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服务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4-22 11:26:09

流通服务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流通服务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流通服务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在优化市场结构、缓解就业压力、推动交通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经济结构不均衡,三地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缺乏专业化流通人才、电子商务发展无序、流通壁垒阻碍、实体流通服务业发展缺乏活力、智慧物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流通服务现存问题,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吸引与培养现代流通人才、以“互联网+”创新模式推动经济增长、打破行政与交通壁垒限制等有效政策措施,促进流通服务业合理有效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十三五”;流通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对策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流通服务业取得了显著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人才短缺、电子商务发展无序等问题,使流通服务业发展效率较低,同时制约着区域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准确认识与把握流通服务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是促进京津冀经济高效协同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界定流通服务业为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餐饮和住宿业等行业集合,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流通服务业发展现状

产业增加值显著增加。“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流通服务业取得了显著发展,北京市2019年较2016年增长了15.38%。其中住宿餐饮业增长最为显著,增长了35.31%,年均增长率为11.77%。天津市2016-2019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有所增长,增长率为8.61%。河北省流通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增长了16.95%。批发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均有所上升,增长率分别为16.19%、23.0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断提高。“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逐步增长,自2016-2019年由31005.6亿元增加至32267.4亿元,增长率为4.07%。其中北京市增长最为显著,增长了36.88%,年均增长率为12.29%。而天津市与河北省增长不稳定,2017年有所增加,2018年、2019年均有所下降。连锁经营得以充分扩大。连锁经营能有效扩张经营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提高流通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提升行业经济效益。2019年京津冀地区零售业连锁总店为341个,门店总数为19878个,商品销售总额为4847.1亿元,与2016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2.66%、34.76%、11.78%,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55%、11.59%、3.93%。其中河北省零售业连锁总店和门店数量增加量分别为36个、2469个,相较北京与天津,零售业连锁经营规模扩展速度较快。京津冀三地餐饮业连锁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北京市较津冀两地规模大,带动了津冀连锁店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得到一定发展。三地各省市网上零售总额不断增长,电子商务发展显著,2016-2019年网上零售总额增长率为89.97%。其中北京市网上零售总额增长率为64.59%,年均增长率为21.53%。津冀两地分别增加了1.92倍与1.47倍,年均增长率为63.93%、49.06%。由此可知,天津市网上零售额增长最快,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其农产品网络销售也取得了显著发展。此外,三地各省市跨境电商也取得了不同程度发展。流通产业非首都功能疏解成就显著。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促进三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与首要任务。“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实行减量促进经济集约,带领津冀两地开展了“疏解功能谋发展”之路。从2016-2019年,北京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与摊位数分别减少了50个、39332个,推动了北京市场结构优化,促进了其经济集约高效发展。北京疏散同时,津冀两地承接了部分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进一步推动资源优势互补,改善投资环境,增加了两地就业机会,促进其经济高质量发展。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迅速。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是促进各省市流通服务业共同进步的有力突破口。近年来,在三地的共同奋斗下,京津冀的交通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2019年北京市8条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三地积极协力修建,路程花费时间大大缩短,“轨道上的京津冀”实现突破发展。京津冀互通卡在2018年6月正式发售,覆盖了220个城市,为城乡出行提供了便利。在政策法规方面,京津冀三地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共同制定了京津冀交通区域标准,开展联合执法工作,着手创设交通信息共享平台,降低了执法成本,为三地经济高效发展打造了良好基础。流通服务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阶段。数字化发展为京津冀流通服务业的升级转换提供了有力保障,对流通服务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北京市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带领者,数字基础建设处于领先地位,为北京市流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春雷计划”落地天津市,有力推动了农产品等产业经济数字化发展,为天津市流通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河北省2020年印发有关智慧物流发展政策中明确指出提高财政支持力度,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积极创建新模式,促进重点产业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着力建设以智慧物流为特征的综合体系。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流通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缺乏专业化流通人才。专业化人才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流通服务业专业化人才短缺对其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我国流通服务业的高层管理者大多是经验型管理人才,由于专业知识、认知层面等受限,其管理经营能力及应对国际挑战能力上升空间有限。此外,外国企业氛围良好、待遇优厚,使我国人才竞争处于劣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流通服务业需要更多技术型、复合型现代专业人才的加盟,而我国高校有关流通业的专业设置不全,学科设置较少,缺乏综合教育,且电子商务人才学校培训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存在流通壁垒。流通壁垒主要包括行政与交通两个方面,对京津冀流通服务业的高效发展造成了一定困扰。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京津冀三地表现出保护主义,各省市制定了保护地方流通企业发展的政策,使区域资源难以整合,资源利用率低下。税收政策的差异、招标制度的差别对待、商品市场标准的不统一等行政壁垒阻碍了三地流通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十三五”时期三地虽然在交通方面取得了突破发展,但仍存在重点项目建设滞后、航空资源对接不足、交通部署单一、呈扁平化发展、收费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不利于有效提高流通效率。电子商务发展无序。首先,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三地各省市颁布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较少,交易标准不统一。同时,在有关监管、物流等方面的法规政策不完善,电子商务发展问题较为突出。其次,网购投诉问题严重,监管体系有待加强。在2019年电子商务投诉地区排名中,北京市排名第五,占全国比重为6.74%,河北省为第十一名。在2020年上半年电子商务投诉排名中,北京市与河北省分别为第六名与第八名,所占比重分别为6.19%、4.02%。相比于2019年,北京市所占比重小幅下降,河北省比重上升,整体比重变化不大,投诉问题未得到有效改善。由于网络监管体系不完善,其退款问题、网络售假、信息泄露、网络欺诈等问题层出不穷,对网络销售信用度产生了较大影响。实体流通服务业发展缺乏活力。阻碍实体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一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不受地域与空间限制,相比实体业具有成本优势,削弱了实体业的经济地位,对实体流通服务业的线下销售造成了严重冲击。同时,由于电子商务与实体流通服务业的融合机制不完善,融合速度缓慢,进一步限制了实体流通服务业发展。二是实体流通服务业成本增加。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店铺租金的不断上涨与劳动力成本的显著增加无疑给实体经济带来了成本压力。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实体店中用于改善环境、打印条形码、安装与维修电子设备的相关支出也在不断增加。三是技术创新不足,缺乏内部发展动力。与国际企业相比,我国流通服务业技术基础差,后期投入较少,创新动力明显不足,未掌握核心技术,升级转换困难,难以紧随时展潮流。智慧物流发展不足。第一,京津冀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均衡。京津冀三地在经济方面存在明显差距,河北省相较其余两地发展水平较低。就人均GDP而言,2016-2019年河北省不及京津两地区的一半。第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省环境污染严重、城乡发展差距大、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拉大了与京津两地的经济发展差距,制约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区域经济潜力难以发挥,使三地物流业水平差异明显。京津两地交通建设较为先进,河北省交通体系不完善,物流基础不健全,但其物流需求较大,从而使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第三,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不高。物流标准化是贯彻三地经济协同发展的基础,同时是促进流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三地主要存在基础设备规范不统一、相关技术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阻碍了运输自动化效率的提高,进而对三地物流协调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此外,区域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数据共享困难。数据是智慧物流的基础,各省市均建立了数据库,但数据库相对孤立,三地信息共享平台体系不完善,且遵循规范不统一,各省市间的物流信息体系难以兼容,陷入数据无法共享的困境。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流通服务业发展对策

