自于实践。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思想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思想得以中国化的土壤。这决定了思想概论课与中国革命史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思想概论偏重理论,中国革命史偏重史实,如何处理两者关系,为了真实反映思想的实践性,我们认为应以理论内容本身的要求为主,史实为辅。如讲授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的基本原理、活的灵魂,都要以理论发展的逻辑结构为经,以若干史实为纬,既突出理论结构的逻辑性,又突出思想理论的实践性,但要注意史实材料的引用是为了服从理论的讲述而不能冲淡理论的主题。

(三)突出理论的一脉相承性,注重与邓小平理论课的街接

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对思想的继承、发展,思想、邓小平理论同源于马列主义。这是“两课”体系设置的一条主线,也是思想概论课应该突出的内容口.如何突出,必须在有关章节中阐明它的一脉相承,如讲统一战线,既要讲马列主义的有关论述,又要讲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如何发展这一理论。为此,我们在备课中特别注意马列主义的有关论述以及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不同点,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对思想的新发展。这样做一则体现两个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二则为邓小平理论课的开设打好基础。

(四)认真组织学生学原著,精心组织课堂讨论

经济思想概论范文篇4

“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核心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阵地,教授大学生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帮助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授这门课的一大难题和挑战。、教育部在2005年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自2005年起,各高职院校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对“概论”课教学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教学方法,但效果不佳。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在如何提高“概论”课的教学质量上进行一些必要的探索。

二、高职“概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1.教材内容缺乏高职教育特性

目前全国各大高校的“概论”课均采用由教委统一编写的高等教育版的教材。教材主要介绍了思想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各理论体系、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作者简介:卢剑锋(1987—),男,广东陆丰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系,逻辑严密,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外交以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建设问题等方方面面,理论性较强。就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概论”课因其理论性过强,缺乏高职教育特性,让学生有些“知难”,没有意识到该课程对自身的长远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这种状况的存在,必然导致学生缺乏持久的动力来完成“概论”课的学习任务[1]。

2.教学模式缺乏高职教育特性

目前高职院校“概论”的教学模式仍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课堂气氛较沉闷,教学无法取得学生的认同,这会制约“概论”课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思想教育的功能难以发挥。现在虽在教学方法上探索良多,特别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概论”课堂不再那么枯燥,但如果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难以保证学生从多媒体展示中获取知识,学生会认为政治课就是看图、看视频。

3.校外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科技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的大背景下,处于社会转型的当下中国,社会阶层利益结构发生变化,西方社会思潮涌入,在这自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成长在这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意识活跃,自主意识强,但对外界存在的错误价值观念缺乏正确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当其理想信念受到冲击时,无所适从,理想与现实错位,内心充满矛盾。于是,他们对“概论”课等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认为这类课程就是思想的灌输,对其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毫无意义。

4.授课教师现状分析

教师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理想信念、待遇、工作环境等,都会对教师本身能否很好地执行“概论”课教学计划,用心备课安排教学,把教学内容准确传授给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对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重视力度仍存在不足。正因为不受重视,专业的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落差较大,自信心不足,出现职业倦怠现象。而且,现在的政治理论的授课形式主要以合班形式为主,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提高高职“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

1.建设高职教育“概论”课程体系

(1)准确解读教材内容。准确解读教材内容是教师授课、传递教材核心思想内容的基本技能,也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求,是课程思想得以贯彻的思想根据。当前高职院校的“概论”教材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理论性强,就基础较薄弱、认知理解能力有限的高职学生而言,确实有些“勉为其难”了。这就要求教师准确解读教材内容,并将其传达给学生。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对教材进行精确解读,并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以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阅历等因素的差异性又会使教师对“概论”教材的核心思想内容的解读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因此,教师必须时刻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深刻理解“概论”课的核心思想内容,在此基础上,加强其他教育思想的学习,结合其他科学教育思想优势和特点准确教授“概论”课,丰富“概论”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正、反两方面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学生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论分析这些热点问题,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教材的核心内容,提高对当下热点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2]。(2)融入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3]。企业的文化也是所处时代企业管理、组织管理新思想、科技发展和人文精神的集中反映,具有育人的功能。当前,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并在校企合作中,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又传授了企业文化,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

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概论”的教学质量

(1)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且在多元文化、个性张扬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教师讲解的内容有些生硬,甚至空洞,在现实面前缺乏应有的“说服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变革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会运用多元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历史实例和当前社会现实的实例,并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实际,把“概论”课核心内容准确讲授给学生。考核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而言,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往往引导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传统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以考卷成绩论“英雄”,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概论”,平时不参加社会实践,期末临阵磨枪,结果便出现“学前学后一个样”的现象,这与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是相悖的,因此,必须变革考核方式,变单一为多元,使“概论”课的教学任务得以实现,学生也从中获益良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2)深入学生学习生活。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概论”课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思想问题都源于现实生活,这些偏见和误解都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大学生缺乏认知社会应有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使然。要厘清大学生的这些认知偏见和误解,就必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收获第一手资料,以增强“概论”课教育的效果和针对性。授课教师可以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深入调查学生生活和学习情况,在坚持“概论”课正面教育的大原则下,运用课程理论对收获的资料进行分析,探究课程理论和学生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解读,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性。

