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艺术继承与发扬论文

时间:2022-07-29 03:03:00

国画艺术继承与发扬论文

摄影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应是去传承和再塑造中国画艺术的灵魂。具体来说:首先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画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风俗民情和优良传统的讴歌;其次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作品对艺术家本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涵养的肯定;再次,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最后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的感染力。

提到同是平面艺术的摄影和中国画艺术,不少人会这样认为:摄影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就是竭力去模仿中国画的特点,在摄影的基础上再追求中国画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种想法,无疑是肤浅和不负责任的,模仿出来的东西永远都是二流的附属品,继承尚做不到,又岂能还指望去发扬。更有者认为,因为两者所使用的工具和载体的不同,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方法的不同,决定了这种继承的困难和不可能性。有人可能还会这样质疑:我国的泰斗级摄影大师郎静山、陈复礼先生的“集锦摄影”和“影画合壁”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充满了浓厚的中国画特色,摄影和中国画的艺术魅力都兼而有之,并在国际上屡获殊荣,因此这便是摄影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的最好榜样。无疑,这两位大师的“集锦摄影”和“影画合壁”在摄影史上是一种史无前例的创新,所以,正是这种创新精神和作者的高雅情操决定了他们作品的价值,而不是他们作品的形式决定其价值。

我们否定形式上的模仿是一种创新,但是并没有否定在形式上的模仿,一切创造居于模仿,所以,有些模仿是必要的。摄影在中国能够从新生儿发展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在阶段,少不了对中国画艺术的模仿。但是,摄影不可能永远在中国画艺术的影子下成长,大树底下长不出好草,所以,艺术摄影要长成一颗好草,甚至大树,就必须如林路说的:“摄影应该彰显其独特的本质特征,不应该跟在绘画的后面亦步亦趋,这才可能独立行于传煤世界峰巅,以其不可替代的魅力,赢来人类精神领域的喝彩。”⑴。

摄影大致可分为记实摄影和艺术摄影。所以就有人认为,有资格去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的便只有艺术摄影这部分了,为什么说记实摄影没有资格,因为记实摄影过于被动去记录现实,永远处于被动的位置,而且记实摄影就算可以继承中国画也只能是继承作为记事绘画部分,而这部分在便捷的现在绘画工具出现时就已经宣告没落了,所以无须继承了。这种说法在乍听之下好似颇具说服力,其实不然,因为这里所讨论的只是两者在形式上的内容,只是作为艺术表面的东西。透着这种表面,每一位艺人或学者应该都有这种共识:艺术除了表面的形式美,还有最为可贵的部分,我们称之为艺术的灵魂。

所以,摄影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应是去传承和再塑造中国画艺术的灵魂。具体来说:首先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画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风俗民情和优良传统的讴歌;其次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作品对艺术家本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涵养的肯定;再次,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最后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的感染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民族,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可贵的民族品质、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和种种优良传统,给历代的中国画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创作题材和广阔的创作空间。换一个说法,中国画艺术作为一种传煤、一种载体,及时有效地将这种精神文明传达出来,鼓舞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所以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的繁荣昌盛有功不可没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摄影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个重任,并将之发扬光大。

摄影的大众化,少不了现代文化的支撑,同样,也必不可少传统文化的支撑,否则,摄影就会走向平庸化,就会走向舍本逐末的歧路,这是中国艺术摄影应该重视的问题。大众化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平庸,这是摄影的命运。改变走向这种命运的使命,必须由每一个摄影人来所肩负,所以,每一个摄影人的对艺术追求的态度及其艺术修养和文化涵养,决定了这种肩负的成败。现代的摄影人,几乎手里拿着的都是数码器材,拍摄一张照片的成本比之传统相机大大降低,所以现在社会上就出现了一种“有空就射门”的现象。所以说:“那些对周围事物没有感受也没有见解的人轻率地拿起相机就拍个没完,这样做也在一定程度上贬低了摄影中选取瞬间的意义。”⑵这种做法完全和中国画里面的“意在笔先”相违背了,这样获得的作品,充其量只能算是侥幸之作。还有一些摄影人,技术水平相当出色,然而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却相当薄弱,所以在其作品上只有形式而没有更深刻的内容去打动观赏者。“对摄影艺术形式美的追求,应该是力求题材内容和形式结合得天衣无缝,单纯追求技法的完善,简单地追求线、形的视觉表现力和感情冲击力,就会沦落到纯形式而无法透出思想的深度。”⑶所以,我们希望摄影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作品对艺术家本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涵养的肯定,实质上是希望摄影人继承和发扬中国画家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涵养。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世所公认的,在浩瀚的传统文化中,中国画艺术可以说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中国画艺术之所以可以站在这么殊胜的位置,最重要的原因是因其本身构成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作为载体承载起其它传统文化,起到传煤的重要作用。作为同样是传煤艺术的摄影,在这点上比之中国画,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了,所以不用去担心这方面的继承和发扬问题。

中国画作为静态平面艺术,可以打动从古到今、从中到西的观赏者,靠的是什么,无非是艺术感染力。很多人都有这种同感,站在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前,你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丰富的联想,可以感受到作者创作这幅作品时的种种情感。中国画艺术正是靠这种感染力打动无数的观赏者。同样是静态平面艺术的摄影,它的感染力同样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了它的成败。“一幅摄影画面是有限的,画面的形象如果能够引起丰富的联想,所表现的领域就必定深远、宽阔,欣赏者就可以领会到画外之意,受到感染,这就是艺术感染力。”⑷可见,有感染力的摄影作品才可以感染他人,才更容易被他人读懂,才更能体现出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摄影如何去营造这种艺术感染力,摄影者除了和中国画艺术家那样独具匠心去营造画面气氛之外,应该抓住摄影的瞬间决取性这一绘画所没有的优点,去超越绘画的时效延迟性。“做一个摄影家,除应该像画家、诗人那样善于发现客观事物的美,主要的是应该具备敏锐的视觉反映的机能,摄影家的眼睛应该比画家、诗人敏锐的多,他们能够立刻判断事物的在运动中的典型形态。”⑸步勒松大师的抓拍作品就是这一点的最好例子,在他的作品中,由于对现实瞬间的截取,所以画面的生动性和逼真性是中国画不能比拟的,同时显得这种感染力远远地超过了中国画艺术。

综上所述,摄影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需要今后的中国摄影学者不懈地努力、勇于追求和探索。

注释:

⑴林路:《摄影艺术十二讲》,第9页。

⑵《摄影的特性与美学》,中国摄影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

⑶《当代中国摄影艺术思潮》,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156页。

⑷《美术摄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0页。

⑸《画家谈摄影》中国摄影出版社1984年版,第7页。

参考文献:《摄影艺术十二讲》,林路著。

《摄影的特性与美学》,中国摄影出版社1999年版。

《当代中国摄影艺术思潮》,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美术摄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羽君:《摄影美学漫笔》。

《画家谈摄影》,中国摄影出版社1984年版。

《美学十五讲》,凌继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