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译著出版顺序

时间:2022-04-12 04:17:00

医学译著出版顺序

从事医学专业出版工作8年来,我曾负责过较多医学译著的出版,就如何做好医学译著的出版工作,也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小结,以期与业界同行分享。

寻找合适的引进题材

出版资源有限,寻找合适的引进题材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要“好钢用在刀刃上”——要选取国内医学界真正实用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图书,即不能只看部头是否够分量,有些实用性的专项技术题材的译著也许更有引进价值;也不能只看对方是否国际一流大社,某些中小型出版社,在某些领域也拥有出类拔萃的出版物。如我社2011年上半年出版的药物治疗病案手册——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方案(pharmacotherapycasebook,第7版)》(Mcgraw-hill,2009),书名看似平凡,却内蕴乾坤。该书在国际上已经颇有影响,它不同于内科学教材,比内科学增加了更加翔实的药品治疗信息,也不同于现在市面上普遍存在的治疗学只从每个药物出发而没有系统从临床疾病出发的写作模式。由于目前医院药学的人员教育模式仅从大药学的课程设置学习,缺乏对临床知识的系统学习。而医院药学工作实际工作中又急需药学人员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本手册的编写正是符合药学人员的在职培训模式:即疾病一治疗一药物思路。目前市面上尚无该模式的同类书籍,该书的引进,填补了此类图书的空白。再如我社2011年引进的《二尖瓣外科学(Mitralvalvesurgery)(Springer,2011)为心内科医师、心外口焦健姿李琴科医师、介入心脏病医师,以及相关领域的临床工作者提供了有关二尖瓣病理学、临床评估、修复或置换的详细内容,对于开启崭新的预防研究,改进外科技术和治疗策略,及如何开展和设计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之,实际指导意义应该成为引进版医学专著的“金标准”。

选取合适的主译

内容翻译质量是医学译著的前提和生命,因此,选取合适的主译是译著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确定主译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水平高,号召力强译著的翻译一般需要很多人共同完成,主译者要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以利于将原著的翻译任务顺利分解到各个相应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的译者手中,也就是说,主译要对各个译者的学术水平及配合度有全局的了解和把控,这样才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完成译著翻译的系统性工作。

2.翻译水平高从外语(通常是英语)转换成汉语不仅要求译者有扎实的专业外语水平,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要做到“信…达…雅”,绝非易事。如果主译具有一定的翻译经验,并对各译者有同样高的翻译要求,无疑将是翻译质量的最可靠保证。

3.责任心强,配合性好翻译工作非常耗时,需要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主译身兼医、教、研和(或)多种行政、社会职务,将局限其在翻译工作上的时间,很难保证翻译的进度和质量。因此,责任编辑在选取捕捉灵感,共享经验主译的这一点上应充分加以重视。

充分磨合,制定翻译要求

主译合作者确定后,应尽快制定出翻译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

1.制定翻译规范要求出版社一般都会有通用的翻译规范,但书是个性化的,不同的原著有不同的特点,不能简单照搬。责任编辑应仔细研究原著,并结合其个性特点,制作出特定的翻译规范,与主译充分沟通并尽快达成一致。翻译规范一旦制定,就应要求或协助主译分发到各个译者,大家统一遵照执行,以便日后严格参照,翻译不合格者,应及时返回重译。

2.制定翻译进度要求译著一般由多人共同完成,一般可成立译者委员会,译者最好由主译提名。一般建议选定译者委员会秘书,负责协助主译完成各项协调工作。翻译之初,即应制定详细的进度要求,这将非常有助于后期的出版进度管理。一般可以按照所划分翻译篇幅规模来制定时间要求。然后留出主译审核、总体协调通读的时间,最后确认后再提交出版社。