3.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重视和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必须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基于社会主义事业、党的教育事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和育人理念的战略高度,以组织建设为平台、以选聘配备为基础、以培养培训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实现教学状况明显改善为目标,全面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4]。把好选人关,注重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重视提高其地位和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2)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目前高职院校的“概论”课大都以合班进行授课,这也是各高职院校的无奈之举,专业班数众多,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数量不能满足需求,但按班上课必将加大办学成本。合班上课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来说,更多的是压力,工作量大,如处置不当,大班上课的弊端将更突显出来;人数众多,课堂因难以管理,师生互动较少,考核无法做到全覆盖;等等。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高职校院须在解决节约办学成本和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做出选择。赖思明等人在对大班教学和中班教学比较研究中得出结论,中班教学比大班教学更有利于组织互动式的教学,提高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5]。除此之外,在授课人数上应有一定的限制。笔者通过向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取经,把授课人数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组8到10人,一个授课单位控制在10个小组以内,向各小组分派不同的学习任务,小组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经过多次的教学实践,课堂秩序较好,教学任务能较好地完成。

总之,提高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须从多方面着手,协调各部门并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助力推动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真正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贾龙飞,邓伟.提升高职《概论》课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59-60.

[2]林锦莲,徐丽.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33-34+39.

[3]陈春花,杨忠,曹洲涛.组织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徐维凡.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9(1):4-8.

经济思想概论范文篇5

论文摘要:在高校开设思想概论课程是理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适应这项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应在提高认识、转换角色,学习原著、提高理论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

按教育部关于“两课”教改的精神,我校于1999年秋季开设思想概论课程。为使其很好地与原中国革命史课程衔接,我们在教学内容及教师角色转换上做了大量工作。

一、深刻认识教改的必要性,自觉、主动地适应角色转换

课程由中国革命史改为思想概论,既有教材、教学体系的不适应,又有教师角色转换上的不适应。为克服这些不适应,只有对教育部这一改革的必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实现角色的转换,由不适应到适应。

(一)开设思想概论课程是对中国革命史教学内容的根本性变革

当代大学生通过中学阶段比较系统的历史课程学习,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变有了大体的了解。原中国革命史课程虽然与中学教学侧重点不同、层次不同,但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重复,且理论系统性不强,给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许多不便。我们在1994年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形成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全面实施专题化教学方案”的专题化教学新体系,增加了中国革命史教学的针对性、启发性、说服力和战斗力。此项教改曾获得原冶金部教改三等奖,受到历届学生的好评。但是,由于中国革命史教学内容框架的限制,一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与中学教学内容的重复问题,二则不能充分发挥该课程的理论功能。学生对中国革命史尤其是思想理论仍缺乏深刻的认识,对马列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不甚了解,更不能很好地应用这些立场、观点、方法独立地解决问题,限制了“两课”教育的政治功效。思想概论课从目标、内容及结构上与中学的中国近现代史区分开来,系统地讲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以及思想的精髓,能培养学生应用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真正做到“小学讲故事,中学讲史实,大学讲理论”的思想教育模式。

(二)开设思想概论课是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是现实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自邓小平理论课程开设以来,高校理论课的教学理论体系已经发生变化,如不开设思想概论课,从理论体系上看,缺乏理论的延续性、系统性,也无法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的协调统一及渊源衔接关系,使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处于断线状态。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在当代政治生活中“坚持邓小平理论,便是坚持了马列主义、思想。”什么是思想,如何理解十五大的报告,如何坚定不移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当代大学生对思想知之甚少,甚至由于阅读书籍的偏颇性,大学生中还存在着对以及思想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才能很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坚持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三)开设忍想概论课是素质教育的必备内容

总书记提出,素质教育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教育,一个是科学文化教育。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国际实力、民族凝聚力)的角度去理解。在知识经济时代,增加经济实力,国际实力需要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需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以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缺乏这些内容的教育,但由于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滞后等原因,学生在通过小学、中学的教育之后,普遍存在着对自我思想政治教育忽视的状况,说明当代一些大学生并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没有牢固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概论课代替中国革命史课正是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思想的产生是等老一辈革命家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这本身就体现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学生在沿着思想理论形成的学习过程中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同时思想的精髓便是贯穿思想主要内容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无疑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武器,加上有关方法论等方面通俗易懂的阐述,必将对学生掌握理论,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从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提高辨别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把握素质教育的灵魂。

二、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思想概论和中国革命史相比,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没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很难在教学中“深人浅出”。在我校从事中国革命史教学的教师中,有来自历史系毕业的教师,由于学科的限制,很难脱离历史思维的模式;在加上中国革命史教学为了避免与中学教学的重复,引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偏重历史知识的阐述,忽略理论分析。此外,由于青年教师本身缺乏理论功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缺乏学习理论的动力,不乐于理论钻研,存在理论修养不足的状况。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通读体现思想主要内容的代表作

要求教师认真阅读《选集》、《邓小平文集》,以及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原著。讲述中国革命史课程虽然涉及思想的主要内容,但毕竟不系统,理解也比较肤浅,通过对思想代表作的阅读、钻研,熟练地掌握思想主要内容,从而把握思想理论发展的逻辑性,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

(二)认真研读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和邓小平理论的有关论述

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要上好思想概论课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这不仅需要透彻地理解思想的主要内容,更需要从一脉相承的角度去把握思想的理论来源及思想的新发展。只有在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才能更好地把握思想的承前启后性,才能在教学中讲透三者是一脉相承的,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认真研究党的有关历史文件

包括自党建立以来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决议案,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在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等。