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流通服务业的稳定发展。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对于三地的流通服务业,应着力完善促进各省市协同发展的法律法规,合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突破现有行政区划给流通服务业发展带来的阻碍。增强各省市间的信息共享与互助合作,合理使用资源,有效缩减经济成本,进而缩小三地间发展差距。同时,针对落后地区、落后行业,制定专项法规政策,加大财政支持,规范竞争行为,改善公共服务,完善监管体系,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是促进流通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前提,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建设产业技术服务网站,及时提供流通企业的经济与技术信息。由于我国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城乡经济发展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更加注重农村方面的建设,尤其对于偏远地区应不断加强公路、铁路等建设,完善交通运输体系,提高商品运输效率。同时,应增强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建立流通服务业专项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打破流通壁垒的限制。对于流通壁垒的存在,京津冀三地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加快各地要素流动,促进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地政府应提高区域协同发展理念,加强交流设计,统一规划税收、招标、收费等不合理制度,促进三地流通服务业政策对接,建设自由开放型经济体系,打破隐形壁垒。加快三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布局,全力发挥各地交通优势,打造一个多层级交通网络体系。建立统一的交通运营管理体制,统一交通执法标准,实现高效执法,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不断吸引与培养现代流通人才。专业性人才对促进流通业效率的提高尤为重要,同时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因此,各省市应加强对流通人才的吸纳与培育。一是政府应制定并有效利用人才吸纳政策,建立完善的人才流进体系,吸引国内外具有创新精神、精通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先进技术、能够高效管理企业的高素质人才流入。二是加强企业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合理设置高校教育目录,为企业培育复合型人才提供理论平台。同时,企业应建设与流通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实时提供实习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三是规范流通行业有关专业资格认证标准,整顿各种不符合标准的行业认证机构,进一步保障流通企业吸纳高质量人才。以“互联网+”发展模式促进流通业创新。“互联网+”的经营模式突破了传统流通业发展瓶颈,为各省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带来了机遇。因此,京津冀各省市应全力推进“互联网+流通”的新型经营模式。一是政府应注重政策灵活性,针对互联网在各省市的发展状况制定有效策略,为互联网在流通业发展提供健康环境。同时,加大资金支持,增强税收减免等优惠力度,完善京津冀各省市流通业协同发展平台。二是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打造诚信市场环境,创新交易模式,推进企业展开国际市场交易。同时依托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打破贸易保护壁垒限制,提高京津冀流通服务业发展质量。三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新技术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建设即时反映流通服务业市场变化的平台,进行全方位资源整合。实时分析消费者需求动向,实现以客户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减少消费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丽.“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流通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2)

2.包振山,尤康.“十三五”时期江苏沿海地区流通服务业升级研究[J].当代经济,2018(21)

3.杨洋.京津冀一体化与区域智慧物流的协同发展[J].经贸实践,2017(13)

4.刘银芬.“十三五”背景下我国流通产业升级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23)

5.,侯彦全.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路径浅析[J].中国商论,2016(17)

6.温天力.协同发展战略下京津冀商贸流通业发展评价[J].商业经济研究,2017(18)

作者:李丽 张兼芳 薛雯卓 张东旭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