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经典文学阅读研究

时间:2022-03-16 10:47:29

大学生经典文学阅读研究

摘要:当今大学生的经典文学阅读存在着阅读意义认识不清、无法区分经典文学与畅销作品的区别等诸多误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的影响,一方面则是剧烈就职竞争压力带来的。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应将大学生的经典文学阅读置于大学文化建设的视域下,以课堂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借助现代传媒,复原经典文学的意义,通过文化的熏陶,使人文知识转化为受教育者一种内在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大学生;经典文学;大学文化

文化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独特方式,其基本功能在于引导人与塑造人。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大学及大学文化建设起到了关键的引领作用。大学本质上是一个文化的存在,高等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的文化建设过程。2017年教育部明确提出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作为中国梦实现的一个支撑。这给大学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构建一个持续性、可实施的大学核心文化建设摆在各个高校面前。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把具有灌输性特征的教育转化为教育目标明确的校园氛围,通过文化的熏陶,使人文知识转化为受教育者一种内在的人文精神。大学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实践精神,人文教育的特点在内化。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先生在《大学何为》中所言:“中国的大学改革,需要教育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以及一切对教育感兴趣的读书人的共同参与。”

人文精神的内化和文学阅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大学文化建设视域下大学生经典文学阅读问题在当前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其置于大学文化建设的视域下,目的在于纠正当前大学生文学经典文学阅读过程中存在这偏差与误区。一.经典文学阅读中的误区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中小学教育中对考试成绩的过分偏重,使一部分大学生对经典文学及其阅读的意义存在着相当大的误解。误区一:对经典文学认识不清,错将经典文学等同于传统文化。经典文学作品首先应该是文学的,同时是经典的。文学是人类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也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语音文字,以塑造人物形象等等方式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传统文化则范畴要大得多,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等。古典文学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作品中蕴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传承和表现的一种形式。但是经典文学不等同于传统文化。误区二:对经典文学作品与一般文学作品认识区分不清。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并不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含义,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是读文学作品即可。哈罗德•布鲁姆(HaroldBloom)曾经指出,经典的原义是指我们的教育机构所遴选的书,是接受教育者的必修书目3聂珍钊先生曾经论述:“文学经典与普通的文学作品的差别在于,前者是文学修养的必知之书和必读之书;后者则是文学修养的选择之书和非必读之书。”

误区三:对经典文学阅读意义认识不清。当前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在生存压力的影响下,当前大学生文学阅读中,存在急功近利和短视的现象,对经典文学阅读意义认识不清。笔者对二十名在校学生进行的面对面访谈中二十名学生只有六名学生认为经典文学阅读可以提升个人素养,会对他们未来求职提供帮助。网络调查和面对面访谈出现的这个差距说明青年学生对于影响自己自己阅读的因素和自己进行文学阅读的目的根本没有清晰的认识。在经典文学阅读中存在的这些认识误区,使学生在读书时选择失误,误将一些缺乏价值的畅销快消心灵鸡汤类书籍当做经典阅读,忽视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二.影响经典文学阅读的环境因素影响当前大学生对文学阅读意义的理解除了认识误区之外,外在社会环境等因素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及阅读心态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经典文学作品在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的同时往往带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深刻的思想性,经典文学作品大多数需要阅读者静下心来沉浸其中,多读多思,调动自己的所有知识储备去挖掘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当前社会已经全面进入网络时代,生活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无孔不入,手机电脑平板已经成为日常必不可少的装备,也是青年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要手段,67.4%的受调查学生坦承其阅读的媒介是手机。而网络时代新媒体的阅读从时间来说常常是碎片化的阅读,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内容越来越趋情感化、通俗化。“阅读方式的改变同时也改变着大学生们的阅读习惯,进而也影响到阅读的内容。”

由于竞争激烈,紧张的生活节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及阅读心态。一方面,为缓解紧张的外在压力,部分大学生选择内容相对轻松、带有娱乐性质的作品,作为其忙碌生活的调剂品。另一方面,竞争压力导致急功近利及短视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阅读者的阅读心态。在调查中,59%的学生明确指出他们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就业,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但是经典文学的阅读作用不能简单的以短期职业能力提升来判定。这样的阅读环境和阅读心态势必对当前大学生的经典文学阅读造成障碍。经典文学作品无用的观点一度甚嚣尘上。三.经典文学阅读建议及对策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指出:“这种(经典)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

面对当前大学生经典文学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将大学生的经典文学阅读行为置于大学文化建设的视域下,进行合理的阅读指导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大学文化建设视域下对青年学生经典文学阅读进行指导,首先应加强课堂文化建设的作用。课程引导与教师引导双管齐下,务必使学生认清经典文学阅读的意义,培养学生经典文学阅读的能力。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人人生经验,作品中人物坚韧的生活态度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其成长过程中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可以不断促使青年学生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念,健全自己的心理。这些需要高校教师在课程教学如思政课和文学通识课等课程教学中以案例分析、人物形象对比、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不仅认识不同的价值观念产生的文化背景,而且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从具体的实用层面来说,经典文学作品会给青年学生提供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帮助他们提高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平凡的世界》依然拥有大量读者,孙少平如何处理个人追求与家庭责任,如何处理和他人的关系,以何种态度面对困难,都会给青年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提供参考。在学生认识经典文学阅读意义的基础上,高校应将经典文学阅读作为一个大课题,将其纳入大学文化层面进行考核,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熏染学生。可以开展经典文学作品的读书推广活动,以活动带动读书:定期以专题读书会、读书沙龙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所读数目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审美能力、分析阐释能力;请具有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士、知名学者或本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分享交流经典文学作品的读书心得,以成功人士的立场和角度来引导学生走向阅读之旅;开展以文学作品衍生话题为主题的辩论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从浅阅读走向深层次阅读,从而在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方面产生影响。高等学校当前的大学文化建设与新媒体不可分割。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也可以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将新媒体与经典文学进行融合,在移动阅读基础上,复原经典文学的魅力。搭建经典文学专有的公共服务平台,以专题网站的形式,定期推出有关经典作品的分享和鉴赏;创设经典文学阅读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经典文学作品的内容,以具有影响力的话题,开设有关经典文学作品的讨论或竞猜活动;借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湖南卫视的《汉语桥》等栏目,推出相应的视频,以此吸引广大青年学生走向经典文学阅读的领域;借助抖音、快手等APP平台,将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直播等当代年轻人熟悉和喜欢的形式结合起来,吸引带动学生阅读文学作品。

在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国的发展需要靠文化来支撑,文化是支点、是源泉。高等院校及其培养的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应该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者的作用。青年学生引领者作用的发挥,需要将自己首先铸造成为一个具有广阔视野,丰富的人文精神的新一代青年。达到这一境界的路径有限,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是其中最快捷的一条

作者:韩巧花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