(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

思想概论课教研室青年教师较多,由于青年教师理论水平的薄弱以及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的不足,需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老教师历经“”、改革开放时期,由时代到邓小平时代,经历丰富,理论功底较深,科研教学能力较强。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在短期内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认识,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理论分析、探讨,优化教学思路,从而保证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适应教学内容的变化,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理论联系实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大学生一方面对政治理论课兴趣不浓,另一方面从内心深处渴望理论的指导。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社会问题的产生使喜欢思考的大学生充满疑惑,渴望寻找令人信服的答案,却苦于不得方法。因而抓住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他们思想中的难点、热点,理论联系实际,能用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困扰他们的思想问题,必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理论的动力,有动力才能引导学生对理论的深人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很多,最直接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谈到教学方法时曾指出:在教学方法上“教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教员不根据学生要求学什么东西,全凭自己教,这个法是不行的。教员也要跟学生学,不能光教学生。现在我看要有一个制度,叫做三七开。就是教员先向学生学七分,了解学生的历史、个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学生。”在这里提出要用大量的精力去了解学生,其中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政治理论课不是行政命令,而是说服教育,更需要有的放矢,合情合理。为此,我们在教学前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思想中的热点、难点,并把具有代表性的想法归纳出来,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功能。由于课堂内容的讲授能涉及学生关心的热点,自然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理论逻辑结构为经,史实为纬,精心组织教学

理论来自于实践。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思想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思想得以中国化的土壤。这决定了思想概论课与中国革命史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思想概论偏重理论,中国革命史偏重史实,如何处理两者关系,为了真实反映思想的实践性,我们认为应以理论内容本身的要求为主,史实为辅。如讲授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的基本原理、活的灵魂,都要以理论发展的逻辑结构为经,以若干史实为纬,既突出理论结构的逻辑性,又突出思想理论的实践性,但要注意史实材料的引用是为了服从理论的讲述而不能冲淡理论的主题。

(三)突出理论的一脉相承性,注重与邓小平理论课的街接

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对思想的继承、发展,思想、邓小平理论同源于马列主义。这是“两课”体系设置的一条主线,也是思想概论课应该突出的内容口.如何突出,必须在有关章节中阐明它的一脉相承,如讲统一战线,既要讲马列主义的有关论述,又要讲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如何发展这一理论。为此,我们在备课中特别注意马列主义的有关论述以及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不同点,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对思想的新发展。这样做一则体现两个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二则为邓小平理论课的开设打好基础。

(四)认真组织学生学原著,精心组织课堂讨论

经济思想概论范文篇6

关键词:思想课程教学改革

按教育部关于“两课”教改的精神,我校于1999年秋季开设思想概论课程。为使其很好地与原中国革命史课程衔接,我们在教学内容及教师角色转换上做了大量工作。

一、深刻认识教改的必要性,自觉、主动地适应角色转换

课程由中国革命史改为思想概论,既有教材、教学体系的不适应,又有教师角色转换上的不适应。为克服这些不适应,只有对教育部这一改革的必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实现角色的转换,由不适应到适应。

(一)开设思想概论课程是对中国革命史教学内容的根本性变革

当代大学生通过中学阶段比较系统的历史课程学习,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变有了大体的了解。原中国革命史课程虽然与中学教学侧重点不同、层次不同,但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重复,且理论系统性不强,给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许多不便。我们在1994年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形成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全面实施专题化教学方案”的专题化教学新体系,增加了中国革命史教学的针对性、启发性、说服力和战斗力。此项教改曾获得原冶金部教改三等奖,受到历届学生的好评。但是,由于中国革命史教学内容框架的限制,一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与中学教学内容的重复问题,二则不能充分发挥该课程的理论功能。学生对中国革命史尤其是思想理论仍缺乏深刻的认识,对马列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不甚了解,更不能很好地应用这些立场、观点、方法独立地解决问题,限制了“两课”教育的政治功效。思想概论课从目标、内容及结构上与中学的中国近现代史区分开来,系统地讲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以及思想的精髓,能培养学生应用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真正做到“小学讲故事,中学讲史实,大学讲理论”的思想教育模式。

(二)开设思想概论课是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是现实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自邓小平理论课程开设以来,高校理论课的教学理论体系已经发生变化,如不开设思想概论课,从理论体系上看,缺乏理论的延续性、系统性,也无法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的协调统一及渊源衔接关系,使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处于断线状态。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在当代政治生活中“坚持邓小平理论,便是坚持了马列主义、思想。”什么是思想,如何理解十五大的报告,如何坚定不移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当代大学生对思想知之甚少,甚至由于阅读书籍的偏颇性,大学生中还存在着对以及思想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才能很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坚持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三)开设忍想概论课是素质教育的必备内容

总书记提出,素质教育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教育,一个是科学文化教育。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国际实力、民族凝聚力)的角度去理解。在知识经济时代,增加经济实力,国际实力需要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需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以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缺乏这些内容的教育,但由于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滞后等原因,学生在通过小学、中学的教育之后,普遍存在着对自我思想政治教育忽视的状况,说明当代一些大学生并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没有牢固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概论课代替中国革命史课正是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思想的产生是等老一辈革命家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这本身就体现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学生在沿着思想理论形成的学习过程中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同时思想的精髓便是贯穿思想主要内容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无疑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武器,加上有关方法论等方面通俗易懂的阐述,必将对学生掌握理论,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从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提高辨别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把握素质教育的灵魂。

二、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思想概论和中国革命史相比,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没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很难在教学中“深人浅出”。在我校从事中国革命史教学的教师中,有来自历史系毕业的教师,由于学科的限制,很难脱离历史思维的模式;在加上中国革命史教学为了避免与中学教学的重复,引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偏重历史知识的阐述,忽略理论分析。此外,由于青年教师本身缺乏理论功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缺乏学习理论的动力,不乐于理论钻研,存在理论修养不足的状况。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通读体现思想主要内容的代表作