3.互助译校经过前述药物治疗病案手册一书的翻译出版,我们摸索出一条新的翻译经验。这本译著由于涉及了医、药两大行业的内容,单纯请医师或药师翻译都不稳妥,于是一本不到90万字的译著,我们组织了近70位译者。将每一小节原著复印稿分发到相应专科译者手上翻译,然后再交由药学译者根据原文进行药学方面的审校。毕竟是横跨学科的译著,我们特别设立本书“译一校平台”(qq群),请各个译者有翻译上的细节问题随时上传,大家在此平台上互相充分沟通,互通有无,集数十人智慧来做好一本译著。这个环节中,责任编辑可及时跟进,可以通过网上论坛、E-mail、电话或即时聊天工具,随时帮助译者们解答存在疑惑的翻译规范等问题。互助译校的模式对于学科跨度大的译著翻译会有较大帮助。

做好后续出版工作

后续出版常规工作包括文字加工、审读、排版、校对、付印等环节。其中,对于译著出版而言,比较有特点的是文字加工及排版环节,下面就这两个环节需要注意问题做以阐述。

1.文字加工如果策划编辑与译者磨合充分,并协助督促主译完成了书稿的翻译审核工作,达到了翻译规范要求,那将大大减轻文字编辑的工作量,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相反,如果策划编辑没有充分参与翻译的前期工作,主译者一旦简单地将原著按章节分配给各译者翻译,甚至不经通读就直接交给出版社的话,文字编辑将为之付出更多的辛劳、承担更多责任,这也是对加工编辑功力的一种严峻考验。初加工是整个编辑过程中最仔细、也是最耗时的。要求编辑对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审读,对译稿中出现的问题一一修改或标记提请译者注意核查。这个标定,应该是对照原著做出的位置标定,这样可以方便译者查找并核实,提高核实更改效率。除逐字逐句认真审读外,文字编辑还应把握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1)防止漏译,核检错译:文字加工过程中,文字加工编辑必须持有原著,方便核对。可采取“从大到小”的核对方式,逐标题级别判断是否漏译,也可从篇幅、图表、段落及文中敏感词汇(如大写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等),初步核对译稿同原著大体字数是否相符。另外,还要全书随机抽取段落,对照校订,从而判断稿件的翻译质量。

(2)计量单位的标准化处理:引进专著普遍使用英美制单位,而我国规定,科技书刊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如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忽略了这个问题,文字加工编辑应当统一处理。必要时,可以注明换算关系。

(3)前后统一,保持一致:如果参译者很多,译稿中难免会存在不统一的现象。此时借助资料或相关查询工具,使其统一成标准、规范的表达方式,保持全书的前后一致性。但有些专业术语或关键词汇,同一英文可能会有几种中文译法,即使这类术语在中文版本中保持了全书统一,对某些读者来说,他们或许更熟悉另一种称呼,容易造成理解上的误差。建议在其第一次出现时,在正文中加原英文夹注,这样效果会更好。经验表明,提高翻译质量是保证译著内容质量的最重要环节,如果翻译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文字编辑水平再高、再认真负责,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译著的翻译质量,而且费时费力

2.排版责任编辑应关注图书尤其是译;排版。译著的排版有以下几个需特注的问题。

(1)全角半角问题:译者交来[子文件一般为WORD文件,排版时÷换成TxT文件再导入排版软件。如用方正排版,则可直接读入WORI件,这样就可保留WORD本身的榷方正排版人员一般在转换时将半角;全部替换为全角,而译著一般都存:少半角符号,因此,编辑在发稿时明区分全角和半角。

(2)插图的处理:如果引进版同时购买了原著的图片电子文件,直接利用图片,只要将其文字说明!为中文即可;否则,需重新扫描修绘别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图片不能随:放,如显微镜下的病理图片一般都j了放大倍数,应严格保持原图尺寸果系彩图,尽量减少处理,或注意l色彩的色调及饱和度的处理,尽量.著保持一致。

(3)索引的处理:一般大型的I科技类译著都配有索引备查。一般用“页标”方法处理,即在中文版本心旁标注原著的页码,这样,将英文=译为中文后,页码还继续保持原著大大减少查找工作量,方便后期排总之,每一部译著的出版,都.着原作者、译者、中外出版者的心血心一意做好出版引进工作,一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