要求教师认真阅读《选集》、《邓小平文集》,以及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原著。讲述中国革命史课程虽然涉及思想的主要内容,但毕竟不系统,理解也比较肤浅,通过对思想代表作的阅读、钻研,熟练地掌握思想主要内容,从而把握思想理论发展的逻辑性,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

(二)认真研读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和邓小平理论的有关论述

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要上好思想概论课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这不仅需要透彻地理解思想的主要内容,更需要从一脉相承的角度去把握思想的理论来源及思想的新发展。只有在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才能更好地把握思想的承前启后性,才能在教学中讲透三者是一脉相承的,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认真研究党的有关历史文件

包括自党建立以来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决议案,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在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等。

(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

思想概论课教研室青年教师较多,由于青年教师理论水平的薄弱以及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的不足,需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老教师历经“”、改革开放时期,由时代到邓小平时代,经历丰富,理论功底较深,科研教学能力较强。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在短期内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认识,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理论分析、探讨,优化教学思路,从而保证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适应教学内容的变化,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理论联系实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大学生一方面对政治理论课兴趣不浓,另一方面从内心深处渴望理论的指导。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社会问题的产生使喜欢思考的大学生充满疑惑,渴望寻找令人信服的答案,却苦于不得方法。因而抓住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他们思想中的难点、热点,理论联系实际,能用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困扰他们的思想问题,必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理论的动力,有动力才能引导学生对理论的深人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很多,最直接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谈到教学方法时曾指出:在教学方法上“教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教员不根据学生要求学什么东西,全凭自己教,这个法是不行的。教员也要跟学生学,不能光教学生。现在我看要有一个制度,叫做三七开。就是教员先向学生学七分,了解学生的历史、个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学生。”在这里提出要用大量的精力去了解学生,其中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政治理论课不是行政命令,而是说服教育,更需要有的放矢,合情合理。为此,我们在教学前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思想中的热点、难点,并把具有代表性的想法归纳出来,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功能。由于课堂内容的讲授能涉及学生关心的热点,自然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公务员之家:

(二)以理论逻辑结构为经,史实为纬,精心组织教学

理论来自于实践。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思想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思想得以中国化的土壤。这决定了思想概论课与中国革命史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思想概论偏重理论,中国革命史偏重史实,如何处理两者关系,为了真实反映思想的实践性,我们认为应以理论内容本身的要求为主,史实为辅。如讲授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的基本原理、活的灵魂,都要以理论发展的逻辑结构为经,以若干史实为纬,既突出理论结构的逻辑性,又突出思想理论的实践性,但要注意史实材料的引用是为了服从理论的讲述而不能冲淡理论的主题。

(三)突出理论的一脉相承性,注重与邓小平理论课的街接

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对思想的继承、发展,思想、邓小平理论同源于马列主义。这是“两课”体系设置的一条主线,也是思想概论课应该突出的内容口.如何突出,必须在有关章节中阐明它的一脉相承,如讲统一战线,既要讲马列主义的有关论述,又要讲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如何发展这一理论。为此,我们在备课中特别注意马列主义的有关论述以及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不同点,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对思想的新发展。这样做一则体现两个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二则为邓小平理论课的开设打好基础。

(四)认真组织学生学原著,精心组织课堂讨论

经济思想概论范文篇7

关键词:“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成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伟大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本课程着力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现实生活,增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及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本文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和运行出发,探讨此课程的改革方向。

一、“概论”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概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国高校大学生必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党中央、、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一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性,更是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教学工作的全程,而其中四门思想政治教育课则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桥头堡”[1]。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却面临着难题,我国高校教育仍然没有打破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念和模式,重视专业教育,轻视思想道德教育,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学生层面,还体现在教师甚至学校领导层面;某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严重不足,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没有全额配备;上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逃课现象严重,上课不认真听讲屡见不鲜。作为四门思想政治教育课之一的“概论”课,同样面临这些难题。作为“概论”课的一线教师,应当着力于学生层面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2]。

二、“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意义

“概论”课自开设以来,不断有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在研究和探索其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随着很多从事“概论”课教学的教师的不断尝试,实践教学逐步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仅开展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开展实践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将课程内容融会贯通。但需注意的是,“概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课,不同于专业课,“概论”课的实践教学思想层面强调理论和现实的结合,致力于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利用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概论”课理论性强,又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历史,现行的教材内容的设置导致各地的“概论”课教学内容统一,模式化。因此,传统的教学改革,都给人一种旧瓶装新酒的感觉,时间长了,学生同样会觉得乏味。而要突破“概论”课实践教学的瓶颈,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结合“概论”课的内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将实物、实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比单纯的文字图片给学生带来的触动要强烈得多。“概论”课红色文化实践基地的建立,能够创新“概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为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提供宝贵经验;能够有效提高“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流血牺牲,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革命的胜利,建设了新中国,在这个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革命旧址、纪念馆遍布全国,大量的红色文献也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人民宝贵的财富,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更是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笔者是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的教师,下面就以本教研室为例,对“概论”课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建立的过程和经验进行介绍,以供参考。遵义被誉为“转折之城”,因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而广为人知,此次会议确立了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市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除了遵义会议会址以外,还有很多革命遗址和纪念馆,如娄山关战役遗址、四渡赤水纪念馆、平正乡革命遗址等,对建立“概论”课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可谓得天独厚。“概论”课红色文化实践基地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场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理论上讲,所选实践基地的知名度越高和影响力越大,实践教学的效果就越好,因为革命历史中耳熟能详的事件、地址更容易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共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更加专注,体会也会更深。②场所的大小。因为是对高校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人数通常比较多,而且“概论”课涉及全校学生,因此,要求场所有足够大的容量来支撑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③设施齐全,便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建立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概论”课实践教学,有参观、讲解等众多环节,要求所在场所有基本的设施,除了提供相应的会议室、教室等设施以外,餐厅、休息室也是必不可少的。④交通。由于参加“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学生人数比较多,而且地点在校园之外,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实践基地距离不宜过远,最好能够当天往返,距离太远会增加不确定因素,给学生安全带来隐患。此外,还应选择道路通畅、交通便利的场所,以降低安全风险,保障学生安全。按照以上的选址标准,最符合条件的就是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无须赘述,遵义会议会址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全国第一批十个优秀社会教育基地”,馆藏文物500余件,历史资料3978份,资料图1426册,资源十分丰富,、、等中央领导人先后多次在此视察,影响力非凡。纪念馆及周边场馆占地六平方千米,设施齐全,分区合理。对于遵义医科大学来说,老校区距会址两公里,可以步行到达,新校区距会址20公里,半小时左右车程。综合以上条件,这里是建立“概论”课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的不二之选。但实际中与纪念馆相关负责人沟通时,才发现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客流量。作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近年来,遵义会议会址全年游客接待量已经突破了100万,淡季每天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旺季每天接待游客4000多人次,纪念馆没有办法专门为遵义医科大学的学生单独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如果把实验教学和其他游客安排在一起,又无法保证教学效果。经过反复商讨和研究,决定另外确定实践教学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研室相关教师先后考察了娄山关和赤水,娄山关地势太高,交通不便,而赤水距离太远,最终选择了平正仡佬族自治乡。平正仡佬族自治乡位于遵义市播州区,保留了众多红色文化遗迹,交通便利,距离适中,是红军长征期间在贵州停留的重要地点,红一军团在这里向中共中央军委发出了攻打打鼓新场的万急电报,拉开了召开苟坝会议的序幕,在此,中国革命从转折逐步走向辉煌。经过多方的努力和协商,2016年6月21日,遵义医科大学和播州区平正仡佬族自治乡正式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书,就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教育,社会服务方面达成了协议。双方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根据双方发展的需要,建立遵义医科大学实践教育基地,推动平正仡佬族自治乡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平正乡是我国第一个仡佬族自治乡,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为遵义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和载体。

四、“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

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以后,目前已经运行了两年,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下属的“概论”“纲要”等教研室在每年的5月底6月初,或者10月底11月初,组织大学生到平正仡佬族自治乡进行实践教育活动,根据学生反馈,达到了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现就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的经验分享如下。第一,和学校各部门进行联动,共同完成实践教学活动。走出校园,依托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活动,仅靠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概论”“纲要”等教研室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得到学校相关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如教务处、财务处、学生处、后勤部门,还有学生所属的各院系的支持因为实践教学活动涉及政策、经费、交通、带队教师等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学校各部门相互合作。第二,确定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人数。遵义医科大学每年大概招收本科生人数为3000人,被分为24个左右教学班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来,显然不现实,考虑课程时间的安排和教师精力时间,将所有学生分批进行也不现实。根据目前的人力、财力和后勤资源来看,每年只能组织一次,学生人数在100人左右,即每一个教学班由任课教师挑选4~5人参与,挑选标准为课程前半段表现良好的学生。由于医学生的专业课任务普遍繁重,期末涉及众多科目的考试,学生时间有限,因此,实践教学活动安排在学期期末考试之前的两周进行,由后勤部门提供两辆校车统一前往,当天返回。第三,验收形式。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除了要无条件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及带队教师的安排以外,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需要撰写相关的心得体会,作为“概论”课总成绩的组成部分,每个学生还要在各自的班级做10~15分钟的汇报,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来进行汇报,其他同学更容易接受,效果比教师课堂讲授要好。

五、结语

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纲要”等教研室在建立红色文化实践基地方面一波三折,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最终选择了更加合适的平正仡佬族自治乡;在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运行方面,正在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中,希望能够有效依托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教学,以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难题,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搭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桥头堡”,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在教育领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正妙.2015年社会建设思想研究述评[J].临沂大学学报,2018,40(1):9-18.

[2]王朝科.关于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解读[J].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2):33-38.

经济思想概论范文篇8

电子商务是近年兴起的一个符合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其显著特点是边缘性、交叉性、前沿性和综合性,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专业、企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金融学、市场营销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发展而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系统掌握现代商务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电子商务开拓能力,市场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策划、开发、运营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经济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跨度大、综合性、交叉性强,其中既有经济管理相关知识、也有法学、计算机网络技术、金融等方面的知识,是后续一系列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的前置导论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既能促进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热情和兴趣,甚至影响学生电子商务实践能力。因此,搞好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研究对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及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都有深远的意义。

二、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探讨

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要通过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必须精心选择教材和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目前,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材多种多样,往往会让任课教师无所适从,感到难以把握授课重点,因此把握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主线,对教学内容柔性化处理是关键。

(一)通过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勾划专业知识体系。要通过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结构知识的全貌有一个粗线条的全面把握,因此,笔者认为电子商务概论应该包括如下内容:电子商务基础知识(本部分包含电子商务基本概念、模式、理论基础);电子商务实务篇(本部分应当包括网络营销、电子交易与支付、订单履行、物流管理等知识);电子商务技术与环境篇(本部分包括电子商务基础技术,如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电子商务支付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等,以及电子商务的社会运营管理、法律环境)。作为电子商务概论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概论中许多内容与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内容重复,因此,概论课程讲解过程中要把握适度,提纲挈领,蜻蜓点水,其目的是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兴趣和需求,为以后专门的、深入的学习作铺垫,打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柔性化选择。目前,市场上的电子商务概论教材非常多,每本教材的内容也各有一些不同,如何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成为许多教学者头痛的问题,另外电子商务是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兴专业,其发展很快,而电子商务概论教材的更新周期却相对较长,从而不能及时介绍学科最新、最有价值的成果。因此笔者认为,电子商务概论教师应当对概论的内容做柔性化处理,以一本教材为主,适当在补充介绍新的学科成果,以充实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注意学科发展的良好习惯。

三、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内容多,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重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一)案例教学法

电子商务概论中所涉及的内容大多以电子商务应用为基础的,因此,在电子商务概论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笔者认为案例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导入式案例教学、穿插式案例教学、讨论式案例教学以及综合专题式案例教学法。但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好3个环节:选好编好案例题材、组织好案例讨论、作好案例评论。其中,精选经典案例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与教材紧密相关,有讨论探索价值的、与课程内容结合紧密、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案例的选择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是案例教材成功的核心,因此,这就需要电子商务概论教师多花功夫,平时坚持收集素材,并对收集到的素材及时进行编制和整理。笔者在电子商务概论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一章都精选两个左右的案例,并不断更新。

(二)抛锚式教学法

抛锚式教学法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其基本思想就是通过情景创设、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协作学习、解决问题等环节设置,在教师的有效引导进行学习并解决问题。如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章节的讲授时,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较好的免费提供个人空间的网站如爱迪个人门户网站及优秀的商务网站如淘宝网、当当书店、京东商城等,让学生体会一个好的商务网站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感受到各类商务网站要求的基本功能,然后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一些简单的网站制作工具创设一个简单网站的架构,并将其设想及成果在课堂上演示,同学们在课堂上可以互相评价,并指出各自网站的优点和缺点,通过这一系列的环节,学生会对网站建设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抛锚式教学方法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不同,学生在该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三)模拟实习教学方法

电子商务概论中很多内容与实践联系紧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电子商务概论的课堂教学必须和实践相结合。笔者认为,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是电子商务概论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笔者在电子商务概论教学过程中,采取两种实践教学方法:一是利用电子商务模拟系统进行,电子商务模拟系统中往往有B2B交易、B2C交易、C2C交易、网上银行、物流中心、CA认证中心、办公自动化等模块,学生可以模拟进行各个电子商务交易,帮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电子商务各个流程及相关技术。二是给学生布置任务,建议学生到一些提供免费开店的商务网站去实践操作,从而到现实世界中去体会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如注册成为会员,再在网上上传个人身份证复印件进行身份认证,就可以在淘宝平台卖东西,只要在货柜中上传宝贝,就可以在淘宝网上免费开店。学生通过网上交易可以理解并消化理论知识,进而运用于实践。

(四)阶段性作业

笔者在每一阶段教学结束后都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加以讨论,使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对电子商务有了深入地了解,如对网络经济三大定律的讨论和举例;如何正确理解互联网对企业战略的影响;结合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试调查分析一个实际的电子商务企业的例子,分析其盈利模式及前景等等,都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思考题。同学们对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认真完成。

(五)辩论课堂教学

辩论式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构建自主、开放、合作精神。因此,笔者在电子商务概论教学过程中经常设置辩论课堂,如将学生分成两组:正方辩题“发达地区更需要电子商务”,反方辩题“欠发达地区更需要电子商务”展开辩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经济思想概论范文篇9

论文摘要:在高校开设思想概论课程是理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适应这项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应在提高认识、转换角色,学习原著、提高理论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

按教育部关于“两课”教改的精神,我校于1999年秋季开设思想概论课程。为使其很好地与原中国革命史课程衔接,我们在教学内容及教师角色转换上做了大量工作。

一、深刻认识教改的必要性,自觉、主动地适应角色转换

课程由中国革命史改为思想概论,既有教材、教学体系的不适应,又有教师角色转换上的不适应。为克服这些不适应,只有对教育部这一改革的必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实现角色的转换,由不适应到适应。

(一)开设思想概论课程是对中国革命史教学内容的根本性变革

当代大学生通过中学阶段比较系统的历史课程学习,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变有了大体的了解。原中国革命史课程虽然与中学教学侧重点不同、层次不同,但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重复,且理论系统性不强,给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许多不便。我们在1994年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形成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全面实施专题化教学方案”的专题化教学新体系,增加了中国革命史教学的针对性、启发性、说服力和战斗力。此项教改曾获得原冶金部教改三等奖,受到历届学生的好评。但是,由于中国革命史教学内容框架的限制,一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与中学教学内容的重复问题,二则不能充分发挥该课程的理论功能。学生对中国革命史尤其是思想理论仍缺乏深刻的认识,对马列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不甚了解,更不能很好地应用这些立场、观点、方法独立地解决问题,限制了“两课”教育的政治功效。思想概论课从目标、内容及结构上与中学的中国近现代史区分开来,系统地讲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以及思想的精髓,能培养学生应用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真正做到“小学讲故事,中学讲史实,大学讲理论”的思想教育模式。

(二)开设思想概论课是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是现实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自邓小平理论课程开设以来,高校理论课的教学理论体系已经发生变化,如不开设思想概论课,从理论体系上看,缺乏理论的延续性、系统性,也无法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的协调统一及渊源衔接关系,使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处于断线状态。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在当代政治生活中“坚持邓小平理论,便是坚持了马列主义、思想。”什么是思想,如何理解十五大的报告,如何坚定不移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当代大学生对思想知之甚少,甚至由于阅读书籍的偏颇性,大学生中还存在着对以及思想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才能很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坚持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三)开设忍想概论课是素质教育的必备内容

总书记提出,素质教育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教育,一个是科学文化教育。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国际实力、民族凝聚力)的角度去理解。在知识经济时代,增加经济实力,国际实力需要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需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以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缺乏这些内容的教育,但由于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滞后等原因,学生在通过小学、中学的教育之后,普遍存在着对自我思想政治教育忽视的状况,说明当代一些大学生并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没有牢固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概论课代替中国革命史课正是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思想的产生是等老一辈革命家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这本身就体现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学生在沿着思想理论形成的学习过程中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同时思想的精髓便是贯穿思想主要内容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无疑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武器,加上有关方法论等方面通俗易懂的阐述,必将对学生掌握理论,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从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提高辨别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把握素质教育的灵魂。

二、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思想概论和中国革命史相比,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没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很难在教学中“深人浅出”。在我校从事中国革命史教学的教师中,有来自历史系毕业的教师,由于学科的限制,很难脱离历史思维的模式;在加上中国革命史教学为了避免与中学教学的重复,引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偏重历史知识的阐述,忽略理论分析。此外,由于青年教师本身缺乏理论功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缺乏学习理论的动力,不乐于理论钻研,存在理论修养不足的状况。

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通读体现思想主要内容的代表作

要求教师认真阅读《选集》、《邓小平文集》,以及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原著。讲述中国革命史课程虽然涉及思想的主要内容,但毕竟不系统,理解也比较肤浅,通过对思想代表作的阅读、钻研,熟练地掌握思想主要内容,从而把握思想理论发展的逻辑性,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公务员之家

(二)认真研读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和邓小平理论的有关论述

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要上好思想概论课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这不仅需要透彻地理解思想的主要内容,更需要从一脉相承的角度去把握思想的理论来源及思想的新发展。只有在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才能更好地把握思想的承前启后性,才能在教学中讲透三者是一脉相承的,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认真研究党的有关历史文件

包括自党建立以来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决议案,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在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等。

(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

思想概论课教研室青年教师较多,由于青年教师理论水平的薄弱以及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的不足,需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老教师历经“”、改革开放时期,由时代到邓小平时代,经历丰富,理论功底较深,科研教学能力较强。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在短期内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认识,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理论分析、探讨,优化教学思路,从而保证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适应教学内容的变化,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理论联系实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大学生一方面对政治理论课兴趣不浓,另一方面从内心深处渴望理论的指导。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社会问题的产生使喜欢思考的大学生充满疑惑,渴望寻找令人信服的答案,却苦于不得方法。因而抓住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他们思想中的难点、热点,理论联系实际,能用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困扰他们的思想问题,必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理论的动力,有动力才能引导学生对理论的深人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很多,最直接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谈到教学方法时曾指出:在教学方法上“教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教员不根据学生要求学什么东西,全凭自己教,这个法是不行的。教员也要跟学生学,不能光教学生。现在我看要有一个制度,叫做三七开。就是教员先向学生学七分,了解学生的历史、个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学生。”在这里提出要用大量的精力去了解学生,其中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政治理论课不是行政命令,而是说服教育,更需要有的放矢,合情合理。为此,我们在教学前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思想中的热点、难点,并把具有代表性的想法归纳出来,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功能。由于课堂内容的讲授能涉及学生关心的热点,自然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理论逻辑结构为经,史实为纬,精心组织教学

理论来自于实践。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思想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思想得以中国化的土壤。这决定了思想概论课与中国革命史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思想概论偏重理论,中国革命史偏重史实,如何处理两者关系,为了真实反映思想的实践性,我们认为应以理论内容本身的要求为主,史实为辅。如讲授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的基本原理、活的灵魂,都要以理论发展的逻辑结构为经,以若干史实为纬,既突出理论结构的逻辑性,又突出思想理论的实践性,但要注意史实材料的引用是为了服从理论的讲述而不能冲淡理论的主题。

(三)突出理论的一脉相承性,注重与邓小平理论课的街接

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对思想的继承、发展,思想、邓小平理论同源于马列主义。这是“两课”体系设置的一条主线,也是思想概论课应该突出的内容口.如何突出,必须在有关章节中阐明它的一脉相承,如讲统一战线,既要讲马列主义的有关论述,又要讲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如何发展这一理论。为此,我们在备课中特别注意马列主义的有关论述以及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不同点,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对思想的新发展。这样做一则体现两个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二则为邓小平理论课的开设打好基础。

(四)认真组织学生学原著,精心组织课堂讨论

经济思想概论范文篇10

关键词:思想课程教学改革

按教育部关于“两课”教改的精神,我校于1999年秋季开设思想概论课程。为使其很好地与原中国革命史课程衔接,我们在教学内容及教师角色转换上做了大量工作。

一、深刻认识教改的必要性,自觉、主动地适应角色转换

课程由中国革命史改为思想概论,既有教材、教学体系的不适应,又有教师角色转换上的不适应。为克服这些不适应,只有对教育部这一改革的必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实现角色的转换,由不适应到适应。

(一)开设思想概论课程是对中国革命史教学内容的根本性变革

当代大学生通过中学阶段比较系统的历史课程学习,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变有了大体的了解。原中国革命史课程虽然与中学教学侧重点不同、层次不同,但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重复,且理论系统性不强,给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许多不便。我们在1994年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形成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全面实施专题化教学方案”的专题化教学新体系,增加了中国革命史教学的针对性、启发性、说服力和战斗力。此项教改曾获得原冶金部教改三等奖,受到历届学生的好评。但是,由于中国革命史教学内容框架的限制,一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与中学教学内容的重复问题,二则不能充分发挥该课程的理论功能。学生对中国革命史尤其是思想理论仍缺乏深刻的认识,对马列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不甚了解,更不能很好地应用这些立场、观点、方法独立地解决问题,限制了“两课”教育的政治功效。思想概论课从目标、内容及结构上与中学的中国近现代史区分开来,系统地讲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以及思想的精髓,能培养学生应用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真正做到“小学讲故事,中学讲史实,大学讲理论”的思想教育模式。

(二)开设思想概论课是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是现实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自邓小平理论课程开设以来,高校理论课的教学理论体系已经发生变化,如不开设思想概论课,从理论体系上看,缺乏理论的延续性、系统性,也无法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的协调统一及渊源衔接关系,使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处于断线状态。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在当代政治生活中“坚持邓小平理论,便是坚持了马列主义、思想。”什么是思想,如何理解十五大的报告,如何坚定不移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当代大学生对思想知之甚少,甚至由于阅读书籍的偏颇性,大学生中还存在着对以及思想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才能很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坚持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三)开设忍想概论课是素质教育的必备内容

总书记提出,素质教育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教育,一个是科学文化教育。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国际实力、民族凝聚力)的角度去理解。在知识经济时代,增加经济实力,国际实力需要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需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以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缺乏这些内容的教育,但由于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滞后等原因,学生在通过小学、中学的教育之后,普遍存在着对自我思想政治教育忽视的状况,说明当代一些大学生并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没有牢固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概论课代替中国革命史课正是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思想的产生是等老一辈革命家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这本身就体现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学生在沿着思想理论形成的学习过程中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同时思想的精髓便是贯穿思想主要内容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无疑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武器,加上有关方法论等方面通俗易懂的阐述,必将对学生掌握理论,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从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提高辨别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把握素质教育的灵魂。

二、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思想概论和中国革命史相比,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没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很难在教学中“深人浅出”。在我校从事中国革命史教学的教师中,有来自历史系毕业的教师,由于学科的限制,很难脱离历史思维的模式;在加上中国革命史教学为了避免与中学教学的重复,引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偏重历史知识的阐述,忽略理论分析。此外,由于青年教师本身缺乏理论功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缺乏学习理论的动力,不乐于理论钻研,存在理论修养不足的状况。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通读体现思想主要内容的代表作

要求教师认真阅读《选集》、《邓小平文集》,以及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原著。讲述中国革命史课程虽然涉及思想的主要内容,但毕竟不系统,理解也比较肤浅,通过对思想代表作的阅读、钻研,熟练地掌握思想主要内容,从而把握思想理论发展的逻辑性,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

(二)认真研读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和邓小平理论的有关论述

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要上好思想概论课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这不仅需要透彻地理解思想的主要内容,更需要从一脉相承的角度去把握思想的理论来源及思想的新发展。只有在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才能更好地把握思想的承前启后性,才能在教学中讲透三者是一脉相承的,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认真研究党的有关历史文件

包括自党建立以来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决议案,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在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等。

(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

思想概论课教研室青年教师较多,由于青年教师理论水平的薄弱以及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的不足,需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老教师历经“”、改革开放时期,由时代到邓小平时代,经历丰富,理论功底较深,科研教学能力较强。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在短期内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认识,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理论分析、探讨,优化教学思路,从而保证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适应教学内容的变化,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理论联系实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大学生一方面对政治理论课兴趣不浓,另一方面从内心深处渴望理论的指导。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社会问题的产生使喜欢思考的大学生充满疑惑,渴望寻找令人信服的答案,却苦于不得方法。因而抓住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他们思想中的难点、热点,理论联系实际,能用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困扰他们的思想问题,必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理论的动力,有动力才能引导学生对理论的深人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很多,最直接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谈到教学方法时曾指出:在教学方法上“教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教员不根据学生要求学什么东西,全凭自己教,这个法是不行的。教员也要跟学生学,不能光教学生。现在我看要有一个制度,叫做三七开。就是教员先向学生学七分,了解学生的历史、个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学生。”在这里提出要用大量的精力去了解学生,其中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政治理论课不是行政命令,而是说服教育,更需要有的放矢,合情合理。为此,我们在教学前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思想中的热点、难点,并把具有代表性的想法归纳出来,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功能。由于课堂内容的讲授能涉及学生关心的热点,自然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理论逻辑结构为经,史实为纬,精心组织教学

理论来自于实践。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思想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思想得以中国化的土壤。这决定了思想概论课与中国革命史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思想概论偏重理论,中国革命史偏重史实,如何处理两者关系,为了真实反映思想的实践性,我们认为应以理论内容本身的要求为主,史实为辅。如讲授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的基本原理、活的灵魂,都要以理论发展的逻辑结构为经,以若干史实为纬,既突出理论结构的逻辑性,又突出思想理论的实践性,但要注意史实材料的引用是为了服从理论的讲述而不能冲淡理论的主题。

(三)突出理论的一脉相承性,注重与邓小平理论课的街接

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对思想的继承、发展,思想、邓小平理论同源于马列主义。这是“两课”体系设置的一条主线,也是思想概论课应该突出的内容口.如何突出,必须在有关章节中阐明它的一脉相承,如讲统一战线,既要讲马列主义的有关论述,又要讲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如何发展这一理论。为此,我们在备课中特别注意马列主义的有关论述以及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不同点,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对思想的新发展。这样做一则体现两个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二则为邓小平理论课的开设打好基础。

(四)认真组织学生学原著,精心组织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